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开示汇总
第一章 意根部分
一、意根是现识的含义
意根的现识是现量识的意思,是现量的见法,现量的识别法的意思,或者是现量的呈现法的意思。有的人把意根的现识理解为意根有如镜现像的功能,有像镜子一样显现法像的功能作用,这是极大的误会。镜子和像之间的关系是生与被生的关系,能生者一定是不生不灭的法才行,被生者却是生灭变异的,而意根恰恰是生灭变异的,是被生法,因此意根并非如镜子一般显现众像,恰恰是如来藏如镜子一般显现着众像,意根也是众像之一。
为什么说意根是现量识呢?因为意根见法是见的现前存在的法,见的是如实的法,没有比量和非量见法的功能,如来藏幻化出法的第一刹那意根就能见得到,这是带质境,接近于本质境,比较真实可靠。意根见带质境以后,如果想要进一步详细的了别,才把法传递给六识见,那么六识所见的就不是比较真实的带质境了,见的是已经经过变异了的法,其显现出来的法离本质境和真实境又隔了一层,比意根所见的法更虚幻了。况且意识见法还有比量和非量,其所显现出来的法可信度低了许多。
如果比照现识的内涵,如来藏见法更是现量的见,比意根见的更加的真实可靠。如来藏不管见什么法都是自己现前所出生和执持的法,与法没有一丝的隔碍,生什么法就见什么法,执持什么法就见什么法,不生则不见,不执持则不见,更没有比量和非量见法的情况发生。对于如来藏来说,根本没有过去的法,也没有未来的法,都是当下的法,即使是无量劫以前的法也是当下的法,但对于六识来说就不是当下的法了,其实六识是见不到当下的法的,不管见什么法都是已经变异了的法,都是过去的法。
二、意根遍触一切法
意根与如来藏捆绑在一起,如来藏现什么法,意根就触什么法见什么法,但是意根的了别也是分重点和层次的,祂所注重的法如果自己了别不清楚,就会作意和抉择,六识就会出来了别。如果意根自己能了别清楚的法,但是无法处理,就会作意和抉择让六识出来了别并且处理。
意根自己能够了别清楚不需要处理的法有极多,意识都不知道,意根触的法不需要六识了别的也极多,意识都不知道。意根触和了别清楚的法也极多,想让意识知道并且处理的也极多,可是意识因为智慧不足却无法知道,稀里糊涂的,甚至对于意根的提示暗示还感觉莫名其妙,最后不了了之了。
如来藏把六尘境界现出来,六尘最初出现的时候,是意根先触先了别,意根对六尘了别不清楚,六识就出来仔细了别,六识刚了别的时候,对六尘没有可对比的,也了别不清楚,意识就感觉模模糊糊的,等了别了几刹那之后,前后六尘有可对比的了,尘境连贯起来了,意识才知道六尘是什么。比如写字,写出第一笔,别人不知道是什么字,写出第二笔,也不知道是什么字,写出第三笔,能模模糊糊猜测出是什么字,写出第四笔,就知道是什么字了。
三、双重人格是意根的多格
一个人有双重人格,究竟是意识和意根各有一个人格,还是意根有两个人格?第一个人格现起的时候,身口意行是一个样,第二个人格现起的时候,身口意行是另一个样,两个人格不同,或者是截然相反,好像是两个人似的。
为什么会出现多重人格的现象?因为意根有多个想法和意愿,互相兼顾不了,就出现了多重人格,以满足不同的意愿,或者是展现多个性格。也就是说自己不能满足自己的意愿了,多个性格不能和谐相处了,多种经历不能重叠糅合和在一起了,没办法就形成了多重人格,以满足各个意愿和自我。意根太纠结了,化解不开矛盾,就强行地把自己一分为二,一分为多。
从多重人格的现象上,可以提前体会到诸佛菩萨的化身和报身。报身是意根现起的身,化身是分身,是由意根的意愿化现的六识的分身。双重人格各自的身口意行不同,相当于个分身六识的造作不同,诸佛菩萨的化身身份不同,造作也不同,观世音菩萨的愿力是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就现何身而说法。何身就是无数化身,是以意根度众生的意愿所化成的。一个菩萨,用化现两个或多个身份来到世间,各个色身有可能都不相知。
诸佛菩萨的愿力广大而弘深,一个色身没办法实现这么多、这么大、这么深的愿力,就要化现无数分身去实现众多愿力。意根是作主识,祂只要福德、禅定、身体、愿力足够,就会作主分身,变现众多的六识身,一套六识身有一套身口意行,众多套六识身有诸多身口意行,身口意行各个不同,都摄属于同一个意根和如来藏。而多重人格的人格,摄属于同一个意根的不同侧面,不同性格,不同意愿或者是不同心愿。
大家学完唯识,应该能成为心理咨询师,或者是心理学者,或者是心理辅导师,从事心理研究和导引者。别人的心理一看就知,谁也瞒不了你们,谁也骗不了你们,而能掌握别人心理,对人循循善诱。世间人无非都是贪嗔痴,都是执取五阴我,看不透现象界,当然就解决不了心理问题了。多思惟观行,就会把各个法义贯穿在一起,就会清晰的看到未来的走向,对佛法修证的前景感到乐观,感觉前途光明。
四、心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仔细观察,当心动的时候,身根是不是在跟着一起动?心动了色身是否发生变化?意根动了大脑神经系统是否发生变化?意根动念的时候,肯定伴随有脑电波的产生。当心动的时候,比如生贪了,这时候身体上就有水产生出来了,生嗔了就会怒发冲冠、脸红脖子粗,也就说心一动身根就有变化,实际上身体上的这些变化,都是由于意根的贪嗔所引起的。当识心感觉不好意思的时候,色身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出现脸红心慌乱等,当意识的心行影响到意根的时候,色身就要出现某些反应,所以才说身心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意根本身也是识心,也有感觉、有思想、有念头,思想念头一活动,就产生脑电波,有脑电波就会散发出能量和热量,就会脸红发热、浑身发热、躁动不安、热血沸腾、全身颤抖、手舞足蹈等等。意根心念动的时候,在大脑里就会产生脑电波,大脑里有如电流一般的波动就是一种能量,会像电流一样迅速地扩散到全身各处,这种能量类似于动能,是物质色法,所以意根心动能牵动全身都动,能量能遍及全身。
心怎么能引起物质色法的能量生起呢?这是个非常大的秘密了。物质能量的生灭变异归根结底还是三能变识的功德,第八识是第一能变识,具体提供四大种子和五大种子,生成色法能量,包括热能、势能和动能,这些能量是色法中的分子、原子、电子、离子等等四大微粒生灭变异聚集成的,如果种子不是刹那刹那的出生和灭去,则不能聚集出微粒中的动能,其中空大种子形成微粒中的空间,方便微粒按照一定的轨道来进行生灭运动,正是这些种子的生灭和微粒的运动,才产生了动能、势能和热能。这些能量可以瞬间周遍全身,流经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和经络。
第八识为什么要产生这些能量呢?因为第二能变识意根的心动,第八识随意根心所法的变动而变化四大种子,色法能量就随之产生和变化流转,由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传遍全身。意根的指令也就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布到全身,第三能变识六识生起,意行出现,身行和口行运转,意根的指令得以瞬间完成,神不知鬼不觉,非常迅速。这其中的运作无限的神秘,无限的复杂,无限的精密,无限的快速,无限的虚幻,可以说幻网交织,神秘莫测。
心还能引起非物质色法的能量生起,叫作精神力量,比如心力强大、坚强不屈、坚毅不拔、勇敢顽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跃跃欲试、蠢蠢欲动、百折不挠、热情高涨、精神百倍等等。这些精神力量能使人战胜一切困难,是完成一切事业的无价宝。色法的能量可能是有价的,而精神的力量却是无价的,它能开发出物质上的能量。所以识心活动能促使色身生发出能量,最初产生的能量就是脑电波,含有动能和热能以及势能。
能量在色身上的表现比如头胀、脸红、脖子粗、发热、发冷和身体运动,从这些状态上能看出来意根有思想活动了,有念头了,有思择了,意根一动色身就跟着动,身心相倚、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表现就在这里。七识本身是识种子刹那刹那生灭相连接起来形成的,识种子的生灭现象也能产生非物质能量,能让七识不停的流转造作,心所法不断地出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沉思冥想,产生信心信念,从而带动色法能量的生住异灭。这里有非常多的奥秘需要观察和探索,定慧不足就观察不出来。
而六尘是四大种子刹那生灭形成的现象,种子生了灭灭了生就是一种推动作用,推动出六尘的流转和变化,让六尘具有物质属性,有能量作用。种子就像海中的波浪一样,由生灭的波浪推动着大海的流动不止,这样就产生了动的能量。能量是由生灭的现象所产生的,一生一灭一灭一生就是动,动就有能量,四大种子总是在极其快速的生灭着,前仆后继不断绝,生灭变化的非常快,而且是沿着一定的轨道生灭流转的,这样就产生了能量波。
能量就是一种力量,包括心的力量和物质的力量,物质的力量就是微粒子快速运动产生的,物质运动本质是四大种子的生灭变化,再有外力的加入使得四大种子的生灭变化沿着一定的轨迹运行。力的产生是由生灭现象所散发和反映出来的,没有生灭就没有力,有力就代表世间一世法都是生生灭灭的,无穷尽的生灭下去,或者是在一段时间内的生灭现象,所产生的能量,这些现象就是现代科学量子力学研究的方向。
五、意根的思和意根的知
意根与意识一样都是识,都有思心所法,都能思惟思考思量,因为极大部分人观察不到意根的思,就认为意根与意识的思有差别,把意识的思称作思惟,把意根的思称作思量,认为思惟不是思量,思量不是思惟,若说意根思惟思考,就认为不对,是意识的思惟思考;若说意根的心理活动,不少人就说不对,那是意识的心理活动。所以观察不到意根的心理活动而还要学唯识,内心还很执拗,就很麻烦。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意根的思很深沉很隐密,难于观察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众生都是以意识的知为知,意识知什么,众生就知什么,而意识所不知的,就不知什么。意识如果智慧不足,不知意根的心理活动,不知意根所知,那么众生就不知意根的心理活动,不知意根所知,就觉得意根的心理活动很深沉很隐密很微妙。其实是应该责怪意识的无知才对,当意识有智慧的时候,智慧无碍的时候,能现前观察到意根的心理活动了,就不觉得意根很深奥难懂了,不觉得意根很隐密难知了,也就不会误会意根的心所法了。
如果众生都以意根的知为知,情形会怎么样呢?如果众生都以意根的知为知的话,意根所不知的就不知了,意根如果不知意识所知的,不管意识知什么,知多少法,意根都不知,那就是众生不知了,所以意识所学的那些理论就没有多少用处了;意根更不知第八识,要想开悟就更困难了。这时候众生就会说:意识的心理活动深细难知,很隐秘,难于窥探,第八识更是深沉隐密难知,行相微细。实际上诸法隐密不隐密,显白不显白,在于识的智慧,不在于法的本身。有智慧的时候,任何法都是显白易知易懂的,无智慧的时候,再显白的法,也觉得深沉隐密。所以六七识转识成智以后,意识就能现前观察到意根的心行以及第八识的心行,并不觉得很困难。佛观察一切法都很轻松,甚至不用观察就能知一切法,对于一切法都是了然于胸。
众生如果是以意根的知为知,就会有神通了,互相之间也许就没有秘密了,前世后世都会了然。这样就能知因识果,也许为了少受恶报,会少造恶业。但还是有不少的人我执重,明知道自己因为造恶业受了很多苦,可还是不断的造恶业,屡次进监狱的人就是这样,死不改悔。但意根因为没有意识明显的引导作用,单纯幼稚,情执会更重,我性会更重,意识很难制约祂,造恶业的几率就会更大了,断我见就更困难了。
众生如果都是以第八识的知为知是怎么样情形呢?第八识不知不见世间法,不知人我他她,不见色闻声,不知六尘境界,这样的话,众生就无法生存了,六根关闭,处于涅槃状态。这样好不好?有人会说这样菩萨就无法度众生了,但是这个时候,还有哪个众生不处于涅槃状态,还需要佛菩萨去度化?如果众生都是以第八识的知为知,那就不用学佛学法了,也没有佛和众生的区别了。
如果众生都是以五识的知为知的话,那就无法生存了,五蕴世间就不能作出运转了。因为五识只了别粗重的五尘,不了别细微的五尘,更不了解心法,不知意识,不知意根,不知第八识,除了粗重的五尘境,什么也不知。如果连意识也不知的话,那怎么还能知五尘的粗境?五识必须与意识配合了别,才能知五尘的粗重相,但只知五尘的粗重相,不知五尘的细相 不知法尘,不知心法,是断然活不了的。总之,要想知一切法,以哪个识的知为主,哪个识都必须有大智慧,转识成智,用智识才能知一切法。
六、意识的心所法与意根心所法的关系
问:“识种子出生形成七个识以后,心所法伴随着运行,识心才有的善恶无记三性。"这个心所法是属于意根的心所法吧?因为意根里有俱生和分别习气,而前六识由识种子出生形成时应该都是清净的,受意根心所法影响后才有了三性,这么理解是否正确?
答:哪个识运行,就有哪个识的心所法伴随着。因为意识受意根调控和指挥,意识运行起来以后,祂自己的心所法现起是必然受意根的心所法影响的,受意根调控的。意根想行善,善心所法现起以后,必然带动意识的善心所法出生,以完成意根的指令。恶心所法和无记心所法现起都是这样。
意根要布施,必然要指挥六识去具体操作,这样六识的出生就是用来配合意根的,是要执行布施这件善事的,所以意识的心所法一出生必然是善的,与意根的心所法一致。意根要布施,必然要指挥六识去具体操作,这样六识的出生就是用来配合意根的,是要执行布施这件善事的,所以意识的心所法一出生必然是善的,与意根的心所法一致。如果意根不想布施,那么在布施这件善事上,就没有意识以及意识的心所法出生和运行。那就是说只要识心的心所法运作,就会出现三性,所以要清净识心,只要把根源的意根心所法清净了,其余识心也就跟着清净了。
意根想要杀人放火,就会出生六识来完成这件恶事,因为杀人放火的具体操作必须有六识才能完成,意根无法操作,所以六识一出生,心所法必然是恶的,与意根的心所法一致。所以意根具足一切善恶无记心所法,才能让六识具足一切心所法去操作身口意行,不像某些人说的意根只有一部分心所法,如果意根的心所法不全,很多事意根就无法作主造作了,意根不作主的事,六识如何操作?
意识的心所法一开始与意根是一致的,但是通过思惟之后如果觉得事情不对,也会改变心所法,回头来说服熏染意根。意识也有违背意根的时候,比如意根想做坏事,可是意识犹豫不决,不实行,改变想法之后也可以改变意根的想法,这就是意识的熏染作用。改变意根都是通过意识的熏染,经历某件事,意识都会思考利弊,这样意根就会知道利弊,以后做事就会有取舍。只不过意识熏染有快有慢,这在于意识的智慧善巧。
七、如何调伏意根减轻烦恼
净和的观行:我最近对意根的体会也有一点小收获,就是感觉意根的”动作“是分层的,祂在五俱意识产生之前主要是疑性,在五俱意识产生之后才表现出明显的贪、嗔等性。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要到贪、嗔等习气产生后才能反醒过来,在坐中尽量是在五俱意识产生之初就反醒反观。但这个反醒放下的过程,一般都要用意识来做一些引导,并不能做到反醒后马上就放下(这就是意根对五蕴的空性还没有完全认同),现在苦恼的就是这个。
评:意根最初的疑,是对法的不确定性,所以还不能作出抉择,一旦内心确定不疑了,就会有一个抉择,抉择之后六识出生按照意根的想法去造作。在造作过程中,意识会对法进行观察,观察中会发现自己有贪嗔痴,这个自己就是指意根。意根的贪嗔痴要通过六识的造作反映出来,这时独头意识是有观察力或者是反观力的。一般来说,独头意识觉悟不太强的时候,都是在身口意行造作完成之后才观察到自己的贪嗔痴习气,这就晚了一步。如果独头意识觉悟力强,在要决定造作的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有贪嗔痴,要造作的是贪嗔痴业行,并且决定不造作,这个决定反馈给意根,意根再作自己的抉择,最后结果怎么样就看意根的觉悟了。
如果意根觉悟性不强,习气重的话,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抉择,不想改变身口意行,让烦恼继续现行。但是即使这样,独头意识的反观仍然是有效果的,给意根埋下了一个种子,让意根知道这种行为是贪嗔痴,是不好的,不应该做的,下次意根再想现行烦恼的时候,心里就有了迟疑和障碍,烦恼的力度会减轻。意识多次的阻止和劝导,意根的心意就会改变,不再延续烦恼的造作。所以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意识的每一次反观,都会埋下消除烦恼的种子,这些种子早晚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意根累生累世的烦恼堆积如山,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有耐心的熏修是必要的,应该经常保持觉悟。
八、意识烦恼的来源
意根是意识出生的俱有依,也是意识心地染污和清净的所依,意识是在意根和法尘相接触之后,意根抉择造作才产生出来的。意识的烦恼是由那里来的呢?一个来源处是由意根调控和熏染而来,另外一个来源处是由周遭的染污环境熏染而成。
意根是如何调控和熏染意识的呢?当意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了,大致能判断出尘境不可心,意根心里先起烦恼,并且想要对治尘境,于是意识出生,意识根据意根的指令,对当前的法尘了别,采取身口行动的时候就带着烦恼,身口就是染污的,这是意识受意根调控的结果。熏染的意思是,意根的烦恼每次出现的时候,都能熏染意识,意识渐渐受熏,就有了与意根相同的烦恼。比如说婴儿刚出生,意识没有烦恼,时间长了意根先天的烦恼就左右了意识的心行,意识越来越与意根烦恼一致,就是被意根所熏了。意识有觉悟的时候,才能减轻一些烦恼,并且能反过来控制意根的烦恼。
意识烦恼的第二个来源,就是尘境的熏染,常处同类人种种烦恼当中,日积月累地熏习,心里就出现了烦恼。意识的烦恼再反过来熏染意根,让意根也具有了同样的烦恼。断了烦恼以后的意根就不容易受熏,即使偶尔起烦恼,也是意识的临时烦恼,过后就会消除,不会长久下去。
九、无上妙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意会是意根的实证,言传是用意识语言的解说。无上的妙法是最高最妙的如来藏法,这是需要每个人亲证实证的,其他人用语言的开导和提示,都代替不了自己的实证。实证需要诸多因缘条件,戒定慧和福德都要具足,而且已经发起了深深的疑情,能够念兹在兹的参究,功夫做到意根这里,然后才能实证如来藏妙法。言传只能够先落到意识心里,意根的功夫没有做到位,就不能触动意根,所以言传代替不了意根的思量和参究,终究无法亲证。
禅定和参究的功夫不够深的时候,要专心做功夫,不要听别人的见解,不要参考佛经和别人的理论知识,因为这会障碍亲证实证。修行这样的事,都是自己的事,犹如吃饭谁吃谁饱,佛法谁参究谁亲证,不参不证,听来的法等于窃取来的,不属于自己的,三昧境界只能自己发起,智慧由自己心中生,学三藏十二部,永远不如自己悟。修行人应该如大丈夫一样,勇于行持,亲力亲为,摒绝一切偷机取巧。
无上妙法不可言传,还有一层意思,如来藏这个微妙甚深法,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怎么说,说出来的都不是祂,无说无示,指出来的也都不是祂,不管怎么样,祂就是不出头不现身不说话不作为,低调无我,也没有调。对于这样的法怎么办?只有实证亲证亲悟才能见得祂的真面目,听来的看来的都不是,任何人传法都传不出来,那你还要听别人的指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