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修证指归(上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5-07-04 13:05:45 阅读: 10

第五章 意根与意识的关系(2)

十八、定深时意识推理意根可以思量

能推理推论的心是意识,在推理推论的时候,浮在上面表面的推理思惟是意识,可是同时意根也在背后深深的思量着,两个识都在同时运作着,离开意根,意识也就不能推理了。定力好一些的时候,意根比较有力度,有比较专心的思量活动,这样才能推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意根也会非常坚定的认可这个结论。

十九、意识为什么能处于一念不生的定中?

有人说回忆完全是意识的功能作用,没有意根什么事。意识确实能回忆,可是意识是因缘所生法,有因有缘,意识才会出生,因缘不具足,意识就不能出生。是什么因缘促使意识出生并且回忆呢?意识为什么能回忆呢?当然是意根想起从前的事,独影境出现,根尘相触,意根欲有所为,第八识随顺意根的心行,意识才会出生并且去回忆,否则意识就不能出生。所以意识能否回忆,在于意根是否缘过去的事,是否想弄明白一些事。如果意根不念过去的事,没有什么心行,意识就不会出生,更不会去回忆,去思惟,也不会出现各种情绪。

如果意根没有什么心行,不想造作什么法,意识就可以处于一念不生的状态;如果意根有心行,想要造作什么法,意识必然会随顺意根的心思造作,不可能处于一念不生的状态。所以意识一念不生的定,完全由意根决定,受意根操控,意根攀缘其它法,意识就没办法定下来。

在意识一念不生之时,意根也同样可以一念不生,或者生念也不至于影响意识,没有想要造作什么的想法,意识也仍然可以一念不生。

二十、意识运行的背后秘密和主因

意识既然是因缘所生法,就没有自主性,不会由自己作主处于一念不生状态,也不会由自己作主去生心动念,祂所有的活动都由意根作主和支配。意法因缘生意识,根尘相触生意识,但是即使意根与法尘相触,如果意根不作任何抉择,意识还是不会出生,更不会有所造作。

所以说离开作主识离开意识的根,而谈意识如何如何,都是妄谈,不究竟,也不靠谱,甚至会出现许多错误而不自知。出现问题的关键,就是因为定力不足,没有现量观行,无法深透观察出意根与意识的关系,无法深刻的观察出意识运行的背后秘密和主因,忘记了意识的不自主性,而把意识背后的主宰者忽略掉了。所以任何人传法谈法都不要太自信了,盲目自信就是自大。

二十一、意根是六识的染净依

六识没有自性,自己不能决定自己什么,不能做自己的主宰,因为六识是被出生的法,所以无体、不自在,其表面的功能作用都是如来藏赋予的,都来自于如来藏。一切法如果有自性,也都来自于如来藏,客观上说也都是如来藏的自性。

六识染污的源头在意根,来自于意根,意根染污六识必然染污,意根清净六识必然清净,意根是六识的染净依。一切法的出生现起一定是有七八二识的伴随,是七八二识运作的结果。

二十二、意根是连接如来藏与意识的中转站

意根是连接如来藏与意识的中转站,从如来藏那里拿东西给意识受用和了别。意根不仅是中转站,本身也能记忆自身所经历的无量劫的事情,这些事情同时也作为种子存在如来藏里,意根与种子总是相应的,协调一致的。当需要某件事时,意根就促使意识回忆,意根再把事情丢给意识,意识就回忆出来了,并且还能着手处理。

二十三、意根能否为意识提供妄想种子

意识的妄想确实是由意根引发出来的,是由意根提供的妄想内容和方向,是受意根调控的,体现了意根的愿望和心意。但是这个种子以及所有的种子,还是由如来藏提供的,只有如来藏里能够蕴藏用来妄想的识种子和法种子,意根里不能储藏任何种子,因为意根不是实体,又生灭变异,不能自在和自主。如果意根能提供种子,就有两个能藏心体,那就乱套了。事实上是意根有了妄想的打算和决定,如来藏了知就会配合输出妄想所需要的种子,包括意识的识种子,于是意识才能够妄想。意根只要先行妄想攀缘就可以了,就会促成妄想的出现,祂是妄想的动力和源泉。最终的源泉还是如来藏,一切法最终还是由如来藏中流出。

二十四、意识明理才能控制意根习气

问:有时候知道自己的心行不好也不如法,可是控制不住,表现出了不好的心行。过后虽然愧疚,下次有同样的事情发生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这怎么办好呢?

答:这是意识知道自己(意根)的心行不好,但是意识的说服力弱,说服不了意根,也就控制不住意根的习气,还是按照意根的心行行事了。要想调控意根,就需要意识多明理,反反复复的说服劝导意根,那么意根的习气力量就会逐渐减弱。

要发现自己(意根)的不良习气,意识就要有觉悟,要清楚了知,要知道如何不对,如何才是对的。这样即使控制不住意根的习气,也有很大作用,以后遇到同样情况,心里就会犹豫不决了,意识违背意根的次数多了,意根也就不会再执意错误的心行,这样就成功的熏习扭转了意根的不好习气。

二十五、意根什么时候才不做幕后的隐者

当意识没有觉知的时候,意根是否有觉知呢?意根有觉知的时候,我们意识知道吗?没有意识的时候,谁来观察意根?即使有意识的时候,极大多数众生根本观察不到意根,那么意根的功能作用就会被埋没和错解。当意根反观自己的时候,意识也观察不出来,意根也表达不出来,那么我们就没法清楚如理如实的了解意根的功能作用,意根就不得不做幕后的隐者和作主者、指挥者、决策者。

意根什么时候才不做幕后的隐者、作主者、指挥者和决策者而走到前台来呢?前台后台根据什么而说?根据意识的智慧程度而说。意根要走到前台,条件是意识必须有很强大的智慧和观察力,意识要有强大的智慧和观察力,必须明心之后具足初禅以上的禅定力,这时果位是在入初地前后,一般来说是初地以后,烦恼断除,意识和意根都转识成智了。这时候并不是意根走到前台,而是意识终于具足智慧,观察到了意根,意根的功能作用再也不被埋没了。

二十六、为什么有一些人总把意根当傻子?

极大多数人的意识因为没有智慧,没有妙观察智,观察不了意根,也就不了解意根,才把意根当傻子。转识成智以后具有妙观察智的意识才能现量观察意根的运行,从而挖掘出意根的深细的体性功能作用和心所法。而转识成智需要具有初禅定,断除了烦恼,成为初地以上的菩萨,具有唯识种智,意识没有了遮障,才能清楚的观察意根的运转,这同时意根也转识成智了,具有大智慧,心所法与地前菩萨都有差别。

二十七、意识观察不到意根的心所法不代表意根没有

意识与意根是观察和被观察的关系,但是意识观察不到意根的心所法,并不说明意根的心所法不存在,因为意识愚痴无明缘故。就如意识观察不到第八识,并不证明第八识不存在。睡眠里意根到底有什么心行,一般人确实观察不到。那不证明意根就没有什么心行,佛就能了知意根在任何时候的任何心行。

意根极多的心行,一般人的意识都观察不到,但那并不说明,意根没有那么多的心行。修行就应该好好运用一下逻辑思惟,只有好好提高逻辑思惟能力,再加定中对法的思量,才能有效的提高智慧,不断破除无明,观察更多更深的法,证得更多更深的理。

佛地的八识心王,任谁也观察不到,因此不能作为自己辩论的依据。佛地之前的八识心王,地上菩萨能观察少分,因此其他人也不可以拿来作为辩论的依据。只要不是自己亲自观察出来的,都不可以作为辩论的依据。

二十八、意识在定中思惟才能熏染意根

意识所缘的法包括独影境的法尘,和与五尘同时显现的法尘。独头意识的回忆妄想幻想等等所缘的都是独影境,对于独影境容易观察判断出是虚幻的影子。而眼睛见色时,意识观察法尘不太容易断定是影子。

因为一心在观行上,禅定出现了,意根不太执身也不太执法,就有了身体上的轻安舒适等等禅定境界。只要心比较专注有禅定,意识所思惟观察的法义,就容易被意根接纳,意根一接纳下来,就有境界上的变化,各种禅定境界就会出现。

每天都这样观行,对于意识和意根都是一种智慧的提升,当然禅定也会得到增强。一开始观行的时候,非量比量成分多一些,到最后现量的成分就会越来越多,心里越来越能认可五蕴世间的虚妄不实。观行都有一定的过程,定力增强的同时观行智慧也会增强,智慧增强就会促使禅定增强。对于观行出来的法,意识确认比较容易,意根不容易。意识单独确认的没有一点身心上的变化,意根确认什么程度,就有什么程度的转变。

意识看一切好像都很虚幻不真实,遇到境界时,为什么会被境界带跑,被境界转了?就是因为意识观行的境界,还没有得到意根的认可,没有深入到意根心里,以至于遇到做抉择的时候,意根的抉择与从前的习性一样,把境界当真。

刚开始观行的时候,观行的深度、广度都不够,范围比较狭窄,各个法不能连贯起来,就不能有效的熏染带动意根。如果意根所缘比较少,心里的无明不是很深重,无始劫以来没有累积无量的生死业障,那么意根就能像意识那样有智慧,即使证据不足,也能判定出一个如理的结论,从而证得真理。可是意根不是这样,所以才让我们修行实证那样的困难。

二十九、意识的知熏染了意根才有用

不少人心生烦恼时,对自他影响都不好,意识知道不该如此,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意识控制不了意根,只能任由意根烦恼现行,听意根摆布。意识知道不应该,可是知道的不细致,意根不知道,想不烦恼就做不到。意识要想不造作烦恼业,应该仔细思惟烦恼的后果熏染意根,意根明理以后,意识就能控制得了意根,就做得到不烦恼了。

意根带着无明烦恼去后世,不是意识去后世,所以意识所学所知所解,无论如何都要落实到意根那里,否则意识一灭,意根因为无知无识因为烦恼而投胎,就没有好果报了。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意识所知所解所学,如果不送到库房里,意识一灭,后世就没有可用的种子,那岂不可惜?

三十、头脑和牙齿各代表什么?

俗语说:应该磨砺你的头脑,不要磨砺你的牙齿。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头脑和牙齿各代表什么?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世人说话时,语言的产生,必须通过启动牙齿,才能产生出来,语言是意识心的功能,浮浅轻浮,不一定有智慧。而头脑大脑是思考出生智慧所依之根,代表一个人真正的智慧和见地,意根处在大脑之中指挥六识的身语意行,犹如总司令。总司令一动,牙齿等等全军听令,所以应该让意根这个总司令增长智慧,磨砺意根头脑,不要把精力用在牙齿这个工兵身上,用嘴皮子对付是没有力量,不解决问题的。

磨砺意根为根本,根本磨砺完善了,一切法都会完善起来。只用嘴对付用语言对付,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意根不磨砺出来就不究竟。所以拥有一个智慧的头脑,要比拥有锋利的牙齿丰富的语言花言巧语,强很多很多。毕竟是头脑才代表自己,牙齿语言不代表自己真正的智慧。没有头脑的人,出口就成恶业,而且还不自知,即使受报了也不知为何,没办法对治和救度。

三十一、意根能否修证自己的善恶心行

意根如果要修正自己的心行,首先需要能反观到自己的心行,并且能认识到自己心行的不足,然后还要愿意修正。意根如何能反观到自己的心行呢?通过意识对自己心行的观察、分析、思考,得出一个结论,反馈给意根,意根就会思量这些信息,从而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心行。同时意识思惟说这样的心行必须修正了,否则会造下恶业受恶报,或者道业会受到阻碍,增加许多苦受,意根知道了,就会决定改正自己。离开意识的正确如理的思考分析,意根无法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改正自己,意识是意根降伏无明烦恼的助手。

三十二、发生突发事件为什么能快速反应

发生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时候,下意识非常快速的就作出了反应,就是因为意根先见法,然后传送到胜义根,六识再见,六识一出生就要完成意根的指令,来不及让意识思惟和抉择,就必须行动处理事件。意识处理完之后,还会莫名其妙,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意根反应如此之快,就是因为先见法,先知法。

三十三、意识的禅定和智慧不足时怎么办?

意根能作意和触如来藏变起的一切法,祂也能反观自己,但意识没有禅定和智慧的时候,就不知道意根有这些功能作用。意根能知无量劫前和无量劫后的事情,意识没有禅定智慧,仍然不知道意根的这些知,所以才没有神通。意根能上天和入地,意识没有禅定和智慧,仍然不能跟着上天和入地。那就不要否定怀疑意根有那么多的神奇功能作用。

当你对一些法不知道的时候,不要否定,要这样想:我的意识没有禅定,没有智慧,没有福德,暂时还不能了知这些事情,问题出在意识自己身上,不要去否定贬低自己不了解的人事物理。意识如实了知自己没有禅定、没有智慧这种情况后,就要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如实了知,就不能想办法。想出办法以后,就不要总暗示意根自己这不行,那也不行,而是要暗示意根我一定能弥补,一定能纠正,一定能行,一定能成佛。这是善熏如理如法的熏意根。

三十四、什么是下意识反应

下意识反应非常快就完成了,并没有意识的思惟分析的机会,意识五识立刻服从意根指令。因为很多人都不知不懂意根,就把意根这种作用叫作潜意识或者是下意识反应。意根习气太重的时候,遇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有类似条件反射的现象出现,根本不给意识说理调教调控的机会,完全按照习气应变。

任何身口意行都有意识,没有意识,意根自己单独不能有身口意行,否则人昏迷就昏迷,意根不会挣扎着要醒过来。意识和身识五识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同时出生共同完成身语意行,谁也无法指挥谁,都受意根指挥。

三十五、脱口而出是哪个识的功能作用?

遇到非常熟悉的问题,就不用思考脱口而出,这显示的是哪个识的功能作用?是六识的还是七识的?是第七识意根的功能作用,意根对于这个问题太熟悉了,以至于根本不用意识现思考,就促使意识脱口而出表达了出来。祂触尘的时候,马上就知道了尘境,作出决断,有了反应,不容意识再思惟,不用意识再考虑,就独断专行作出了决定,六识立时服从。过后有可能要后悔,这是意识分析思惟以后,觉得刚才做得不对,太莽撞了,于是后悔。

三十六、意识与意根是否互缘

根尘相触生意识,根尘识三者再和合触,意识就了别法尘境,意根依之作总抉择。意识与意根互触,必然要互缘互知其心,互相配合,法才能不断运行下去,才有身口意行的造作。如果意识与意根不互缘,则意识无法运行,意识出生就没有用,以后意根再也不会抉择让意识出生了。意识出生的目的,就是配合意根服从意根需要的,意识当然一生出来就知道意根让祂干什么,于是就会自动自觉的按照意根的心意去做。当然中间免不了提些意见和建议,有时候还有自己的主张,与意根的心意不一致,内心就有矛盾,遇事抉择不下。

三十七、意根主宰意识生灭的原理

问:意法为缘,意为增上缘,是助因,意识的种子才是生因,作意心所才决定意识的生起,为什么要说意根主宰意识生灭呢?

答:根尘相触,是六识出生的必要和必须的条件,意法为缘生意识,意根与法尘相触,这是第八识出生意识的必要和必须的条件,缘代表条件,代表前提。如果没有意根这个根,并且与法尘相触,第八识就不能出生意识,因为没有前提条件,也就是没有理由出生意识。那么这就说明第八识出生意识和五识,必须要有前提条件,有个理由,第八识不会无缘无故出生六识,因为第八识没有我性,不自作主张,不操控什么法,不作主宰,祂是随缘的一种心行,有缘就出生法,无缘就不出生。

另外不管出生任何法,都是第八识生,因为第八识有种子,用种子生,没有种子的就不能生。意识的识种子是出生意识的一个因或者叫作条件,但是种子没有心没有心所法,因此种子本身不能出生任何法,是第八识用自体中含藏的种子出生法。

另外作意心所法不是识心,没有主动性,不能决定意识的生起,意识的生起,一个是由意根的思心所决定的,一个是由第八识的思心所决定的,然后第八识就出生了意识。所以意识的出生有两个重要的主宰者,一个是意根,意根不决定,意识就不能出生;一个是第八识,第八识思心所不决定,意识就不能出生。而第八识的思心所的决定,是由意根的思心所决定引起的,意根的思心所如果不决定,第八识的思心所就没有决定。

三十八、意根是如何被成功熏习的

意根被意识成功熏习,一定是对接触的境界法或者是意识传递给祂的信息,经过了自己的思量,并且思量通达明白了,才加以信任和确认,信受了以后,思想观念就转变了,就被这个法所转。而意根能够把法思量清楚通透,一定是在减少攀缘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干扰比较少的情况下进行的,有一定的专注力,才能有智慧思量通达,法才能入心。所以意根的智慧一定与禅定有关,禅定越深智慧越通透,,而意识思惟不一定需要多少禅定。意根熏习成功不在于意识对意根念叨多少遍,不管意识念叨多少遍,意根不起思量,或者思量不明白,意根还是没有智慧认知,还是不能转变。

如果意根没有被熏染成功,其思想观念就不能转变,不能破除无明断尽烦恼,就会依然故我。如果意识掌握的理比较强大,也可以降伏意根压伏意根,但是一旦意识不太清醒时,学的理不起作用,就无法调控意根,意根的烦恼就会现行出来。这是众生在断除烦恼之前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众生只能守持身口戒不犯,不能守持心意不犯戒,大乘心地戒无法严格守持或者是自动守持不犯,还不能持菩萨的心地戒,因为其心没有转变。这是众生学佛修行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依众生的善根福德而定。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