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每日开示汇总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综述 更新时间: 2022-01-20 11:40:24 阅读: 798

第二章  如来藏部分

一、第八识能生一切法的真实义

第八识能生一切法,这个一切法是指众生自身七识所能缘、能触、能见的一切法,众生自身七识缘不到触不到的一切法,就不一定是自身的第八识所出生的法。但是只要是自身的七识所能缘、能触、能见得到的一切法,无一不是众生自身的第八识所亲自出生和托显的法。自身的第八识如果不生法不显法,自身的七识就缘不到触不到法,更见不到法,就不能知法的存在。

自身七识所能缘能触能见的一切法,一部分是自身第八识用自心中的七大种子所生,一部分是自身第八识不能用七大种子出生,是其他众生的第八识用他身第八识中的种子出生了法以后,自身第八识去缘,然后再托显出来,自身的七识才能缘、触和见。比如说七识见到对方的五蕴身,对方的五蕴身是对方第八识用种子出生的,自身的第八识不可能去出生,但自身的第八识可以缘和触,再把对方的五蕴身呈现出来,自身的七识就见到了对方五蕴身。

自身的七识所能缘能触和能见到的一切法,包括有别于自身的其他众生的五蕴身,以及三界器世间,包括有道种智时证得的真如法性、第八识的运行行相、七个识的运行行相、八个识的心所法,当然也包括其他众生八个识的心所法,种种心行。这一切法,总体来说,包括七识的亲所缘缘,和疏所缘缘,包括第八识亲自用七大种子所生的法,和第八识单纯照见的其他众生的第八识所亲自出生的法,其他众生的第八识所亲自出生的法这部分不是自己的第八识用自体中七大种子所生的法,而是间接显现、托显出来的法。

总而言之,第八识出生一切法,这一切法是有前提的,是与自身的八个识有关联的法,无关联的法就不在自身的第八识所生的一切法范围之内。第八识不是被出生的法,所以自身的第八识不能出生自身第八识,也不能出生他身的第八识,以及他身第八识的心所法、运行行相,他身的第八识及心所法只能是自身的第八识所显法,只能照见托显出来,不能生。他身五蕴也是如此,只能照见和托显,不能生。自身的第八识照见托显以后,自身七识才能缘才能触才能见,见的都不是有实质的法。有实质的法是自身的第八识用七大种子或者是五大种子出生的法。

二、一切法平等义

说一切法平等不二,不是依靠理解出来的那种平等,也不是从小乘法方面来理解的平等,而是从大乘法的角度来说的平等。虽然小乘法也讲一切法空,在空的意义上说一切法是平等的,但是这种平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是不究竟的平等。因为小乘法都立足于世俗法相来说一切法生灭变异无常空,说生灭现象不是永远存在的,最后都消失了,消失了以后一无所有,从结果上看都是平等的,但是世俗法相在世俗谛上是不空的,有种种的相,这些相有高低不平之分,有善恶美丑之分,有生有灭之分,有色相和心相之分,既然有分别,就是不平等的。

大乘法的平等是从一切法的本质上来说的,是说一切法本质上都是如来藏的性质,但是如来藏的不生不灭的种子属性,尽管如来藏用七大种子变幻出一切法的不同世俗法相,实质都是如来藏的属性是如来藏整体当中的一部分,本质还是不生不灭不变异的,本质也都是空的,了不可得的。一切法不管如何演变,都是如来藏的七大种子的功能作用,七大种子永远都不变,不生不灭不变异,那么一切法就不生不灭不变异,所以一切法都是平等不二的。从如来藏这个角度来看一切法都是平等的,都是如来藏性和如来藏相,如来藏是一相不二相,一切法就是一相不二相。

只有在证得了唯识种智以后,才能现前如实地观察一切法的性质和属性,观察一切法的实质,才能知道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内的种子变现出来的,种子在如来藏里是不生不灭的,是本来就存在的,没有高低上下之分,所以种子形成的法也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上下之分,都是平等无差别的。但是从世俗法的现象上看一切法有不平等性,是在相上表现出来的不平等,和佛法上讲的平等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禅宗不立文字是什么意思

禅宗也叫作宗门,佛法之宗是真心如来藏,禅宗就是参禅证悟真心如来藏的法门。如来藏虽然没有语言文字和声音,但是整个参禅过程也是不用语言文字和声音的,用语言文字传达出来的都不是真心,所以在参禅的时候,传法者和受法者的语言文字和声音就没有用了,所有的书籍理论没有用了,参禅者心里也不用念念有词、絮絮叨叨、哼哼哈哈的了,剥离了可对比的外缘参照物。

这样就没办法海阔天空、情思意解,比量非量地尽情发挥,意识没有发挥余地了,老老实实的全凭意根现量的思和究。虽然辛苦,彻夜难眠,但成果丰厚,能挖掘出内心意根的潜能和智慧,一旦挖出自家宝藏,从此就会过上自由富裕的日子,再也不用流离失所地乞讨度苦日子了。

这时候外面的文字和心里的文字,都不管用了,使不上力了,唯有依靠自身的智慧,这样才能开发出自己本身的大智慧,什么推理,什么分析,什么整理,什么归纳,什么拆分,什么整合,什么臆测,什么想象,什么比对,什么教量,什么理论,什么知识,什么学问,全都用不上了,意识歇下来,不用忙碌了。这时候负责任的禅师会告诉你,把佛经拿开,禁止读经看书,违犯者戒尺伺候。一旦参到关键时刻,挨打是绝对的好事,虽然语言文字都用不上了,但还可以挨打,被打的时候照样没有语言文字和思惟,但却能触动意根的灵感。

在师父给棒子的时候,如果意识很活跃,就会立刻思惟分析说这个可能就是,但结果是:错!意识又分析推理说:真妄和合,这个没错,但结果还是:错!你又进一步用排除法推断臆测说:这个不是眼识,不是耳识鼻识和身识,也不是意识和意根,一定是第八识,但最后结果仍然是:错!你敢动意识,无论怎样都是一个字:错!三个错之后,你再不觉悟,禅师就会给你推出禅堂,甚至会给你推出禅院禅寺,不要你了,因为你还不是道器,没资格参禅。当然具格的禅师是不会乱打棒子的,一定会看准了参禅者的心理状态,在最恰当的时机给棒子,这叫作当机一棒,抛掉一切尘境和情怀,现量识得非尘境非情怀的那个。

过去祖师大德总说,偷心不死不能悟道,贼心不死不能悟道。偷心和贼心都指什么心?偷什么不能悟道?是谁偷?偷什么了?参禅的时候,怎么去除偷心?参禅时候的偷心,也可以说是投机取巧的心,走捷径的心,是直接把别处的知识理论拿过来当实证当亲证的心。因为不是意根自己亲证的,意识投机取巧拿过来的名为偷。过去常常用一句话来形容有真实证量的祖师们讲法,说是这些法都是从自己心窝子里陶出来的,意思是说祖师们所讲的法,都是自己实证出来的,是自己的智慧结晶,不是意识从别处搬弄过来的现成理论知识,或者是把学来的理论进行整理归纳加工一下,改头换面变成是自己的,因为这样不算作悟道,也会耽误悟道。

什么叫作自心现量?从自己胸襟里掏出来的才叫作自心现量,胸襟心窝子都是指深深的意根主人那里。与此相反的,是意识不费力的解出来的,不用修戒定慧和三十七道品解出来的,是与学来的理论知识和别人的见解作比对参考推测出来的,这差不多就是白白拿过来的。意识这样的做法差不多就是偷了,偷心不死,意根不能思量参究,就不能证道。意识学了大量的法,实质上都属于偷,因为不是胸襟里的,不是自家的,都是别处的法,是耳入口出的法和现学现卖的法,都不是自家宝藏。

四、凡夫是否应该执如来藏

问:深信有一个如来藏,这个算不算一个微细法执呢?就是认可如来是无形无像,可还是执这个无形无象。可能有人会说:我是为表达需要不得不说这样一个名词,其实没有一个名字,也没有”一个没有名字的意象“。

答:关于我执与法执的问题,现在暂时都不用考虑,我执是四果阿罗汉才有能力断除的,凡夫离四果的距离还很遥远,我见破除都很困难了,何谈破除我执?尤其是法执,那是地上菩萨才能一点点破除的,没有明心和证果,根本破不了法执,凡夫离地上菩萨的距离几乎是一个无量劫的时间,这么早谈破法执于事无补。

在破牢关之前,执如来藏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毕竟执如来藏远比执五阴要清净得多,那就不如执如来藏。证得如来藏之后,才能一点点的不执如来藏,现在还没有证得如来藏,也谈不到执,只要能认如来藏是真,就已经非常好了。如来藏本身是没有我性的,但六七识把如来藏当作是真正的我,在破牢关之前,这都是好现象,是正常的和应该的。

五、三能变识现像作用的区别

意根犹如明镜现像,与如来藏犹如明镜现像有很大的区别,如来藏现像的时候,如来藏与像之间是生与被生的关系,而意根现像的时候,意根与像之间没有生与被生的关系,虽然意根是第二能变识,这个变不是无中生有的生的意思,是显现的意思,是促成的意思。

意识和五识是第三能变识,也有现像和显像的功能作用,但意识的现像不如意根现像如实,能显现出错误、错位和变异的像,所以就不起单纯的照见诸法的作用,是对像做了加工的显现。当然意根现像也不是完全如实的显现,也有了一定的扭曲和变异,只是没有意识扭曲的严重,而如来藏现像就完全如实,不扭曲,不变异,忠实于法的原貌,所以如来藏现像才真正是如镜现像。这是三能变识现像的区别。

六、心空无病及第归

六七识无形无相,做的梦也是无形无相的,梦里的人事物如何是有形有相的?为什么能见到有形有相的人事物?无形无相的梦如何能承载有形有相的人事物?无形无相与有形有相二者应该是不相容的,既然不相容,梦里如何能有人事物?

同理,如来藏是无形无相的,七大种子是无形无相的,业种是无形无相的,出生的一切法如何是有形有相的?一切法都不出如来藏之外,无形无相的如来藏如何能承载有形有相的一切法?无形无相的如来藏如何能与有形有相的一切法相容?

因此说,一切法相,落眼成翳,落耳成病,落鼻成翳病,落舌成病,落身成翳病,落意成病,七识成病,才见了法,七识无病,哪里有一切法?因此说,修行就是去翳病,去相去执,心空病才愈,心空及第归。

每当你见到法相的时候,就要觉悟自己,这是翳病所见,翳病所见,我有病了,我在病着,我要治病,我要去翳。如此下去,早晚有一天,翳病去除,不再见相,恢复正常。原来我们都不是正常人,原来所以为的正常即非正常,是名正常,恢复正常以后的正常也非正常,是名正常,正常以后的解脱,即非解脱,是名解脱。修行路数即如此,不如此者即非修行,是名修行,假修行。

不要以为学佛修行,是要获得什么,而是要去除什么,与从前的认知正好相反。想获得法,获得果,获得荣誉,获得大千世界,获得美好的生活,获得殊胜的正报和依报,不管想获得什么,都是痴心妄想,应该灭去有想,空去一切想。

七、大小乘空的区别

万法皆空的空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从小乘法的角度所讲五蕴世间皆空的含义,层次比较浅,范围比比较窄,不包括一切法;另一方面是从大乘法角度所讲五蕴世间皆空和一切法空的含义,层次也越来越深,是根本上的空,实质上的空,究竟意义上的空,以至于最后达到完全彻底的空,范围则包括了一切法,没有一丝遗漏。小乘法讲五蕴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这个空是指生灭变异无常的法,只要有生就会变异甚至灭去,不能常住不能久长,有生有灭的法,是无我性的法,这是小乘的空。

大乘法的空是证得如来藏以后,现量观察五蕴世间和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变现出来的,所以都是空的,这些法也是生灭变异不真实的。很显然,大乘的空更根本更究竟更透彻,把空的理讲明了。从地上菩萨唯识种智来讲,眼前所见的物都是心所变现的,被变生的法就是幻化的不真实的。就像魔术师凭空变一束鲜花,这束鲜花虽然在现象上是存在的,但实质是空的、不存在的,存在是一种假相。大乘法阐述世间一切法的空、假、中,而小乘的空比较浅,没有假,也没有中,只是观察世间法无常变异不住,没有被幻化的那种假,没有抓住法的实质,观察智慧比较浅。

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的修行,都是破除七识五阴的无明,让七识五阴具有空的智慧。如果熏习了很多法,理论很丰富,能写出诸多辩论论文,可是心却不空,把所学理论都当作实有的法,这是学知识,而不是修行,与修行背道而驰。

尤其是学大乘法,如果沉迷于深奥有趣的理论当中,不断吸取知识,孜孜以求的探索和研究,整理和归纳,条分缕析,把如来藏幻化的一切法当作有法来执取,执有而不空,这都不是修行。修行是依据理论证空而破除无明,改变心行和心性,心性只有心空了才能改变,心性改变,心行才能随之改变,果报才能由恶报变为善报。每个学人都要牢记学佛的宗旨是要达到心空,心空及第归,修行不是搞学问,不是累积知识研究理论,所以不能执理废事,要理事统一,理事圆融无碍。

八、大小乘的区分以心为根本

有一句话叫作: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也邪。关键是人心和人的智慧。以菩萨心修小乘,小乘也是大乘,以自私心修大乘,大乘也是小乘。大小乘的区分,以心为准,不以法为准。法无大小,心量有大小,所修的法大小就立判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