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修证指归(下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5-07-03 15:40:02 阅读: 9

第二章 意根与意识的关系(2)

十二、意识烦恼的来源

意根是意识出生的俱有依,也是意识心地染污和清净的所依,意识是在意根和法尘相接触之后,意根抉择造作才产生出来的。意识的烦恼是由那里来的呢?一个来源处是由意根调控和熏染而来,另外一个来源处是由周遭的染污环境熏染而成。

意根是如何调控和熏染意识的呢?当意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了,大致能判断出尘境不可心,意根心里先起烦恼,并且想要对治尘境,于是意识出生,意识根据意根的指令,对当前的法尘了别,采取身口行动的时候就带着烦恼,身口就是染污的,这是意识受意根调控的结果。熏染的意思是,意根的烦恼每次出现的时候,都能熏染意识,意识渐渐受熏,就有了与意根相同的烦恼。比如说婴儿刚出生,意识没有烦恼,时间长了意根先天的烦恼就左右了意识的心行,意识越来越与意根烦恼一致,就是被意根所熏了。意识有觉悟的时候,才能减轻一些烦恼,并且能反过来控制意根的烦恼。

意识烦恼的第二个来源,就是尘境的熏染,常处同类人种种烦恼当中,日积月累地熏习,心里就出现了烦恼。意识的烦恼再反过来熏染意根,让意根也具有了同样的烦恼。断了烦恼以后的意根就不容易受熏,即使偶尔起烦恼,也是意识的临时烦恼,过后就会消除,不会长久持续下去。

十三、意识是如何想起以前的事情的

有时早上醒一小会儿了还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睡,一两分钟了还不知道是在自己的家里,这是意识断片了。意识大断片是新五阴出生以后,懵然无知,忘记了过去世的一切,没有神通就会忘记一辈子。小断片是昏迷醒过来以后,喝醉酒醒过来以后,睡觉醒过来以后,死亡后中阴身生起之时,只要意识没有连续现起,就会出现断片现象。

意识靠什么与从前连接起来?靠俱有依意根,当然还有第八识,这个先不说。意识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努力回忆过去,一切念头都是意根给祂的,在迷迷糊糊的时候,只能了别眼前的境界,不知道清醒过来之前的所有事。意根促使意识想、回忆,意识就回想,回想的内容也都是意根缘来的法,意识就不断的加以了别判断,然后就回忆出来了。其实意识所回想的那些法都是如来藏给呈现出来的。

十四、意根法理的作用

佛教里断我见的法理和意根的法理,对佛教和人类都有极大利益,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中都能得到很大的受益,懂得意根或者说潜意识之理,他们就会自我反观,观察到自己的心理现象,从而了解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甚至改变自己,虽然他们还不懂佛法。企业搞销售的人员也有受益,能知己知彼,从而掌控对方的心理,加以顺势引导,销售就会成功。各行各业都会受益于心理学,也就是潜意识意根的法理,成功学上所说的“自己跟自己对话”,就是意识熏染和引导意根,降伏自我。

心理障碍的问题全部是意根和意识的问题,精神分裂也是意根和意识的问题,当自己跟自己对话的时候,两个自己谈不下去,就分裂了,精神分裂的根本问题就是意根与意识的思想观念不统一,价值观不一致,意识不能说服意根顺应这个社会,有些时候意识也没有明白问题所在,就更不能有效的说服引导意根了,如果实在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走到一个误区和死角出不来了,思想观念被束缚住打不开了,精神就分裂了。能够把五蕴的问题和意根意识搞清楚,实证万法全部是空的,任何人就不会有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疾病。

十五、强迫症的唯识解析

强迫症这是六七识之间的冲突表现出来的症状,一个人的意根非常固执想要做某种事,但是意识却非常理智不愿意做,认为这么做不好。但是意识又不知道意根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就不能有效的说服劝导意根,只能强硬的拒绝实行,拒绝行动。

意根为什么有这样的念头,要做这样不合情理的事情呢?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业障,有时候也叫作习惯势力,意根随顺于业力,受业力的控制和摆布。意识明理懂理,有理智,知道这个想法非常不好,于是就控制和反对意根的决定,不去执行意根的决定和命令,于是二者激烈冲突,强迫症就出现了。比如说一个孩子前世可能伤害过妈妈,今世由于业缘遇到一起,妈妈就会报复孩子。可是意识没有这样的想法,不愿意随顺业力,就会阻止意根的报复行为。业力与理智的对抗,爱孩子的情感与恨孩子的情感对抗,爱恨交织,发生冲突,内心极度纠结,就很痛苦,这是因为前世的业缘逼迫。

究竟谁会占上风,要看谁更强大,是意识的理智强大,还是意根的业力强大。要想让意识强大占上风,就要增长说服劝导的智慧,理明的透,思惟清晰,有理有据,有耐心,有方法,有善巧,就能慢慢引导意根放弃原来的想法。意识要细心耐心了解意根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要劝导意根心量宽宏大度,要好好维护母子关系,多考虑孩子将来带给自己的无穷利益和乐趣,多思考孩子的苦,善待孩子就等于善待自己,思惟自己怀胎的辛苦和不易。

从意识与意根的关系中,我们发现意识意根都有各自不同的主张,为什么二者的思想观念能不一致呢?如果二者能完全一致,好不好?强迫,有意识强迫意根,也有意根强迫意识。强迫症一般都是谁强迫谁?都是意根强迫意识,而意识不从。如果二者能一起破除无明,直至破尽无明,究竟转识成智,六七识即完全统一,协调一致,配合完全默契,行动力强大。行动是六识的身口意行,行动力一个是来自于意识的力量,一个是来自于意根的力量。意识的力量可以传导给意根,意根的力量可以加持于意识,二者和合一致,行动力最大。

十六、意根能传达出前世什么信息

比如憨山大师见到苏东坡的遗物,当时感到特别亲切,特别熟悉。这是意根传达出来的信息,意识作以了别并且生出亲切的感觉。这种了别模模糊糊,无法确定什么,但是感觉却非常,是意根带给意识的感觉。如果意识有智慧能更进一步识别意根的心思,就会知道的更多、更细致准确的信息,那就不仅仅是觉得熟悉、亲切的感觉了,那样意根就有可能满足自己的心思,再有更进一步的想法和行动。

比如乙在背后总说甲的坏话,甲的意识不知道,意根却有感知,那么甲见到乙的时候,意根肯定传递信息,意识就会莫名其妙的感觉不舒服,不太喜欢乙。可是具体为什么不喜欢,意识弄不明白,意根明白却无法表达。如果意识有智慧,就会知道为什么,知道乙总是说自己的坏话,就有可能计划要采取什么行动报复,意根一旦也同意报复,那么甲乙两个人就有戏了。所以不要在背后议论人、评价人,更不要背后使坏下绊子,因为什么天机都能泄露,没有不透风的墙,与人结下恶缘,早晚都会受报,没有人能出因果之外,没有什么事不落后果。

意根还能传递给意识贪嗔痴一切烦恼,比如贪财物,见到财物就想据为己有,意识不太好意思也不太敢为,可是意根在背后怂恿和作主,意识就会小心翼翼地、偷偷摸摸地、暗暗地想办法把财物据为己有。如果意根正,也能传递给意识正直的心念,意根果敢,也能使得意识坚强,意根有智慧,也能使得意识所作如理如法,遇到染污境界而不受熏染。

十七、默念的原理

意根是作主识,身口意行都受意根调控和主导,心里默念经咒也是这样,意根想默念时,意识就不出声的在心里念诵了。出声念诵也是意识念的,是意根想要念诵,意识就念诵了。也有可能是意识想要念诵,意根觉得可以,意识才能念诵。总之念诵这件事就是意根决定,意识造作。

为什么意根抉择是出声念还是默念呢?这个抉择非常隐秘,难于观察,意识总是觉得这是自动的,自然的就如此,这样的感觉说明意识心很粗,也没有定力,观察不出来其中的细微处、隐秘处。意根有出声和不出声念诵的抉择,是根据身心状态来定,根据身体内是否气足来定。有禅定的时候,心运动起来就会觉得很累,出声消耗的能量大,意识感觉累,所以意根就自动的选择不出声。有定力和身体疲乏的时候,也会选择不出声在心里念诵。表面看好像是自动的,其实是因为意根依着第八识,非常快速和紧密的了知身心状态,能够非常迅速的作出有利于身心的抉择,很多人的意识并不知道这些事。

默念能增加定力,或者说定力增强以后,出声就念不动了,出声念感觉心累,于是就会自动默念。定力再增强以后,默念也累,于是就改为金刚持诵,只摆口型不出声,心里的声音也轻微。等到金刚持诵也觉得勉强的时候,就改为头脑的忆念,定力再增强的时候,忆念也不行了,就会入到深定中,没有任何念头和念想了。

十八、业障是由意识消除的还是由意根消除的?

业障就是无明的障碍,由无明力造作的恶业所感召的对自心的障碍,障碍自心不得善报,不得善果,也不得善业,善法不成,更障碍对一切法的智慧认知。无明最初在意根,根本在于意根的无明,意识的无明最初都由意根而来,由于受意根无明的影响和推动,导致意识也受环境的熏染。当意根无明断除之后,意识就不再受环境熏染,更没有意根的无明熏染,这样意识就清净了。意识的最终清净就是由于意根清净的结果,如果意根不清净,一定会推动和促使意识行不清净业,染污业种形成以后,就有后世的业障。所以一切业障都是由意根清净以后消除的,因为意根是始作俑者,解铃还须系铃人。

当意根的福德增加了,定力增强了,智慧也增大了,无明消除一部分,心性就会转变一部分,性障就会消除一部分,对善法、善业、善果、善报、善缘的遮障就去除一部分,学佛当中的遮障已经减轻一部分。意根的无明消除多少,心就清净多少,业障就减少多少,善业就会增加多少。

断我见证果和明心见性时,禅定和智慧大增,心性也同时得到根本的转变,心清净了,得法眼净,性障就消除了一部分,这样三恶道的业就随之消除了,预示着不用再去三恶道受苦报了,其余的业在人中受报就行了。众生每证得一种三昧,就会消除一部分的业障,包括小乘的二果、三果和四果,包括大乘的各个关口,也包括入地,一地二地三地。智慧增长了,思想观念改变了,心改变了,性障消除了,相应的业就会消除。忏悔也能消除宿世业障,因为内心意根认识到自己的无明愚痴烦恼,决心改正,心改变了,于是相应的业障消除,或者消除一部分。

业,分成定业和不定业,定业不可转,一定要受报才了;但是不定业可以转,不一定要受报才了,或者是通过忏悔消除一部分,再受报一部分。即使是定业,特殊情况也可以转。特殊情况是指众生的心力强大,智慧强大,禅定力强大,忏悔殷重,心性极大的扭转了,业也就转了。如果业全部都不能转,都必须受报才了,世间就无一人可成佛。因为众生业太多太重,根本无法受完报完。又如果业不能转,众生忏悔就没有用了,不能消业。

十九、意根与五识和内外五尘的关系

首先来说,五识的生起和动转是由意根而来,意根若不作意和抉择,五识则不出现,意根作意和抉择之后五识和意识同时出现,在意根作意和触之处了别六尘。因此说五识的出现不是由意识决定的,而是由意根决定的,意识只是五识出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二者和合才能共同了别完整的尘境,其出现次第几乎不分前后,五识的出生和运转不由意识决定。

既然意根能决定五识的出生,那么为什么意根能主宰五识呢?我们知道,五识的出生必然是五根与五尘相触促成的,而五根与五尘相触是意根促成的结果。五根与五尘都是色法,不是识,不会主动互相触,再决定生五识,导致五根与五尘相触并且生五识的是意根。

意根为什么能导致五根触五尘呢?因为意根攀缘了六尘,想要仔细了别六尘。意根不是只攀缘法尘触法尘,而是攀缘整个尘境,完整的包括五尘的尘境,如果只攀缘法尘,不缘五尘,对于尘境的信息就不完整,就无法作抉择和选择,六识就不会出生。比如面前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法尘和五尘和合起来是完整的鲜花样貌,如果意根不缘五尘,就不知道鲜花的色彩,那祂要如何决定触红花或者是蓝花、紫花?如何选择花?六识之所以有所选择地了别尘境,就是因为意根对尘境的抉择,其中一定少不了五尘境,五尘在六尘中所占比重是挺大挺重要的,而且还会先显现出来,容易识别,所以意根不会把六尘分开来缘,然后作抉择。

比如意根攀缘人相,不会只缘人的法尘相而剔除人的肤色和衣服的色彩相,而恰恰在最初是色彩最突出最吸引人,其次才是细的法尘相,对于其他尘境也是如此,所以意根是缘五尘的。在六尘进入胜义根之前的五尘境,意根当然也是能缘能作抉择的。比如在车祸发生之前,意根缘对面的车,知道马上要相撞了,于是紧急抉择躲避,如果意根只缘车的法尘,不缘车的五尘境,如何能知对面有车并且要相撞?如何能决定避开对面的车?在巨大的爆炸发生之前,意根如果不缘爆炸声音的五尘境,如何决定立即逃跑?

意根作了任何一个抉择之后,五识马上与意识生起去完成意根的指令,说明五识的出生是由意根决定的,是与意识一起听命于意根的。五识与意识在哪个尘境上了别,了别多长时间,重点了别哪些内容,都由意根指挥作主导。总而言之,意根是作主识,对五根、五尘和五识都能作主作决定,祂们之间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是主导与服从的关系。

二十、意根的思想情绪是由六识表现出来的

现在社会上不少人有抑郁的心理状态,连中学生都出现了抑郁症,这个问题大部分属于业力问题,少部分属于个人的因缘问题。抑郁的主要症状是内心封闭,与人没有交流,不善表达内心的想法,心情沉闷不开朗,对于这样的心理状态,意识往往是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心情沉闷,这是意根心境不通畅导致的。

因为意根有思想情绪发泄不出去,没有人理解自己的想法观念等等,甚至不知道如何找人述说和求助,因此就没有人能给予疏导。同时又和自己的意识沟通不了,意识不理解,就解决不了问题,意根才出现了抑郁。很多人根本原因是业力问题,就是意根过去世所经历的事件,造作的业行所应该得到的果报。

而个人的因缘问题就是,心里有意愿实现不了就会抑郁,环境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就会抑郁。抑郁的人有个普遍的特征,就是想的多,做的少,导致想法不能实现,心理不能得到满足,想法积压太多,就形成了负累,抑郁就出现了。抑郁也叫作郁郁不得志,有种种欲望,却无法满足,导致心情低落和压抑沉闷。

有的人内心里会出现六神无主、不想活的想法,这也是意根的情绪主导出来的,意识表现的正是意根的心行。六神无主就是六识不知道干什么才好,不知如何做,因为意根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定,始终不肯作决定下命令,六识就会惶惶然。由六识来表达和反应意根的思想情绪,就是六识的慌乱,没有主心骨,没有归宿感,所以就觉得无聊,不愿意活着了。

情绪激动时心跳就加速,这同样是意根的情绪导致的,比如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这是意根怒了而起恶的表现。心和胆,五脏六腑都是意根通过大脑神经系统调动的,色身整体都是意根通过大脑神经系统调动的,意根可以控制全身,引导全身活动。而意识生气意根不生气的时候,是假生气,无论怎样气,心里没反应,行为上没有反应,或者有行为也是假装的做做样子而已,真生气真怒的时候,就会有行为造作和身心状态发生改变,这就是意根的情绪了。

二十一、如何如实理解意根的功能作用

为什么有些人总认为第七识意根什么也不能呢?因为极多人只能看到表面的意识的功能作用,看不到意根的功能作用,所以就把五阴的一切功能作用都当作是意识的,忽略和抹杀了意根作主识的功能作用,不知道意根是一切法的先导,一切法之所以出现,之所以意识能触和了别以及处理,完全是意根抉择的结果,意根是五阴身的家长。

如果一个什么也不能的废物当家做主,可想而知,这个家会是什么样子。可是世间有极多的大福德大智慧之人,五阴身做了极多的善业和有智慧之业,都是意根主导的结果。即使是畜生,其意根的功能作用也是很殊胜的,六识无法相比。想一想,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团体里,下属成员为什么会听领导者的安排和调遣?除了权力,难道没有别的了吗?如果领导者无能,一无所是,成员却唯命是从,那么这些成员是不是更弱、更无能?

国家总统或者元首不可能如诸位下属一般,具体事、具体技能样样精通,也不可能把下属的工作都担当起来,他是站在制高点统管全局的,不可能去做具体工作。你不能说元首没出来应对具体的群众,不做具体工作,不精通技术,他就没有工作。他是领导者,需要总揽全局,统筹安排,和下属的工作分工不同,各负其责,和合运作,才能管理好整个国家。

一个五阴身也是如此,意根站在制高点,统领全局,祂不可能像意识那样深入细致的了别具体的尘境,思惟、推理、整理、归纳、统计、分析、推敲,细致又细致,一切都到位。祂的精力不允许这样做,只有禅定达到一定程度,排除许多不重要的事,精力集中才能旺盛,能量大了,才能代替六识工作,剔除六识。凡夫的意根只能用六识来办具体事宜,应对具体的尘境,否则六识也没必要存在了。

意根是恒审思量的识心,工作起来兢兢业业,恒常运转不断绝,为什么还有人说意根什么也不是,意根没有什么作用?认为意识重要而意根不重要的人,是没认清谁是领导者,谁起决定作用,谁的工作更辛苦。因为领导隐藏太深,他没见过,所以认为领导不存在,或者认为员工就是领导。领导不懂技术,技术员上报一项技术项目,领导虽然不懂,也考察审核,最后审批通过实验,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领导还是不懂。意根就是领导,是作决策的,意识就是技术员,是为领导提供技术服务的,所以有意识的服务,不必意根事事亲为。

二十二、对法相的取着都由意根作主

七个识对所触所爱的法都有取着性,但最终都由意根执取,才收为业种,流传后世。六识的取着最初也是由意根发起和决定,意根对六尘的时候,如果有兴趣探查其中的法,就会生出六识了别,六识了别之后,生出受和爱,之后也许会有取着的心行,意根了别了六识了别的六尘相之后,生起了受和爱,之后产生取着的心行,于是六识就贪爱不已。

取法相的识心主要有意识和意根两个识,五识也有,但作用微小,可以忽略不计。意识对法尘的时候,是意识取法相,之后意根根据意识的了别和爱取,也生出爱取心行,意根取之后,结果出现。在意识没有了别法相之前,意根也有触和取,只不过意根对法相不是究竟了知,所以取法相的目的是要六识了别,意识参谋,再最后抉择。对于五尘相,五识也有取着,但五识没有决定权,其取心特别微细,智慧不足的时候,极难观察到五识的心行,也极难分得清五识与意识的区别。五识的心所法一般都是与意识和意根捆在一起,观察不出来,所以就忽略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