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大方等如来藏经略讲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般若经典 更新时间: 2021-08-02 10:54:54 阅读: 4204

第五章  如来藏的八种譬喻

原文:复次。善男子。譬如淳蜜。在岩树中。无数群蜂。围绕守护。时有一人。巧智方便。先除彼蜂。乃取其蜜。随意食用。惠及远近。 

释:世尊很善于使用种种的比喻,暗示众生身中都有如来藏,让众生信受自己身中有如来智慧德相,然后世尊给众生说法,开示如来的智慧德相,让众生证得以后,将来慢慢地就能成就无上的佛道。

佛说:善男子,譬如纯净的蜂蜜在树上或者岩石的某个处所,有无数的蜜蜂守护着这些蜂蜜。这些蜂蜜就是蜜蜂全部的饮食,所以无数的蜜蜂把蜂蜜当作性命一样的守护着。因为蜜蜂有毒,能够蛰人伤害人,一般人就不敢近前采取纯蜜。但是有人用很巧妙的办法能够得到这些蜂蜜,他想一些办法先把蜜蜂除去,然后再取得纯蜜,自己吃不完,就送给远近的亲属朋友。

原文: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护。我以佛眼。如实观之。以善方便。随应说法。灭除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世间。施作佛事。

释:善男子,如来藏也是如此。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在五蕴烦恼当中,犹如在岩树中一样。如来藏好比淳蜜,烦恼好比蜜蜂,烦恼覆蔽着如来藏,犹如蜜蜂守护淳蜜一样,众生没有善巧方便,不能证得如来藏。我以佛眼观察,众生身中确实都有如来藏,我以种种善巧方便为众生讲经说法,目的就是要降伏众生的烦恼,去除遮障,为众生开示佛之知见,让众生悟入,普遍布施诸众生广作佛事。

因为佛心清净,没有遮障,不仅能见得自己的如来藏,也能见得所有众生的如来藏。佛说法开示众生,降伏众生的烦恼之后,如来藏就显露出来了。不是如来藏自己显现出来,而是烦恼降伏以后,心清净下来,沉淀下来,如同清水现前的时候,如来藏之月就在清水上面浮现出来。水浊不清的时候有没有如来藏之月呢?也有如来藏之月,只是水浊,映现不出来,烦恼犹如浊水覆蔽心田,众生就发现不了自己身中的如来藏。

觉知心烦恼重重时,没有善巧方便,不能发现身中宝藏,等觉知心之水沉净下来,烦恼降伏了以后,就能够照见如来藏之月,就发现了如来藏,悟得了如来藏,这样就开了佛的知见,悟了佛的知见。佛在世间说法就是这个目的,灭除众生的烦恼,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成就佛道。所以,佛普为世间施作佛事,这个佛事就是指为众生讲经说法,灭除烦恼,开示如来藏之法。不是指现在的佛事(开光、送吉、超度等),其实真正的佛事就是讲经说法,显示众生如来之藏。

原文: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岩树蜜 无量蜂围绕  巧方便取者 先除彼群蜂

众生如来藏 犹如岩树蜜  结使尘劳缠 如群蜂守护

我为诸众生 方便说正法  灭除烦恼蜂 开发如来藏

具足无碍辩 演说甘露法  普令成正觉 大悲济群生

释:这个比喻说完了之后,世尊就说了一个偈子作总结:

譬如岩树蜜。无量蜂围绕。巧方便取者。先除彼群蜂。譬如岩树上的蜂蜜,无量的蜜蜂围绕着它,守护着它。为了得到蜂蜜,具有善巧方便的人,先要除去那些守护的蜜蜂,因为蜜蜂的守护,把蜂蜜给遮障了起来,他人无法靠近取得蜂蜜食用。蜜蜂比喻众生的烦恼,蜂蜜比喻为如来藏,众生原有烦恼遮蔽自心,不能证得如来藏,依之得解脱。

如果有人用善巧方便的方法,他就能把蜂蜜取出来享用;众生有善巧方便的方法,降伏了烦恼,就能寻觅得到自己身中的如来藏。取蜂蜜的人,先除彼群蜂,比喻说众生想明心见性,就要先把烦恼降伏下来,降伏烦恼,心得清净,智慧显现出来,就能明心见性,证得自己的如来藏。

众生如来藏。犹如岩树蜜。结使尘劳缠。如群蜂守护。众生身中的如来藏,犹如岩树里的蜂蜜,贪嗔痴烦恼结使,尘劳烦恼缠缚,犹如群蜂守护蜂蜜一样。结就是众生的烦恼结,如贪欲、嗔恚、愚痴、我慢等种种的烦恼结,使就是使者。烦恼使者,常常缠绕自心,遮蔽自心不见如来藏。每日里的尘劳烦恼也在缠缚着自己身中的如来藏,把如来藏隐蔽起来,不令自己发觉。必须把这些结使尘劳烦恼除去,如来藏才能显露出来,众生才能证得,受用得解脱。如果不除去烦恼,贪欲、嗔恚和无明就会使心不清净,那就不能得见如来藏。

我为诸众生。方便说正法。灭除烦恼蜂。开发如来藏。我为诸众生,用种种善巧方便,演说如来藏正法,灭除烦恼的蜜蜂,开发、显示出如来藏。如来藏之法,叫作正法,正就是方正、正真的意思。开发如来藏,不是指原来没有如来藏,现在给开出来了,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开示显发,原来就有如来藏,但是因为有烦恼遮障着,不能见得,现在如来把如来藏揭示出来,指出来,众生顺指就能够证得如来藏了。

具足无碍辩。演说甘露法。普令成正觉。大悲济群生。佛具足无碍的辩才,种种妙语演畅,种种妙法敷扬,演说甘露法雨,普遍令诸众生灭除烦恼,证得如来藏,得清净智,究竟成佛,并且以大悲心济度诸群生。佛通过演说无量的甘露法,普令所有的众生,都成正觉,也以无量的大悲心,普遍地济度、救拨一切群生,让他们都能离苦得乐,得大解脱,成就佛道。

原文:复次。善男子。譬如粳粮。未离皮糩。贫愚轻贱。谓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用。

释:佛说:复次善男子,譬如刚收割的稻粮没有去皮,也没有去糠,外面的皮壳还包裹着,贫贱而愚痴的众生,不识真货,就轻贱这个稻粮,认为它是没有用的,不把它当作可食用的高贵食品,就给丢弃了。如果把粳粮的皮壳都剥开,除去糠皮,剩下的精贵的东西,就是精米,这些精米是国王和大臣们食用的。

外表包的皮糠虽然不能食用,可是里面却有精米。贫贱而愚痴的众生,不认识带皮壳的粳米的价值,把它当作无用的废物给抛弃了。如果用方便的方法加工粳粮,除去皮和糠,剩下的就是精品精米了,这是一个比喻。

原文: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烦恼糠糩。覆蔽如来。无量知见。故以方便。如应说法。令除烦恼。净一切智。于诸世间。为最正觉。

释: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见所有的众生,烦恼的皮糠覆蔽着自己如来的无量知见,覆蔽着自己的如来藏。因为这种覆蔽,隐藏了如来的知见,显现的全部是众生的邪知邪见,没有开显出如来的智慧。所以我用各种方便善巧方法,广为众生方便说法,让众生除去这些烦恼皮糠的遮障,心得清净,显发如来清净的智慧,证得如来藏。烦恼除去,众生就显现出来清净的智慧了,智慧圆满,成就佛道,究竟成佛。

所以成佛是靠什么呢?是靠智慧,想要智慧应该怎么作呢?那就用种种方便方法如持戒、禅定、布施、忍辱、精进、般若六波罗蜜,降伏烦恼,去除无明,显现清净的智慧,最后以清净的智慧,成就无上的正觉。 

原文: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一切粳粮 皮糩未除荡  贫者犹贱之 谓为可弃物

外虽似无用 内实不毁坏  除去皮糩已 乃为王者膳

我见众生类 烦恼隐佛藏  为说除灭法 令得一切智

如我如来性 众生亦复然  开化令清净 速成无上道

释:这时世尊以偈颂作总结说:

譬一切粳粮。皮糩未除荡。贫者犹贱之。谓为可弃物。譬如所有的粮食没有加工,带着皮和壳,糠没有除去,皮没有剥去。贫穷的人却轻贱它,认为这些粗糙的东西是不能食用的,应该丢弃不要。

外虽似无用。内实不毁坏。除去皮糩已。乃为王者膳。外边的皮和糠虽然好象没有什么用处,但是里面的果实(精白米)却没有毁坏,不能丢弃不要。这个譬喻是用来比喻我们的如来藏,清净不可毁坏,如来藏的外边虽然缠缚着众生的烦恼,看着外表好像是没有什么用,但是剥去烦恼,就显露出如来藏了。

除去外面的皮和糠,就是国王大臣所享用的美食,老百姓不识得这内在的宝贝,给扔弃了。为什么扔弃了,因为他们没有福德,没有方便善巧的方法,无法享用到精白米。所以众生没有福德、没有智慧的时候,就不能除去烦恼,证得如来藏。要除烦恼之前还要修福德,福德先修好,然后想办法降伏烦恼,证得如来藏,智慧清净,清净至极,福慧圆满,成就佛道。

我见众生类。烦恼隐佛藏。为说除灭法。令得一切智。我见所有六道轮回的众生,他们的烦恼都把如来之宝藏隐覆住了,因为这些烦恼遮障,如来之藏无法显现。我为众生宣说除灭烦恼法,令诸众生证得一切智。

烦恼遮障时,如来藏真的没法显现吗?不是,如来藏常在显现着,从来不躲藏,智者时时见,只是众生烦恼如乌云遮蔽阳光,使得心不清净,不能得见如来之藏。所以佛为说除灭烦恼的方法,令众生获得清净的智慧。一切智是指大乘与小乘修证所共同得到的智慧,包括解脱智、尽智、无生智、苦集灭道智等等。苦集灭道智,就是断除烦恼的智慧,断除烦恼清净智慧,证得如来藏,般若大智慧就显发出来了。

如我如来性。众生亦复然。开化令清净。速成无上道。就像我的如来佛性那样,众生的如来性也是如此。我只是开化教导众生,令心得清净,发现和证得自己的如来性,然后让众生迅速成就无上菩提。佛的如来性是如此的,众生的佛性也如此,与佛无异,都是清净无比的。

佛说法开化众生,让众生心得清净,获得一切智,最后一切种智全部具足,就能快速地成就无上之道。所以成佛的方法是什么?修福德,降伏烦恼,获得清净智慧,清净智慧圆满了,就成就佛道。那么一切法的修行,以证悟如来藏为标的,为关键,为中心,所以明心见性之法,是最重要的,是修行的最初方便。

原文: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

释: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在肮脏之处,隐没看不见了,经过了很多年,真金也没有毁坏,但是也没有人记得了。

世尊又说了第三个比喻,用真金来比喻如来藏,真金堕在肮脏污秽之处,隐没不现,谁也看不见,没法取出来了,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年月,真金也没有坏。因为时间很长了,大家都忘记了这件事,谁也不知道在这肮脏污秽之处还有真金。这个肮脏污秽之处是指什么地方?指众生的烦恼之处,众生烦恼身中有如来藏,而众生自己却不知道。

原文: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如是。善男子。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

释:有天眼者告诉众人说,此肮脏不净处有真金宝埋藏其中,你们大家应该想办法取出来,然后就能随意享用了。确实是这样,善男子,肮脏不净处就是无量烦恼聚集处,真金宝就是如来藏,有天眼者就是如来世尊。因此如来广为众生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全都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再普度众生,都成正等正觉。

有天眼的人什么都能看得见,地球底下最底层的宝物都能看得见,没有任何遮障,天眼无障。天眼者比喻为佛世尊,佛的大智慧,能见众生身中的如来藏宝藏,为了让众生识得,佛就说法为众生指出宝藏所在之处,让众生得见。佛对众生说,在烦恼聚集的五蕴身中,埋藏着如来藏,你们赶快降伏烦恼,从中找到祂,获得智慧财宝,从此就能享用祂,得大自在,智慧财宝具足了,就成佛了。佛到这个世界来广为众生说法,就是为了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然后施做佛事。佛所做的佛事就是讲法、度众,开示众生如来之见,开示众生如来藏之法。

原文: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如金在不净 隐没莫能见  天眼者乃见 即以告众人

汝等若出之 洗涤令清净  随意而受用 亲属悉蒙庆

善逝眼如是 观诸众生类  烦恼淤泥中 如来性不坏

随应而说法 令办一切事  佛性烦恼覆 速除令清净

释:这一段佛就以偈颂来做一下总结:

如金在不净。隐没莫能见。天眼者乃见。即以告众人。就像真金在肮脏污秽之处隐没了一样,没有人能够发现它,但是有天眼的人却能看得见,看见了以后,就告诉众生应该想办法取出真金。所以佛在菩提树下刚一成道就知道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的智慧德相,说道:“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然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然后佛陀就为众生讲经说法,伸出指月之指,告诉众生顺指望月,指引众生明心见性的方便方法,证得如来智慧德相。

汝等若出之。洗涤令清净。随意而受用。亲属悉蒙庆。你们大家如果能把真金取出来,洗涤令其清净,然后就能随意受用,家亲眷属们都能跟着欢喜受乐。

这里世尊指示众生,如果能从烦恼身中证得如来藏,然后汰除染污业种,就能随意得大受用。众生的如来藏被烦恼污垢的无明所缠裹着,通过修行去除染污种子,断除无明,转变成无垢识,就是原本的那颗真金,干干净净的真金,如来藏的本来清净的面目。

其实如来藏本来是清净的,为什么现在不清净了呢?是七识污染造成的。堕在烦恼不净处,就成为了不垢不净、又垢又净的和合体,不是祂本身不清净,而是缠裹物不清净。所以众生的如来藏也叫作在缠如来藏,是被众生的贪嗔痴烦恼缠裹着的如来藏,把烦恼洗净了的如来藏叫作出缠如来藏。出了缠缚的如来藏就是佛地的无垢识,也叫作真如。

善逝眼如是。观诸众生类。烦恼淤泥中。如来性不坏。佛眼就是这样,观诸众生类,在烦恼的淤泥中,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俨然不坏,佛性常清净不坏灭。

善逝是佛的一个名号,寓意是离世走得很好,去往大解脱之处,没有业障的牵累,自由自在。佛眼看众生虽然陷入贪嗔痴慢疑恶见种种的烦恼中,但是在这烦恼当中的佛性如来藏,本来就是清净无染的,永远也不坏灭。

随应而说法。令办一切事。佛性烦恼覆。速除令清净。如来随着众生的种种根基,随应而说种种法,令众生证得本体之心如来藏,成就一切的事业。佛性被烦恼覆盖着,众生无法得见佛性,应当把烦恼去除,遮障打开,心得清净,佛性就能在心中显现出来。佛性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就在显现着,只因烦恼覆心,故不得见,所以应该速速除去这些烦恼,令得清净智慧。所以修行就是要去除妄心七识的染污,然后开大智慧而成佛。

原文: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

释:佛又作了第四个比喻。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个贫穷的人家,家中有珍宝隐藏不见,找不到了。珍宝本身不能说话,不能告诉人们说我在这里,不能把自己显示出来,让众人了知。一切众生也都是这样,具足如来的智慧德相,具足十力、四无所谓,有大宝法藏在五阴身内,却不闻不知,而沉湎于烦恼惑业和五欲六尘之中,轮转生死受无量苦,因此诸佛才出兴于世,说法教化无知无闻的刚愎众生,令其证实相,得解脱。

如来藏这个珍宝亦复如是,祂不自知,又不会说话,不能表达自己,不能主动显示给大众了知,因此如来藏不能证得自己,不能把自己找出来,所以如来藏无法开悟,祂不能悟得自己。即使如来藏能悟得自己,六识七识还是没有悟得如来藏,六识七识还是无明具在,迷惑颠倒,不曾开悟,那就仍然是凡夫一个。

那意思是说如来藏在五阴身中,自己不知道自己,自己不能证明自己,即使如来藏能证明自己,六七识也不知不证,还是不悟。同理,我们参禅寻觅如来藏的时候,如来藏也不能告诉我们祂在哪里,祂也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而认为自己开悟了。这说明参禅是用能觉知的意识意根去寻觅如来藏,不是如来藏自己找自己。所以说明心开悟,是意识意根证得了如来藏,见到了如来藏,不是如来藏自己证得了自己;也不是如来藏明心见性,而是意识意根明心,明的目标是如来藏,见得如来藏的性用,明心见性是这个意思。

我们在参禅的时候,如来藏不会站出来说我在这里;如来藏没有我性,祂不能证明自己,说我就是如来藏,祂也不知道自己,如来藏是无语的,不与语言文字相应。就像佛说的珍宝不能证得自己,不能自己找自己一样,是众生去找珍宝,就是说是我们的五阴七识去寻觅如来藏,证得如来藏,从而明心见性。

这段文字,世尊非常肯定众生身中有如来藏,如来藏是真实有,是实体,不是虚无的,也不仅仅是个名字和名言,也不是方便说。任何人都不能再愚痴地说,如来藏仅仅是个假名词,是个概念,并没有实体,并不存在,因此愚痴地说开悟就是见得一无所有。再作此说者,千佛出世,不能救度,永劫沉沦。

如来藏能出生和执持一切法,主宰一切法,祂犹如金刚常住不坏,什么也不能毁灭祂,反而祂能让一切法生、住、异、灭,祂的功德力量无比强大,具足十力、四无所畏,无所匹敌。如来藏在众生的五阴身之内,众生自己不闻不知,生生世世沉溺在财色名食睡的五欲当中,沉湎在色声香味触之中,轮转生死受苦无量。

原文: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一切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

释:佛说:因此之故,诸佛出兴于世,为了开示众生身内的如来之藏,众生信受后,能清净一切智慧。佛世尊有无碍的辩才,是众生的大施主,广泛为众生开示如来藏正法。众生信受不疑,智慧清净时,就证得了如来藏。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见所有众生身中都有智慧德相,都有如来藏常住身中,不灭不坏,清净无余,故此种种说法,言词譬喻,开示给众生,显示给众生,让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原文: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人家  内有珍宝藏  主既不知见  宝又不能言

穷年抱愚冥  无有示语者  有宝而不知  故常致贫苦

佛眼观众生  虽流转五道  大宝在身内 常在不变易

如是观察已 而为众生说  令得智宝藏  大富兼广利

若信我所说 一切有宝藏  信勤方便行 疾成无上道

释:这个譬喻说完了,最后佛以一个偈子来总结这一段:

譬如贫人家。内有珍宝藏。主既不知见。宝又不能言。譬如一个贫穷人家,家里藏着珍宝藏,主人不知道,也看不见找不到,珍宝自己又不能说我在这里。

穷年抱愚冥。无有示语者。有宝而不知。故常致贫苦。于是这个贫穷的人,很多很多年,带着这种愚痴,不知家中藏有宝藏,多年过着贫穷乞讨的生活。又没有人告诉他家宅里埋藏着珍宝,更没有人能告诉他宝藏藏在哪里,因为他那时候没有福德,还享用不了宝藏。这样的话,明明自己家中有宝藏,但主人却不知道,珍宝自己也不会开口说出来,所以这个人就常常贫穷困苦,过着下贱贫民的生活。

佛眼观众生。虽流转五道。大宝在身内。常在不变易。佛眼观察众生, 众生虽然流转在五道里,却有大宝藏在其身内,永远存在五阴身中而不能改变和毁损,大宝藏能利乐众生无有穷尽。五道是指天、人、地狱、鬼、畜生这五道,阿修罗道分布在五道里面。

如是观察已。而为众生说。令得智宝藏。大富兼广利。佛如是观察以后,知道众生身中有大宝藏,就为众生演说经法,开示给众生自己身中的宝藏,让众生证得身中的大智宝藏,成为大富长者,并且广泛利益无量众生。众生获得智慧的宝藏,是从外面得来的吗?不是的,是众生自己身中的宝藏,非从外得,家中本有之宝,只是找到而已。

若信我所说。一切有宝藏。信勤方便行。疾成无上道。如果众生相信我(佛)所说的,一切众生身中都有宝藏,那么众生只要能相信,并且精进勤行各种方便方法,勤修菩萨六度,就能迅速地成就无上佛道。首先要相信佛所说自己身中有如来藏,信位圆满,然后精勤地修行菩萨六度,圆满自己作菩萨的条件,用种种方便,广行菩萨六度,最后就能证得如来藏,明心见性,获得清净的大智慧,获得一切种智,最后就迅速地成就无上的正等正觉。

下面是第五个譬喻,用庵摩罗果来比喻如来藏。

原文:复次。善男子。譬如庵罗果。内实不坏。种之于地。成大树王。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宝藏。在无明壳。犹如果种。在于核内。

释:复次善男子,譬如庵摩罗果,内里的果实确实没有坏,把果核里的种子种在大地里,之后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最后成为一颗大树王。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宝藏在众生心中的无明壳里,犹如果实的种子在果核内一样。

非常非常高大的一颗树,就是树王,那么这个树籽有多大呢?非常非常的小,但是把树种子种到地里,却能长出参天大树。庵摩罗果的果实比喻为如来藏,庵罗果外面的果肉果核比喻为无明壳,也就是众生的烦恼壳里裹着如来藏。众生心里有着这么厚的无明,能见到如来藏吗?当然见不到,佛就来教导众生见到如来藏的方法,那就是把无明壳剥开,露出果实,然后这果实就有大的利用了,果核里有种子,这个种子将来种在地里就会发芽、生根、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

原文:善男子。彼如来藏。清凉无热。大智慧聚。妙寂泥洹。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

释:善男子,那个如来藏清凉没有热恼,心地清净,没有贪嗔痴无明烦恼,祂集聚了世出世间无比的大智慧,处于绝妙的寂静的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是如来法身,也叫作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如来藏清凉没有热恼,热恼是贪嗔痴烦恼无明,清凉是清净无比,没有贪嗔痴烦恼,内心是寂静的。如来藏是大智慧的宝藏,所有的智慧聚集于如来藏里。祂也是摩尼宝珠,能现一切法,变生一切法。妙寂泥洹妙用无穷,这都是在说如来藏,寂净无比,泥洹就是指具有涅槃性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性,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这个清净藏也方便称为佛,发现祂以后,智慧究竟清净了,就圆满成佛。自已有如来藏,将来才能成为如来应供等正觉。

原文:善男子。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

释:善男子,如来如是观察众生以后,为了让菩萨摩诃萨智慧清净,早日具足清净的如来智慧的缘故,就要为众生为菩萨们显现此如来藏真义。

如来如是的观察了众生以后,知道众生身中有清净的如来之藏,无热无恼,在众生的无明壳内,在众生的贪嗔痴烦恼的五阴身之内,被裹着,众生不能得见,佛为了让菩萨摩诃萨们能够获得清净的如来智慧,证得如来的智慧德相,最后具足佛的无上的智慧,转识成智,成佛度众生,显现给众生,就显现给菩萨们众生身中清净的如来藏,然后让菩萨摩诃萨悟入佛的知见,证得如来清净之藏。佛把自己到各个佛刹广度众生的大愿说了出来,为了给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示如来智慧的宝藏,让菩萨们证得如来智慧德相,获得大智慧,最后成为清净、圆满、觉悟的无上佛。

原文: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庵罗果 内实不毁坏。种之于大地 必成大树王

如来无漏眼 观一切众生。身内如来藏 如花果中实

无明覆佛藏 汝等应信知。三昧智具足 一切无能坏

是故我说法 开彼如来藏。疾成无上道 如果成树王

释:最后世尊还是以一个偈子来概括全部的比喻:

譬如庵罗果。内实不毁坏。种之于大地。必成大树王。譬如庵摩罗果,里边有果实叫作种子,果实没有毁坏,把这个果实种在大地中,将来就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大树王。说明这树种子虽小,但它的作用力却非常大,只是被众生的无明壳裹住了,不能显现出来大的德能。佛以善巧方便,破除众生的无明壳,使如来藏显现出来,众生证得就能成就佛那样的参天大树。

如来无漏眼。观一切众生。身内如来藏。如花果中实。佛的无漏的智慧眼,观察到了一切众生的五阴身中、烦恼身内、无明壳中,有如来藏,有如来智慧德相,就像花果之中没有毁坏的那个果实一样。佛的种种无明全部都断尽了,一丝烦恼习气都没有了,这叫作无漏,善法和善根再也不能漏出去了,达到了彻底的无漏,究竟成了佛。

无明覆佛藏。汝等应信知。三昧智具足。一切无能坏。众生心中的无明,裹覆遮盖了佛的清净之藏、如来之藏,使得众生自己不能得见如来藏。你们这些大众应该相信,也应该证知如来藏三昧力和智慧力都具足,一切法都不能毁坏众生身中的如来藏。

当菩萨摩诃萨的定慧具足了以后,就能够证得这个清净的如来之藏,在烦恼身中永远不能毁坏。什么能被毁坏呢?烦恼能够被毁坏,无明壳能够被毁坏,众生的五阴身能够被毁坏,但是这个如来之藏,永远不生不灭,任你什么力量,都不能够毁坏祂一丝毫。为什么不能够被毁坏呢?因为祂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祂的体性本来就如此,没有生灭性,法尔如是,所以任凭什么力量也不能改变祂,不能消灭祂,不能毁坏祂。

是故我说法。开彼如来藏。疾成无上道。如果成树王。因此之故,我说法开示众生身中自己的如来藏,把祂显示出来,让众生证得祂,得见祂,最后迅速得成无上佛道,就像果实变成参天大树的树王一样。这个果实就比喻为如来藏,如来藏能成就世出世间一切法,能让众生成就佛道,就是成就了大树王,树中之王。这是大树王的比喻,比喻如来藏就像一个真实不坏的果实,能长成参天大树,让众生究竟成就佛道。

下面佛又讲了如来藏的第六个关于真金像的譬喻,把如来藏比喻成一个真金像。

原文: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诣他国。经由险路。惧遭劫夺。裹以弊物。令无识者。

释: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一个人携带着真金像,要走远路到他方国家。这两个国家之间,路途遥远而且比较危险。这个人害怕遭遇劫匪,担心真金像被强盗发现遭受抢劫,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真金像的外围裹上了肮脏污秽的衣物,如破衣服、脏布、草泥之类的东西,裹在真金像的外边,目的是先把真金像掩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它,让人以为这是肮脏破弊的东西,谁也不会想要它。

原文:此人于道。忽便命终。于是金像。弃捐旷野。行人践蹈。咸谓不净。得天眼者。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即为出之。一切礼敬。

释:裹完之后,这个人在路上忽然遭受了不测,突然间死了。于是真金像就被遗弃旷野之中,路过的行人践踏过去,都说这个包裹不干净。而得到天眼的人,看见破布裹着的包裹中有真金像,就吧真金像拿出来,对金像用各种礼仪顶礼。

人死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命无常,五阴随时都能灭去。但是他人虽然死了,真金像并不跟着他的死亡而灭亡,说明五阴灭了,如来藏却不灭。这个人命终以后,真金像就被遗弃在旷野之中,被扔在荒郊野岭了。期间来往的行人,遇到这个裹着破烂肮脏衣物的金像,谁也不把它当回事。行人用脚贱踏过去,都认为是不清净的肮脏之物,不知道里边裹着什么,谁也没有打开过。就像我们这个破弊的五阴,谁也不往里寻觅真金宝如来藏,我们五阴身里有摩尼宝珠,谁也不识不知祂,反而不知不觉地用它来造作恶业。

但是得天眼者却看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就像佛刚成道的时候说的:“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就发现了如来藏这个真金宝像,把外围的破烂肮脏的五阴包裹物给去除了,取出了真金像如来藏。取出来以后,所有人都看见了,大家都来礼拜。所以说佛能发现众生身中的如来宝藏,发现了以后,指示给他人来证得,证得以后,所有人依之而修行,都富贵发达了,最后成为究竟的佛。

天眼什么都能看见,不管外围裹着什么东西,天眼有透视性,就算你裹着地球这么厚的东西,天眼照样能透过地球,看到里面的东西。这个天眼者就比喻为佛世尊,佛能见得诸法实相,在肮脏破弊的五阴当中,祂能够见得烦恼当中的如来藏和佛性。

原文: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

释:就像真金像的譬喻一样,善男子,我看见众生因为有种种烦恼,在生死长夜中流转不息,生死时劫过于无量世无量劫,如来的妙宝藏却在其身内,俨然清净,与我的无垢识一样,没有差别。因此之故,佛就为众生说法,让众生断除烦恼,清净智慧,圆满具足如来智慧德相,然后再转转化导一切世间无量众生。

如来的妙藏就是如来宝藏,妙就是如摩尼宝珠般的奇妙,能现出一切妙有的三界世间法,所以叫如来妙藏。如来妙藏在众生的烦恼身内还是那么的清净,众生的贪嗔痴烦恼并没有染污到祂,其清净性和智慧性与佛的无垢识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都是那样的清净,那样的珍贵,那样的美妙。

包裹真金的破弊物比喻为众生种种的烦恼,众生因为有种种的烦恼,在生死长夜里不断的流转,只要没有回归正道,没有明心见性,生死都是无始无终的,无有出期。直到你证得如来宝藏断尽烦恼和无明的那一天,生死长夜就结束,不再有生死了,心地里都是光明,没有无明,也没有黑暗。佛为了开发出众生烦恼身中的如来妙藏,让众生得大富贵和自在,才出兴于世间,为众生演说佛法。目的是断除众生的烦恼,证得如来的智慧德相,找到如来宝藏。转复化导世间一切众生,就像无尽灯一样,灯灯相燃,让佛法永续流传,度尽所有的众生,出离生死的暗夜。

原文: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人持金像 行诣于他国  裹以弊秽物 弃之在旷野

天眼者见之 即以告众人  去秽现真像 一切大欢喜

我天眼亦然 观彼众生类  恶业烦恼缠 生死备众苦

又见彼众生 无明尘垢中  如来性不动 无能毁坏者

佛既见如是 为诸菩萨说  烦恼众恶业 覆弊最胜身

当勤净除断 显出如来智  天人龙鬼神 一切所归仰

释:世尊又以偈颂作总结:

譬人持金像。行诣于他国。裹以弊秽物。弃之在旷野。譬如一个人随身带着金像,行走在去他国的路上,由于害怕劫匪,把真金像裹上肮脏弊秽的衣物,最后人突然间死去了,真金像被抛弃在荒郊野岭。这就说明,如来妙藏不随人的死而死,不随五阴的灭亡而灭亡。

天眼者见之。即以告众人。去秽现真像。一切大欢喜。具足天眼的人发现了真金像,立即告诉众人,众人就把肮脏的衣物除去,露出真金像,一切大众皆大欢喜。天眼人喻为佛世尊,佛见众生烦恼身中有如来宝藏,常住不变,就开示与众生,想办法降伏烦恼,取出宝藏。佛告诉众生,烦恼身中有如来妙藏,需要用降伏自心的方法才能够挖掘出来,证得自己的如来妙藏,明心见性,究竟成佛。

我天眼亦然。观彼众生类。恶业烦恼缠。生死备众苦。我的天眼也是这样,能够看见所有的众生之类,他们造作的恶业和自心的烦恼都在缠缚着如来妙藏,因不见宝藏,贫穷受苦,生死流连。

又见彼众生。无明尘垢中。如来性不动。无能毁坏者。我又看见那些众生,他们的无明烦恼和尘劳污垢当中,有如来成佛之性俨然不动,谁也不能摧毁祂。因为祂犹如金刚一样坚固,不可毁坏。

佛既见如是。为诸菩萨说。烦恼众恶业。覆弊最胜身。诸佛既然见到了这样一个真金妙宝藏,一定要为诸菩萨来宣说如来藏之妙法;告诉诸菩萨,众生的烦恼诸恶业,覆弊着如来妙宝藏,遮障着自己最殊胜的法身如来藏,让众生不能得大自在,得大解脱。

当勤净除断。显出如来智。天人龙鬼神。一切所归仰。佛嘱咐众菩萨说,你们应该精勤地断除所有的烦恼,断除所有的无明,清净自己的智慧,之后才能够显示出如来的大智慧,转识成智,具有如来之智。八识转成四智,四智圆明,就是具足十个名号的佛世尊。众生成佛以后,都具有十个名号,所有的天龙鬼神,一切大众都来敬仰,都来归敬天人师和三界至尊。

下面是第七个譬喻,是贫女怀贵子的譬喻。

原文:复次。善男子。譬如女人。贫贱丑陋。众人所恶。而怀贵子。当为圣王。王四天下。此人不知。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贱子想。

释:佛说: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个女人贫贱又丑陋,常被众人所嫌恶,可是她却怀着高贵的子嗣,这个胎中之子,将来要成为转轮圣王,统治四天下。这个女人不知道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真相和时节因缘是什么,心里常常想自己有可能会生出一个下贱孩子。

一个女人本来长得很丑陋,又贫穷下贱,众人看见她都很厌恶讨厌,没有人喜欢她,她心里很自卑。虽然她是这样子,却怀着一个贵子,种性高贵的孩子。孩子的父亲是高贵种性的上等人家,那她怀的孩子就是一个贵子,孩子出生以后,将来长大就要继承父业,成为转轮圣王。

所谓的转轮圣王,分为四种,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金轮王统治四大洲,四大洲包括娑婆世界的地球南赡部洲,东边东胜神洲,西边西牛贺洲,北边北俱芦洲,这是四大洲。我们地球属于南赡部洲,金轮王统治四大洲,银轮王统治三大洲,铜轮王统治两大洲,铁轮王统治一大洲,总共就有这四种转轮圣王。这个贫贱女人怀的贵子,将来要统治四天下,但是这个女人自己不知道,她常常有一种想法,以为自己将来要生一个贫贱的、低级下贱的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她认为自己就是低级下贱的,孩子也不能高贵。她不知道这个孩子的父亲是高贵种性,孩子将来要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为统治四天下的金转轮王。

原文: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苦毒。其身皆有。如来宝藏。如彼女人。而不觉知。是故如来。普为说法。言善男子。莫自轻鄙。汝等自身。皆有佛性。若勤精进。灭众过恶。则受菩萨。及世尊号。化导济度。无量众生。

释:就像这个丑女怀贵子的譬喻一样,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多痛苦的折磨,不知道自己身中都有如来宝藏,能变现三界世间一切万法,统领三界世间。众生犹如那个女人一般不知不觉,是故如来普遍为众生说法,告诉那些自认低贱的众生说:善男子,你们不要自己轻鄙自己,不要自轻自贱,汝等自身当中皆有成佛之性,都能成佛。你们如果能勤苦精进,精勤的修学,除灭众多生死过恶,灭掉所有的烦恼过患,就能得到菩萨及世尊的名号,圆满就成佛,然后化导济度无量众生,全部都出离生死苦海,究竟圆满,成就佛道。

众生由于无明,不知道自己身中有如来藏,对自己生下劣想,因此造作恶业,轮转六道生死轮回,受诸苦毒。就像那个怀着贵子的女人一样,自己都不觉知,无始劫以来都一直不觉知,叫作无始无明。打破和断尽无始无明,成就佛果,之后化导利乐无穷众生,这比金轮王还要尊贵无量倍。

原文: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女人 色貌甚庸陋  而怀贵相子 当为转轮王

七宝备众德 王有四天下  而彼不能知 常作下劣想

我观诸众生 婴苦亦如是  身怀如来藏 而不自觉知

是故告菩萨 慎勿自轻鄙  汝身如来藏 常有济世明

若勤修精进 不久坐道场  成最正觉道 度脱无量众

释:这时世尊以偈颂作总结:

譬如贫女人。色貌甚庸陋。而怀贵相子。当为转轮王。譬如一个贫贱的女人,外貌长相非常难看丑陋,可是却怀着贵族种姓的孩子,这个孩子出生长大以后,就能作转轮圣王。

七宝备众德。王有四天下。而彼不能知。常作下劣想。转轮王都有七宝: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主藏宝、典兵宝这七种宝,金转轮王具备人类所有的德能,世间各种技艺超群,能够统治四天下。而这个贫贱的女人却不知道,自己常常有下劣人的想法,以为是要生一个低贱的孩子。

我观诸众生。婴苦亦如是。身怀如来藏。而不自觉知。佛看到所有的众生,所受的痛苦,也都是这样。不知道自己身中有如来宝藏,而在生死中长劫流转,受无量无边之多的苦难。众生就是这样身中一直怀着如来藏,却从来不自觉知。可见众生的无明有多么的重,轮回当中所集聚的烦恼有多么的重,苦痛该有多么的深。

是故告菩萨。慎勿自轻鄙。汝身如来藏。常有济世明。所以佛告诉诸菩萨说,你们千万不要自己轻视自己,自己鄙视自己,你们身中有如来宝藏,常放光明,照济世间,因此你们将来都要成佛,成为三界尊,十号具足,分身无量世界,广度无量众生。

如来藏是不是有济世明灯呢?救度世间,济度世间,十八界世间法是不是都是如来藏给济度出来的呢?全都是如来藏给化现出来的,三界世间法都是如来藏的功德,万法的出现都是祂的功德,将来还会化现出无数的菩萨身和佛身,以及无量无边的佛国土,摄受无量无边的众生得解脱。明,就是智慧、大智慧,变现三界世间一切法的大智慧;如来藏是摩尼宝珠,说变现什么就能变现什么出来,一切法都是祂所变现的。

若勤修精进。不久坐道场。成最正觉道。度脱无量众。你们这些菩萨如果能精勤地修学佛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坐在成佛的道场上,示现成最正确的觉悟之道,最后成为最究竟圆满的正等正觉。成为正觉以后,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让所有众生都共同的成就佛道,圆满一切种智。

下面是佛讲的第八个譬喻,是铸造师铸造真金像的譬喻。

原文:复次。善男子。譬如铸师。铸真金像。既铸成已。倒置于地。外虽焦黑。内像不变。开模出像。金色晃曜。 

释:佛说:复次善男子,譬如铸造师铸造真金像,等到把金像铸成以后,从模子中倒出金像放在地上,金像外边的模子虽然是焦黑的,里面的金像却不变色,仍然是金色的,因此把模子打开,倒出金像时,金像金光灿烂,耀人眼目。

佛喻如铸造师,如来藏好比金像,五阴烦恼身犹如模子。一个搞冶炼铸像的人,用一个模具铸造一座真金像,把真金溶化以后,倒注在模具之中,注入以后,用大火烧陶冶炼,这叫铸造。冷却以后出模,打开模具,取出真金像,这是全部铸造的过程。冶炼的师傅铸成了以后,把模具倒置着放在地上,外边都是焦黑色的,因为用大火烧陶冶炼过。焦黑的是模具,但是里面的真金像,却是金色的,不管如何冶炼,外边的模具是多么焦黑,当把模具打开以后,里面的真金都是金色的,放着金色光芒。

原文: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佛藏在身。众相具足。如是观已。广为显说。彼诸众生。得息清凉。以金刚慧。捶破烦恼。开净佛身。如出金像。

释:与铸真金像的譬喻一样,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佛藏在众生的五阴身中,具足一切相,一切相都是如来藏显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如来藏相。如来如是观察以后,广为众生宣说,那些众生听后,烦恼之心就止息下来,得到清凉了。然后再用闻法所获得的金刚慧打破烦恼,开显出清净的佛身,犹如模具中的金像一样。

如来藏犹如真金像,五阴身就如铸造金像的模具,模具是焦黑的,五阴身具足贪嗔痴烦恼,也是染污的。众生的五阴虽然是烦恼身,但是里面却有如来宝藏,就像是真金像一样放光动地,金光闪闪,价值无量。佛观察一切众生,如来藏在身中,众相具足,要什么种子有什么种子,所有法都能变现出来。虽然祂一个相也没有,但是祂却能变出一切相,一切相的种子都在如来藏里存藏着。

如来如是观察以后,为广大众生宣说甚深如来藏法,告诉众生,人人身中都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有如来宝藏,都有摩尼宝珠,能变现三界世间所有的一切法,这个摩尼宝珠,珍贵无比。为众生宣说以后,众生先止息烦恼,心得清凉,证得如来藏以后就灭除了烦恼,从此不再向外追求,没有了热恼。什么是热恼?贪嗔痴烦恼,众恶聚集一身,像火焰烧身一样的烦恼,就是热恼。心有热恼,向外贪求,就不清凉,烦恼熄灭以后,不再向外求,心止息下来了,就是清凉、寂净。

然后众生以金刚慧破除烦恼,开净佛身,如出金像。什么叫金刚慧?证得了金刚不坏心,获得了大智慧。以这种般若大智慧,断除贪嗔痴烦恼和无明恶见,把无明烦恼都剥落,显露出如来藏法身,叫开净佛身,就等于把如来藏这个金像显现出来了,圆满地显现就是果地佛。

原文: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大冶铸 无量真金像  愚者自外观 但见焦黑土

铸师量已冷 开模令质现  众秽既已除 相好画然显

我以佛眼观 众生类如是  烦恼淤泥中 皆有如来性

授以金刚慧 捶破烦恼模  开发如来藏 如真金显现

如我所观察 示语诸菩萨  汝等善受持 转化诸群生

释:这时世尊以偈颂作总结说:

譬如大冶铸。无量真金像。愚者自外观。但见焦黑土。譬如一个很大的冶炼铸像炉里,能铸造出无量无边之多的真金像,愚痴的人只从外表观看铸像的模具,只能看见熏染得像黑焦土一样的外观,不知道里边是真金像。冶就是冶炼,铸是铸像、陶铸,一个真金像代表一个如来藏。

铸师量已冷。开模令质现。众秽既已除。相好画然显。但是铸师知道里面东西的宝贵,估量模具冷却下来以后,打开模具,里面真正的金像就显现出来了。把焦黑的外模具除去,真金像的相好就俨然出现在眼前。比喻众生只要剥开烦恼的乌云,就能证得清净的如来藏。看见如来藏是什么样的呢?自性清净,无一丝染污,金光闪闪,放光动地,照耀显现一切法,本体却如如不动。

我以佛眼观。众生类如是。烦恼淤泥中。皆有如来性。我以佛眼来观察,众生也与此中的譬喻一样,在烦恼的淤泥中的都有都有如来的智慧德性,都有佛性,金光闪闪,照亮一切,化导一切。

授以金刚慧。搥破烦恼模。开发如来藏。如真金显现。佛世尊授与众生的金刚宝慧,让众生证得了如金刚不坏的如来藏,就像真金一样显现着,众生就有了金刚慧。这个智慧是世尊传导出来的,众生学了之后,就开启了金刚慧,有了这个金刚慧,就能破除烦恼的铸模,显露佛性。

为什么说有智慧就能破除烦恼呢?烦恼主要就是以我为主的贪嗔痴烦恼和习气,证得了如来藏,心就有了智慧,心地明了五阴根本无我,一切法都无我,于是就断除了我的烦恼和法的烦恼。证得了原来自己的五阴身就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五阴身是虚妄的,如来藏是真实的,不生不灭的,因此将来就能成佛。这样众生就不再不向外追求,就熄灭贪嗔痴烦恼,心得清凉。

如我所观察。示语诸菩萨。汝等善受持。转化诸群生。就像我所观察的这样,众生烦恼身中都有如来宝藏,我就将这些如来藏法开示给诸位菩萨,你们这些菩萨应该好好地受持如来藏法门,然后再转转化导诸众生。就像传灯一样,一个传一个,这叫无尽灯,一直到最后所有的众生,都成就佛道。

世尊讲完以上八个譬喻,再做总结归纳,然后咐嘱大众,讲受持这个经的因缘。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