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意根修證指歸(下部)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5-07-02 10:22:45 閲讀: 0

第十章  意根與證果的關係

一、意識證果是末法時期修行的歧路

娑婆世界修行的歧路很多很多,如果不具相當大的善根福德,真的很難辨明方向,尤其是細微之處,沒有走過那條路,真的會誤入歧途,一個小歧路就足以浪費極多修行時間,退出來都不太容易,何況大的歧路,更難辨明和退出。證果明心到底是只意識證果明心就算,還是意根必須與意識一起證果和明心才算,這個問題是小歧路還是大歧路?不用斷煩惱就可以證菩提,是大歧路還是小歧路?

證法的問題,是眾生個人和全體佛教的最重大問題,是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和轉折點,因此任何其他的法都可以錯,只這個問題絕對不能錯,這個問題如果錯,則是根本原則的大問題錯了,關乎眾生和佛教命運的大問題錯了。越到末法時期,佛法修證上的歧路越多,古代人學佛叫作修和行,現代人學佛大多數隻能叫作學,很少涉及修和行。可是古代修和行的人中開悟的慢又少,而末法學的人中倒是開悟的快和多,這是不是很反常?當然很反常,佛法將來要滅,就滅在此處,是從修證的根源上滅,如果沒有實證,佛法將難以為繼。所以我好多年都在講意根證果、意根明心,講了好幾本意根的書,就怕佛法快速的被搞滅了。

我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講意根證果,可還是有鈍根的學者阿師死活不肯認此理,也不敢認此理,因為一旦認此理,自己大小乘的果位就泡湯了,消失不見了,變成了凡夫一枚,真是不甘心啊!但這樣做是非常不理智的人,不是以道業為重的人,也不是以法以真理為所歸的人,規避事實不是大丈夫所為,是我心重的表現。

如果眾生善根福德深厚,即使遇到了歧路,也會憑借自己的善根福德最終走出歧路,回歸到正路上來。所以每個學佛人應該多修福德,多種善根,才能保證今生和後世不入歧路,有擇法眼,有辨別力,不被誤導,不入惡道。越到末法時期,修福的機會越多,種善根的機會越多,真想成道的人發大心大願的人,都要好好把握每個機會,多種善根福德,這樣自己不僅生生世世受益無窮,還能加速佛道修證進程,早日獲得智慧解脫,自利利他。

二、意識證果仍然是具縛凡夫

意識證果非常快捷省事,不用付出多少代價,也不用費腦子、費功夫參禪,最主要的是不用修禪定,這簡直太省事了。禪定這關最難過,特別辛苦,耗費時間還要辛苦熬腿,耽誤很多世俗事。意識證果不用怎麼持戒,三皈五戒也可以免了,最麻煩的三十七道品不用修,省去了極多的時間精力,福德也不用有多好,菩薩六度的前五度都可以免了,簡直太省事了。只用個意識學學理論知識,然後思惟、理解、分析、揣摩、推理、整合、歸納,這些操作都不用有多專注,不用太費腦累心,這些事情相當於小秘書的日常工作一樣,一般智商的就可以應付了。

這樣證果多便宜,不用付出多少代價,理論知識有一大堆,還能博人眼球,受人崇拜,也不用拋妻棄子出家修道,不用辭親割愛,也不廢世間事業,還可以接受大眾供養,還能當菩薩法師,或者當個勝義僧壓過出家僧,出家在家的利益兼收並蓄,世間利益最大化了。意識證果的好處這麼多,誰能捨得放棄?

但是這樣證果以後根本斷不了一絲絲煩惱,與具縛凡夫沒有任何區別,有些人就給自己找借口說只有三果和四果才斷煩惱,初果二果都有煩惱,這不足為奇,初果人與凡夫的煩惱一樣多一樣重,也不足為奇。如果說初果與具縛凡夫一樣,那就說明初果人本質上就是具足一切煩惱的凡夫,初果有名無實,怎麼能是斷我見的初果人?佛法這樣搞下去,佛教怎麼能不滅?

雖然世間邪法邪師眾多,但是那些邪法都很低淺,破壞不了佛教的根本,動搖不了佛教的根基。比如某法師講的如來藏根本是胡說八道,但是他怎麼也影響不了佛教的主流發展,他度的眾生根基都特別淺,費盡心思拉出來也沒有什麼作為,對佛教不構成威脅。再比如雙修法,那根本是個外道法,層次非常低劣,有點智慧的人就能辨別出來,不會入進去,入進去的大多數都是業障深重善根淺薄的人,即使費勁給他們救度出來,也不能成什麼氣候,不可能成為佛教的中流砥柱。能夠毀滅佛教的永遠都不可能是外道和外道法,都是從佛教內部毀滅的,所謂獅子身中蟲自食身中肉。

三世佛教的根基和重點,都在證果和明心見性這個極其關鍵的環節裡,只要這個環節不出大事,佛教未來的發展就會平穩,不會有事。所以斷我見和明心見性的根本法,不是什麼人都能傳授的,絕對不能胡亂搞,如果亂搞禍害眾生的法身慧命,將來即使想當五百世野狐也是癡心妄想,所受的惡果要比這嚴重無數倍。護持亂傳法的人等於助紂為虐,果報也相當不好,所以敬請大家深思因果,嚴肅對待佛法,對眾生和佛教要秉著高度負責的態度。

三、不斷煩惱能否證菩提

有的人說,明心和證初果,沒有斷煩惱,身心沒有什麼變化,沒有轉變,這是正常的。可是這卻是非常不正常的,這樣大的生死大事,顛覆了從前重大的錯誤知見,對五蘊世間的認知從有到空,身心怎麼能沒有任何改變?四正勤如法的修行,身心怎麼能不發生變化?七覺支的如理修行,身心怎麼能不改變?心不改變,如何是證果和明心?即使在世間法裡,意根真正知道個什麼事情,也會激動得異乎尋常,身體有很大變化,心裡激動萬分,或者熱淚盈眶,或者身心顫動,或者神情肅然,或者幾天睡不著覺等等。

在證果之前修行三十七道品過程中,身心都會一點點的發生變化,與從前有很大的區別,如果區別很明顯了,斷除了欲界五品惑,就是初果向了。如果身心始終沒有什麼變化,那就是沒有如法修行,修行方向不對,或者是根本不精進,或者是只停留在廣學多聞和情思意解上,或者是在世俗法上用心比較多,法理並沒有真正入心。

俱捨論裡講只要真修道,如理的修道,必降伏煩惱惑,然後斷除煩惱惑,在修道的過程中就是這樣,修道的結果更是這樣,然後才能成為初果向,再次成為初果。不斷一絲煩惱惑,身心沒有轉變,就仍然屬於具縛的凡夫,被煩惱惑五花大綁動彈不得,如何能進趣菩提道,轉變身份?如果強行索取身份,那就只能有其名無其實,名不副實的,叫作欺世盜名。

很多人都以為,只要能講出法就已經實證了,可事實卻不是這樣。如果不是經過實證以後來講法,就沒有真正的指導意義,那段路自己都沒有走過,就無法指導別人具體如何走,自己心裡如果貪瞋癡煩惱熾盛,處處都是滲漏,是沒辦法指導他人降伏煩惱和斷除煩惱的。

有個一指禪公案,師父在一個引導他的尼師竪起食指的時候,立時就悟了,小沙彌看見了就想:原來這就是悟啊!於是小沙彌在師父不在的時候,見人問法就同樣竪起食指,告訴對方這個就是那個真如,鸚鵡學舌學的可像模像樣了。如今人的悟,與這個小沙彌的悟沒有什麼區別,雖然能比比劃劃的,與祖師們的作略還挺相像,好像是個機鋒似的,也好像能引導人,但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些手法只能欺騙一些外行人罷了。各種機鋒都是八個識和合,有真有妄,如果真妄不分,把妄也當作了真,再怎樣比劃也不是機鋒。

阿難在佛涅槃一百年的時候,聽見一個小沙彌把生滅法念成了水老鹤,就給他糾正過來,可是小沙彌問他師父哪個對,他師父說你別聽阿難的,他已經老糊塗了,按照我教你的念就對了。於是小沙彌還是一如既往的念,阿難聽到了就想,佛剛剛涅槃一百年,佛法就被誤傳成了這樣,未來世離佛更遠,佛法該演變成什麼樣?眾生真是太愚癡了,於是阿難一傷心就決定馬上涅槃走人,不想看到佛法慢慢被毀的慘景。那時候的佛法就已經變質了,何況幾千年後的今天!今天的時代,絕不是滿大街聖人的時代,很多人都非常嚴重誤會佛法的修證了。

如今大小乘法都不是那麼珍貴,不是稀有之法了,只要聞法思惟思惟,果位就拿到手了,不需要什麼戒定慧,也不需要修六度萬行,守戒和修定的人都是傻子。現在什麼果都能容易拿到手,比如如夢、如幻觀、十回向位的果都不是什麼難事,如來藏觀行修證之法只要口耳相傳,就能把果拿到家裡,眾生愚癡和顛倒得已經讓人無話可說了。

四、什麼是無間見道

真正見道以後,就會心心無間在道中。心心無間是什麼意思?哪個心是無間心?哪個心是間斷的心?為什麼能間斷?第八識和意根是無間的心,前六識是有間斷的心,見道要想無間,就要意根意識同時見道,不能單獨的意識見道。真見道,意識斷滅了,道果還在;而假見道,意識一旦滅了、弱劣了,道果就沒有了。

真正見道就是意根見道,意根見道以後,心就永遠住在道中,不會再退道了。而意識見道就不是這樣,意識是有間斷的心,是不能作主的心,如果意根不見道,意識就會聽從意根安排和調動,不認所謂的道,就不在道中了。如果意識再生起疑心,就會退轉。即使意識不退,因為是意根處處作主,身口意行也不會發生改變,依然故我。

有一些人因為意識見道,或者認禪定定境為道,為了不退,就常常打坐修定,保持定境,以把所悟得的境界保持下去。而另一些人,就努力的用意識牽引意根隨順自己,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事,紙怎麼也包不住火,事情最終還會敗露無遺。意根見道以後,境界對於意根和意識的吸引力不大了,意識容易被扭轉,意根一旦認理,對於真理就很難扭轉,十牛拉不動。

正因為意根是這樣的拗勁,祂無始劫以來的邪知邪見根深蒂固,想用正法拉意根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意根不容易受熏,所以證果才那麼難。有些人煩惱重,跟他輕描淡寫的講一些理根本沒有用,只有受大惡報了,碰壁很嚴重了,頭破血流了,才能稍微知道反省一下自己,這樣的人就是根器差的人,十牛拉不動,認死理,不通融,喜歡較勁。

五、如何檢查是解悟還是證悟

洞山和尚過河,睹河中的影子,突然間悟,偈曰: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問:渠是指誰?我是指誰?二者什麼關係?洞山和尚手指河裡的影子說:你現在就是我,可我卻不是你。影子,第八識映現出來的五蘊,從第八識中來,是第八識的影子。五蘊從唯識究竟義上講可以說是第八識,但第八識可不是五蘊。

這些法想一想、琢磨琢磨就能明白了,沒什麼了不起。說解悟也行,說沒解悟也行,說證悟就需要從裡到外從上到下的好好檢查一番。檢查什麼?檢查他的內心改變沒有,智慧生起來沒有。因為證得了五蘊只是一個影子,肯定吃驚不小,內心波瀾起伏,原來的認為的執取的都錯了,這時內心是什麼狀態?沒有證悟很多次的人,沒有心通的人,怎麼能夠知道這個人是證悟了還是解?一般人絕對檢查不出來,可以說百分之百檢查不出來,只會人雲亦雲。

證悟是大智慧,能夠如實檢查出是否證悟,更是大智慧,比證悟的智慧還要大很多很多。證悟能夠現前觀察第八識比較簡單而粗略的運行,非解悟所能比擬。解悟心裡只是有個朦朦朧朧的影子,說不清道不明,不知道第八識究竟是如何運作的,五蘊是如何出生的,別看他講一堆理論,可沒有一點準確細致的東西,就像浮在水面,入不了水,不知道水裡的情況一樣。

有的人說自己是開悟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的大菩薩,可是這個大菩薩多少年也並沒有講出第八識如來藏稍微細致一點的運作情況,都是籠籠統統、模模糊糊的一些大框理論,那些理論看看經書和菩薩的論著也就能琢磨出來大概了,沒有什麼稀奇的。至於禪宗公案,看看祖師們上堂接人時比比劃劃的,大概也知道點什麼了,有樣學樣,不少人也都會,沒什麼稀奇的,一指禪師的小小徒兒也會用一指比比劃劃的,外表跟他師父一樣,可是卻不是禪。現代人造假的能力無與倫比,從世俗到佛教都如此,業重、煩惱重、我重使然。

那些學禪宗祖師們的作略比比劃劃的人,可以說是解悟,可以說是連解悟的邊也不著。把意識的作用當作第八識的作用,這是外道,把八個識共同的作用當作第八識單獨的作用,這是推理猜測,外行人絕對看不明白,往往被唬得一愣一愣的。這個招數可以瞞天過海,因為眾生見識太短淺了,實在是愚癡可唬。所以當你被騙的時候,應該回頭來檢查自己,為什麼能被騙?別的人為什麼就眼明心亮不被騙?當你走到大街上不小心撞到一個人,那個人對你瞪著眼珠子說:我是證果的聖人,你怎麼敢撞我?你一聽,就哈哈一笑,說聲對不起就完了,不必奇怪,也不必說什麼。

六、用排除法能否明心

什麼是排除法?譬如自己在心中確立一個標的,在自己所選擇的範圍內排除與標的不同的對象,剩下的那個就被確立為自己心中的標的,不管所選的範圍全面不全面,只要自我確認,就自以為是了,明心證果方法非常簡單。

即使把一條狗訓練好了,狗子也會用排除法找到主人所指定之物,其它畜生訓練訓練都能會,因為這個不必太用腦,不費力,不用善根福德,不用禪定,不用持戒,不用精勤努力的修習三十七道品,即使是白丁在人暗示下也能明心證果。比如說主人在狗子面前,攤開ABC三張牌,讓狗子指出哪個是C,狗子先指出A是,主人搖一搖頭說不對,於是狗子又指出B是,主人再次搖一搖頭說不是,最後還剩下一張牌,不用想也知道剩下的就是C,狗子自然就指出了C是,主人說這回對了。於是狗子高興了,覺得自己很能,還得到了主人獎勵的一根骨頭。

用排除法找第八識也是這樣,總共就有八個識,能知六塵的六識肯定不是第八識了,一下子就排除了六個,還剩下意根和第八識兩個,意根一般人真的觀察不到,不知為何物,即使告訴他說是時時處處作主的那個,還是找不到意根,找意根非常難,觀察意根的了別性就更別想了。於是就把意根排除去不找了,就單獨找第八識。

第八識是什麼樣的呢?不少人都知道第八識不了別六塵,於是就找來找去,最後找到了一個好像是不了別六塵的東東,臆想一下這個東東好像是有了別性,了別的好像還不是六塵,至於到底了別了什麼,實在是觀察不出來,因為悟後有別相智道種智的人才能觀察到第八識的了別性,知道第八識究竟能了別什麼,凡夫根本沒辦法觀察第八識的了別性,除非根據理論猜測臆想。最後想一想第八識好像是了別根身器界,因為經論裡都這樣說,那麼就是它了,沒錯,於是急急忙忙、高高興興去確認,好像覺得不疑了,斷除了三縛結。

這樣的智商如果不是天生的,就是後天腦子裡曾經進過水,連大腦發達一點的孩子都不如,怎麼能是一心想修證菩薩道的菩薩?單純得要命了,要是遇到過去的祖師爺,以祖師爺們的直心,他們一句話都不會跟你說,直接大棒子打到頭頂開花,竟敢禍害宗門?幼稚園智商沒法教育了。我若不是考慮到宗門的興衰,對這樣的人連看都不屑看一眼,奈何宗門明心是佛法修行最關鍵之處,是眾生的生死命門,是今世和未來世無數眾生的皈依解脫之處,如果有人把這個門破壞掉了,眾生就再也不能鯉魚跳龍門了。

即使是知解宗徒也比這個排除法要尊貴多了,排除法都不用多少知解,不用多少智商,像挑豆子一樣,把壞豆子挑出去就行了,剩下的都是好豆子,多簡單。何必修什麼四念處、七覺分、八正道、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的,不用受戒持戒,不用修禪定,任何定力都不用,一個挑豆子的活兒用不著這麼麻煩,佛說的那些條件都是多餘的,最上根器的沒必要遵守佛說。

六祖座下十三歲的神會小和尚聰明伶俐善根深厚,求法心切,爬山越嶺千裡迢迢找到六祖求道,六祖只印證他是知解宗徒,當時禪風是那樣的興盛,開悟的祖師、善知識是那樣的多,可是神會和尚竟然活到九十六歲仍然是知解宗徒,著作的文章不少,一生與北宗神秀和尚漸修一派鬥法爭宗。如今時人哪個有神會和尚的求法精神和善根福德?竟然夢想用排除法找第八識超越神會和尚,第八識是不會讓你這樣找到的,用臆測的方法倒是可以臆測得出來,但那是畫餅充飢,終不飽腹。總之,請大家認明一個事實:末法時期畢竟是末法時期,千萬不要妄想什麼,實事求是為善,妄想為惡。

七、眾生心中所確認的法一定是正確的嗎?

非也。如果是這樣,佛就不會告訴眾生:汝意不可信,證阿羅漢果才可信汝意。這裡的阿羅漢果是指小乘極果四果,三果還差一點。確認就是意根肯定和認可,形成了無間作意,深入骨髓,不可動搖,也深不可知。譬如我見,眾生意根就確認這個,根深蒂固,不可動搖,叫作我執。

非常信自己的意無疑,非常肯定自己,就是意根的確認,可是凡夫眾生的確認都有很大的過失,有很大的生死過患,譬如凡夫都確認五陰是我,這樣的確認是邪見,不是正見。凡夫眾生無始劫以來,一直都確認自己的見解正確無誤,可是無始劫都因為錯誤顛倒的見解而生死輪迴,受諸惡報和苦報。

汝意不可信,佛陀不僅用此規勸凡夫眾生,也規勸初果二果至三果人,因為四果之前對五蘊世間空的認知還不到位不究竟,思想觀念裡我見沒有斷盡,還有我執,四果阿羅漢我見斷盡,空得徹底,我執我慢消除了,其空的思想觀念才純正,才可信汝意。這種空的思想是在小乘法範圍內的徹底和究竟,相比於大乘法,還是很不徹底不究竟的。

所以凡夫證果不證果,一般來說,其智慧不足以自我檢驗,一是修行時劫短,經驗不足,二是見聞少,沒有比對,很容易誤判錯判,加之於心中有我,不能隔愛,就會偏袒和高估自己,容易造成假悟和妄語,最終因果不爽。

八、能確信就是真的不疑了嗎?

據說科學家用儀器檢測說地球是橢圓形的,幾乎所有人都相信了,而且好像還是確信不疑的那種信,好像這樣的信,已經根深蒂固,不可更改了。有人不信他還會去跟人辯論,甚至還奚落挖苦人家,但這也不是真信真不疑。信也分很多層次,乃至於有人堅信不疑,確信無疑,簡直是絲毫不懷疑。但如果沒有親自證實,這些信都屬於盲信和迷信,不是證信,所以疑仍然存在,只是很深沉隱秘,不容易觀察得到。

知道地球是橢圓形的,僅僅是聽說而已,不是親眼所見,那就是意識的道聽途說的知,意根沒有親自見到,就沒有斷除疑惑。甚至很多人親眼所見的,也未必是真是實,看錯了的情況非常多,眼見也未必為實,所以意根的疑惑不能斷除。一旦有個其他因緣出現,說地球原來不是橢圓形的,而是菱形的或者是三角形的,於是不少人對以前的信就動搖了,變成不信了。

為什麼信心能改變?就是因為沒有實證,意識的確信,不管信到什麼程度,都不可靠,因緣一變,意識的疑就出現了。為什麼?因為意根原來就不信,意根沒有斷疑,因緣一變,沒有意根實證的支撐,意識就善變,沒有主心骨了,或者說意識的主心骨始終是意根,關鍵時刻一定是隨著意根轉的。只有真實見到了地球,從整體和宏觀上確實見證了地球的形狀,意根才能斷疑生信。未來即使因緣變了,意根仍然堅信不疑,那麼意識就隨著意根堅信不疑,即使意識有疑也不起作用,還會信意根的。

 有人說只要你自己確信斷我見了,不疑了,就是證得初果了。這樣的說法該有多麼的幼稚可笑。凡夫的確信不疑,可靠嗎?如果可靠,為什麼眾生那麼善變,一有風吹草動就變了,不信了?如果凡夫的確信和不疑都是可靠的,佛為什麼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證阿羅漢果才能信汝意?

歷史上有記錄的為人印證斷我見證果的人,一是佛世的佛陀本人,二是佛陀涅槃之後的四祖般若鞠多,佛陀就不用說了,無量的智慧,無限的神通,無所不知,他心通宿命通,眾生的心思全部能如實知見,弟子們證果與否,佛陀不用見面就能立即知道。而四祖般若鞠多不僅證得了阿羅漢果,而且還有大神通,甚至親自降伏過波旬種種擾惱,還佛教以清淨。

按四祖的解脫證量和宿命通他心通,弟子們是否證果,當然也能立即知道,不會錯謬。其他人沒有證量,智慧證量不足,也沒有神通道力的,恐怕無法如實的觀察他人的心理狀態,因此不能為人印證證果與否。智慧非常深的,生生世世證果無數次的,經驗豐富的人,可以在沒有神通的情況下能夠如實為人印證證果之事,除此之外其他人就沒有為人印證的能力和資格了。更何況是凡夫自印證,由於沒有經驗,判斷失誤根本就不可避免,造成的後果也不可想象。

 修行佛法比世間法更應該務實和嚴格,不能拿佛法當兒戲,以為佛法很簡單,實際上沒有比佛法更難的了,因為眾生無始劫以來都在搞世間法,對佛法是太陌生了,太生疏了,加之於重重的業障,阻礙之大,往往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所以踏踏實實學佛修行是我們的本分,這樣才不至於再增加業障煩惱,在生死的深淵裡陷得更深。

九、愚笨能證阿羅漢果聰明不免三惡道  

周利槃陀迦的意識非常愚鈍,一句佛法理論也憶持不了,其思惟力更是弱,更不會推理、整理、歸納、概括、分析、比較,僅僅觀鼻息,為什麼就能證得四果阿羅漢?古今中外文學墨客浩窮三藏,著述諸多,詩集偈頌妙語連珠,為什麼沒有證果的影子?佛法不在說,也不在解,不在文詞多優美動人,能受用才是佛道。如蘋果吃到口裡,吞到胃裡,填飽肚子才是最大的福利,總比研究蘋果,撰寫蘋果論文拿去獲獎實惠太多了。

周利槃陀迦那麼愚笨不懂理論的人,在觀鼻息的時候,意識的種種功德基本上用不上了,在觀行的時候也不可能投機取巧了,分析不了鼻息等等諸行刹那生滅,苦空無常無我,也推斷不了諸行無我、五蘊無我,這正好省去了意識的情思意解,意根的功能作用就得以充分的發揮了,結果他不僅斷我見,還直接證得了四果阿羅漢。可見佛法最後的修證不是在意識上用功,不懂理論不要緊,只要用功的方法和方向正確,並且能精勤修行,照樣可以悟道。

而浩窮三藏、學富五車的理論家、研究家們都只能在意識上用功,盡管雄辯滔滔,辭藻華麗,受人追捧,風光無限,名聲顯赫,最終卻一無所獲,得便宜處正是失便宜處。譬如囌東坡無論對佛法多能解,感悟有多少,在修證上卻一無是處,文人的習氣是嚴重的障道因緣,不容易克服,琴棋書畫一切世間技藝都是障道的因緣,世人卻以此為榮,實是顛倒。那些愛好理論,喜歡有所得的學人是不是應該反思了?

十、意識的不可靠性 

問:聽人說開悟以後會忘了開悟內容,那麼忘了開悟就不屬於開悟的人了吧?開悟怎麼還能忘記呢?

答:意識學習的理論知識會忘記,意識所理解和背誦的內容會忘記,鸚鵡學舌會忘記,忘記就回憶不出來了。而開悟卻是自心智慧的證量,是意根與意識同時所開發出來的智慧,不從他處所得,所以根本不涉及記憶與忘記的問題。

回憶與忘記是意識的功能作用,而意識是依他起性,生滅變異,緣不具足的時候,意識就會衰弱和消失。比如大腦有病變,或者受到刺激,或者精神受到刺激,或者年紀大了大腦萎縮,意識的功能就衰弱了,不能正常發揮,就會回憶不出從前的很多人事物理,這叫作忘記。而意識消失了更不會記起從前的任何人事,比如睡著了、昏迷了、死了、投胎以後,意識消失了,從前經歷的人事暫時或永久性的消除滅去。在中陰身裡雖然有微弱的意識,但功能受限,受業力操控,一點主作不得。

如果只是意識開悟明了若干理,意根沒有開悟的話,這就太沒有保障了,意識一消失,什麼內容都忘失得干干淨淨。因為意識是因緣而生,變異的非常快,受到某種影響說變就變,說翻臉就翻臉,說忘記什麼事就想不起來了,一打盹的功夫心裡就一片空白。所以如果沒有經過辛苦的參禪過程,也沒有參究過,卻妄想一步登天讓意識直接知道大致結果,沒有熏習意根,這個結果說沒就沒了,幾乎沒有什麼功德受用。

不經過具體的修道階段,也沒有辛辛苦苦參過禪,意根不受熏,只能靠意識的推理、想象、猜測、臆想,一點現量也沒有,都是非量,臆想的內容當然就會隨時想不起來,不起作用,指導不了身口意行,不能成為無間斷的連續不斷的思想境界,甚至連續不了幾分鐘,滅是早晚的事了。

而通過辛苦參禪參究的過程,意根參與其中,悟得真心自性,就是現量智慧境界,三昧出現,成為無間見道,身口意行清淨,這樣的話意識想忘也忘不掉,想丟失也丟失不了,想退也退不了了,因為這事由意根作主,意根悟了,意識就得隨順意根,受意根指揮支配,即使忘了也不得不想起來。其實根本不用意識想不想的,意識滅了也沒關係,意根是悟的,就永遠悟了。無論是睡著了、昏迷了、死了,在中陰身裡,都是悟的,就會以悟者的身份去投胎,得到證悟的善果。

學佛修行只用意識會吃大虧,依靠生滅變異無常的意識來解決生死大事,那是絕對沒想明白修行這件事。自己吃飯自己飽,總依賴外緣,緣會滅的,總不能靠到無量劫以後,所以有智慧的人不能把砝碼壓在不斷生滅變異的不保靠的意識上,世出世間任何事都是如此。再次總結說:意識證的果,都是紙糊的果,紙質的最容易爛壞。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