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意根修證指歸(下部)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5-07-03 06:59:12 閲讀: 0

第十章 意根與證果的關係(2)

十一、如何避免解悟

現在有不少人都擔心自己在大小乘的修行當中會解悟,阻礙自己今後的證悟。所以現在就有個問題:如何避免解悟。

解悟是什麼情況呢?解悟就是對於法義很熟了,大小乘法的修行思路已經很清晰了,幾乎明確知道就是那個理,就是那個樣子,好像沒有什麼疑問了。但是這還是停留在對法的勝解層次,離證還有段距離,雖然已經有不少人在這個時候都認為自己開悟了,也會很容易被引導認證為開悟。勝解後邊還有念定慧,最後那個真正的慧,意根的慧要開發出來,才是真悟,在這之前還有一大段艱苦的路必須要走,這段路非常艱辛難耐,靠毅力、功夫、願力、信力、忍力、慈悲力才能過關,到達暫時的終點或者叫作目標、目的地。

意識對法的勝解之後,還要熏染和帶動意根也要勝解,意根勝解之後也不屬於開悟,要形成心心無間的念力,念力成熟,才能出現定力,定力具足,才能開發智慧,出現大小乘見道的智慧,識得那個道,證得那個道,確認那個道,才能永遠不退轉於大小乘菩提道,永遠不失見道功德,否則遇緣就會輕易退轉菩提道,因為意識解,意根未明,否認從前意識解得的是最正常的事。這種退轉也是意識的退轉,是意識不認,但意根並沒有退,因為意根從來沒有進入過,沒有見過道,何來的翻臉不認,何來的退轉?這種所謂的退轉就是在見道之前的外門那裡鬧騰,一旦入得了門裡,就會因為真實的定慧等持的三昧境界,而安靜下來,心空了寂靜了,根本不會鬧騰。

勝解、念、定,這三個步驟都很關鍵,沒有前就沒有後。其中法義由意識到意根是個非常關鍵之處,意根一旦認法了,疑情就會出現,心心念念的疑著,到一定時候禪定必出現,往後就涉及到了修定和參禪兩個關口。對法有了一定的勝解以後,如何提高定力,又如何參究呢?比如說斷我見之理,心裡已經有了大概的理解,無我的思想大約也都清楚了,這時候還不屬於證,再往下要如何修行?這時候有的人是沒有定力的,有的人有一些定力,但是定力還不足,這時候當然首要任務就是想辦法修定,提升定力。

定力提升之後,意根在定中思量有關我的內涵和外延,把有關我的所有法義都要一一貫通起來,從而明了什麼是我,思量通達有可能斷我見。但是這些內容太多太深,不可能一時都思量清楚,就需要一點點的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內涵越來越深透,外延越來越寬廣,最後整個我清清楚楚的在心中擺明了。

以上是定中參究證悟的方法,以此方法用功,就會避免解悟。在參究當中,意識要把所學的法義比較細致的部分盡量忘掉,不要傳遞給意根,或者不要把比較細致的法義當作是最終答案,對法要起疑,要有疑問,疑越深越好,要多問為什麼。意識所學所知的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過參究讓意根弄清楚為什麼,智慧就會不斷的增長,能帶到未來世。

好多法其實都不用學,學佛不是要學成個理論家和辯論家,也不是要學成個雜家和全家,在真參實究當中,會觸類旁通,法義一點點擴散和融會貫通,原來不知不會不懂的法,通過深思,都會一一貫通。貫通之後的法,就是自己所有的,不是學來的,今世和後世想忘也忘不掉,張口就來,不必思考。智慧深的人,都是自己去證法,去探究法,而不是去學他人的法,學來也不是自己的,死後就忘記了,來世還得重新學。有不少人都是學富五車的樣子,一提起法義來,侃侃而談,口若懸河,好像辯才無礙了,可是一個法義都沒有通,一個都沒有實證過。知識豐富不代表真懂法,不代表真智慧,意識一消失,什麼都不是。

大小乘的法,在多聞階段,只要弄清楚大概輪廓,脈絡清晰就可以了,不用再到處學、到處聞,同樣差不多的法,學多少也是那樣,並不能增加智慧,真正的智慧是通過參究參出來的。參究一點,出生一點智慧,同時還會觸類旁通,證得更多的法,一點點連接起來,就懂得了許許多多的法,而且是真懂,甚至睡覺時也能用功。思想脈絡清晰了以後,並不需要意識的提醒和引領,所以沒有意識的時候,意根照樣能獨自參究。

十二、意根證果才不會退失

意識的解,不能斷除任何煩惱結縛,因為結縛是意根的結縛,是意根的無明,意識不能代替意根破除無明,斷除三縛結,意識的解根本不能斷除意根的疑,將來肯定要退轉的。而意根斷除結縛、斷我見了,永遠不會退轉不承認。即使遇到極大的逆緣,有可能撒謊騙對方說自己不是個斷我見之人,不是個菩薩,但是內心裡的意根也不會退失信心和智慧之見地,無論怎樣意根都會堅定不移,永遠不會退失菩提道。

退不退是意識的問題,意根沒辦法退,定型的智慧認知,不會因外力而發生改變。眾生因為那個我,生生世世生死流轉,無量劫在地獄中受苦,也沒有斷除我見。一個意根證果和明心的人,怎麼能輕易就退轉,思想是那麼容易轉變的嗎?意根證法思想轉變,不會再變回去了,否則成佛也會變回凡夫。意根證法如果能退轉,那就是很奇葩的一件事。如果思想是那麼容易轉變,斷我見和開悟就是非常容易的事,成佛也是非常容易的事,何來的三大無量數劫的辛苦修道,才最終成佛?

十三、一切法的取證都在於意根

眾生都把五陰的功能作用當作我,尤其是把識陰六識的覺受當作我和我所,執著自己的受覺,為此造作種種善惡業行,甚至不惜造作惡業行,因此業行就會沉淪生死受苦報。六識的覺受哪裡來的?是在根塵相觸以後生出來的,之後意根以此覺受為我而加以執取,造作貪愛的無明業。要想解除生死,就要觀行六識覺受的虛幻不實性、苦性、空性和非我性,知道覺受是空幻不實的,不再注重覺受,心逐漸空了,就能夠斷我見,不再執取覺受了,貪瞋癡煩惱就會淡化和消除,不再造作無明惡業。能夠把覺受觀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五陰無我,覺受也非我,這是很重要的思想觀念。

 六識的覺受容易觀察得到,後面隱藏的意根的覺受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意根因為有受,就會有貪瞋癡煩惱,因為執取覺受促使六識造作業行。意根認為一切法都是我的,都屬於我所有,把意識當作是我的用,那麼斷我見是斷意根的我見,證悟也是要意根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因此一切法的取證全部在於意根,不在於意識。通過如實如理的觀行,越觀行越覺得最根本的修證就在意根上,意根是成佛的關鍵,也是生死輪迴的主宰,把意根薰修成功了,就得解脫,成就佛道。

意根通過參究和思量,一旦證法,就會顛覆原來的不如理作意,心行改變,不再執取五陰,就得初步的解脫,這是修行的關鍵。為什麼有些人學了很多理論以後,都覺得五陰不是我了,覺得是空的幻化的,但還是要為了五陰身造作染污業行,絲毫沒有改變自己的心行?因為那些覺得是意識理解的那種覺得,根本不算數,意根沒有實證,就會一如既往的認取五陰,隨順自心煩惱造業,因此所有的覺得都不可靠,任何一種法一定是意根證得才算數。

意根也一直把如來藏的種種功德都當作是自己的,把如來藏生出來的一切法都當作是我和我所,不知道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幻化出來的,不知道就連自己本身也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所以才造作無明業行。修學佛法就是要讓意識從理論上知道這些法是無我的,知道如來藏的真實性,然後再熏染意根,讓意根思量取證一切法中的如來藏,證得一切法都不是我和我所。

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都不是意根的,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意根證得這個理以後,心才會空,才能不再執取自我五陰,這樣不僅能斷我執,還能斷法執,法執斷盡就究竟成佛了。所以修行的關鍵都在意根,無明是意根的,斷除無明就是要斷除意根的無明,斷除煩惱也是要斷除意根的煩惱,得解脫是讓意根得解脫,意根不再執取一切法,就沒有束縛了,這就是解脫。成佛是誰成佛?因為六識是每生每世都會斷滅的,所以六識不能成佛,是意根成佛,如來藏也不成佛,但究竟理地,意根也不成佛,到成佛那一天就知道了,沒有佛可成,才能究竟成佛。

十四、直覺悟道是真悟

喬布斯說,要相信你的直覺,它超越思維,讓你看到思維看不見的東西。喬布斯說的直覺就是意根的覺知,思惟就是意識的覺知。意識所能覺知的法是有限量的,意根的覺知是無限量的,意識無法覺知到很多意根所能覺知的法。

意根的覺知為什麼叫作直覺呢?因為意根依著如來藏能直接了知一切法,意識了知法必須依靠意根,是間接了知的。楞嚴經中表達為意根默容一切法,一切法意根都能快速緣得到,至於對法知的程度那是另外一方面的事。所以意根的覺知非常快,直接與法相對,直接快速的了別法,知則知,不知則不知,不經過意識的分析推理,這時還沒有意識的生起。而法一旦落入到意識裡,必然要有一番思惟、分析、推理和判斷,這就繞了很大一個圈子了,時間比較長,最後的結果就不真實,因為有推理測度的成分,不是當下見、當下知。

過去禪師引導學人開悟,一問話,學人如果翻眼撓腦思考,禪師上去就是一板子,告訴他說:要會則會,思量個什麼?禪師們都是引導學人直覺悟道,不落思惟,問話當下悟則悟,不悟就不悟,不許落入意識的思惟當中。如果禪師引導你悟道,你琢磨了又琢磨,在你剛開始琢磨的時候,就應該一棒子打回家去,誰允許你琢磨又琢磨的。而如今有的人開悟卻琢磨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這個結果就更不可信了。答案有可能琢磨對,但再對也不是,就是因為是意識琢磨出來的,不是直接見的,不是意根親見的。

如果拷問一個人是否知道某件事,如果這個人支支吾吾的想了又想,不直接回答,那麼這個人的話就不可信了,裡面的思惟就有掩蓋和摻假的成分。比如說你思惟、分析、推理、想象、琢磨北京的相貌,最後斷定北京是如何又如何的,恭喜你琢磨對了,北京大略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因為你沒有到過北京,就不是親見北京的人。只有到過北京進入北京城裡了,才是親見北京的人,描述北京的相貌就會真真實實、細細致致,非常肯定,不容懷疑。這相當於斷我見的斷除三縛結,斷除疑惑,沒有疑慮。而沒有到過北京的人,無論怎樣描述北京的相貌,內心都是不踏實的,心虛的,不敢百分之百肯定的。這相當於意識的解悟,不能斷除三縛結,無法斷疑生信。

自己在背後默默的做足了功夫,只差那麼一點點時,禪師才能引導你開悟證道,水到渠成,自自然然,絲毫不做作,絲毫不摻假。或者只差個因緣時節,那麼禪師會觀察你,會留意你的狀態,看你到沒到時節,時節一到,會給你機緣,讓你悟入。如果觀察你發現還差很多,那麼禪師是絕對不會上手引導你的。可如今的開悟,學人還差十萬八千裡地,就硬是拿鐵鉤子拽,結果等於拔大蘿蔔一樣,活活給拔死了,後世果報極其可怕。

十五、證悟後的心行轉變

禪宗祖師說:悟後不異舊時人,只是不是舊時行履處。意思是說證悟以後,人還是原來的那個人,只是為人處事的心行卻改變了,與從前不一樣了,不同於過去的心行了,做事的用心改變了,對世界的看法改變了,對於五陰身的知見改變了。這些改變,說明證悟不僅是意識悟,意根必須悟,這樣悟後才能不異舊時人,卻不是舊時行履處。如果行履處沒有改變,心行心性沒有改變,那就要檢查一下自己是真悟還是假悟。

十六、意識想歸想意根做歸做

一切法都無所得,心經裡說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金剛經裡說,世尊因為心無所得故被燃燈古佛授記。有些人就想:既然一切法都無所得,都無我和我所,那根本都不要去折騰了,連思想也停下,乾脆無為算了。這樣想的時候心裡就感覺非常輕松,但是這種狀態並不能持續多大一會兒,馬上又都有為了,遇緣遇事遇人一點都不無為。

因為在沒有證得諸法空相的時候,意識所認為的空,一點力量也沒有,根本做不了主,該怎樣有還是怎樣的有,絲毫空不了。意識想不動不造作,卻不能作五陰身的主,作主的意根有所追求,想要造作什麼,意識還必須隨順,一點辦法也沒有。所以意識雖然明了一些理,意根不明了,還是解決不了任何實質性的問題。所以意識證果明心根本改變不了什麼,煩惱還照樣煩惱,無明還照樣無明,生死還照樣生死。只有把作主的那個意根搞定,才能解決一切問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十七、意識和意根能否割裂開

意根是六識的染淨依,意根染六識必染,意根淨六識必淨。那麼意根不斷我見,意識是否能夠斷我見?意根不斷煩惱結縛,不斷三縛結,意識能否斷除三縛結?由於意根沒有斷除三縛結,命終被業障牽引去向地獄受報,意識這時候要去向哪裡?

意根處於凡夫的無明位,意識能否單獨成為初果的賢人?此人算作凡夫還是證果的賢人?還是一分為二割裂開?如果某人傷害了自己,意根非常執拗於我,非要實施報復不可,意識如何應對此事?在意識清醒並且明得正理,已經受熏的時候,可以給意根講理,反熏意根,從而壓制和降伏意根不去報復,造作惡業,而在臨命終和中陰身時,意識力弱就沒辦法牽引意根,說服意根了。

在夢中意識能不能引導規勸意根?如果在夢中都不能把握自己,臨命終時更不能把握自己了。什麼叫作把握?是意識明理調伏意根,歸正意根,把握好意根的方向。顯然在臨命終和中陰身裡意識是沒辦法把握意根了,意根這時候就要隨業力所牽,或者是隨願力所牽,不隨意識牽。那麼修行只停留在意識階段,不肯前進一步,是不是很危險、不保靠?

十八、大腦決定意識功能的強弱

夢裡的獨頭意識和夢外的獨頭意識有什麼區別?在睡眠當中,氣血運行弱下來了,大腦當中的氣血運行也就弱下來了,六識是依靠大腦勝義根出生和運行的,在夢裡獨頭意識出生以後,由於勝義根的問題,意識心功能比較弱,意識在夢裡了別的就不夠清楚和細致,記憶的就不牢固。如果意根覺得夢境非常重要,對其刺激很大,印象就會深刻,就會讓獨頭意識加深印象。醒過來以後,意識就能記憶猶新,很清楚的回憶出夢境。

由於外力原因,損傷了大腦,造成了昏迷,六識消失。醒過來以後,有的人就會失憶。這是因為大腦受損,阻礙意識功能作用的發揮,意識對於信息的整合功能紊亂或者變弱,導致回憶不出某段時間的人事。一旦給與大腦強刺激,意識有可能會恢復記憶,回憶出從前的人事。兒童和幼年時期的記憶不牢固,就是因為大腦發育不完全,導致意識功能作用弱,記憶不牢固。老年人的意識普遍比年輕時候的意識功能弱,了別不細致,心思粗糙,就是所說的老糊塗。

氣血運行不暢通,會損傷大腦,人會變得愚癡呆傻。所以六識是依他起性,是因緣所生法,是極其虛妄的,不可以依賴的,六識就不是我,也不是我所。在中陰身裡,意識的功能作用更是微弱,因為中陰身是臨時生起的,四大粗劣,遠遠比不上人身,嚴重阻礙意識的功能作用。所以在中陰身裡,以意根的心行為主,意識無法有效的調控意根,意根的本性就決定了後世的趣向。所以意識證果,就是紙糊的果,意根同時證果,證量才會堅固不退,帶到未來世。

十九、關於證果的對話

甲:證果明心只需要意識證就可以了,不需要意根也同時證。

乙:意識證果成為聖人以後,晚上睡著了,這時候是聖人身份還是凡夫身份?

乙:如果這個人沒有醒過來的時候,是凡夫還是證果的人?如果這個人永遠深度昏迷不醒了呢?

甲:第八識留有法種。

乙:第八識裡的法種有很多呀,還有地獄極多極重的業種,到底以哪個業種算作他的身份?

甲:以業種重的意識證果為主。

乙:意識雖然證果了,但意根沒有證果,意根的貪瞋癡無明煩惱也是重大的業種,意根無數的貪瞋癡地獄業種是不是要強於意識證果的業種?

甲:·········

乙:在投胎的時候意識滅了,是意根和第八識投胎,這時候是以意識的證果身份投胎,還是以意根的凡夫身份投胎?

甲:以第八識裡的業種投胎。

乙:第八識裡意根無數的貪瞋癡煩惱業種肯定強於意識的業種,意識熏習的法都不會成熟,因為太輕了,而與意根相應的煩惱業種非常重,這時候要投胎到哪裡?

甲:意識證果的業種重。

乙:意識證果與意識相應,不與意根相應,由意識現行證果的智慧,意根的煩惱業種與意根相應,由意根現行煩惱的業行,這時候意識滅了,意識不能現行證果的智慧了,而意根卻會現行貪瞋癡我見的煩惱業行,這時候要投胎到哪裡?

甲:········

乙:如果熏習佛法都是意識熏習,在中陰身裡意識還能有多大作用?中陰身裡是意根的染污業力作用大,還是意識熏習的力量大?

甲:投胎時不一定都要經過中陰身,比如直接入地獄和升天。

乙:不經過中陰身的投胎都是生前造作了重大的善業和惡業,眾生意識證果的善業大,還是意根不證果的貪瞋癡染污業大?意識證果難道不需要中陰身就直接升天嗎?

甲:熏習了正法終究是有用的。

乙:雖然熏習了正法,但貪瞋癡煩惱具足,一點沒有斷,煩惱業種都留存在第八識裡,中陰身裡煩惱業現前,是依著煩惱業投胎,還是隨著熏習的法投胎?

甲:依著意識證果的善業投胎。

乙:但是,意根畢竟沒有證果,生前的貪瞋癡非常重,染污業種大於意識證果的業種,這時候應該是以強業先牽,以意根染污的凡夫身份投胎吧?

甲:·······

乙:如果想當然的認為只要學了佛法,就存了業種,就會投胎善道,離開了三惡道,這是非常偏執的想法。每個人雖然都熏習了善法,但是第八識裡的惡業還是很重,善法不足以對抗惡法,終於還是以強大的惡法佔據主導地位,這樣怎麼能避免三惡道的果報,而投生到善道呢?意識的熏習無論怎樣也敵不過意根的業力,只有改變意根的業力,才能有把握投生善道。業力就是意根的力,意根不證果,業力就不能改變,必隨意根的染污去向三惡道受報,無數學佛人命終的狀況就證明了這個道理。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