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大乘顯識經講記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般若經典 更新時間: 2021-08-04 13:40:10 閱讀: 461

第五章  識生五隂如種出芽 

原文:複次賢護。身死識遷。猶如種子。棄在地中。四大攝持。苗莖枝葉。漸次遷化。識爲念受。善不善等。四法攝持。棄身遷化。亦複如是。

釋:再次說,賢護,衆生的五隂身死了以後,阿賴耶識遷走了,遷到另一個色身上,相當於把種子埋在地裡一樣。地水火風四大攝持種子,種子就生根發芽,生根發芽以後,苗莖枝葉就慢慢地長出來了。同理,阿賴耶識爲意根的念力、受覺法界、善業和不善業等四法所攝持,捨棄色身,遷運到另一個色身上,也是如此。

原文:賢護白佛言。世尊。雲何善不善法。攝持於識。佛言賢護。譬如妙頗梨寶。隨所處物。若黑若白。寶色隨物。成白成黑。善不善法。攝持於識。亦複如是。隨所攝持。成善不善。遷化受報。

釋:賢護對佛說:世尊,什麽叫作善法和不善法攝持著阿賴耶識?佛說:賢護,譬如妙頗梨寶,隨其所接觸的物品而改變自己的顔色,如果接觸的是黑色的物品,妙頗梨寶就變成黑色的了;如果接觸的是白色的物品,妙頗梨寶就變成白色的了。妙頗梨寶的顔色隨著接觸的物體不同,而顯現不同的色彩。

同理,五隂身造作的善法和不善法能夠攝持阿賴耶識也是這樣,五隂造善業,阿賴耶識就持善業種子,顯現衆生善業的果報;五隂造作惡業,阿賴耶識就持惡業的種子,顯現衆生惡業的果報。阿賴耶識隨著衆生的善惡業而流轉六道中,讓五隂身受報。       

原文:賢護複白佛。此身雲何。稟受於識。佛言賢護。此識無積無聚。亦無生長。譬如芽生。非種不變而生。亦非種壞而生。然芽生時。種則變毁。賢護。於意雲何。其芽所在。止於何處。子耶枝耶。莖柯葉耶。止樹頭耶。賢護白佛言。不也。世尊。芽無所止。

釋:賢護又對佛說:這個色身是如何接受阿賴耶識攝持的?佛說:賢護,阿賴耶識自己不會造作業行,祂不積累業行,也不集聚一切法,本身也不生長不變異。譬如種子種到地裡,長出了芽,植物芽的出生不是種子不發生變化而出生的,而是種子發生變化了,並且慢慢消失,芽就長出來了。植物芽的出生,也不是種子爛壞而出生的,然而芽出生時,種子就出現變化,最後毁滅消失。

賢護,你怎麽認爲呢?植物芽出生時,依止在何處?依止在種子上,依止在枝頭,依止在莖葉上,還是依止在樹頭上?賢護菩薩回答佛說:不是這樣,世尊,芽並不止於種子、枝葉和樹頭上。

原文:佛言。如是賢護。識之在身。止無處所。非眼非耳。鼻舌身等。種生芽時。如識微覺。乃至花結合時。如識有受。含開花發。時至結果。

釋:佛說:如是,賢護,阿賴耶識進入到衆生身中也是這樣,沒有處所,不在色身的上下中間和裡外,也不在眼耳鼻舌身處。種子出生了芽時,就像阿賴耶識覺到了衆生的業種,等到樹苗上有花蕾時,就像阿賴耶識入胎,接受了下一世的色身,等到鮮花開放,及至於結出果實的時候,就相當於阿賴耶識造就出了完整的色身。地水火風組成的下一世色身上,又長出了眼根、鼻根、耳根、舌根、身根。

種子改變消失,就有芽生長出來,好比一顆樹,從樹芽長出樹干、樹枝、樹葉,樹籽,種子早已經消失沒有了,樹芽不可能止於原來的樹枝樹干樹頭上。種子在生出樹芽的時候,就比如阿賴耶識在色身上漸漸的長出覺性來,乃至芽生長成爲大樹,要開花結果的時候,比喻阿賴耶識含藏著衆生的受覺,然後就生出衆生的受覺。

原文:如識有身。識之生身。遍身肢體。求識所止。莫得其所。若除於識。身則不生。

釋:阿賴耶識入胎以後,五根長成,就生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衆生就有感受,這相當於種子開花結果。樹開花一直到結果的時候,比喻阿賴耶識把整個色身變造完了。阿賴耶識出生色身以後,在現在的色身上也沒有處所,不會住在色身的頭部和四肢,也不會住在眼、耳、鼻、舌、身上。阿賴耶識從頭到腳遍於色身的每一處,卻找不到阿賴耶識究竟在色身的哪一處,祂在色身上沒有具體處所,但是遍身肢體都有阿賴耶識的執持作用,從頭到腳都是祂變造和受持的。如果離開阿賴耶識,身體馬上就停止生長,並且立時毁滅,沒有阿賴耶識,就沒有色身的出生和存在。

原文:如樹果熟。堪爲將來。樹之種子。非不熟者。如是報熟身死。識種便現。因識有受。因受有愛。

釋:就像大樹上的果實成熟時,就能作爲將來大樹的種子,種子成熟了,將來又能長成另外一棵大樹,如果果實不成熟,就不會有將來大樹的種子。同樣的道理,衆生的業報熟了,此世色身就會滅去,阿賴耶識裡的業種就現行出來,然後就會出生下一世的色身。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業種,因緣成熟時現行出來,下一世的色身就出現。因爲阿賴耶識裡有六識的種子,在色身上出生六識,就有六識的受。衆生有感受以後,就會産生貪愛。

這就是十二因緣裡的生死鏈條,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衆生的善業報熟了,就應該升天,人身就會滅去,惡業報熟了,衆生應該下三惡道,人身也會滅去。業報成熟的時候,不一定到老才死,也許很年輕的時候就可能死亡了。

原文:系著於愛。便生於念。識攝取念。隨善惡業。與風大並。知念父母。因緣合對。識便托之。

釋:衆生被愛所係縛,産生了種種的思想念頭,於是就有了念想。阿賴耶識隨順意根的念想,隨順著善惡業種出生中隂身。在中隂身裡,意根想要投胎,念於父母,阿賴耶識又在善惡業風的吹拂下,飄到父母和合處,父母業緣具足,阿賴耶識就隨著意根的念投胎於母胎中,阿賴耶識便受持了胚胎。

意根在中隂身想投胎時,就隨著善惡業的業種,再加上業風業緣,六識心遇到未來世的父母,看見父母在和合的時候就投奔過去。因緣具足了,阿賴耶識在這個時候投入母胎,這是中隂身阿賴耶識投胎的過程。因爲衆生有貪愛的種子存在阿賴耶識裡,在中隂身裡貪愛種子現行出來,意根被貪愛所系著,隨著自己的貪愛出生了欲念,參與欲境,意根就被拘執在母胎中,不得自由。

原文:如人面影。現之於鏡。非淨非明。面像不現。鏡明面對。影像乃現。鏡中之像。無受無念。而隨人身。屈伸頫仰。開口談謔。行來進止。種種運動。賢護。影像現誰之力也。賢護白佛言。是人之力。由有面故。而有面影。影像之色。如面之色。根具不具。鹹悉如面。

釋:就像人的面孔出現在鏡子當中一樣,如果鏡子不干淨,或者鏡子不明亮,臉面部不能在鏡子上顯現出來。鏡子干淨而明亮,臉面對著鏡子,面像就能顯現出來。鏡子之中的像,沒有感受,也沒有念想,卻能隨著鏡子外邊人的身體做各種動作,如彎腰伸腰、低頭抬頭、開口談笑、行來進止,種種運動。鏡子外邊的人,無論是開口說話,舉止運動,鏡子裡都會隨著出現同樣的動作和形態。佛問賢護,鏡子裡的影像顯現出來,是誰的力量?

賢護對佛說,是人的力量。因爲有人的面目,鏡子上才會出現人臉的影子,影子才會出現在鏡子裡。鏡子裡臉面的色相與鏡子外臉面的色相是一模一樣的,鏡子裡的人像六根具足與不具足,和鏡子外邊的人的六根具足與不具足是一致的。

原文:佛言。面爲影因。鏡爲影緣。因緣和合。故有影現。由識因故。有受想行。及諸心所。父母爲緣。因緣和合。而有身現。如彼身鏡。鏡中之影。身去影滅。身持影像。或別現於。水等之中。識棄此身。持善惡業。遷受餘報。亦複如是。

釋:佛說:外邊人的面貌,就是鏡子裡面影子出現的因,而鏡子就是産生影子的緣,因緣具足因緣和合的時候,影子才能顯現出來。阿賴耶識是出生衆生下一世受想行識五隂身的因,是顯現出各識心心所的因,父母是五隂身出生的緣,這樣因緣和合,就有下一世五隂身的出現。就像身體照鏡子,鏡子中就顯現出身影一樣,身體出現在鏡子的前面,影子就顯現在鏡子上,身體離去,鏡子上的身影就消失,外邊的色身決定鏡子當中的影像。身體從鏡子前離開,停留在河水湖水前,身影再次顯現於河水湖水之中,身體就是因,水和鏡子就是緣,因緣具足,身影顯現。

同理,阿賴耶識是因,衆生的善惡業種是緣,因緣和合就産生了下一世的五隂。阿賴耶識離棄此世的五隂身,帶著善惡業種,遷移到下一世的五隂身上,接受下一世五隂的果報,也像身體離開鏡子到河水前一樣。

原文:又如尼瞿陀烏曇婆等。種子雖小。能生大樹。樹複生子。子棄故樹。更生新樹。故樹經久。質力衰微。味液銷竭。干枯腐朽。

釋:又比如尼瞿陀、烏曇婆等印度的樹,這種樹種子雖然很小,可能沒有指甲大,種到地裡,卻能長成參天大樹。樹長成後,又結果實,果實裡又有種子,種子離開原來的大樹,再埋於地下,還能生出新的大樹。到最後,原來的老樹,年輪太大,樹質老化,生命干涸,無法再長出樹種了,樹的味液汁液都消盡,樹干裡的水分與樹液也漸漸干枯了,老樹就干枯腐朽了。

原文:如是諸小生類。其識棄身。乘己之業。或受種種。諸類大身。又如大麥小麥。烏麻菉豆。及摩沙等。種種子實。皆以種故。牙莖花實。生長成熟。如是由有識故。隨遷生類。即便有覺。

釋:就如樹子離樹,又生新樹一樣,小如螞蟻細菌等等的小生靈衆生類,它們的阿賴耶識,捨棄自己的色身,帶著所造過的業種,也許要接受種種大身類衆生的色身,這樣小畜生可能就要變成大畜生,福報可能要增加一些。越微小的畜生,福報越小,識心功能越低劣,比如蚯蚓、蒼蠅、蚊子、螞蟻,都是福報很低劣的衆生,功能受限頗多。

又比如每種植物都有它們的果實,因爲它們的種子的緣故,才能長出芽莖葉花和果實,最後生長成熟,比如大麥小麥,烏麻、菉豆和摩沙等等。如是,衆生身上由於有阿賴耶識的緣故,隨著衆生的業,遷往下一世的色身當中,衆生就有了新的五隂身,然後又有覺知。

原文:又如蜂止花。愛樂戀著。唼吮花味。以自資養。蜂棄此花。更處餘花。或棄香入臭。或棄臭入香。隨其所在。莫不自愛。戀結貪著。

釋:又如蜜蜂停落在花上,愛樂著花、戀著花,是爲了唼吮花味,來滋養自身。蜜蜂捨棄此花,又飛到其它花上;或者捨棄香味,停落在臭味上;或者捨棄臭味,飛落在香味上。隨著它們所在之處,自娛自樂,留戀貪愛種種花香。阿賴耶識也是這樣,因爲所持的衆生的福業,獲得了天人的色身,天人就享受著殊勝的樂果。

蜜蜂比喻爲阿賴耶識,花比喻爲五隂身,阿賴耶識從一個色身到另一個色身,但是阿賴耶識並不貪戀五隂。蜜蜂從一種花到另一種花,有香味的花,有臭味的花,唼吮花蜜來滋養自身,而有貪戀。

阿賴耶識沒有果報,祂不受任何善惡業的果報,受善惡業果報的其實是第七識,第七識是連續到未來世的,果都是由第七識受。但是祂本身沒有受,只有捨受,沒有苦樂受,苦報還是由六識受。這一世的六識滅了,在新的五隂身上出生新的六識,由新的六識受新的果報。

原文:識亦如是。以福業故。獲諸天身。受勝樂果。或棄天身。以惡業故。獲地獄報。受衆苦果。輪回遷轉。爲種種身。

釋:阿賴耶識也是這樣,因爲衆生福德具足的緣故,生出天人身,衆生以天人身享受勝樂的果報。福業享受完了,阿賴耶識就離開天人身,隨著前世所造作的惡業,去受地獄惡報,受地獄裡衆多的苦果。衆生就這樣在六道裡輪回遷流不息,出生種種的色身受種種的果報。衆生輪回是依阿賴耶識裡所存的業種,哪個業種先熟,衆生就隨著哪個業種遷流受報。

蜜蜂所留戀的花比喻爲五隂身,花有香臭,五隂身有善惡業,不僅受三惡道的五隂身,也受三善道的五隂身。雖然蜜蜂愛戀著花,但是阿賴耶識並不愛戀五隂身,反倒是衆生愛戀著阿賴耶識,尤其是意根喜歡阿賴耶識,意根並不知道有阿賴耶識,但是祂把阿賴耶識的功能都當成自己所有,所以才有小乘佛法講的愛阿賴耶、喜阿賴耶、訢阿賴耶、樂阿賴耶四種阿賴耶。因爲各種貪結和愛結,衆生輪回千轉,然後變現出種種的色身,受種種果報。

原文:識如鬱金。紅藍芬陀利等。其子皆白。破其子中。不見牙花。不見異色。

釋:阿賴耶識就像鬱金、紅藍芬陀利等各類不同的花,這些花的種子都是白色的,把它們的種子打破、剖開,既看不見花的芽,也看不見其花的色彩。但是把種子種到地去,用水灌溉,就會長出花芽;芽順應時節因緣生長,就會開出花朵,繁榮茂盛,或紅色或白色,色彩斑斕豔麗。花色與花芽都不在種子中,可是離開種子,就不會有花芽和未來的花色。

原文:種之於地。以水潤液。便有牙等。順時滋長。花果敷榮。或赤或白。種種之色。色與牙等。不在子中。然離於子。皆不得生。

釋:種子種到地裡澆水以後,就會生根發芽,這樣種子就順著時令生長起來了,長莖、發枝、開花、結果,花果或紅或白,種種色彩具足。種子裡並沒有花的顔色與花芽,但是通過種植種子,讓種子成長,卻有了花芽與花色。如果花芽與花色離開種子就不能生長了,有種子才有花的生長,如果種子變異、毁壞,就不能開花結果了。新的種子形成,種子又可以種植、結果,這樣不斷地輪轉循回。種子不同,所開的花也不同,結的果也不同。

種子比喻爲阿賴耶識,芽花比喻爲從受精卵開始的五隂身。在阿賴耶識裡找不到五隂身和果報,但是阿賴耶識在因緣具足時,就能出生五隂身和果報。阿賴耶識裡含藏著地、水、火、風、空、識這六大種子,就能生成衆生的五隂身,但是六大種子離不開如來藏裡的見大種子,如來藏裡的見大種子配合六大種子,這七大種子和合,就能出生衆生的五隂身,還要有衆生造業的業種子。地、水、火、風再加上空大,形成器世間的生存環境,形成色身,識大形成七識,衆生五隂具足,果報就現前,因此衆生的五隂離開阿賴耶識都不能出生。

原文:識棄身已。肉身容貌。諸根諸入。識中不見。因緣和合。識以妙視妙聞。聲觸味法。及以念入。知已所造。善惡等業。以取身報。如蠶作繭。自作自纏。於中遷化。

釋:阿賴耶識捨棄了色身以後,色身與容貌面相,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以及色聲香味觸法,在阿賴耶識中都不存在,阿賴耶識中沒有六根六塵,沒有色身和容貌。可是因緣具足時,阿賴耶識就依衆生所造的善惡業種,以及意根對五隂身的念想,又變現出衆生的五隂身,肉身容貌現起,六根六塵六識具足,衆生又有了見聞覺知性,果報就現前了。就像春蠶作繭,自己纏縛自己,在纏縛當中生死流轉不已。

五隂身就是果報身、業報身,衆生有業果報,一定要來六道受報。佛也有三身,其中報身就是果報身,是佛三大阿僧祇劫修的善法所感得的果報,都是非常殊勝的善報。菩薩的身也是果報身,以善報爲主,比凡夫的果報身要殊勝很多。凡夫的報身是無始劫以來造業所感得的果報身,一直是惡業多善業少,因此就是惡報多善報少。這果報身一出生,就如蠶作繭,自作自纏,衆生的果報都是自作自受,自己把自己纏縛在六道裡不得出離。遷化識是指阿賴耶識,不斷地從當前的色身遷化到下一世的果報身上,含藏識也是指阿賴耶識,含藏著衆生的善惡業種,含藏著所有的果報種子。

原文:識亦如是。識自生身。還自纏裹。自棄捨身。更受餘報。

釋:阿賴耶識也是這樣,出生衆生種種的色身以後,自己被包裹在衆生的業報之中,然後又把色身捨棄,去接受下一世的果報身。

識自生身,還自纏裹,其實阿賴耶識是不會自己纏繞自己的,是衆生五隂自己造業,自己纏繞自己,造業的是七識造業,妄心造業,然後阿賴耶識又生出妄心受報,七識就以善惡業纏繞著自己。但同時阿賴耶識就被係縛在衆生的一個又一個的果報身上,不得受更殊勝的報身。

阿賴耶識從當前的色身中離開,又生出另一個果報身,讓五隂身去受報。阿賴耶識本身受不受纏繞呢?也受纏繞,祂本來是一尊大好的佛,因爲衆生造業,被這些種子所染污,就要受這些業種的纏繞,就得變造和受持三惡道衆生身,不能受持佛身,這也是一種纏繞,但是祂不是自己纏繞自己,是被衆生造作的業所纏繞,祂本身還是自在的。

雖然阿賴耶識本身非常自在,不受果報,不被業障所纏繞,但是從外表的形式上看祂還是受著纏繞,受衆生業種影響,就得現地獄的果報身,或者畜生道身,不能自在作佛,不能現佛身,也不能現天道衆生身。雖然阿賴耶識自身是解脫的,但是其他更好的色身就不能去受持,從這方面說,就是被纏繞。

佛地的第八識是無垢識,不含有七識的染污種子,而衆生的阿賴耶識是有垢識,含藏著七識的污垢種子。衆生如果造善業,阿賴耶識也被善業所纏繞,就得生出天人的色身,被天報善報所纏繞,如果菩薩造善業升天享福了,也是被善業所纏繞。有時候不想要那個果報也不行,當人的時候,受善業的果報,有時候被纏縛得也不行,比如想圖個清靜,卻不得不被很多人包圍著,不得自在。善業也是一種受,有受皆苦,但是佛的果報裡沒有苦,沒有苦惱,因爲佛的果報是無漏的。

原文:由有種故。有色香味。識棄捨身。隨其所遷。諸根境界。受及法界。皆悉隨之。

釋:由於有種子的緣故,才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阿賴耶識棄捨了當前這個色身以後,六塵境界的種子就隨阿賴耶識遷到另一個色身上。在另一個色身上眼根境界色法出現了,耳根境界聲法出現了,鼻根境界香法出現了,舌根境界味法出現了,身根境界觸法出現了,意根境界法塵出現了,這樣六識就隨之出生,受覺法界也隨之出生。六根六塵六識十八法界都出現了,這就是一個完整的衆生。

原文:如如意珠。隨其所在。樂具皆隨。如日所在。光明皆隨。識亦如是。隨其所遷。受覺與想。及法界等。皆悉隨之。

釋:就像如意珠,隨所在處,歡樂之具就會出現,它能隨人意而隨意變現。阿賴耶識就好比是如意珠,祂在哪裡出現,衆生的法界就隨著祂而出現,受覺法界,六根法界,六塵法界,受想行識法界,全部隨祂而出現,之後衆生五隂具足,十八界具足。就如太陽所在的地方都有光明,阿賴耶識所在的地方,都有五隂十八界,五隂身的種種功能作用,全部隨著阿賴耶識而顯現出來。只要有阿賴耶識運行,受覺法界與想界,以及其他法界就會全部隨之而出現,因爲阿賴耶識有種子,可以隨種子變現法界。

不管阿賴耶識到哪裡,五隂十八界的種子都會跟隨到哪裡,只是阿賴耶識到無色界天,就不能變現出五隂十八界的全部功能作用,祂是依業種而變現法界。無色界衆生沒有色蘊,沒有眼耳鼻舌身根五根,那就沒有色聲香味觸五塵,只有意根,有法塵,有意識心。阿賴耶識到色界天,衆生沒有鼻根,沒有舌根,沒有香塵和味塵,缺少了四法界,但是五蘊功能還是具足的。

色界天人的樂受多,苦受極少,天人有行苦,有壞苦,但沒有苦苦,除欲界天人死亡時有苦苦,五衰相現時,内心非常苦惱。只要有識心的運行,就有行苦和壞苦,苦苦不一定有。但在人道和三惡道,衆生都有苦苦,生老病死本身就是苦,身體出現殘障,六根不具也是苦,苦的本身就是苦,叫作苦苦。色身在一點點衰老是行苦,識心一點點微弱,一點點運轉是行苦,樂受消失是壞苦。畜生的苦是要解決溫飽的問題,地獄衆生每一刹那都在受苦,總在想辦法躲避這些苦受。

原文:識棄捨身。攝一切性。色因爲身。無骨肉身。有諸根故。有受妙念。知取善惡。

釋:阿賴耶識棄捨色身,攝持法性,祂到哪裡就把法界種子帶到哪裡,把一切法性都顯現出來。色法種子的因能形成色身,由最初的無骨無肉的受精卵,最後形成有五根的色身。因爲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有六識出生,有六識就有受有念,並且能知善惡,分別善惡,執取善惡。

這裡的知是指六識的知,包括眼識的見、耳識的聽、鼻識的嗅、舌識的嘗和身識的觸、還意識的覺知。攝一切性是指阿賴耶識含藏著一切法的法性,這些法性包括受、覺、想、行、識性,以及六根六塵法、五隂之法,阿賴耶識全部都含藏著、攝受著。

原文:如棗石榴。庵羅庵勒。鼻螺渴竪。劫必他等。種種之果。或辛或苦。或酸或甜。或醎或澁。味力各別。消熟所資。其功不一。及果壞已。味力隨種。遷化而生。

釋:如棗石榴、庵羅庵勒、鼻螺渴竪、劫必他等種種果物,味力各個不同,或辣或苦,或酸或甜,或鹹或澁,其味各有差別。吃到胃裡消化之後,資身受用不同,功德各各不同。當這些果實壞掉以後,果味隨著種子遷移,當因緣具足的時候,還會再出生。

阿賴耶識就像這些果物的種子一樣不壞,色身好比是果物,知覺受念就比如是果子的味,阿賴耶識攜帶著受覺知念的種子,遷化到另一個色身上,又生出受覺知念,生出受想行識五隂,只要有阿賴耶識,五隂就會再顯現出來。味力也比喻爲五隂身,果實壞比喻爲色身壞五隂壞,但是那個種子不會壞,就是說阿賴耶識不會壞,雖然當前的色身壞了,阿賴耶識裡有五隂身的種子,來世還會生出五隂。

原文:如是識種。隨其所遷。受念善惡。鹹悉隨之。識棄此身。受餘報身。故名爲識。知善惡業。知業隨我。知我持業。遷化受報。故名爲識。身之所爲。鹹悉知之。故名爲識。

釋:如是六識的種子,隨著阿賴耶識遷化到下一世的色身上,受覺法界、念界也隨六識種子而遷化,六識的善惡性也隨六識種子而遷化。阿賴耶識捨棄當前色身,受持下一世的果報色身,所以叫作識。阿賴耶識能了別衆生的根身器界,了別業種,所以在衆生臨終的時候,阿賴耶識知道衆生的善惡業,就會出生下一世善惡業的果報身。阿賴耶識也知業種隨著自己,自己帶著業種而出生下一世的五隂身,因爲阿賴耶識有這個知性,所以也叫作識。色身所爲之事,阿賴耶識也全部都知,所以阿賴耶識也叫作識。

知善惡業的知,知業隨我的知,一個是意識的知,另一個是阿賴耶識的知。如果知道善惡業種子的知,一定是阿賴耶識的知,因爲意識沒有轉識成智,沒有神通道力,不能了別種子。阿賴耶識了別衆生的善惡業種,但是不了別具體的善惡業行和屬性,祂不知道這個業種是善還是惡,不知道衆生應該受善報還是受惡報,這不是阿賴耶識的知性,是意識的知性。能夠分別衆生善惡業報的是意識心,意根都分別不了。臨命終的時候,意識知道自己的善惡業會跟隨著到下一世,隨著五隂業種會顯現出來,受其果報。

阿賴耶識的知,與六七識的知截然不同,阿賴耶識是無心的知,不知法的世俗性質,只知法的内涵,而六七識只知法的世俗性質,不知法的内涵。

原文:譬如風大。無形可取。無質可持。以因緣故。作諸事業。表有風大。持冷持熱。運香運臭。搖振林木。或鼓扇摧擊。如是識無形質。非視聽所取。以因緣故。識相具顯。由識持身。身知苦樂。光色充盛。行來進止。言笑歡憂。事業照著。當知有識。

釋:譬如風大,沒有形狀和形態可以抓取,手抓不到,無質礙可執持。在因緣具足時,無形質的風卻可以作很多事業,這時就知道有風大出現了。如風能帶來冷氣和熱氣,能運載香味和臭味,能吹倒樹木房屋,能鼓扇擊倒物體等等。通過這些現象,就知道有風大了,風吹過時,有熱風有冷風,還會帶著香味與臭味,風吹過時,樹干搖晃,或者鼓扇子撞擊物體。

阿賴耶識也像風一樣,無形無色,無有質礙,看不到,聽不見,抓不到,當因緣具足時,五隂的身口意行運作出來,阿賴耶識的形相就顯現出來了。有阿賴耶識執持五隂色身,五隂身就能知道苦樂。五隂身活動時,神採奕奕、顔貌光澤、歡歌笑語、行來去止,種種事業都能成就,都是因爲有阿賴耶識的執持作用。因此可知,阿賴耶識能在衆生身中作一切事業。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