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大方等如来藏经略讲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般若经典 更新时间: 2025-07-03 15:46:04 阅读: 8

第五章 如来藏的八种譬喻(2)

原文:善男子。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

释:善男子,如来如是观察众生以后,为了让菩萨摩诃萨智慧清净,早日具足清净的如来智慧的缘故,就要为众生为菩萨们显现此如来藏真义。

如来如是的观察了众生以后,知道众生身中有清净的如来之藏,无热无恼,在众生的无明壳内,在众生的贪嗔痴烦恼的五阴身之内,被裹着,众生不能得见,佛为了让菩萨摩诃萨们能够获得清净的如来智慧,证得如来的智慧德相,最后具足佛的无上的智慧,转识成智,成佛度众生,显现给众生,就显现给菩萨们众生身中清净的如来藏,然后让菩萨摩诃萨悟入佛的知见,证得如来清净之藏。佛把自己到各个佛刹广度众生的大愿说了出来,为了给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示如来智慧的宝藏,让菩萨们证得如来智慧德相,获得大智慧,最后成为清净、圆满、觉悟的无上佛。

原文: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庵罗果 内实不毁坏。种之于大地 必成大树王

如来无漏眼 观一切众生。身内如来藏 如花果中实

无明覆佛藏 汝等应信知。三昧智具足 一切无能坏

是故我说法 开彼如来藏。疾成无上道 如果成树王

释:最后世尊还是以一个偈子来概括全部的比喻:

譬如庵罗果。内实不毁坏。种之于大地。必成大树王。譬如庵摩罗果,里边有果实叫作种子,果实没有毁坏,把这个果实种在大地中,将来就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大树王。说明这树种子虽小,但它的作用力却非常大,只是被众生的无明壳裹住了,不能显现出来大的德能。佛以善巧方便,破除众生的无明壳,使如来藏显现出来,众生证得就能成就佛那样的参天大树。

如来无漏眼。观一切众生。身内如来藏。如花果中实。佛的无漏的智慧眼,观察到了一切众生的五阴身中、烦恼身内、无明壳中,有如来藏,有如来智慧德相,就像花果之中没有毁坏的那个果实一样。佛的种种无明全部都断尽了,一丝烦恼习气都没有了,这叫作无漏,善法和善根再也不能漏出去了,达到了彻底的无漏,究竟成了佛。

无明覆佛藏。汝等应信知。三昧智具足。一切无能坏。众生心中的无明,裹覆遮盖了佛的清净之藏、如来之藏,使得众生自己不能得见如来藏。你们这些大众应该相信,也应该证知如来藏三昧力和智慧力都具足,一切法都不能毁坏众生身中的如来藏。

当菩萨摩诃萨的定慧具足了以后,就能够证得这个清净的如来之藏,在烦恼身中永远不能毁坏。什么能被毁坏呢?烦恼能够被毁坏,无明壳能够被毁坏,众生的五阴身能够被毁坏,但是这个如来之藏,永远不生不灭,任你什么力量,都不能够毁坏祂一丝毫。为什么不能够被毁坏呢?因为祂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祂的体性本来就如此,没有生灭性,法尔如是,所以任凭什么力量也不能改变祂,不能消灭祂,不能毁坏祂。

是故我说法。开彼如来藏。疾成无上道。如果成树王。因此之故,我说法开示众生身中自己的如来藏,把祂显示出来,让众生证得祂,得见祂,最后迅速得成无上佛道,就像果实变成参天大树的树王一样。这个果实就比喻为如来藏,如来藏能成就世出世间一切法,能让众生成就佛道,就是成就了大树王,树中之王。这是大树王的比喻,比喻如来藏就像一个真实不坏的果实,能长成参天大树,让众生究竟成就佛道。

下面佛又讲了如来藏的第六个关于真金像的譬喻,把如来藏比喻成一个真金像。

原文: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诣他国。经由险路。惧遭劫夺。裹以弊物。令无识者。

释: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一个人携带着真金像,要走远路到他方国家。这两个国家之间,路途遥远而且比较危险。这个人害怕遭遇劫匪,担心真金像被强盗发现遭受抢劫,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真金像的外围裹上了肮脏污秽的衣物,如破衣服、脏布、草泥之类的东西,裹在真金像的外边,目的是先把真金像掩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它,让人以为这是肮脏破弊的东西,谁也不会想要它。

原文:此人于道。忽便命终。于是金像。弃捐旷野。行人践蹈。咸谓不净。得天眼者。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即为出之。一切礼敬。

释:裹完之后,这个人在路上忽然遭受了不测,突然间死了。于是真金像就被遗弃旷野之中,路过的行人践踏过去,都说这个包裹不干净。而得到天眼的人,看见破布裹着的包裹中有真金像,就吧真金像拿出来,对金像用各种礼仪顶礼。

人死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命无常,五阴随时都能灭去。但是他人虽然死了,真金像并不跟着他的死亡而灭亡,说明五阴灭了,如来藏却不灭。这个人命终以后,真金像就被遗弃在旷野之中,被扔在荒郊野岭了。期间来往的行人,遇到这个裹着破烂肮脏衣物的金像,谁也不把它当回事。行人用脚贱踏过去,都认为是不清净的肮脏之物,不知道里边裹着什么,谁也没有打开过。就像我们这个破弊的五阴,谁也不往里寻觅真金宝如来藏,我们五阴身里有摩尼宝珠,谁也不识不知祂,反而不知不觉地用它来造作恶业。

但是得天眼者却看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就像佛刚成道的时候说的:“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就发现了如来藏这个真金宝像,把外围的破烂肮脏的五阴包裹物给去除了,取出了真金像如来藏。取出来以后,所有人都看见了,大家都来礼拜。所以说佛能发现众生身中的如来宝藏,发现了以后,指示给他人来证得,证得以后,所有人依之而修行,都富贵发达了,最后成为究竟的佛。

天眼什么都能看见,不管外围裹着什么东西,天眼有透视性,就算你裹着地球这么厚的东西,天眼照样能透过地球,看到里面的东西。这个天眼者就比喻为佛世尊,佛能见得诸法实相,在肮脏破弊的五阴当中,祂能够见得烦恼当中的如来藏和佛性。

原文: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

释:就像真金像的譬喻一样,善男子,我看见众生因为有种种烦恼,在生死长夜中流转不息,生死时劫过于无量世无量劫,如来的妙宝藏却在其身内,俨然清净,与我的无垢识一样,没有差别。因此之故,佛就为众生说法,让众生断除烦恼,清净智慧,圆满具足如来智慧德相,然后再转转化导一切世间无量众生。

如来的妙藏就是如来宝藏,妙就是如摩尼宝珠般的奇妙,能现出一切妙有的三界世间法,所以叫如来妙藏。如来妙藏在众生的烦恼身内还是那么的清净,众生的贪嗔痴烦恼并没有染污到祂,其清净性和智慧性与佛的无垢识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都是那样的清净,那样的珍贵,那样的美妙。

包裹真金的破弊物比喻为众生种种的烦恼,众生因为有种种的烦恼,在生死长夜里不断的流转,只要没有回归正道,没有明心见性,生死都是无始无终的,无有出期。直到你证得如来宝藏断尽烦恼和无明的那一天,生死长夜就结束,不再有生死了,心地里都是光明,没有无明,也没有黑暗。佛为了开发出众生烦恼身中的如来妙藏,让众生得大富贵和自在,才出兴于世间,为众生演说佛法。目的是断除众生的烦恼,证得如来的智慧德相,找到如来宝藏。转复化导世间一切众生,就像无尽灯一样,灯灯相燃,让佛法永续流传,度尽所有的众生,出离生死的暗夜。

原文: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人持金像 行诣于他国  裹以弊秽物 弃之在旷野

天眼者见之 即以告众人  去秽现真像 一切大欢喜

我天眼亦然 观彼众生类  恶业烦恼缠 生死备众苦

又见彼众生 无明尘垢中  如来性不动 无能毁坏者

佛既见如是 为诸菩萨说  烦恼众恶业 覆弊最胜身

当勤净除断 显出如来智  天人龙鬼神 一切所归仰

释:世尊又以偈颂作总结:

譬人持金像。行诣于他国。裹以弊秽物。弃之在旷野。譬如一个人随身带着金像,行走在去他国的路上,由于害怕劫匪,把真金像裹上肮脏弊秽的衣物,最后人突然间死去了,真金像被抛弃在荒郊野岭。这就说明,如来妙藏不随人的死而死,不随五阴的灭亡而灭亡。

天眼者见之。即以告众人。去秽现真像。一切大欢喜。具足天眼的人发现了真金像,立即告诉众人,众人就把肮脏的衣物除去,露出真金像,一切大众皆大欢喜。天眼人喻为佛世尊,佛见众生烦恼身中有如来宝藏,常住不变,就开示与众生,想办法降伏烦恼,取出宝藏。佛告诉众生,烦恼身中有如来妙藏,需要用降伏自心的方法才能够挖掘出来,证得自己的如来妙藏,明心见性,究竟成佛。

我天眼亦然。观彼众生类。恶业烦恼缠。生死备众苦。我的天眼也是这样,能够看见所有的众生之类,他们造作的恶业和自心的烦恼都在缠缚着如来妙藏,因不见宝藏,贫穷受苦,生死流连。

又见彼众生。无明尘垢中。如来性不动。无能毁坏者。我又看见那些众生,他们的无明烦恼和尘劳污垢当中,有如来成佛之性俨然不动,谁也不能摧毁祂。因为祂犹如金刚一样坚固,不可毁坏。

佛既见如是。为诸菩萨说。烦恼众恶业。覆弊最胜身。诸佛既然见到了这样一个真金妙宝藏,一定要为诸菩萨来宣说如来藏之妙法;告诉诸菩萨,众生的烦恼诸恶业,覆弊着如来妙宝藏,遮障着自己最殊胜的法身如来藏,让众生不能得大自在,得大解脱。

当勤净除断。显出如来智。天人龙鬼神。一切所归仰。佛嘱咐众菩萨说,你们应该精勤地断除所有的烦恼,断除所有的无明,清净自己的智慧,之后才能够显示出如来的大智慧,转识成智,具有如来之智。八识转成四智,四智圆明,就是具足十个名号的佛世尊。众生成佛以后,都具有十个名号,所有的天龙鬼神,一切大众都来敬仰,都来归敬天人师和三界至尊。

下面是第七个譬喻,是贫女怀贵子的譬喻。

原文:复次。善男子。譬如女人。贫贱丑陋。众人所恶。而怀贵子。当为圣王。王四天下。此人不知。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贱子想。

释:佛说: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个女人贫贱又丑陋,常被众人所嫌恶,可是她却怀着高贵的子嗣,这个胎中之子,将来要成为转轮圣王,统治四天下。这个女人不知道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真相和时节因缘是什么,心里常常想自己有可能会生出一个下贱孩子。

一个女人本来长得很丑陋,又贫穷下贱,众人看见她都很厌恶讨厌,没有人喜欢她,她心里很自卑。虽然她是这样子,却怀着一个贵子,种性高贵的孩子。孩子的父亲是高贵种性的上等人家,那她怀的孩子就是一个贵子,孩子出生以后,将来长大就要继承父业,成为转轮圣王。

所谓的转轮圣王,分为四种,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金轮王统治四大洲,四大洲包括娑婆世界的地球南赡部洲,东边东胜神洲,西边西牛贺洲,北边北俱芦洲,这是四大洲。我们地球属于南赡部洲,金轮王统治四大洲,银轮王统治三大洲,铜轮王统治两大洲,铁轮王统治一大洲,总共就有这四种转轮圣王。这个贫贱女人怀的贵子,将来要统治四天下,但是这个女人自己不知道,她常常有一种想法,以为自己将来要生一个贫贱的、低级下贱的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她认为自己就是低级下贱的,孩子也不能高贵。她不知道这个孩子的父亲是高贵种性,孩子将来要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为统治四天下的金转轮王。

原文: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苦毒。其身皆有。如来宝藏。如彼女人。而不觉知。是故如来。普为说法。言善男子。莫自轻鄙。汝等自身。皆有佛性。若勤精进。灭众过恶。则受菩萨。及世尊号。化导济度。无量众生。

释:就像这个丑女怀贵子的譬喻一样,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多痛苦的折磨,不知道自己身中都有如来宝藏,能变现三界世间一切万法,统领三界世间。众生犹如那个女人一般不知不觉,是故如来普遍为众生说法,告诉那些自认低贱的众生说:善男子,你们不要自己轻鄙自己,不要自轻自贱,汝等自身当中皆有成佛之性,都能成佛。你们如果能勤苦精进,精勤的修学,除灭众多生死过恶,灭掉所有的烦恼过患,就能得到菩萨及世尊的名号,圆满就成佛,然后化导济度无量众生,全部都出离生死苦海,究竟圆满,成就佛道。

众生由于无明,不知道自己身中有如来藏,对自己生下劣想,因此造作恶业,轮转六道生死轮回,受诸苦毒。就像那个怀着贵子的女人一样,自己都不觉知,无始劫以来都一直不觉知,叫作无始无明。打破和断尽无始无明,成就佛果,之后化导利乐无穷众生,这比金轮王还要尊贵无量倍。

原文: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女人 色貌甚庸陋  而怀贵相子 当为转轮王

七宝备众德 王有四天下  而彼不能知 常作下劣想

我观诸众生 婴苦亦如是  身怀如来藏 而不自觉知

是故告菩萨 慎勿自轻鄙  汝身如来藏 常有济世明

若勤修精进 不久坐道场  成最正觉道 度脱无量众

释:这时世尊以偈颂作总结:

譬如贫女人。色貌甚庸陋。而怀贵相子。当为转轮王。譬如一个贫贱的女人,外貌长相非常难看丑陋,可是却怀着贵族种姓的孩子,这个孩子出生长大以后,就能作转轮圣王。

七宝备众德。王有四天下。而彼不能知。常作下劣想。转轮王都有七宝: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主藏宝、典兵宝这七种宝,金转轮王具备人类所有的德能,世间各种技艺超群,能够统治四天下。而这个贫贱的女人却不知道,自己常常有下劣人的想法,以为是要生一个低贱的孩子。

我观诸众生。婴苦亦如是。身怀如来藏。而不自觉知。佛看到所有的众生,所受的痛苦,也都是这样。不知道自己身中有如来宝藏,而在生死中长劫流转,受无量无边之多的苦难。众生就是这样身中一直怀着如来藏,却从来不自觉知。可见众生的无明有多么的重,轮回当中所集聚的烦恼有多么的重,苦痛该有多么的深。

是故告菩萨。慎勿自轻鄙。汝身如来藏。常有济世明。所以佛告诉诸菩萨说,你们千万不要自己轻视自己,自己鄙视自己,你们身中有如来宝藏,常放光明,照济世间,因此你们将来都要成佛,成为三界尊,十号具足,分身无量世界,广度无量众生。

如来藏是不是有济世明灯呢?救度世间,济度世间,十八界世间法是不是都是如来藏给济度出来的呢?全都是如来藏给化现出来的,三界世间法都是如来藏的功德,万法的出现都是祂的功德,将来还会化现出无数的菩萨身和佛身,以及无量无边的佛国土,摄受无量无边的众生得解脱。明,就是智慧、大智慧,变现三界世间一切法的大智慧;如来藏是摩尼宝珠,说变现什么就能变现什么出来,一切法都是祂所变现的。

若勤修精进。不久坐道场。成最正觉道。度脱无量众。你们这些菩萨如果能精勤地修学佛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坐在成佛的道场上,示现成最正确的觉悟之道,最后成为最究竟圆满的正等正觉。成为正觉以后,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让所有众生都共同的成就佛道,圆满一切种智。

下面是佛讲的第八个譬喻,是铸造师铸造真金像的譬喻。

原文:复次。善男子。譬如铸师。铸真金像。既铸成已。倒置于地。外虽焦黑。内像不变。开模出像。金色晃曜。 

释:佛说:复次善男子,譬如铸造师铸造真金像,等到把金像铸成以后,从模子中倒出金像放在地上,金像外边的模子虽然是焦黑的,里面的金像却不变色,仍然是金色的,因此把模子打开,倒出金像时,金像金光灿烂,耀人眼目。

佛喻如铸造师,如来藏好比金像,五阴烦恼身犹如模子。一个搞冶炼铸像的人,用一个模具铸造一座真金像,把真金溶化以后,倒注在模具之中,注入以后,用大火烧陶冶炼,这叫铸造。冷却以后出模,打开模具,取出真金像,这是全部铸造的过程。冶炼的师傅铸成了以后,把模具倒置着放在地上,外边都是焦黑色的,因为用大火烧陶冶炼过。焦黑的是模具,但是里面的真金像,却是金色的,不管如何冶炼,外边的模具是多么焦黑,当把模具打开以后,里面的真金都是金色的,放着金色光芒。

原文: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佛藏在身。众相具足。如是观已。广为显说。彼诸众生。得息清凉。以金刚慧。捶破烦恼。开净佛身。如出金像。

释:与铸真金像的譬喻一样,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佛藏在众生的五阴身中,具足一切相,一切相都是如来藏显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如来藏相。如来如是观察以后,广为众生宣说,那些众生听后,烦恼之心就止息下来,得到清凉了。然后再用闻法所获得的金刚慧打破烦恼,开显出清净的佛身,犹如模具中的金像一样。

如来藏犹如真金像,五阴身就如铸造金像的模具,模具是焦黑的,五阴身具足贪嗔痴烦恼,也是染污的。众生的五阴虽然是烦恼身,但是里面却有如来宝藏,就像是真金像一样放光动地,金光闪闪,价值无量。佛观察一切众生,如来藏在身中,众相具足,要什么种子有什么种子,所有法都能变现出来。虽然祂一个相也没有,但是祂却能变出一切相,一切相的种子都在如来藏里存藏着。

如来如是观察以后,为广大众生宣说甚深如来藏法,告诉众生,人人身中都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有如来宝藏,都有摩尼宝珠,能变现三界世间所有的一切法,这个摩尼宝珠,珍贵无比。为众生宣说以后,众生先止息烦恼,心得清凉,证得如来藏以后就灭除了烦恼,从此不再向外追求,没有了热恼。什么是热恼?贪嗔痴烦恼,众恶聚集一身,像火焰烧身一样的烦恼,就是热恼。心有热恼,向外贪求,就不清凉,烦恼熄灭以后,不再向外求,心止息下来了,就是清凉、寂净。

然后众生以金刚慧破除烦恼,开净佛身,如出金像。什么叫金刚慧?证得了金刚不坏心,获得了大智慧。以这种般若大智慧,断除贪嗔痴烦恼和无明恶见,把无明烦恼都剥落,显露出如来藏法身,叫开净佛身,就等于把如来藏这个金像显现出来了,圆满地显现就是果地佛。

原文: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大冶铸 无量真金像  愚者自外观 但见焦黑土

铸师量已冷 开模令质现  众秽既已除 相好画然显

我以佛眼观 众生类如是  烦恼淤泥中 皆有如来性

授以金刚慧 捶破烦恼模  开发如来藏 如真金显现

如我所观察 示语诸菩萨  汝等善受持 转化诸群生

释:这时世尊以偈颂作总结说:

譬如大冶铸。无量真金像。愚者自外观。但见焦黑土。譬如一个很大的冶炼铸像炉里,能铸造出无量无边之多的真金像,愚痴的人只从外表观看铸像的模具,只能看见熏染得像黑焦土一样的外观,不知道里边是真金像。冶就是冶炼,铸是铸像、陶铸,一个真金像代表一个如来藏。

铸师量已冷。开模令质现。众秽既已除。相好画然显。但是铸师知道里面东西的宝贵,估量模具冷却下来以后,打开模具,里面真正的金像就显现出来了。把焦黑的外模具除去,真金像的相好就俨然出现在眼前。比喻众生只要剥开烦恼的乌云,就能证得清净的如来藏。看见如来藏是什么样的呢?自性清净,无一丝染污,金光闪闪,放光动地,照耀显现一切法,本体却如如不动。

我以佛眼观。众生类如是。烦恼淤泥中。皆有如来性。我以佛眼来观察,众生也与此中的譬喻一样,在烦恼的淤泥中的都有都有如来的智慧德性,都有佛性,金光闪闪,照亮一切,化导一切。

授以金刚慧。搥破烦恼模。开发如来藏。如真金显现。佛世尊授与众生的金刚宝慧,让众生证得了如金刚不坏的如来藏,就像真金一样显现着,众生就有了金刚慧。这个智慧是世尊传导出来的,众生学了之后,就开启了金刚慧,有了这个金刚慧,就能破除烦恼的铸模,显露佛性。

为什么说有智慧就能破除烦恼呢?烦恼主要就是以我为主的贪嗔痴烦恼和习气,证得了如来藏,心就有了智慧,心地明了五阴根本无我,一切法都无我,于是就断除了我的烦恼和法的烦恼。证得了原来自己的五阴身就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五阴身是虚妄的,如来藏是真实的,不生不灭的,因此将来就能成佛。这样众生就不再不向外追求,就熄灭贪嗔痴烦恼,心得清凉。

如我所观察。示语诸菩萨。汝等善受持。转化诸群生。就像我所观察的这样,众生烦恼身中都有如来宝藏,我就将这些如来藏法开示给诸位菩萨,你们这些菩萨应该好好地受持如来藏法门,然后再转转化导诸众生。就像传灯一样,一个传一个,这叫无尽灯,一直到最后所有的众生,都成就佛道。

世尊讲完以上八个譬喻,再做总结归纳,然后咐嘱大众,讲受持这个经的因缘。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