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意根修証指歸(第二部)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2-10-29 14:19:12 閱讀: 0

第八章  意根心所法  

一、五遍行心所法的運行 

五遍行心所法中的一切俱,是指五遍行心所法與一切識心俱,與一切法俱。只要有識心在運行,一定有五遍行心所法在運行著,離開五遍行心所法識心無法運行,不能存在,不能有了別活動。那麽在一切法上,也有識心的五遍行心所法,因爲在一切法上一定至少有第八識和第七識的運作,五遍行心所法必然要伴隨著兩個識運作。

五遍行心所法互相俱生的意思是,這些心所法是聚集在一起出生運行的,比如第八識要出生一個法,五遍行所有心所法都要伴隨第八識至始至終的運行,一個都不缺少。而六七識則不一定,六七識作意以後,如果不感興趣,就不會觸,尤其是第七識意根;觸了之後,未必要受,尤其是第七識意根;受之後未必要想,尤其是第七識意根;想之後未必要思,尤其是第七識意根。意根心所法如果不往下運行,六識就不能出現,出現也會消失停止運行,尤其是意根的思心所法不出現,六個識都不能出現。可見意根的王者統治地位,祂的權利有多大。

佛法甚深,思惟稍微不得力,就會出現偏差,而極大多數人思惟都是有偏差的,自己無法發現。就是因爲自己思惟不得力,沒有辦法只好百分之百信受名人的言論,依止一個現成的答案,以爲究竟,認爲這是保靠的,錯也不知。這是目前佛教界極其普遍的現象。

二、意根的受

意根不僅僅只有捨受,還有苦樂受。因爲意根有無明和煩惱,有善惡心所法,就一定會有苦樂受,由於苦樂受而生起貪和嗔煩惱。意根如果只有捨受,被人打罵欺辱都會無動於衷,雖然意識有可能心裡不好受,但一會兒就過去了,不會有什麽報複的作爲,這是大修行人的良好修養和品德,一般人根本不具備。意根如果只有捨受,被贊歎捧上天,都會無動於衷,在權色名利面前仍然會無動於衷,不會去追逐權色名利,淡薄榮華富貴。雖然意識有可能喜歡這些,但也僅僅有點喜歡罷了,不會有所作爲,付諸行動。這是大修行人的德行修養,一般人根本不會這樣。

因爲意根對六塵境界的領受很多時候需要借助於六識,六識對境界有明顯的了別功能作用,所以受也很明顯和直接,而意根的受就顯得間接一些,隱晦一會,不容易被意識發現,因此就說意根沒有受。對於色身上的受,是意識和身識直接領受的,色身上的疼痛和舒適是身識和意識直接感受到的,沒有六識的時候,色身上的痛觸和樂觸,意識和身識都沒有感覺,但是這時候意根是否有感覺呢?意根肯定有感覺,所以在昏迷和睡著以後,意根才會喚起六識去了別,並且想辦法處理色身上的問題。即使沒有喚起六識清醒過來,在昏迷和睡眠中,色身上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姿態也說明了意根有覺受。

衆生都是以六識的受爲受,意根的受就體會不到,在意識智慧不足沒有道種智的時候,也觀察不到意根有受,所以衆多人都說意根無受也就不奇怪了,但這不是正理。五遍行心所法是作意、觸、受、想、思,意根也有五遍行心所法,所以意根一定有受。

三、意根的捨受

捨受是不感覺苦樂受的受,說意根是捨受也有一部分道理,意根對於身觸是捨受的,不直接感受六塵境界。無論色身如何疼痛,意根不會感受到疼痛,是身識和意識感覺疼痛,沒有身識和意識的時候,色身就不會感受到疼痛。比如說動手術的時候,如果有身識和意識存在,人就清醒著,一定會非常疼痛。爲了滅除痛覺,就要打麻葯,讓身識先滅去,再讓意識滅去,這樣開刀色身就不覺得疼痛了。

牙疼的時候,睡著以後六識滅去就不覺得疼痛了,但是牙的炎症還存在著,醒了就會接著疼痛,有時候半夜還能疼醒。爲什麽半夜能疼醒過來呢?在昏迷時雖然身體很糟糕,但是卻不覺得疼痛,醒過來就會感覺疼痛難忍了。在地獄中受報時,疼痛得昏死過去才不感覺疼痛,但是業力不會讓罪人昏死過去,業風一吹,罪人就會清醒過來,繼續受報。在禪定中痛覺也會減輕或者消失,因爲六識或者消失或者微弱。

所以痛覺是身識和意識共同體驗的覺受,意根沒有這樣的覺受,即使有,意識也不知道,觀察不出來。衆生都是以六識的覺受爲覺受,當六識滅去或者微弱時,無論意根是怎樣的覺受和心理,意識都不知道,不知道就認爲意根沒有什麽感受,沒有什麽心行,或者說意根很簡單,智慧很淺。

當意根的功能作用強大起來代替六識的時候,一切覺受都是意根的,但這時意根禪定智慧的修爲已經非常超勝了,幾乎都是捨受,沒有什麽情緒波動了。一般衆生的意根還是有苦樂受,不僅僅是捨受,有類似於意識那樣的心理覺受,委屈壓抑煩悶憤恨,喜悅快樂興奮,情緒波動很大,才會有怒火滔天、手舞足蹈和喜形於色這樣情緒出現。

四、推敲中所蘊含的心所法

推敲一詞來源於唐朝詩人賈島作詩的典故,本是描述賈島在作詩時選詞擇句的思惟方式和用功狀態。詩人爲了尋找恰當的字詞,心裡不斷的搜索詞語,用以顯示該詩所要表達的意境,身手同時配合推敲。最開始由意識推敲尋伺,逐漸過渡到到意根的推敲尋伺,意根的推敲尋伺非常細密和隱蔽,以至於意識好像不動沒有思惟了,如同參禪一樣。

賈島在琢磨推敲詞句的時候,都有什麽心所法出現?有五遍行心所法、五別境心所法,也許還有善心所法和煩惱心所法。推敲時首先要針對推敲的法升起作意心所法,把心引到要推敲的法上;觸心所法出現,心觸要推敲的法;受心所法出現,接受領納推敲的法;想心所法生起,認識和取著所推敲的法;思心所法出現,不斷的思量這個法,直到最後搞通、確定,再接後續的行爲。在用手比劃推和敲動作的時候還有五識和五俱意識的五遍行心所法出現。

作意的時候心思比較集中,意識意根集中在所對應的法上,受心所法的出現可能會比其他時候少,腦海中在磐算著思考的問題。在推敲的過程中如果觸及到特別的意根敏感的畫面可能會有受心所法,這種受是心裡的觸動和感受,而不是因爲外界六塵變化引起的感受。受心所法最初是接受、接納、領受的意思,因爲如果不把問題領納接受下來,就不能接著想這個問題,也就不能思,不能有最後思的結果,不能有抉擇和往後的造作,更沒有智慧的生起。

在想和思的過程中,一直都有定心所法的伴隨。還有勝解心所法,勝解應該是正確的理解了法的大概意思,也就是明白了大概,針對思考的法能解出比較合理的答案、見解、觀念和結論。在推敲過程中,也有欲心所法、念心所法和定心所法的出現,欲心所法是想要推敲,敺動六七識去推敲,去選詞造句,勝解之後對詞義形成念心所,專注於推敲就是定心所的功德。

五、勝解心所法

對於法的勝解,七個識都有,因爲七個識都有各自對應的法,如果哪個識對於自己對應的法不能勝解,那麽這個識心就不能認清所對應的法,就不會出現後續的運作,或者後續的運作就會全部錯亂,衆生就不能正常地生活工作和修行,什麽都談不到了。六識是這樣,第七識更是如此,作主識不能勝解所對應的法,就等於天下大亂一樣,想做個愚癡衆生都很難,連細菌都能勝解所面對的狀況,身爲高級衆生的人天大衆,作主宰的第七識不能勝解塵境等等諸法,那要如何調控五隂身的運行?不能是像瞎貓撞死耗子似的迷迷瞪瞪的作指揮,這樣的五隂身無法生存。

比如說一個人要買花這件事,去了花市見到衆多的鮮花要做挑選,眼識對所見的花色要有勝解,才知道鮮花的色澤是什麽,意識也要對鮮花有勝解,才知道鮮花是否豔麗和新鮮,是否是自己所要買的,意根對於鮮花更要有勝解,更應該清楚六識所見和挑選的鮮花品種色澤和價格等等情況,最後才能決定買與不買,如果不清楚,或者拿不定主意,就會繼續讓六識挑選和比較,直到完全清楚和滿意,才作最後的決定,然後買鮮花這件事情才會結束。對於一切法都是這樣,六識的了別情況,第七識意根必須都能勝解,才能推動一切法的運行,才不會錯亂,讓五隂身能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六、意根的慧最關鍵

八個識都有慧心所,第八識的慧心所先不談,前七識的慧心所中,第七識意根的慧心所最重要,在修証中最關鍵,祂代表著一個衆生的根本智慧程度。因爲意根決定著六識的出生和運轉,決定著六識的一切身口意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六識的智慧,前六識是受制於意根的,所以意根的智慧起決定的作用,關乎著衆生的生死存亡,以及是解脫還是生死係縛。

如果意根沒有智慧,六識再有智慧也無濟於事,六識造作的業行由意根做主宰,有什麽樣的業種由意根的心行來決定,未來世有什麽樣的業果報由意根的心行來決定,後世是生死輪回還是解脫成佛由意根的心行來決定。所以斷我見的智慧和証悟的智慧,以及一切的三昧智慧,都由意根獲得,離開意根的智慧,修行就談不到成果,包括初果和初果向,包括凡夫階段的種種轉變。

七、意根的兩種煩惱心所法

意根的煩惱心所法分爲兩種,一種是常恒伴隨意根現行,須臾不斷的煩惱心所法,如瑜伽師地論裡提到的我見、我慢、我愛和無明(我癡);另一種是不常恒伴隨意根現行的煩惱心所法,這是指除以上四種煩惱之外的心所法,如嗔喜怒等大中小隨煩惱,如果這些煩惱恒常現行,那麽衆生的自他身心就會嚴重受損,生活繁亂,生命就不會長久,只有我見我愛我執我慢煩惱才是凡夫衆生恒常現行的煩惱。

一切人等遇到深法,無法現前觀行,只能稍微理解一點表面意思,所以只能背書。十二因緣法顯示出,衆生之所以在六道裡生死輪回不休,就是因爲意根的無明,意根若無無明,十二因緣盡,衆生煩惱盡,就解脫了生死。無明緣行,行緣識。這七個字充分理解了,就會明白意根到底有沒有嗔。意根的無明裡若沒有嗔,也就不會促使六識造作嗔業,生死業就減少了近一半,而意識有嗔是無所謂的,因爲意識不能決定造作嗔業,也就不會有嗔業種子,也就沒有嗔的生死業。

再者說,意識的嗔是從哪裡來的?如何出現的?很多人既不能現前觀察意根是否有嗔,也捋不清意根與意識的邏輯辯証關係,也不知道六識身口意行的由來,只會背書,並且認爲自己淺薄的理解是正確的。如楞嚴經中說,衆生生命的最初期只有意根和阿賴耶識,意根起念之後,才有天地萬物和五隂六識,意根若沒有嗔,意識的嗔是哪裡來的?嗔業是如何出現的?衆生之間互相爭奪打鬥,是因爲什麽?是如何出現的?

意識的煩惱很容易降伏和斷除,只要懂得了理論,明了了理論,就會有效的控制了煩惱,但是由於意根不斷煩惱,在遇到根本問題時,意識一疏忽,煩惱立刻就會出現,人就現原形了。比如夢中,比如醉酒以後,意識弱了就沒有理智了,意根的煩惱就會全部表現出來。醉酒以後的嗔心嗔行,難道也是意識的?爲什麽酒後更容易造惡業?爲什麽酒後現原形?爲什麽酒後見人品?

降伏煩惱是指把意識的煩惱斷了,但是這只是暫時性的,不是長久的,如果意根的煩惱不斷,意識所斷的煩惱在因緣具足時還會生起來,根本控制不住。所以嗔煩惱在三果的時候才能斷盡,那就表明意根在三果時才能斷盡嗔煩惱,而意識的嗔煩惱,在凡夫明理階段就可以斷除,但不究竟,遇到特殊緣分意識還會出現嗔煩惱。比如有一些人性格溫和,脾氣特別好,平時無論怎樣都不會生嗔,這是意識無嗔的情況。但是一旦遇到特殊情況,觸碰到他的底線,這樣的人也有可能會殺人,這就是意根的嗔現行出來了。

八、意根的煩惱心所法

問:如果恨的情緒到了咬牙切齒的程度,就是意根的深恨,是意根的反應,意根有恨的小隨煩惱嗎?

答:意根是作主識,身口意行由意根作主和指揮支配,咬牙切齒的身根活動是意根支配和指揮造作出來的,意識不管有什麽心思什麽想法和情緒,都不能指揮和支配身體有咬牙切齒的現象發生。把意根當作一個正常的識心,就容易理解意根所有的心行活動,就不會有誤解了。

意根是五隂身的主人,時刻主宰著五隂身一切身口意行,我們修行就是在修意根,改變意根,意根三次轉識成智之後就成佛,如果意根沒有某種無明煩惱,那麽修行就只修意識就好了,不用理會意根。而修意識是非常簡單、非常輕松和容易的,只要學了理,意識思惟之後理解就明了、有智慧了,心行就能發生變化,就轉變了。而實際上修行是非常不容易的,絕不是這樣簡單和快速,改變自己很困難,必須經過長期熏習,長期的反觀和歷緣對境的降伏自己,才能取得一點點的進步。意根的無明煩惱極多極深,不容易降伏和斷除,修行才覺得困難。

十二因緣是由意根的無明導致後續無量的生死輪回苦,就說明意根具足一切無明煩惱,如果意根沒有無明煩惱,只有意識有,就不至於有無始劫的生死輪回苦了,意識的無明煩惱都容易解決。那麽還要再思考,意識的無明煩惱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我,就是指意根,主要是指意根,一說我的時候,就是意根的思想觀念出來了,根深蒂固習氣深重的我的思想觀念,就是意根。那麽想要觀察意根,就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和習氣慣性就可以了。我就是意根,觀察意根就要觀察我,從這個角度來用功就不困難了。内心當中比較深邃難以發現和觀察的思想觀念,都是意根的,根深蒂固的骨子裡的習氣煩惱和智慧,都是意根的,非常隱秘難知難改。意識的思想觀念都浮在表面,容易被熏,也容易發現,容易降伏,容易改變。如果不涉及到意根的修行,那麽學佛就是輕松愉快的,成佛也就很快速了。

意根在五蘊當中的所有功能作用,都能觀察得到,知道事實是什麽,真理是什麽,才能說意根有什麽和沒什麽,或者確切的說,或者肯定的說,否則就要按照佛說的:不要信汝意。自己的判斷會嚴重受到現量觀察智慧的侷限,智慧不足觀察不出來的時候,就要努力修行,爭取早日能夠如實觀察和現量觀察,以獲得真實的智慧、如實的智慧和現量智慧。在此之前,懷疑畢竟屬於懷疑,不能得出如實的結論,那就不要下結論。學佛修行都要本著這樣的態度,才不會有誤評誤判的過失。

努力把法貫通,連貫起來,就能捋順法義了。任何一個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有主體有主線聯繫起來的,從整體上把握所有法的内涵,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學佛修行不是背誦什麽法則,而是要理論聯繫實際,要實際去觀察,看看所遇的理論是否如理如法,是否是實際。要努力去實地觀行,在五蘊的運作上觀察,在身口意上觀察,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佛法與世俗法都是這樣。學佛是要追求真理,真理就是事實,無人能改變的事實,以事實爲自己所依,以真理爲自己所依,就是佛教導我們的依法,這樣才能有所成就,不會錯謬。

九、從十二因緣的角度看意根的心所法

十二因緣中講的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這三個環節,很明顯的揭示出衆生的生老病死苦,都是因爲意根的無明所導致的。因爲意根的無明,衆生就有了善惡業和六道輪回,那麽意根的無明就包括了一切煩惱,具有一切煩惱心所法。衆生因爲有一切煩惱,才有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而意根的無明一旦全部斷盡,衆生就成佛,這時意根就具足了一切善心所法,並且恒常伴隨著意根運行,從前是不恒常,尤其是凡夫階段,很少伴隨意根運行。

總結起來說,意根具足一切心所法,不比意識少。如果意根不具足一切煩惱心所法,心就不會太染污,就會少造作生死業,苦受就少,然而衆生無量劫以來,具足了一切生死苦,造作過一切生死業,這說明意根具足了一切煩惱心所法。如果意根不具足一切善心所法,心就不會完全徹底清淨,那就不能成佛,然而一切衆生最終必將成佛,所以意根具足一切善心所法。只不過這些善惡心所法不是恒常伴隨著意根運行,凡夫衆生的意根,只有我見、我慢、我執、我癡四大根本煩惱恒常不斷的伴隨著意根運行,須臾不相捨離。可見,這四大根本煩惱是生死業和生死苦的禍根,由這四大根本煩惱,引發出其它煩惱時現時隱的現行。

如果我見煩惱一斷,其它三個根本煩惱也會隨之漸漸斷除,四大根本煩惱一斷,其它一切煩惱就會隨之全部斷盡,分段生死即了。所以說衆生斷我見以後,我見煩惱既不能恒常伴隨意根運行,也不能斷續伴隨意根運行了;乃至於我執我慢煩惱斷盡以後,我執我慢煩惱既不能恒常伴隨意根運行,也不能斷續伴隨意根運行,而是永遠不再伴隨意根運行了。乃至於我癡煩惱也是如此,一旦斷盡,意根的現行煩惱就斷盡了,命終就可以出離三界,入無餘涅槃了。

凡夫衆生意根的善心所法不具足,不能恒常伴隨意根運行,而是時有時無,時隱時現,一旦意根斷除煩惱心所法,善心所法就會逐漸具足,而且會恒常伴隨意根運行,這就是聖人的心行,不是凡夫的心行了。總結起來說,凡夫衆生的意根只有四大根本煩惱恒常伴隨意根運行,其它煩惱時有時無、時隱時現,瑜伽師地論即是如此論述。凡夫衆生意根的善心所法也是時有時無、時隱時現,斷除煩惱成爲聖人以後,善心所法就會時常伴隨意根運行,乃至於最後恒常伴隨意根運行。

近幾十年來,很多人都是極大的誤會了意根的心所法,究其原因是由於定慧嚴重不足,無法現前觀察意根的心行,理解力也不強,誤會了菩薩的論述,這個誤會一直延續到現在。由於各大菩薩的定慧層次參差不齊,高低不等,菩薩的論述中就難免有矛盾之處,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應該以智慧最深的彌勒菩薩的論述爲主,如果有佛經爲佐証,就應該以佛經爲主。如果沒有佛經來佐証,就要以真實的証量爲準,以事實爲準,因爲事實畢竟勝於雄辯。

十、慧心所法的運行作用 

八個識都有慧心所法,慧,就是明,無慧就是無明。慧心所法是表明識心對所緣相分的明了性,當然這個明了性有程度的區別,只有第八識對所緣相分完全徹底明了,沒有無明,其它七個識對所緣相分的明了有不同程度的區別,不是完全的明,還有無明,並且無明多於明。明的程度體現在對所緣不同的相分明了性不同,在不同因緣條件下對所緣相分明了性不同。

慧心所法與其他心所法並行混合運行,不相分離。如果識心在運行過程中慧心所法不起用,則識心運行錯亂,了別對應的相分不清晰,則無法作出正確如理如實的抉擇,也不能迅速作出抉擇,其結果是什麽可想而知。慧心所法在五遍行心所法運行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會起用,在五別境其它心所法運行中也要起用,否則識心錯亂,無法有如實如理的抉擇。

比如眼識的運行,眼識自身最初的作意和觸可能沒有慧心所法的參與,再往下運行就有慧心所法參與了,當眼識把色塵接納過來時,慧心所法起用,就知色爲何了,之後執取色塵時慧心所法起用,抉擇色塵時慧心所法更會起用。慧心所法越強,抉擇得越有智慧,結果越善。其它幾個識也是如此,尤其是第六識和第七識的運行,慧心所法的作用力更大,慧更強。但是這個慧也分爲世間上的慧和佛法上的慧,世間慧實際上也是無明,不是真正的明,不能導致解脫和成就佛道,也許還會相反,深陷世俗輪回而不自知。

在別境心所法的運行中,慧心所法也會同時與之一起運行,慧心所與欲心所結合在一起運行,與勝解心所法結合在一起運行,與念心所法結合在一起運行,與定心所結合在一起運行,但是慧心所法的慧力有強有弱,作用大小不同,結果就有極大的差別。

十一、勝解心所法與慧心所法的關係

論中說,勝解是於境印可,知境是境,信境是境,不錯謬,不猶疑。比如說心對花對月時,就會勝解其爲花和月,不猶疑,能夠信己所解,不輕易被轉,即是勝解。勝字突出了對於境界解的程度,接近於境界的真實性。但還不是最後的完全確信,也沒有証得境界的真實性。所以後邊還有個慧心所法,慧心所法現前的時候,才能証得境界了,確信了境界,完全知道了花和月的境界。

勝解相當於知其然,慧相當於知其所以然,一個是解,一個是証,勝解是淺慧,是慧的基礎,慧是究竟的最後的認知。在佛法的修証上,勝解心所法相當於解悟,慧心所法相當於証悟。解悟要想變成証悟,要經過念心所法和定心所法兩個階段,將所解的法牢牢的印持於心中,念念不忘,修成禪定,心念定於此法不間斷參究,最後心開確信,大智慧現前,就証悟了。

勝解花和月,是世俗的事,好像並不太難,只要具足世俗法的理念和知識,六根正常,沒有遮障,就會勝解花和月,其中也含藏一些比較淺的解慧。而在佛法上達到勝解的程度,是不太容易的,要具足佛法上的相關知識和理念,也需要修行三十七道品,減輕業障的遮障,才能勝解,但距離証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還要完善一定的因緣條件才能順利的証。

十二、七個識都有勝解心所法

勝解,是識心對於所接觸的法,能夠如實的了解和理解,是最合理的理解,最到位的理解,不會錯解和邪解,也不會誤會。如果錯解不能勝解,那就無法做正確無誤的抉擇,其行爲造作必錯,必有嚴重的後果。如果我在講法時,你們始終不能勝解,那我就白講,你們就白學,沒有結果,也許還會出現誤解。如果別人跟你談話,你不能勝解,那就會歪曲他人的意思,不能作出合理正常的回應,兩個人就不能正常交流,交流也沒有用。這樣人們之間無法溝通和打交道,無法生活在一個空間。

七個識中,不管哪個識沒有勝解,哪個識就不能正確解讀所對應的法,就不能作出正確合適的抉擇,其結果猶如盲人,不能走路,識心無法正常運行。五識也有勝解,五識能明白佛法嗎?畜生的識心都有勝解,畜生都學佛嗎?畜生的勝解力如果全部都低於人,那牠們如何準確及時的捕食?如何能生存下去?其實給你家毛毛狗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毛毛就能秒懂,二話不說就執行命令,人更是如此。一切衆生的身口意行都是由意根抉擇的,既然能有正確的抉擇,讓五隂身正常地運轉,那麽意根就一定有勝解這個心所法,不僅六識有勝解,意根比五識更有勝解力,比五識更伶俐得多。

十三、觀察催眠狀態中意根的心理活動

一個人的意識如果很微弱,對意根的警醒作用和牽引力就非常小,這時候如果要對他進行催眠,意根就容易被催眠師誘導,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秘密都說出來。而如果意根本身很強大,有警覺力,意志堅定,就不會受到催眠師的誘導,能保守心底的秘密。有個催眠案例,催眠師想知道一個人的賬號密碼,就利用這個人處於半昏迷中,意識的觝抗力和分辨力非常低的狀態,來催眠這個人,同時在他的頭上安裝了一台監測腦電波的儀器,以隨時獲取這個人腦電波的信息,通過腦電波來了解這個人内心裡的思想念頭和秘密,並且把腦電波翻譯成文字信息。

可是這個人意志力很強,早有防備,催眠師問他無關緊要的問題都會如實回答,而問到有關密碼的關鍵問題開始是胡亂回答,後來是閉口不答,但是心裡的思想念頭還是有的,所以儀器就能顯示出這個人的腦電波的波動情況,儀器上有電流信號閃爍,並且即時翻譯出了腦電波的文字信息。但到最核心的密碼問題,這個人不但不回答問題,心裡還捨掉了思想念頭,關閉了大腦思惟,腦電波就一片空白顯示不出來了,當然文字也翻譯不出來了,結果催眠師用了很多方法都沒有讓這個人透露出賬號密碼。

從這個現象能觀察出什麽呢?在催眠的過程中,意識非常微弱,只能起到輕微的了別作用,五識也很微弱,與意識一起起輕微的了別作用,把所了別到的催眠師聲音的内涵傳遞給意根,把身體中的痛覺傳遞給意根。最初意識還能有微弱的思惟分析作用,隨著昏迷程度的加深,意識越來越不清醒,以至於消失了,六識傳遞的六塵信息越來越不清晰,思惟分析的輔助作用就沒有了,這時候差不多全靠意根自己面對催眠師的催眠指令。

在意識正常運行的時候,意根可以聽從意識思惟分析出來的意見和建議,而意識的思惟也差不多是圍繞著意根進行的,所以意根所聽從的差不多還是自己的指令,順從的還是自己的思想。而在被催眠時,催眠師的指令代替了意識的引導和建議,意根如果意志不堅定被催眠成功,就會聽從催眠師的指令,直心地毫無遮攔地說出心中的秘密。意根與六識是主僕的關係,六識負責觀察和了別六塵,傳遞六塵信息,服從意根的指令,用身口意表達意根的思想觀念。在六識很微弱的時候,意根的思想觀念就顯露不出來,很多功能作用得不到有效的發揮,但是意根仍然能緣和了別六塵境,仍然有自己的主導思想。

六識微弱或者消失以後還有沒有我見?這時候的我見是不是與六識存在的時候是一樣的?這時候的我見是不是更明顯了?其實我見就是意根所具有的,意識只是依從於意根的我見,表達了意根的我見而已。這個案例中人被催眠了,六識微弱或者消失了,意根是不是表現出了很強的我見和我執?其實一直在維護著我的就是意根。我執來源於我見,沒有我見就沒有我執,意根的我執強大正說明意根的我見強大。

語言是如何産生的?腦電波是如何産生的?爲什麽身體虛弱就說不出話了?爲什麽身體虛弱到極點,腦電波就沒有了?爲什麽意根怕泄露密碼就滅掉念頭,從而讓腦電波消失?儀器測量發現,是先有腦電波,後有語言聲音,語言聲音是意識的功能作用,而腦電波完全是意根有想法有念頭的表現,沒有六識意根照樣有思想活動,有腦電波。意根一有思想念頭,腦電波就有波動,腦電波無關意識,意根直接滅掉意根自己的念頭,沒有念想了,就沒有腦電波。

如果身體不虛弱有氣力,在丹田處就會産生一股氣,這股氣往上運行到舌根的時候,就會有語言産生。說明意識的活動是受意根調控和指揮的,是圍繞著意根的。當意根不想說話,不想表達思想的時候,就沒有語言文字,當意根不想動腦子的時候,腦電波就波動的平緩。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意根是主是王是君,六識是僕是臣,擒賊先擒王,修行就是要在意根上使力,改變意根才是王道。

意根到底有沒有念心所?在催眠狀態中,意根因爲有心念,腦電波才能出現,沒有心念就沒有腦電波。想要達成某種目的就是欲心所,意根有沒有欲心所?在催眠狀態中,意根想要保護心中的秘密,就滅掉念頭,想要保護的想法這就是欲心所。明了、勝解塵境,就是勝解心所,意根有沒有勝解心所?在催眠狀態中,意根明了催眠師說話的聲音内涵,明了催眠師的目的,就是勝解心所。意根堅定不移的保護心中的秘密,就是定心所。爲了保護秘密,關閉了心中的念頭,就是意根的慧心所。一切煩惱心所法也是以意根的爲主,意識的煩惱都是圍繞著意根轉的,都不算回事,容易生也容易滅。只要意根沒有煩惱了,意識當然就不會有煩惱了,王不讓做的事,僕從怎麽能做?

再看看戰爭時期,共産黨員被敵人抓起來,嚴刑拷打逼供,忍受著肉體和精神的非人折磨,意志堅強的人,到死都沒有背叛和出賣組織,這是意識堅強還是意根堅強?是意識有信仰還是意根有信仰?仇恨是意識的還是意根的?一切法都在於意根。意根非常仇恨一個人,可是外表卻用六識裝扮自己,表現的似乎很喜歡這個人。可是有智慧的人一看就知道他骨子裡是仇恨而不是喜歡。在催眠狀態中清晰的觀察到了意根主導地位和心所法,意根的功能作用是極其重要的。

十四、意識的心所法與意根心所法的關係

問:“識種子出生形成七個識以後,心所法伴隨著運行,識心才有善惡無記三性。"這個心所法是屬於意根的心所法吧?因爲意根裡有俱生和分別習氣,而前六識由識種子出生形成時應該都是清淨的,受意根心所法影響後才有了三性,這麽理解是否正確?

答:哪個識運行,就有哪個識的心所法伴隨著。因爲意識受意根調控和指揮,意識運行起來以後,祂自己的心所法現起是必然受意根的心所法影響的,受意根調控的。意根想行善,善心所法現起以後,必然帶動意識的善心所法出生,以完成意根的指令。惡心所法和無記心所法現起都是這樣。

意根要布施,必然要指揮六識去具體操作,這樣六識的出生就是用來配合意根的,是要執行布施這件善事的,所以意識的心所法一出生必然是善的,與意根的心所法一致。意根要布施,必然要指揮六識去具體操作,這樣六識的出生就是用來配合意根的,是要執行布施這件善事的,所以意識的心所法一出生必然是善的,與意根的心所法一致。如果意根不想布施,那麽在布施這件善事上,就沒有意識以及意識的心所法出生和運行。那就是說只要識心的心所法運作,就會出現三性,所以要清淨識心,只要把根源的意根心所法清淨了,其餘識心也就跟著清淨了。

意根想要殺人放火,就會出生六識來完成這件惡事,因爲殺人放火的具體操作必須有六識才能完成,意根無法操作,所以六識一出生,心所法必然是惡的,與意根的心所法一致。所以意根具足一切善惡無記心所法,才能讓六識具足一切心所法去操作身口意行,不像某些人說的意根只有一部分心所法,如果意根的心所法不全,很多事意根就無法作主造作了,意根不作主的事,六識如何操作?

意識的心所法一開始與意根是一致的,但是通過思惟之後如果覺得事情不對,也會改變心所法,回頭來說服熏染意根。意識也有違背意根的時候,比如意根想做壞事,可是意識猶豫不決,不實行,改變想法之後也可以改變意根的想法,這就是意識的熏染作用。改變意根都是通過意識的熏染,經歷某件事,意識都會思考利弊,這樣意根就會知道利弊,以後做事就會有取捨。只不過意識熏染有快有慢,這在於意識的智慧善巧。

十五、意根的強大

隨著不斷深入的修行,定慧越來越具足的時候,意根就會逐漸強大起來,意根強大的標志就是轉識成智,心所法轉變了。意根的強大代表著心所法的強大,心所法強大意根就強大起來,無堅不摧,具足五遍行和五別境、善十一心所法,煩惱心所法早就完全斷除了,也許還有一些非常輕微的煩惱習氣,還有一些輕微的法執。意根強大到一定時候,就會取代六識,不需要六識的助緣,單獨就能了知六塵境界,粗的細的都不成問題,這時候大神通就會顯現出來。

十六、修行是修什麽

修行到最後到底是打死意識,還是打死意根?打死意識爲因,打死意根爲果,打死意根雖爲最終目的,但下手處還得從意識處下手。意識每天晚上都死,植物人的意識也差不多一直都是死的,可後世還是照樣不免三惡道,何況六道輪回。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生死的大權是掌握在意根手裡的,所以修行必須落實到意根這裡,把意根搞明白,把意根降伏下來,把意根的無明斷除。滅意根的無明,究竟要如何操作?無明會延伸出一切煩惱心所法,那麽煩惱心所法主要是誰的心所法?由意根的無明導致生老病死苦,哪些煩惱心所法意根不具足?如果意根不具足一切煩惱心所法,那修行是不是很輕松愉快的?

有些人非要說意根是不善不惡的,既然如此,我們還用修行嗎?如來藏是不善不惡的,所以如來藏從來都不修行,也根本不用修行。修個什麽呢?讓祂改正什麽呢?祂沒有無明,沒有惡,也不邪。如來藏如果去修行,恐怕就會修邪了,修歪了。善惡皆無明,有無明必然是善和惡的。如來藏無無明,所以既不造善業,也不造惡業,隨緣應對,無所用心。有無明,才有嗔心,才會起心造殺業,有無明才有愚癡,才會造殺業。

十七、意根在十二因緣中的決定性作用

衆生有生老病死純大苦聚,全部是因爲有無明,而這個無明就是意根的無明,意根有無明才有心行思心所,有思心所就有造業的抉擇,之後才出現了六識。十二因緣前兩個支分都是意根的,第三支分的六識也是因爲意根才出現的,所以意根對於生死有絕對的主導作用,對於其他法都有推動作用。即使第三支六識的業行,也是隨順意根而有,落謝下來的種子也是因爲意根而有,所以後世的名色就是因爲意根而有。意根染污六識就染污,種子就染污,名色苦受就多,尤其是三惡道的苦。

名色增長以後,出生六入,六入與六塵的觸,由意根作主,意根攀緣多觸就多,生死業就多,攀緣少觸就少,生死業就少。觸之後的受、愛、取,雖然有六識的受愛取,實際上起決定作用的,能引出下一支出生的是意根的受愛取,意根沒有受愛取,就沒有下一個支分出現。最後三支的有、生和老死,完全是因爲意根的取出現的。所以生死輪回的出現,意根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十二因緣闡明了意根是生死的根,解脫和沉淪都在於意根,要想了脫生死,就要解決意根的問題,破除意根的無明。意根也是四聖諦苦集滅道的根,苦是由意根無明心行促使六識造業而來的,集是意根促使六識造業落下的種子而來的,滅是滅除意根的無明心行,道是意根証法而得來的。

既然意根在生死輪回之中,具有如此巨大的決定性作用,那麽意根就具足了一切心所法,具足了所有善心所法和煩惱心所法,以及不善不惡心所法,意根的心所法決定了五識的心所法,決定了意識的心所法。意根心所法改變,六識的心所法就改變,一切法都隨之改變。如果不改變意根的心所法,六識的心所法即使改變了,也會再變回去。意根煩惱不斷,意識即使斷了煩惱,也會重新生出煩惱,意根沒有禪定,六識即使有禪定,也持續不了多久,必然會再次散亂。

十八、世間法的劃分

心所法顧名思義,就是屬於心所有的法。情緒、態度、意見、建議、著急、上火、嫉妒、難過等等,都是心上起的法,屬於心所有的法,所以都叫作心所法。身上所起的法,屬於身體所有的法,顧名思義叫作身所有法。色身所有的法,比如生病了,體重變化了,出現種種變故,生出一些東西,或者減少了一些東西等等,身體上所有的生滅變異都是身所法。色身分爲内身和外身,内身就是身體,外身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合起來都是五隂身。身體是色法,身體上起的法也都是色法,所以屬於色法所有的也都是色法。所有屬於身所有的法,也都是心所有的法,這個心是指哪個心?

一切世間法分爲色法和心法,以及非色非心法,其所屬性分爲心所有法和身所有,以及非身非心所有法。這一切法都攝歸如來藏所有,一切法都歸到如來藏以後,就什麽也沒有了,我們現在還貪執什麽呢?都是空的,都是假相。怎奈貪執的習慣太根深蒂固了,太難轉變了。究其原因還是法界的實相沒有搞明白,沒有看清楚,這件事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徹底弄清楚,這時修行也就結束了。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