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修证指归(上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5-07-04 14:05:52 阅读: 11

第六章 意根与意识的区别(2)

十九、意识的了别慧大于意根的原因

意识的了别智慧大于意根,一个是因为意识所缘比意根少很多,祂不是作主识,一切事都不用作主,所以没有那么多的牵挂,容易专注思考问题,了别境界比较清晰。意根所缘、牵挂和了别的法有很多,凡是如来藏出生的法,意根都能缘得到,古往今来一切与己有关的事情,身根上每刹那的微小变化意根都能了别到,都能知,即使与己无关的,由于攀缘的习气,也要去攀缘挂念。因此心念不容易集中,了别智慧就弱,对法的认识就不清晰。

意识智慧大于意根的再一个原因是,意识只存在一世,受环境熏很轻微,没有意根那么多的烦恼和无明,也没有那么多的业障,遮障少,所以意识比意根聪明。如果意根所缘比较少,心里的无明不是很深重,无始劫以来没有累积无量的生死业障,那么意根就能像意识那样有智慧,即使证据不足,也能判定出一个合理的结论,从而证得真理。可是意根不是这样,所以才让我们修行实证那样的困难。

二十、意识的想阴能影响意根并受意根支配

想阴属于融通妄想,由于妄想幻化出某些境界,身体就随着妄想而出现了变化。身体并没有接触到妄想出的境界,仅仅是心里想念,身体就出现变化,说明身体是随着心想而动的,是受心指挥的。这样不由自主的身动是多么虚妄不真,是谁在指挥控制着身体,犹如魔术师在幻化和操纵似的?是意根,身体和识心是相通的,互相能融合在一起,心念力能驱使身体,决定身体的动转。哪个心的念力这样大这么有力度?是意根的心念能做主宰,有力度,能改变色身。意识的心念只能影响和改变意根,不能直接运转色身和改变色身。

想阴主要指意识的想,而意识的想一是由意根支配决定,二是能影响带动意根。想明白的不属于证悟,很多理都可以想明白,但就是不属于实证,所以想明白之后还需要去实证。

高兴时手舞足蹈,或者身体虔诚的礼拜,身体和心有什么关系呢?识心想起伤心事,为什么眼睛会流泪呢?想起让自己生气的事,手为什么会握拳,心脏会突突的跳呢?心情郁闷,身体为什么会得病呢?心情愉快,为什么身体病好了呢?这些想阴都属于融通妄想,也属于是胡思乱想,非常的虚妄,没有什么实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二十一、意识明一套意根暗一套

有一些人做事表面一套暗地一套,或者是说一套做一套。明面上给人错觉的都是意识的想法,暗地里实际做的都是意根的思想;说的都是意识的想法,做的都符合意根的想法。所以我们平时与人打交道要善于观察,不要看对方口头上说的多好,要观察他意根内心真正的想法。有些人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实际上想法却与此相反,这个人非常虚伪不诚实。

如果一个人想要给你某些东西,要观察他是真想给你,还是假给有其它想法和目的;如果意根不愿意给,但行为上意识不得不给,那么后果可能不太好,他会想办法讨回去的。我们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要观察他是否真正愿意接受,意根同意,还是只有意识愿意接受而意根并不愿意接受。不要只相信他表面意识所表现出来,要观察他的内心意根。意根是作主识,代表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也代表一个人真正的修养。

二十二、意识与意根互熏烦恼

问:当我观察到心里要生起一个烦恼的时候,之后意识就真的感觉烦躁了,意识所想到的全是负能量并且非常消极,抑郁就出现了。这个烦恼是不是意根产生的?

答:从你叙述的情况来看,确实是意根先有烦恼,然后促使意识在烦恼处出生,了知烦恼,感觉烦恼,然后就表现出烦恼和情绪,这是意根对意识的熏染。意识在了知法以后,可能要产生自身的烦恼,之后熏染意根,让意根也染上烦恼,这是意识对意根的熏染。

意识的产生是意根和法尘相接触,接触以后想造作才产生意识,意识的烦恼由那里来的呢?一个是由意根而来,一个是由对境界起心而来。意识的烦恼如何由意根而来呢?意根触尘境以后生起烦恼,想要发泄出去,或者是表现出来,就会调控意识,促使意识发泄烦恼情绪和造作烦恼业,于是意识就表现为烦恼,如嗔恨、贪爱等等。

意识烦恼的第二个来源处,就是在意识接触和了别了尘境以后,可能会生起烦恼。当意识出现烦恼想要有所造作的时候,把想法传递给意根,意根受到蛊惑但没有起烦恼,就会被动的同意意识去造作烦恼业,发泄情绪;如果意根受到意识的蛊惑和感染,也生起了烦恼,就会主动的促使意识造作烦恼业,发泄情绪。如果意根不受意识的蛊惑,就不会允许意识造作烦恼业。

所以众生在起烦恼的时候,有时候是意识单独的烦恼,有时候是意根单独的烦恼,有时候是意根和意识共同起的烦恼。意识单独起烦恼,能够很快就退去和消失,容易转化,意根如果自行起烦恼,很难平复下来,不容易劝服和转化,不容易降伏下来。如果意根和意识共同起烦恼,一定要造作烦恼业了,这时候没有控制情绪者,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二十三、哪个意的念管用?

练气功时意念导气运气聚气用气,全部是意根的意念。意根意念气聚手心劳宫穴,气强到一定程度,再意念伸手把气打出去,功夫到者,山崩墙塌,火车停滞,汽车倒走,这纯粹是气功了。但是气功也好,什么功也好,全部是训练意根的念力作用,念强心力强,气强能量强,然后可以为所欲为,所向披靡。

有人就会说了,意根没有念,都是意识念。那好,你意识念试试,如来藏看得上你管你否?念的有用否?能实现作用否?意识念的气功,什么功力也没有,什么用也不顶,花拳绣腿,摆设而已。

气随念走,是随意根的念走,不是随意识的念走。否则人人意识可念,可是练好气的人却极少,而且需要练相当长时间才能练成功。为什么要练这么长时间?因为是用意识训练意根,意识容易,意根不容易。众生主要的差别在意根这里,意识都会想都会念,可是没有用。

二十四、思考是哪个识的作用?

思考分为浅层次思考和深层次思考。浅层次的思考是意识单独思考,有点走马观花式;深层次的思考是意识与意根共同思考,这需要定力了,定力不足,思考只在意识表面,深入不到意根那里,也就不能真正思考明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心中的疑问还是不能解决。

二十五、意识与意根心行的区别

众生的心理状态分成意识层面与意根层面的,一浅一深两种层次。意识本身是被动的,祂要想作主宰,必须把意根给影响过来,熏染成功之后意根才会顺应意识的想法作出相应的决定。如果意识不能成功熏染意根,意根就顺着自己以往的习惯来作主,意识的思想和建议不起作用。

意识所有的心行造作是因为什么产生出来的呢?意识因为什么而生?因为意根触法尘后需要作细致分析判断,如来藏就配合出生了意识,意根想造作的时候,必然让意识出生来帮助祂造作,因为意根自己在某些法上无法造作,这时就需要意识来替自己造作。

比如从生气这件事来看意识和意根心行的区别,意识生气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因为什么产生的?是因为意根生气产生的,意根想要发泄或者表现出自己的愤怒,就借用意识或者是六识来表达内心的气愤,此时六识就表现出忿怒的身行和语行。生气时有诸多表现,比如面部表情狰狞、语言上恶口、身体上的握拳挥拳和手指着对方等等,这些都是意识和身识共同造作出来的,都是顺应意根的心行而造作的,表达的是意根的心行。

但是造作嗔业后二者的反应有明显区别,意识相对明理,马上就能够反观这些行为是好是坏,觉得刚才的行为确实不对,为什么不对,一想就能想明白。虽然意识想明白了,但是意根还没有明白过来,心里还照样在生气,气鼓鼓的。意识此时就劝说:算了别再生气了,本来是自己不对。可是意根还不理解,照样生气。

当意根特别愤怒的时候,意识根本控制不住,比如意根气到极点想要打人的时候,意识这边觉得打人不好,那边身体却控制不住的去打人。意识无法控制意根,祂就要按照自己的习气来造作,毫无办法。六识就只能充当帮凶,代替意根来造作这些行为,这就是意识无法说服意根时随顺意根的心行所表现出的行为。

二十六、意识与意根业行的区别

如果要区分意根造业与意识造业有什么不同,那就要看这个业是符合意根的心行还是符合意识的心行。一般来说意识所造的业行都符合意根,因为是意根促使意识来造业,意识造的业就是意根造的业,意根让意识造业意识才能造业,意根不让意识造业就不能造业,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意识力量非常强大,扭转了意根,会迫使意根按照意识的想法来作主造作业行,意根就不得不服从意识的意志作抉择。这时候意根作主造的业就符合意识的心行,意识把如何这件事的道理分析得头头是道,理由很充分,就把意根扭转过来了。

此时意根的力量不如意识强大,意根就随着意识的心思作决定,表面上是意根作主,实际上是意识作主了,身口意行符合意识的心行,这个业就是以意识为主造的业。如果意根完全被意识说服控制,意识说这样好,意根就完全同意赞同,那么这时候意根指挥六识造的业,就属于意根和意识共同造的业。

如果意根的力量强于意识的力量,意识的观点、意见、看法意根都不同意,那么意根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来作主抉择,表现出的行为就符合意根自己的习气,祂促使六识所造的业行,就符合意根自己的心行,这种情况就属于意根造的业。

这里的层次分成好几种,不是像我们想像的表面行为那么简单,具体的情况要具体的分析对待。要观察业行是符合意识的心行,还是符合意根的心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看意识和意根的心行是否一致,当心行一致时六七识都同样的善,或是都同样的不善,这时所造作的业行就符合二者共同的心行;如果不一致,那就看是以意根为主造的业,还是以意识心行为主造的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区分。

二十七、意识疑和意根疑的区别

意识疑,疑的程度比较浅,只在表面,不是真正的疑,比如一解释,心里明了了,疑就消除了。意根的疑程度比较深,因为意根是作主识,是主人,主人的一切心行和抉择都起作用,有结果。意识不是主人,祂的疑不能起主要作用,也容易消除。比如说意根对自己所造作的善法起疑,这是真疑,这样就会把之前善法的心行和业行抵消一部分或者全部,从前所造作的善法功德就没有了或者减少了。因为意根后边有如来藏配合,意根的心行如来藏都知道,意根要是怀疑不相信有那些功德,如来藏就把这些善法的功德记录给减轻,功德就减少。

所以疑心重也不好,疑是一种烦恼,在我们需要断除的三缚结当中属于疑缚。有疑不决,生死不了,所以我们要解决心中的疑,解决对于解脱之法的不明和不抉。意根如果怀疑自己已经做的功德,功德就要打折扣,所以我们造作了善业,就不要有所怀疑,要从内心认可这是善业,将来肯定就能如实得到善果。

在我们临终的时候,如果心里念念都是今世所造作的恶业,如来藏就会配合让这个恶业种子提前成熟,我们就会随恶业所牵去受恶报。我们应该调整心念,心里一直想着此生所造作的所有善业,所造的恶业在临终之前都要努力忏悔清净,实在忏悔不了的,到临终之前也不要把恶业在心里形成一种强烈的念头,尽量不要去想它,而想善业,那么如来藏就有可能(不是完全)不让恶业种子成熟,而成熟善业种子。

这就是说临终时的心念就是心愿,如来藏都会配合你,让这个念和愿实现。所以临终时只要我们都是善愿,想往生极乐的愿,如来藏就会配合让我们往生极乐。如果我们临终的那个念不好,与这辈子的恶业相应,那么恶业果报就现前,我们就可能去三恶道。如果临终对极乐世界或者是对阿弥陀佛起疑,就去不成极乐世界,勉强能去,也是去极乐世界的边地疑城,不见佛不闻法,直至疑心疑业消除,所以临终的念是最重要最有用的。

二十八、意根默容一切法的含义

默,就是默默的、无声息的、在暗地里、悄悄的。这是意根的特性,意根就是这样默默的不被人知,无声息的、静悄悄的、在暗地里。容,是容许、共容、一起、容纳、容忍。这说明意根是容纳一切的,容许一切法存在的,与一切法共存的,共同运转的,容忍容受一切法现行的。这个意思也在说,有一切法的存在,就有意根,意根永远与一切法在一起共同运转。

而意识不是默容一切法,不能与一切法在一起共同存在和运转。那么许多法的出生和运行就与意识无关,不受意识指挥和控制,意识没有控制一切法出生的权限。只有第八识和意根永远与一切法在一起,共同运行,而第八识没有指挥进行操控的心行和特性,没有作主性,那么就证明只有意根才能对一切有操控权限和作主权限,我心我性很重,所以生死业也重。

二十九、概念和经验出于哪个识

概念只有意识心中才有,意识与概念相应,五识、意根和第八识都没有法的概念,因为意识与法的相貌相应,有思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其祂识都没有。

经验,是经历相应法的过程中所累积的智慧认知,五识对五尘境有经验,意识对法尘有经验,六识的经验都是一生一世的,有遗忘性。而意根积累的是生生世世的经验,不灭,关键之时能快速起用,保护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而第八识虽然生生世世不灭,但祂没有记性,没有经验之说,因为其智慧是固定的法尔如是的,不增不减,所以就没有经验,不需要经验,照样能有序正常的运行一切法。

三十、意根任运与意识寻伺的关系

任运是指识心随顺自然随顺因缘而自动自觉的运行,不曾有人为的干涉而受到阻止,使其停滞不行。八个识中只有第八识和意根是任运而转的识心,六识都不是,六识要受意根的限制,不能运转的时候非常多,所以六识不是任运而转的识。

寻伺,是意识单独或者带着五识的寻觅、推敲、思惟、参究、研究等等行为,以解决意根心中的疑问或者是什么问题。所以意识或者六识的寻伺直接受意根指导,意根让上东寻伺意识就上东寻伺,让上西寻伺意识就上西寻伺,事先意识可以提建议供意根参考和抉择。

虽然意根没办法自己单独有五阴身的活动,但是意根有下属有帮手能替祂做很多事,意根就要使用,领导事务繁忙,不能亲自做具体事,就要安排下属去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六识按要求完成意根的指令,也是责无旁贷的,其职责就是如此。

第八识没有寻伺的行为,也没有寻伺的心行,因为第八识是无为不作主的心,祂心中无事,事事都与祂无关,也就没有必要寻伺个什么。意根在对一切法的运行当中,因为无明和攀缘广,对一切的认知非常粗燥,常常有弄不懂的事情,即使依靠六识,也有很多法不懂,为了弄懂,就要起寻伺心去探究,就需要六识去完成探究的任务。所以任运而转的意根,正是六识寻伺行为的发起者、监督者和指挥者,结果由意根受用。

三十一、意识不是作主识

问:如八识规矩颂讲动身发语独为最,以及审虑思、决定思、动发思,都是讲意识是作主识吗?

答:这些都没有讲意识是作主识。动身发语的意思是,意识能与身识一起动转身体,造作身业,意识能与身识一起出生语言声音,造作语业,身业口业以意识的功能最大,以意识的功能为主,身识为辅,功能较弱。

审虑思、决定思、动发思,这是讲意识的思心所功能,意识虽然有这些思心所的功能,虽然能够做决定,但是祂的决定最终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还在于意根是否接受和接受的程度。比如小孩子决定要买一个玩具,最终能不能买成,在于他的父母是否同意,因为钱由父母掌握,父母有花钱的决定权。比如说一个参谋下属决定要发动军事演习,但是最终是否办成这事,是由首长和司令总指挥决定的,参谋下属仅仅是提个建议而已,听不听由领导说了算。

意识就是为意根服务的,意根能够作意识的主,意根不需要意识服务,就不决定出生意识,那就没有意识的出现,那就谈不到作主和作决定了。五识也有思心所,能作决定,但是五识的决定比意识的决定还弱,管不管用听不听,都在于意根。然后意根作主决定了,能不能办得成,还在于第八识,如果没有业种和福德,第八识也无能为力。所以意根能够作主成事出生什么法,那也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意根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