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意根正解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2日

第八章 意根與業種的關係(2)

六、冤冤相報是怎樣實現的?因果是怎樣實現的?眾生都已經換了身體,又換了意識心,換了前五識,互不認識了,怎麼實現報復心和因果的呢?

因果是由意根來實現的,眾生造業以後,業種存留在如來藏裡,緣熟時,如來藏輸出業種,眾生受報,因果就實現了。因果的實現,不管是善願的實現也好,還是惡願的實現也好,不僅離不開如來藏對於發願業種的收存和輸出,也離不開意根的作意與思。往世曾經發過的願,作為種子存在如來藏裡,因緣成熟,種子輸送出來,就會按照往世的願望而行事。而往世發願是由意根決定,意根認可的,甚至是意根主動發出來的,這個願望是意根的,就是從內心深處發出來的。

意根有了願望以後,還會攀緣著已經發過的願,無論經過多少劫,意根都會攀緣著。因緣成熟時,如來藏就會輸出業種。其結果,一個是直接實現業果,一個是警覺意識心,促使六識按照業種和意根的執著來造作身口意行,其行為表現就不同已往或者不正常了。有時候,意識做事,本身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不知不覺地按照意根的願望去做的,意識心這時不能控制自己,有時也會有沖動的表現。

有修行的人,發過清淨大願,另一世就會不自覺地按照願望做事,有時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意根發過的惡願惡咒,某世因緣成熟時,意識心也會不自覺地去做,有時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往往是無奈的。有時意識心想要控制自己,可是控制不了,因為控制意識心的是意根,意根的業力,意識沒有辦法擺脫開。如果意識心懂道理、懂佛法、懂因果,就可以分析清楚,來說服教育意根,意根就有可能會聽從勸告,改變其執著性,這樣就避免了惡業的發生,避免了重大的惡果。

所以,我們真的要常常作如理的正確思惟,來熏導意根,意識心自己首先就要明理,才好正確的熏染意根,導正意根的無明習氣。那麼我們修行是在修什麼呢?當然是以修意識心和意根為主。讓意識接觸、熏習正確的法義,眀理以後,再來熏習意根,改變意根,意根改變以後,我們的心行就會變清淨了,修行就成功。

七、意根既屬於外根,也屬於內根,既屬於外識也屬於內識。祂屬於內根內識的時候,和如來藏在勝義根處變起的內法塵相應、相觸,並且有粗況的了別,這是祂內根內識的作用。祂屬於外根外識時,有外根外識的作用,能夠接觸和了別勝義根之外的法塵,就是如來藏變起的法塵,沒有入到勝義根之前的這一部分法塵,意識心沒有神通時緣不到的部分,由意根接觸和了別。

比如如來藏所變起的身根,意根能夠直接緣到,也能夠直接了別到,所以才能直接對身根作抉擇。如來藏變起的山河大地,宇宙器世間,還沒有入到勝義根的時候,意根也能緣到,也能有粗略的了別。祂粗略的了別之後,落到勝義根裡,如果祂不想看色塵,就不作看色的決定,那麼眼識和意識就不會在這個色塵上被如來藏所生起,那就不能見此色了。

沒有落到勝義根裡的法塵,都屬於外法塵,比如說如來藏變起的極樂世界那些景像,意識心不在定中不在夢中絕對了別不到,這個影像意根能了別得到。因為意根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就會與如來藏一起到極樂世界變造蓮花宮殿,那個極樂世界就屬於外法塵,如來藏直接緣到,意根依之就能夠直接執取和了別。這是祂和如來藏一起造作的,那些法塵都屬於如來藏所緣的,是意根所執取和了別的內容。

凡是意識不能了別到的,還沒有落到勝義根裡的法塵,都是屬於意根的外入,是意根從勝義根外邊所攝取的法塵。包括緣過去世的那些人事,過去世的墳墓,過去世的親人,都是如來藏現起以後,意根直接緣到,直接了別。然後祂會生起作意和思心所作決定作抉擇。

當意根決定要採取某種行動以後,這些行動六識不可能參與完成,身口意就不可能出現,因為六識與這些法不相應,意根和如來藏一起,直接就把這些事情完成了,不必六識參與。如來藏隨順意根現起那些法塵,意根緣到,然後意根對此生起作意和思心所,如來藏了知,就配合著一起行動,把事情做完了。這些都是與意根相應,是意根了別的內容。

有些行為的造作,六識不必參與,七八兩個識就能完成了。比如生起五陰這件事,就是七八二識同時成就的,沒有六識的事。比如入母胎這樣的事,生起中陰身這樣的事,都是七八識共同配合完成的,變造蓮花這樣的事,墳墓裡那些事,去警覺前世的子女這些事,變起前世親人那些事,都是七八識兩個一起做的。那些都是如來藏變起的法塵相,第七識意根能夠緣過去,作意、觸、受、想、思,決定以後,祂們兩個一起就運作出來了。

八、問:所有信息都收存在如來藏裡,意根是這些信息能存能取的功能。當意根根據意識的了別作了某個決定時,這個決定的心行和內容就成為種子,通過意根存入如來藏(此為因);當以上決定的內容將要實現的各項條件成熟(此為緣),因緣具足後,如來藏了知,隨緣將前面意根存入的信息內容(種子))起為現行,意根隨即攀緣到,觸受想後,思心所喚出前六識起身口意行,而造業的所有信息,再以種子的形式通過意根存入如來藏,成為新的因,待緣成熟再成果,如此往復。是否是這樣?

答:是這樣。七大種子是如來藏裡本有的種子,不是從五陰那裡收藏的,造業的業種子,是如來藏收藏進來的,如來藏既輸出本有七大種子,也輸出業種;業種現行要依靠七大種子,業種完全現行以後,受報結束,業種就消失不復存在了。

事情的重要與否,屬於六塵境界,如來藏不能判斷。即使如來藏輸出業種時,也不是按照業種的重要程度輸出來的,而是依是否緣熟這個條件。如果如來藏是按照重要程度來輸出業種,如來藏就有選擇性,就不是法爾如是的輸出業種了;祂就能通融,不是毫不留情鐵面無私的了。況且如來藏也不能了別業種的重要程度,如來藏不知道業種重要不重要,但是重大的業種,業緣容易成熟,容易被輸送出來而實現果報。

如來藏不分別業種的重要性,不管業種重大不重大。事情的輕重緩急是七識分別出來的,如來藏也同樣分別不了。否則,如來藏就有情緒,有煩惱,有人情世故,就有喜怒哀樂,實際上如來藏並沒有這些特性,也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不按照輕重緩急出生業緣。如果如來藏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那麼意根跟如來藏說說情,求祂通融通融說,我這個福業非常重要,先給我輸送出來,讓我先發財,以後我一定改邪歸正。看看如來藏有什麼反應,這絕不是能夠融通的事情,如來藏沒有縫隙,什麼也通融不了。

至於說阿羅漢的神通有限,佛的神通無量大,還有一些沒有神通的人,那是七識本身的功能受到限制,與如來藏沒關係,與七識造作的業種有關係。比如殺了人,如來藏雖不分別業重不重,但是這個事情本身的影響是大的,肯定不是一個人的如來藏在收藏業種,至少有兩個人的如來藏記錄業種。如果將來殺人者受報,也被殺一次的時候,必須業緣成熟,兩個人的業緣都要熟,兩個人必須遇見,殺緣成熟,才能一個殺,一個被殺。不管這個業種重要與否。意根的心行,能夠把如來藏裡業種現行的緣提前或者錯後成熟,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涉及到的人多,感情強烈點,各自意根的執著重一點,就會促成業緣快速成熟,但是假如因緣不具足,業果還是實現不了,只能等因緣成熟的時候。

九、業種遇緣如何現行出來的

意根因為無明,攀緣性強,祂不肯寂寞,也不甘寂寞,總是要了別和造作,就會有無明妄動,於是如來藏隨順著就會現起三界法。意根在現行時,五遍行心所法就會隨著運行,其中思心所就要時時不斷地思量作主宰,如來藏必然會隨順配合出生萬法。當意根沒有無明時,祂也有意願、有誓願,比如佛的意根滅盡一切無明了,但是由於佛曾經發過無量的清淨大願,依靠這些大願,佛的意根以及意根的心所法就會不斷的運行,那麼佛的無垢識就會配合,現起三界世間一切萬法,廣利無量眾生。意根如果什麼也不想做,一念無明斷盡,又沒有願力,眾生就不能正常生活,只有長期處在深定中,或者入到無餘涅槃當中,無所作為了。

如來藏法爾如是地輸出業種,實現眾生的因緣果報,產生三界世間一切萬法。所有業種都存在如來藏裡,這些種子何時緣熟,或者已經緣熟了,如來藏都知道,然後祂就會輸出緣熟的業種。那樣,眾生業緣現前,就是酧嘗眾生的果報時,業種輸出來時,就是了緣時和實現業報時,於是眾生的果報就現前。

十、意根是現起三界世間一切法的動力

意根促使如來藏產生了宇宙器世間,同時也是業種促使如來藏出生了宇宙器世間,是為了五陰的出生和生存做準備。意根與業種是相應的,意根就代表業,不管是善業還是惡業,還是不善不惡的業。

宇宙器世間的出生是三界的有法,是業種使然。所有眾生的業緣成熟時,就促使所有如來藏輸出四大種子,形成四大,所有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變造宇宙器世間,造好之後,眾生才能出生。目的性在於意根,意根沒有目的,三界世間的業消失,就會像阿羅漢一樣入無餘涅槃,這樣三界也要消失。

十二因緣法就是講這個眾生輪迴的原理,業因緣成熟,眾生出生;沒有器世間,就沒有生存環境,眾生出生的因緣就不成熟。這個緣也是意根促成的,意根是現起三界世間一切法的動力。

十一、如來藏在無餘涅槃裡如何出生意根的

阿羅漢的意根因為對三界世俗法全部放棄,完全不執著,不感興趣了,意根在壽命終了才能滅去,阿羅漢就入無餘涅槃,只剩下如來藏。如果阿羅漢要從無餘涅槃境界裡出來,如來藏裡必須存有訢樂於大乘法的業種存在,這是如來藏出生五陰世間法的動力,這個動力是推動如來藏出生意根,繼而又出生五陰世間的力量源泉,這個動力就是存在如來藏裡的業種。因為意根對世俗法沒有意願和執著了,祂必須有其他方面的意願,才能再次的出生和推動五陰世間三界萬法的生起,那只有對於大乘法和成佛的向往,除此就沒有其他意願和動力了,心如死灰,難以復燃。

當業種成熟時,如來藏依業種才能出生意根,意根出生以後,與業種業力相應,意根就有出生世間法的作意和思心所的現行,如來藏就配合意根出生中陰身,在中陰身又尋找父母共同投胎。因為如來藏裡有訢樂於大乘法的種子,意根就要擁有色身,意根的思心所生起時,如來藏配合,因此就有中陰身的現起,繼而又有五陰身的出生。五陰身出生以後,就能遇到大乘佛法,於是順理成章的修學大乘佛法。所以佛在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以前,都給他們講大乘佛法,為他們種下成佛的種子。

十二、眾生的意根一定與業種相應,到地獄中,意根現地獄眾生的習氣。到惡鬼中,眾生一定現惡鬼的習氣。到畜生中,眾生一定現畜生的習氣。到人中就有人的習氣,做天人有天人的習氣,當阿修羅有阿修羅的習氣。那麼菩薩就有菩薩的習氣,菩薩歷劫教化眾生,一定有教化眾生的習氣,菩薩這種習氣是好習氣,眾生與菩薩習氣相應,就是菩薩。

如果前世在某道生存時間長了,就有某道眾生的習氣,到其他道裡,意根也相應的現出原來的習氣。比如佛的大弟子憍梵波提是四果羅漢,前世五百世做牛,有反芻的習氣,做人做阿羅漢時,吃飯還是像牛嚼草一樣。有些人有惡鬼的習氣,前世當惡鬼時間長,有些人有阿修羅好鬥的習氣,前世當阿修羅的時間長,瞋心和瞋習非常堅固,即使做菩薩了,也能表現出一些阿修羅的瞋習。

十三、眾生離開業力,諸佛菩薩離開願力,則無一切五蘊世間法。而業力願力都與意根有關,離開意根,也沒有世間一切法,如來藏單獨不成事,也不多事,無欲無求,只滿眾生願。

十四、只要如來藏能變現出來的法,意根依如來藏都能見能了別,稱為意根的默容。意根了別以後,如果執著,再生起思心所,如來藏依之再變根身器界或者六識。如來藏所變現出的一切法,都是意根在背後推動出來的,包括業種業力的推動,意根就與業種業力相應,心行符合業種,業種都是祂指使造作出來的,所以一切法終究都是意根推動出來的。

色身也是由意根掌握和控制的,要看意根有多大能力控制。色身的壽命一方面涉及到業種的問題,一方面涉及到禪定和福德的問題。有禪定時,意根的心力非常大,意識的心力也大,就能改變身心世界。禪定也有定福,也能改變業種。定力強,意根和意識控制色身能力增強,意根可以隨意控制色身,想死立即死,想活可以再活幾十年、幾百年、上千年,壽命由意根說了算。因為業種改變了,福德也修出來了,那麼意根對於暫時的生死問題就可以作主說了算。

十五、我們一般都是生來就具有了某種福德,在母胎裡富貴的命運就注定了,出生以後就開始享福,或者到某個時段就開始享福。這是第七識意根帶過來的福德,種子存在如來藏裡,意根與種子是相應的。意識是後天出生,不是從前世過來的,在母胎裡和少年時又沒有積福,所以意識不具有福德,但可以享受福德。與生俱來的福德和智慧都是意根帶過來的,由意識來享受。現世意識配合意根再次修福修慧,業種成熟時現世就受福德智慧之善報,業種不成熟時,由後世的意識享受福德智慧的果報。

同理,與生俱來的無福無慧的命運也是意根帶過來的,意根與薄福的種子相應,命運就是貧窮下賤,苦難深重,果報由意識來承受。今世的意識再配合意根造作惡業,業種成熟時現世意識就受惡報,業種不成熟時就由後世的意識受惡報。

十六、有神通的人,能知道未來世要發生的事情,未來世要出現的事情其業種肯定還沒有成熟。如來藏肯定能了別到還沒有成熟的業種,關鍵是意根是否能了別到同樣沒有成熟的業種。如果意根了別不到成熟和不成熟的業種,那麼意識是如何知道未來世還沒有出現的事情和已經發生好多劫的事情?意識的宿命通又是如何現起的?意識所了知的一切法,都由意根先觸先知先覺,然後才能作意讓意識細微了別,意識才能了知意根所觸所知的法。意識的宿命通,以及夢中的意識了知將來將要發生的事情,都來自於意根,由意根所牽引而了知。因此說意根能接觸和了知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和未來世的事情,這是意根依靠如來藏對業種的了別而作自己的了別。

意識提前知道要發生的事情,事例很多,比如要地震之前,有的動物就提前知道,知道後表現出煩躁不安。地震還沒有發生,業種還沒有成熟和現行,或者說業種還沒有完全現行,動物們的意識是如何知道有災難要發生,而驚慌失措的?如果意根不隨著如來藏緣業種,意識如何能緣到業種?人在要死之前,或者臨出事故之前,都有預感。事情沒有發生,業種沒有現行,為什麼能預感到?意根不緣業種,意識為什麼有感覺?做夢時,夢見幾天以後幾個月以後要發生的事,醒來就感覺有特殊的事情要發生。如果意根不緣業種,如何能有預知夢?這些未來事情都是意根先覺知,然後再警覺意識覺知,以採取對策。

十七、七大種子的數量是固定的不變異的,雖然數不過來。如來藏用這麼多的固定的種子,變生一切法,法滅時,種子全部回到如來藏中,再在其他法中出生,變生其他法。種子在法上是刹那生刹那滅回去的,一切法都是刹那生滅變異的,不是恒久不變的,所以是無常的。

意根與業種子相應,但是意根的智慧不用現到種子裡取,智慧一直與意根相應,就是說意根一直都有智慧。比如說我們一旦學會了做飯,這輩子任何時候遇到做飯的緣就會做飯,這個手藝意根一直都帶著。意根熏習過的法一直存在心裡,祂一直都懂,那祂的智慧就一直帶著,不用去如來藏裡特意取種子,但與種子一直是相應的。

十八、業力,顧名思義,就是業行的力量。這種力量很大,大多數眾生都難以觝擋,只能隨著業力而漂流,難以自拔。這種力,就是意根的力,意根就代表業,意根有力,因為是作主識,可以為所欲為,很多時候意識招架不住。後邊還有如來藏一味的順從意根,釋放業力種子,那眾生只能在業力中苦苦掙紮,在生死大海中頭出頭沒。這就靠意識修學善法,不斷的積聚力量,以誘導和對抗意根的業力,只能慢慢扭轉業力,惡報漸漸輕微,善報逐漸增強。

一切法無不依業力而顯現在心中,即使眾生接觸到同樣的外六塵,由於業力不同,各自的如來藏傳導到勝義根裡的內六塵就有所區別,每個眾生受到的影響就不同,對同樣的境界感知感受就不同。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天人、人類和餓鬼見同樣的一條河,外相分一樣,而所見的內相分就不同,受用就不同。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