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大乘显识经讲记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般若经典 更新时间: 2021-08-04 16:47:52 阅读: 2167

第二章  阿赖耶识云何迁身受身

第五节  阿赖耶识受后世身犹如风大吹花

原文:贤护。众生死此。受觉法界识界。皆舍离身。识运受觉法界。受余身者。譬如风大。吹众妙花。花住于此。香流至远。风体不取。妙花之香。香体风体。及与身根。俱无形色。而非风力。香不远至。

释:贤护,众生于此世界死亡以后,六识的受法界、觉法界以及阿赖耶识法界,全部都离开色身,阿赖耶识又运载着受觉法界,去承受另一个色身。这种情况就像风大吹拂着众多美妙的鲜花一样,鲜花在此地,花香却因风的吹拂而飘散至远方,风体并没有取着鲜花的香气,香体和风体都没有形色,但是如果不是因为风大的力量,花香也不会飘散到远方。

众生死亡后,七识和阿赖耶识全部舍离这个身体,六识都灭去的时候,意根就想离身了,阿赖耶识就会离开身体。而没有了六识就没有受蕴,没有了受也没有了觉,身体无觉无知就是尸体一具。阿赖耶识再把受觉法界迁移到另一个(后世的)色身上,祂是如何迁移的呢?受觉法界灭了以后,阿赖耶识又去投胎,形成另一个色身,到一定时候,在另一个色身上又变生出六识,受觉法界就出现了,新的色身就有了受和觉,就能觉知和感受色声香味触法。阿赖耶识以出生六根六尘和六识的方式,把受觉法界迁移到下一世的色身上,让下一世的色身产生受觉法界,色身就有了五蕴的功能作用。

这种现象如同风大吹过美妙的香花,风吹花的时候,没有把花吹跑,但是祂能把花的香味带到远处。风比喻是阿赖耶识,香比喻为五蕴的受藴,花比喻为众生的色身,阿赖耶识虽没有把色身带走,但把受觉法界带走了。这只是个比喻,其实是阿赖耶识又在另一个色身上显现出了六识的功能作用,色身就有受、有觉知,也就有了见闻觉知性,能觉察六尘了。

花香随风可以飘到很远的地方,五蕴身能迁到哪去呢?有可能很远,远到其它世界的佛国土,也可能会迁到天上或地狱,离我们人身很远。风体自身没有想要获取香味,但香味还是被它带走了,阿赖耶识自身并没有五蕴,他只是把五蕴的种子带到了其他色身上,又生出了五蕴,于是就有了受觉法界。

花香自身和风大自身都无形无色,同样的,众生的身根种子也是无形无色的。阿赖耶识含藏着身根的种子,在因缘具足的时候,身根种子就会生成另外一个色身,这是阿赖耶识携带的身根种子与种种因缘配合的结果,也许生起的是中阴身,也许会是投胎以后的色身。中阴身也是身,只要是由种子形成的身根,就是有形有色的。阿赖耶识好像风一样,如果不是因为阿赖耶识的力,五蕴以及受觉法界就不能够迁流到其它世界的下一世色身上去。

原文:贤护。众生身死。识持受觉法界。以至他生。因父母缘。而识托之。受觉法界。皆随于识。亦复如是。如从花胜力。而鼻有嗅。从嗅胜力。而得香境。又如从风身胜力。得风色触。因风胜力。香得至远。如是从识有受。从受有觉。从觉有法。遂能了知。善与不善。

释:贤护,众生的色身死亡了,阿赖耶识带着受觉法界的种子,又到下一生去了。在中阴身里因父母的缘,阿赖耶识就托入到受精卵当中,名色产生。受觉法界都随着阿赖耶识而迁入到下一生的色身中,也是这样。就像因为鲜花的殊胜力,鼻子才能有嗅闻性,因为鼻子殊胜的嗅闻力,才能嗅到花香尘境。又比如因为风体上的殊胜力,就得到风和花色体的相触;再因风的强大的传送力量,花香漂流到远方。同样的道理,因为阿赖耶识才能产生受,因为受才能有觉,因为觉才能有法的显现,众生就能了知到法的善性与不善性。

阿赖耶识中含藏有受觉法界的种子,因缘成熟,输出受觉的业种和六识种子,受觉就出现,众生就有受和觉的功能作用。身根种子最先依着父母的因缘生出身根,然后识种子也陆续出生起用。眼耳鼻舌四根种子依着身根出生,六识的种子依着六根六尘的因缘,也开始发起功用,如此种种,受觉法界又生起了。

因为花有香味,鼻根具有嗅觉功能,依着鼻根的闻性及鼻识的力量,使我们能够嗅得到花的香境。鼻根摄取到了花香的味尘,根尘相触,鼻识了别到香尘,即摄取了香尘的相,也就觉到了花的香,由鼻识和意识心的作用,取了香尘的相而得香境。有识才能得,没有识不能得,得是取相、执取的意思。

因为风大本身有传送的力量,使得风色相触,风和花一相触,花香就飘到了别的地方。同样的道理,阿赖耶识也有输送种子的功能作用,人死后阿赖耶识与业种相触,就把五蕴带到了其他世界的下一个色身上。因为有风的推送,花香才能飘到很远的地方。同理,因为有阿赖耶识,才能把受觉法界的种子迁移到另一个色身上。风大比喻阿赖耶识,花朵比喻身根,花香代表受觉法界和五蕴的种子。鼻根有嗅闻性,是因为有鼻识的作用,我们才能闻到香,才有觉知,说明受觉是六识的作用,六识能取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六尘能在心识上显现出来。

为什么六识能取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因为有色身,有六根,又因为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能把六尘传送过来,六识依之出生,受觉就出现,尘境就显现出来。说明阿赖耶识可以变生六尘,又可以变生六识,六识才能取得六尘。从阿赖耶识上能产生受,从感受上就会有觉知,有觉知就能现相。比如阿赖耶识把声音传送过来,根尘相触生耳识,耳识闻声有受,有受就要感觉,声音就在耳识上显现出来。因为有鼻识,香尘才能被了别到,才能显现出来。从觉有法,因为有觉知,才有六尘法的出现,法代表六尘,觉就代表六识。

六识的觉知,就是眼识能看、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觉,意识能知,这叫觉。从眼识上有什么法显现出来?有色尘显现出来,没有眼识你能知道有色尘吗?眼识取了色尘,色尘就显示出来了。比如说有眼识才能取桌面上的杯子相,没有眼识能不能取到这个杯子相?那就不知道有杯子了,只有眼识的出现才能了别杯子,眼识就取了杯子的相,这就是眼识取色尘。

再比如,因为有耳识能听到声音,耳识就把声尘取过来了,没有识能取得了吗?这个取的过程就是想的过程,一个是了知的作用,再一个是取相的作用。想就是想心所,也可以叫作想蕴。想蕴先了别,了别以后,知道这个是什么,就是取了,分别后就是取相了,然后安上个名字,这是想的全部过程。有鼻识才能取得香尘,有身识就能取得阳光的温暖、饿、渴、乏等这些触尘,因为有意识取了法尘,就能了知一切法,就知道了善恶、是非、好坏。

原文:贤护。又如画工。料理壁板。诸所画处。如法端洁。随意所为。图绘众像。则工之识智。俱无形色。而为种种。奇容异状。

释:贤护,又如画工在画画之前需要整理壁板,先把应该绘画的地方整理干净,壁板上面应该去除杂物和灰尘,摆放端正,以便于画画。画布整理干净以后,就可以随意绘画了,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工绘画凭借的是想画画的意识心来创意和构思,有智慧的意识心是无形无色的,却能造作出来种种有形有色的秀丽山水、人物景观的奇容异状,画的意境全部都能画出来。但画工画画时能创意、构思的心,都是无形的。

原文:如是。识智无形。而生六色。谓因眼见色。眼识无形。因耳闻声。声无形色。因鼻知香。香无形色。因舌知味。味无形色。因身知触。触无形色。法入诸境。皆悉无形。识无形色。亦复如是。

释:同理,阿赖耶识的智慧也是无形无色的,却能生出六种尘境: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因眼根而见色,眼识是无形的;因耳根而闻声,耳识是无形的;因鼻根而知香味,鼻识是无形的;因舌根而尝味,舌识是无形的;因身根而觉触,身识是无形的;因意根而觉知法尘,意识是无形的。阿赖耶识无形无色,也是这样。

没有阿赖耶识,六识就不能出现和了别。佛在这里也把实相的内容揭示出来了,画工的六识和阿赖耶识都无形无色,但是却创造出了种种的画境和意境。

 原文:贤护。识弃此身。受他生者。众生死时。识为业障所缠。报尽命终。犹如灭定。阿罗汉识。如阿罗汉。入灭尽定。其阿罗汉识。从身灭转。

释:贤护,阿赖耶识把此世的色身弃舍了以后,又会到下一世的色身上去,接受下一世的色身(他生就是另一生)。众生死亡的时候,阿赖耶识被七识所造的业行业障所缠裹着,这一期的果报尽了,到临命终时,阿赖耶识就舍弃了众生身,与灭尽定里阿罗汉的六识一样,当阿罗汉入到灭尽定里时,六识就从色身上消失了,众生死时阿赖耶识也是从色身上不见了。

原文:如是死者之识。弃身及界。乘于念力而作。是知彼如是。我某乙生平。所作事业。临终咸现。忆念明了。身之与心。二受逼切。

释:众生死亡时也是这样,阿赖耶识舍弃了众生的色身和十八界,阿赖耶识舍身是随着意根的念力而为,配合意根的思心所的功能作用而为。这时亡者就知道自己这一生结束了,这一生所做的事业在临终前的一刹那,全部都出现在脑海里,一一都能回忆得出来,尘境清晰明了,同时身心都会感受到痛苦逼切。

在意识还没有消失的时候,身之与心二受逼切,身和心都非常的痛苦。身体的痛苦是因为四大分解,心的痛苦一是因为对生命的绝望,二是因为与亲人的别离,三是因为不能再贪爱世间了,因此身心受到痛苦的煎熬。

因为死者一生造的业行,业种留存,临终时阿赖耶识就会随着业种,而转到下一世。如果他造了畜生业,就会被畜生业所缠缚,阿赖耶识就会接受畜生色身;如果他造了饿鬼业,就会被饿鬼业所缠缚,阿赖耶识就会到饿鬼色身上去,他这一生所受的果报就结束了。命终时,阿赖耶识就会像灭尽定里四果阿罗汉的六识一样,舍弃色身而离开了。

阿罗汉修完四禅八定,入灭尽定时,前六识都灭,剩一个第七识和阿赖耶识,第七识的五遍行心所法,灭掉了受心所和想心所,第七识意根就没有受的心所和想的心所,没有了知的功能,还有作意、触和思三个心所,还能对阿赖耶识现起的根身器界作意,色身上的状况祂还是能作意、能触,然后生起思心所,能作决定,比如说生起决定心,祂要想把六识现起来出定,或者祂想把色身都灭了入涅槃,这些都由意根的思心所决定。众生死亡时阿赖耶识离身,与灭尽定里阿罗汉六识离开的情况是一样的。

临死的人前六识灭去的时候,意根了知到,同时观察色身的情况,知道是不能再用了,没有指望了,思心所就决定离开色身,重新寻找色身,阿赖耶识也随顺意根慢慢离开色身,二者一起离开。如是死者之识把色身和十八界都弃舍了,是乘于意根的念力作用,因为这一切作为都是意根驱使的,受意根的思心所指挥。

之后意根还想投胎拥有一个色身,阿赖耶识随顺意根此念力,或者出生中阴身供其使用,或者是直接上天受生。意根不想灭去自己,因为祂没有断除对自我的执着性,总想让自己继续存在,有另一个五阴身可以再次使用,阿赖耶识就随顺祂,现起中阴身,这是乘于意根的念力而作。临命终时,意根的一切念力都消失,阿赖耶识就没办法再输出五蕴十八界的种子,五蕴十八界就逐渐灭去了,意根也灭去了,就无余涅槃了。一般凡夫众生临死的时候,意根也决定离开色身,念着还要投胎到下一世五阴身中,阿赖耶识也随顺现起中阴身,这是乘于意根念力而作。

众生临死亡时,知道自己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一辈子所做的善恶所有事业,全部都显现出来,忆念得清清楚楚,丝毫不错乱,这是意识心中所现起的回忆。这个时候众生还没有咽气,人在要走之前,这一辈子的全部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快速闪过,意识心就知道自己这一辈子都做了些什么,要到哪里去,是要生到善道,还是要生到恶道,他都知道,之后意识心就灭了。意根知道没有什么指望,就离开色身了,带着对自我的执著和贪爱,于是就出现一个中阴身。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