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意根修証指歸(第二部)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2-10-29 14:14:58 閱讀: 0

第七章  現量、比量和非量的區別

一、現量、比量和非量了別所運用的心所

三種了別當中,五十一個心所法不一定要用到哪些,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情景不同,用的心所法就不同,不同的人由於種種原因用的心所法都有差別,即使是同一個人,不同時間和場景,不同的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不同知識水平,不同的智慧水準,所運用的心所法也不相同。五遍行心所法都會用得到,五別境心所法不一定都用得到,善十一心所法不一定出現,根本煩惱和大、中、小隨煩惱心所法也不一定能出現,都視情況而定。

現量了別需要有足夠的數據,那就需要很深的智慧,勝解心所法要非常強,定心所法要現前,念心所法要具足,做到心心念念無間。比量了別相對來說智慧淺一些,必須通過比對,不比較沒有參考就不知道,如果沒有相對的緣,就無下手處,而現量了別不用比較直接就知道,或者是當下就知道,根利一些。非量了別是實在找不到証據了,在沒有足夠的數據,也沒有比對對象的情況下,不得不運用想象、猜測、推理等等手段,用的方法比較多,用的越多說明智慧越有限,勝解力越弱,當然定力和念力都不足,以至於不能直接加以判斷,不能直接得出結論。

比量好比是一個人能力不足以單獨完成一件事,不得不找人幫忙才能搞定。非量是連個可以幫忙的人都找不到,不得不一個人左搞搞右搞搞,也許湊巧能搞對,即使搞對了,智慧也不足,不屬於現量。就像看不見別人現在穿什麽衣服,又沒有對照的,就不得不想象猜測,即使猜對了,也不是直接見到的。

有的人智慧不足,不懂得如何引導他人一步步修証以求現量見道,卻還要去引導,就採取排除法。比如此地有五條路通向城外其他五個地區,其中只有一條路通向北京,他不會引導人如何正確的作以抉擇,就採取排除法,先是指著第一條路,對方猶猶豫豫的指了又指不敢確定,就看他的眼神暗示說不對,然後選擇第二條路。對方再看他臉色覺得也不對,於是就排除掉第二條路,這樣就把四條路都否決掉了,只剩下最後一條路。對方就說就是這條路,是這條路通向北京,於是這個人就說:這可是你說的,不是我指教的,恭喜你見道了。大家說說,這就算見道了嗎?這樣的見道生出什麽智慧來了?坑人者誤人子弟者,就是此種人也,不折不釦的騙你沒商量,對方也被騙的歡歡喜喜,愚癡人一雙!

二、現量與非量的重大問題

昨天有人根據各項數據指標,分析預測今天股票會上漲10%,結果今天確實上漲了10%,一點不差,很準。這個人昨天的預測是現量嗎?這個人根據今天股票的走勢和技術數據指標,分析預測明天股票會下跌2%,等明天一看,果然股票下跌2%,那麽這個人今天所分析預測的是現量嗎?都不是現量,預測的都是非量,即使數據再準確無誤,股票行情也不是親眼所見,因此不是現量。依靠數據指標推導、思惟、分析、推測、推理,就是非量。我預測你明天要干壞事,但是眼下你畢竟沒有干壞事,所以干壞事不是事實,是獨頭意識預測、推測出來的,因此不是現量,是非量,現量是當場見到他正干壞事,但實質上他是在干好事,你所見也是非量。

我兩隻手握拳,一個拳頭握有一元硬幣,一個拳頭是空拳,然後伸出右拳,問一個人:這個拳頭裡有沒有硬幣,對方想了想說:有硬幣。恭喜他猜對了,但即使如此,也是非量,不是現量。因爲這個答案不是他現量觀察得到的,而是猜測出來的。如果說是現量觀察出來的,他並沒有看見拳頭裡有沒有硬幣,如果有神通,天眼所見也是現量見,可是他又沒有神通,那麽肉眼看不見的就不是親見,那只能是猜測、臆想、推測的,是非量。沒有見到事實,就是非量,不是現量。

究竟什麽才是現量,大家現在能否真切的理解了?現量是現前存在的法,親眼所見了,見的真實無誤,這才是現量觀察,有現量智慧認知。如果不是現實存在的法,不是現前見到的法,僅憑獨頭意識思惟推測想象出來的,純粹是非量。股票行情現前不存在,得第二天才能見到,現在的觀點結論不是親眼所見得出的,心裡的推測預估當然是想象的非量,預估再準確,也不是親眼所見,不是現前觀察股票大磐走勢所得,所以百分之百是非量。

同時也不是比量,因爲沒有法與法之間的平等比較,比量是兩個法或多個法互相比較而得出的結論,是兩個以上的法並存關係,能互相比較,不比較就無法得出結論,也不能做決定。親眼所見和想象,其智慧認知、心境和覺受能一樣嗎?正在看著親人漸漸死去的場景,和想象親人以後的死去場景,心境和覺受能一樣嗎?想象親人的死,雖然任何人以後必死無疑,畢竟親人現在還活著,和親眼所見的死,心境覺受能一樣嗎?

不少人根據所學的如來藏理論,根據所學的如來藏種種功能作用和體性,推測出如來藏就是在某處某界某根某法,起某種功能作用,然後就認爲自己親証了如來藏,開悟明心了,成爲聖人了。這個誤會簡直太大了,後果也相當大。就像一個貧窮下賤人,想象自己當了帝王,把這個想象境界當真,就說自己是帝王,結果真帝王知道以後大怒,派兵把他抓起來就斬首示衆了,並且株連九族。想象出如來藏起某作用,然後說自己是開悟的聖人了,後果要比斬首示衆嚴重得多,修行不得不謹慎。

大妄語的問題出在哪裡了呢?出在不懂現量與非量的區別,不懂得什麽才是現量觀察,不懂得推測分析思惟出來的實質是非量,不是現量觀察,現量與非量不會區分,這個問題就很嚴重。有不少人不清楚自己得出的結論是猜測推測出來的,根本不是親眼所見的現量見,所以當自己推導出一些結論時,就認爲自己現量証了,實際上根本不是,是非量想象和推測推理。尤其是沒有禪定的人,都是意識的推導作用,即使有禪定或者禪定淺的人,也有意識的推導作用,即使禪定深的人,在思惟的時候正好不在甚深的禪定中,而用了意識的思惟,也都是意識的推導作用,所以說不見得有禪定就一定是現量証。

三、法住智能知過去和未來,這是現量知還是比量知和非量知?

有法住智就能得解脫,所以法住智是現量証得十二因緣法的智慧,即使能知過去未來,也是現量知,沒有比量。比量而知的智慧很淺,必須依靠某個法才能知的智慧是不可靠的,不究竟的,一旦所依的法不出現,比量知就消失了。比量知當中,沒有意根親自參究的過程,所以意根不能親証,意識也不能獨立知。推理當中有一部分屬於比量,有一部分屬於非量,即使推正確了,也不是現量,因爲意根不知。意根的知,要知就知,不知就不知,非常快的就有了分界線,當下呈現,不用意識慢騰騰的思惟研究。

有人說既然不能見到過去和未來,過去和未來的法不能現前,對於過去和未來的法應該就是比量知,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所謂的現前不一定非要出現在眼前,智慧不是由眼識發起的,是由意識和意根共同發起的,意識和意根完全可以証知証實過去未來的法,尤其是意根根本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阻礙,隨著如來藏能知一切法,過去世的法說想起來就能想起來,未來世的法說了知就能了知,夢境定境就說明了這點。所以說意根不知的就不能是現量智慧,意識現量知時,意根不一定現量知,意識的知就會隨著不同的因緣而被忽視和取消。

四、意識單獨對法進行思惟分析理解推理而知,是現量智慧嗎?

意識思惟推理得出的結論,不是實証出來的,不是親自証得的,沒有真實可用的証據作以資助,内心的疑惑並沒有斷除,到一定時候遇到與此相左的事實,就會反悔和推翻自己從前的結論。而意根内心深深的疑惑,意識沒有智慧時根本發現不了,所以意識的推論不能斷疑,不能令意根生信,那就沒有實用和受用。

即使推理結果完全正確,百分之百正確,也是非量。爲什麽?比如說你推理我一定媮了你的東西,實際上我也確實媮了,但是你沒有親眼看到親手抓到,你的推理就沒有用,法院不會依據你的推理和誰的推理給我定罪判刑。即使我自己承認自己媮了,而拿不出有力的証據証明自己媮了,法院也不能判罪。有些人爲了開脫與自己有緣的人的罪業,而自己願意去代替其受罪受罸,如果沒有真實有說服力的証據,即使到法院去認罪,承認是自己親自造作的罪業,與他人無關,法院也不能依據一面之詞而定罪判刑。

在佛法上如果沒有禪定的時候,在五隂十八界活動中推出了個第八識,想象到了第八識有某種作用,有某些作用,但是由於沒有親証証得,這種推理就沒有功德受用,不會改變什麽,照樣我見猶存,照樣有三縛結綁縛自己,免不了命終三惡道的果報。允許你把第八識推對了,允許你想象出五六成,六七成,七八成,但是仍然不會出生大智慧,仍然沒有三昧境界,仍然沒有功德受用,仍然是凡夫,永遠不會因此想象和推理而斷除無明煩惱。

歷劫歷代的祖師們所用的修行方式和方法,所走過的路,絕對正確,符合現量,成果真實可信,對佛教都有極大的正面影響和推動力,祖師們的開示都顯示著修証的真理,都是實踐出的真知。後世衆生由於福薄障深,無法像祖師們那樣捨出身心的用功辦道,多是投機取巧心理作怪,都想走捷徑。修行就是要捨棄自我,不計一切代價,哪裡有什麽捷徑可走?少走一步路,就會少得一份功德,少一份身心體驗,多吃一份虧,實際上這是自欺再欺人的做法。如果有捷徑可走,難道佛陀不會告訴我們引導我們嗎?衆生這樣苦,佛陀難道不希望衆生盡快成就佛道,少走彎路嗎?

凡是不符合佛陀教法的修行,違背佛陀本懷損害衆生利益的修行,到最後都會被毁滅和剔除出佛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