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修证指归(下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5-07-03 15:42:04 阅读: 8

第十章 意根与证果的关系(2)

十一、如何避免解悟

现在有不少人都担心自己在大小乘的修行当中会解悟,阻碍自己今后的证悟。所以现在就有个问题:如何避免解悟。

解悟是什么情况呢?解悟就是对于法义很熟了,大小乘法的修行思路已经很清晰了,几乎明确知道就是那个理,就是那个样子,好像没有什么疑问了。但是这还是停留在对法的胜解层次,离证还有段距离,虽然已经有不少人在这个时候都认为自己开悟了,也会很容易被引导认证为开悟。胜解后边还有念定慧,最后那个真正的慧,意根的慧要开发出来,才是真悟,在这之前还有一大段艰苦的路必须要走,这段路非常艰辛难耐,靠毅力、功夫、愿力、信力、忍力、慈悲力才能过关,到达暂时的终点或者叫作目标、目的地。

意识对法的胜解之后,还要熏染和带动意根也要胜解,意根胜解之后也不属于开悟,要形成心心无间的念力,念力成熟,才能出现定力,定力具足,才能开发智慧,出现大小乘见道的智慧,识得那个道,证得那个道,确认那个道,才能永远不退转于大小乘菩提道,永远不失见道功德,否则遇缘就会轻易退转菩提道,因为意识解,意根未明,否认从前意识解得的是最正常的事。这种退转也是意识的退转,是意识不认,但意根并没有退,因为意根从来没有进入过,没有见过道,何来的翻脸不认,何来的退转?这种所谓的退转就是在见道之前的外门那里闹腾,一旦入得了门里,就会因为真实的定慧等持的三昧境界,而安静下来,心空了寂静了,根本不会闹腾。

胜解、念、定,这三个步骤都很关键,没有前就没有后。其中法义由意识到意根是个非常关键之处,意根一旦认法了,疑情就会出现,心心念念的疑着,到一定时候禅定必出现,往后就涉及到了修定和参禅两个关口。对法有了一定的胜解以后,如何提高定力,又如何参究呢?比如说断我见之理,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理解,无我的思想大约也都清楚了,这时候还不属于证,再往下要如何修行?这时候有的人是没有定力的,有的人有一些定力,但是定力还不足,这时候当然首要任务就是想办法修定,提升定力。

定力提升之后,意根在定中思量有关我的内涵和外延,把有关我的所有法义都要一一贯通起来,从而明了什么是我,思量通达有可能断我见。但是这些内容太多太深,不可能一时都思量清楚,就需要一点点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内涵越来越深透,外延越来越宽广,最后整个我清清楚楚的在心中摆明了。

以上是定中参究证悟的方法,以此方法用功,就会避免解悟。在参究当中,意识要把所学的法义比较细致的部分尽量忘掉,不要传递给意根,或者不要把比较细致的法义当作是最终答案,对法要起疑,要有疑问,疑越深越好,要多问为什么。意识所学所知的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参究让意根弄清楚为什么,智慧就会不断的增长,能带到未来世。

好多法其实都不用学,学佛不是要学成个理论家和辩论家,也不是要学成个杂家和全家,在真参实究当中,会触类旁通,法义一点点扩散和融会贯通,原来不知不会不懂的法,通过深思,都会一一贯通。贯通之后的法,就是自己所有的,不是学来的,今世和后世想忘也忘不掉,张口就来,不必思考。智慧深的人,都是自己去证法,去探究法,而不是去学他人的法,学来也不是自己的,死后就忘记了,来世还得重新学。有不少人都是学富五车的样子,一提起法义来,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好像辩才无碍了,可是一个法义都没有通,一个都没有实证过。知识丰富不代表真懂法,不代表真智慧,意识一消失,什么都不是。

大小乘的法,在多闻阶段,只要弄清楚大概轮廓,脉络清晰就可以了,不用再到处学、到处闻,同样差不多的法,学多少也是那样,并不能增加智慧,真正的智慧是通过参究参出来的。参究一点,出生一点智慧,同时还会触类旁通,证得更多的法,一点点连接起来,就懂得了许许多多的法,而且是真懂,甚至睡觉时也能用功。思想脉络清晰了以后,并不需要意识的提醒和引领,所以没有意识的时候,意根照样能独自参究。

十二、意根证果才不会退失

意识的解,不能断除任何烦恼结缚,因为结缚是意根的结缚,是意根的无明,意识不能代替意根破除无明,断除三缚结,意识的解根本不能断除意根的疑,将来肯定要退转的。而意根断除结缚、断我见了,永远不会退转不承认。即使遇到极大的逆缘,有可能撒谎骗对方说自己不是个断我见之人,不是个菩萨,但是内心里的意根也不会退失信心和智慧之见地,无论怎样意根都会坚定不移,永远不会退失菩提道。

退不退是意识的问题,意根没办法退,定型的智慧认知,不会因外力而发生改变。众生因为那个我,生生世世生死流转,无量劫在地狱中受苦,也没有断除我见。一个意根证果和明心的人,怎么能轻易就退转,思想是那么容易转变的吗?意根证法思想转变,不会再变回去了,否则成佛也会变回凡夫。意根证法如果能退转,那就是很奇葩的一件事。如果思想是那么容易转变,断我见和开悟就是非常容易的事,成佛也是非常容易的事,何来的三大无量数劫的辛苦修道,才最终成佛?

十三、一切法的取证都在于意根

众生都把五阴的功能作用当作我,尤其是把识阴六识的觉受当作我和我所,执着自己的受觉,为此造作种种善恶业行,甚至不惜造作恶业行,因此业行就会沉沦生死受苦报。六识的觉受哪里来的?是在根尘相触以后生出来的,之后意根以此觉受为我而加以执取,造作贪爱的无明业。要想解除生死,就要观行六识觉受的虚幻不实性、苦性、空性和非我性,知道觉受是空幻不实的,不再注重觉受,心逐渐空了,就能够断我见,不再执取觉受了,贪嗔痴烦恼就会淡化和消除,不再造作无明恶业。能够把觉受观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五阴无我,觉受也非我,这是很重要的思想观念。

 六识的觉受容易观察得到,后面隐藏的意根的觉受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意根因为有受,就会有贪嗔痴烦恼,因为执取觉受促使六识造作业行。意根认为一切法都是我的,都属于我所有,把意识当作是我的用,那么断我见是断意根的我见,证悟也是要意根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因此一切法的取证全部在于意根,不在于意识。通过如实如理的观行,越观行越觉得最根本的修证就在意根上,意根是成佛的关键,也是生死轮回的主宰,把意根熏修成功了,就得解脱,成就佛道。

意根通过参究和思量,一旦证法,就会颠覆原来的不如理作意,心行改变,不再执取五阴,就得初步的解脱,这是修行的关键。为什么有些人学了很多理论以后,都觉得五阴不是我了,觉得是空的幻化的,但还是要为了五阴身造作染污业行,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心行?因为那些觉得是意识理解的那种觉得,根本不算数,意根没有实证,就会一如既往的认取五阴,随顺自心烦恼造业,因此所有的觉得都不可靠,任何一种法一定是意根证得才算数。

意根也一直把如来藏的种种功德都当作是自己的,把如来藏生出来的一切法都当作是我和我所,不知道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幻化出来的,不知道就连自己本身也是如来藏幻化出来的,所以才造作无明业行。修学佛法就是要让意识从理论上知道这些法是无我的,知道如来藏的真实性,然后再熏染意根,让意根思量取证一切法中的如来藏,证得一切法都不是我和我所。

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幻化出来的,都不是意根的,都是如来藏的功能作用,意根证得这个理以后,心才会空,才能不再执取自我五阴,这样不仅能断我执,还能断法执,法执断尽就究竟成佛了。所以修行的关键都在意根,无明是意根的,断除无明就是要断除意根的无明,断除烦恼也是要断除意根的烦恼,得解脱是让意根得解脱,意根不再执取一切法,就没有束缚了,这就是解脱。成佛是谁成佛?因为六识是每生每世都会断灭的,所以六识不能成佛,是意根成佛,如来藏也不成佛,但究竟理地,意根也不成佛,到成佛那一天就知道了,没有佛可成,才能究竟成佛。

十四、直觉悟道是真悟

乔布斯说,要相信你的直觉,它超越思维,让你看到思维看不见的东西。乔布斯说的直觉就是意根的觉知,思惟就是意识的觉知。意识所能觉知的法是有限量的,意根的觉知是无限量的,意识无法觉知到很多意根所能觉知的法。

意根的觉知为什么叫作直觉呢?因为意根依着如来藏能直接了知一切法,意识了知法必须依靠意根,是间接了知的。楞严经中表达为意根默容一切法,一切法意根都能快速缘得到,至于对法知的程度那是另外一方面的事。所以意根的觉知非常快,直接与法相对,直接快速的了别法,知则知,不知则不知,不经过意识的分析推理,这时还没有意识的生起。而法一旦落入到意识里,必然要有一番思惟、分析、推理和判断,这就绕了很大一个圈子了,时间比较长,最后的结果就不真实,因为有推理测度的成分,不是当下见、当下知。

过去禅师引导学人开悟,一问话,学人如果翻眼挠脑思考,禅师上去就是一板子,告诉他说:要会则会,思量个什么?禅师们都是引导学人直觉悟道,不落思惟,问话当下悟则悟,不悟就不悟,不许落入意识的思惟当中。如果禅师引导你悟道,你琢磨了又琢磨,在你刚开始琢磨的时候,就应该一棒子打回家去,谁允许你琢磨又琢磨的。而如今有的人开悟却琢磨好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这个结果就更不可信了。答案有可能琢磨对,但再对也不是,就是因为是意识琢磨出来的,不是直接见的,不是意根亲见的。

如果拷问一个人是否知道某件事,如果这个人支支吾吾的想了又想,不直接回答,那么这个人的话就不可信了,里面的思惟就有掩盖和掺假的成分。比如说你思惟、分析、推理、想象、琢磨北京的相貌,最后断定北京是如何又如何的,恭喜你琢磨对了,北京大略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因为你没有到过北京,就不是亲见北京的人。只有到过北京进入北京城里了,才是亲见北京的人,描述北京的相貌就会真真实实、细细致致,非常肯定,不容怀疑。这相当于断我见的断除三缚结,断除疑惑,没有疑虑。而没有到过北京的人,无论怎样描述北京的相貌,内心都是不踏实的,心虚的,不敢百分之百肯定的。这相当于意识的解悟,不能断除三缚结,无法断疑生信。

自己在背后默默的做足了功夫,只差那么一点点时,禅师才能引导你开悟证道,水到渠成,自自然然,丝毫不做作,丝毫不掺假。或者只差个因缘时节,那么禅师会观察你,会留意你的状态,看你到没到时节,时节一到,会给你机缘,让你悟入。如果观察你发现还差很多,那么禅师是绝对不会上手引导你的。可如今的开悟,学人还差十万八千里地,就硬是拿铁钩子拽,结果等于拔大萝卜一样,活活给拔死了,后世果报极其可怕。

十五、证悟后的心行转变

禅宗祖师说:悟后不异旧时人,只是不是旧时行履处。意思是说证悟以后,人还是原来的那个人,只是为人处事的心行却改变了,与从前不一样了,不同于过去的心行了,做事的用心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改变了,对于五阴身的知见改变了。这些改变,说明证悟不仅是意识悟,意根必须悟,这样悟后才能不异旧时人,却不是旧时行履处。如果行履处没有改变,心行心性没有改变,那就要检查一下自己是真悟还是假悟。

十六、意识想归想意根做归做

一切法都无所得,心经里说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金刚经里说,世尊因为心无所得故被燃灯古佛授记。有些人就想:既然一切法都无所得,都无我和我所,那根本都不要去折腾了,连思想也停下,干脆无为算了。这样想的时候心里就感觉非常轻松,但是这种状态并不能持续多大一会儿,马上又都有为了,遇缘遇事遇人一点都不无为。

因为在没有证得诸法空相的时候,意识所认为的空,一点力量也没有,根本做不了主,该怎样有还是怎样的有,丝毫空不了。意识想不动不造作,却不能作五阴身的主,作主的意根有所追求,想要造作什么,意识还必须随顺,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意识虽然明了一些理,意根不明了,还是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所以意识证果明心根本改变不了什么,烦恼还照样烦恼,无明还照样无明,生死还照样生死。只有把作主的那个意根搞定,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十七、意识和意根能否割裂开

意根是六识的染净依,意根染六识必染,意根净六识必净。那么意根不断我见,意识是否能够断我见?意根不断烦恼结缚,不断三缚结,意识能否断除三缚结?由于意根没有断除三缚结,命终被业障牵引去向地狱受报,意识这时候要去向哪里?

意根处于凡夫的无明位,意识能否单独成为初果的贤人?此人算作凡夫还是证果的贤人?还是一分为二割裂开?如果某人伤害了自己,意根非常执拗于我,非要实施报复不可,意识如何应对此事?在意识清醒并且明得正理,已经受熏的时候,可以给意根讲理,反熏意根,从而压制和降伏意根不去报复,造作恶业,而在临命终和中阴身时,意识力弱就没办法牵引意根,说服意根了。

在梦中意识能不能引导规劝意根?如果在梦中都不能把握自己,临命终时更不能把握自己了。什么叫作把握?是意识明理调伏意根,归正意根,把握好意根的方向。显然在临命终和中阴身里意识是没办法把握意根了,意根这时候就要随业力所牵,或者是随愿力所牵,不随意识牵。那么修行只停留在意识阶段,不肯前进一步,是不是很危险、不保靠?

十八、大脑决定意识功能的强弱

梦里的独头意识和梦外的独头意识有什么区别?在睡眠当中,气血运行弱下来了,大脑当中的气血运行也就弱下来了,六识是依靠大脑胜义根出生和运行的,在梦里独头意识出生以后,由于胜义根的问题,意识心功能比较弱,意识在梦里了别的就不够清楚和细致,记忆的就不牢固。如果意根觉得梦境非常重要,对其刺激很大,印象就会深刻,就会让独头意识加深印象。醒过来以后,意识就能记忆犹新,很清楚的回忆出梦境。

由于外力原因,损伤了大脑,造成了昏迷,六识消失。醒过来以后,有的人就会失忆。这是因为大脑受损,阻碍意识功能作用的发挥,意识对于信息的整合功能紊乱或者变弱,导致回忆不出某段时间的人事。一旦给与大脑强刺激,意识有可能会恢复记忆,回忆出从前的人事。儿童和幼年时期的记忆不牢固,就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全,导致意识功能作用弱,记忆不牢固。老年人的意识普遍比年轻时候的意识功能弱,了别不细致,心思粗糙,就是所说的老糊涂。

气血运行不畅通,会损伤大脑,人会变得愚痴呆傻。所以六识是依他起性,是因缘所生法,是极其虚妄的,不可以依赖的,六识就不是我,也不是我所。在中阴身里,意识的功能作用更是微弱,因为中阴身是临时生起的,四大粗劣,远远比不上人身,严重阻碍意识的功能作用。所以在中阴身里,以意根的心行为主,意识无法有效的调控意根,意根的本性就决定了后世的趣向。所以意识证果,就是纸糊的果,意根同时证果,证量才会坚固不退,带到未来世。

十九、关于证果的对话

甲:证果明心只需要意识证就可以了,不需要意根也同时证。

乙:意识证果成为圣人以后,晚上睡着了,这时候是圣人身份还是凡夫身份?

乙:如果这个人没有醒过来的时候,是凡夫还是证果的人?如果这个人永远深度昏迷不醒了呢?

甲:第八识留有法种。

乙:第八识里的法种有很多呀,还有地狱极多极重的业种,到底以哪个业种算作他的身份?

甲:以业种重的意识证果为主。

乙:意识虽然证果了,但意根没有证果,意根的贪嗔痴无明烦恼也是重大的业种,意根无数的贪嗔痴地狱业种是不是要强于意识证果的业种?

甲:·········

乙:在投胎的时候意识灭了,是意根和第八识投胎,这时候是以意识的证果身份投胎,还是以意根的凡夫身份投胎?

甲:以第八识里的业种投胎。

乙:第八识里意根无数的贪嗔痴烦恼业种肯定强于意识的业种,意识熏习的法都不会成熟,因为太轻了,而与意根相应的烦恼业种非常重,这时候要投胎到哪里?

甲:意识证果的业种重。

乙:意识证果与意识相应,不与意根相应,由意识现行证果的智慧,意根的烦恼业种与意根相应,由意根现行烦恼的业行,这时候意识灭了,意识不能现行证果的智慧了,而意根却会现行贪嗔痴我见的烦恼业行,这时候要投胎到哪里?

甲:········

乙:如果熏习佛法都是意识熏习,在中阴身里意识还能有多大作用?中阴身里是意根的染污业力作用大,还是意识熏习的力量大?

甲:投胎时不一定都要经过中阴身,比如直接入地狱和升天。

乙:不经过中阴身的投胎都是生前造作了重大的善业和恶业,众生意识证果的善业大,还是意根不证果的贪嗔痴染污业大?意识证果难道不需要中阴身就直接升天吗?

甲:熏习了正法终究是有用的。

乙:虽然熏习了正法,但贪嗔痴烦恼具足,一点没有断,烦恼业种都留存在第八识里,中阴身里烦恼业现前,是依着烦恼业投胎,还是随着熏习的法投胎?

甲:依着意识证果的善业投胎。

乙:但是,意根毕竟没有证果,生前的贪嗔痴非常重,染污业种大于意识证果的业种,这时候应该是以强业先牵,以意根染污的凡夫身份投胎吧?

甲:·······

乙:如果想当然的认为只要学了佛法,就存了业种,就会投胎善道,离开了三恶道,这是非常偏执的想法。每个人虽然都熏习了善法,但是第八识里的恶业还是很重,善法不足以对抗恶法,终于还是以强大的恶法占据主导地位,这样怎么能避免三恶道的果报,而投生到善道呢?意识的熏习无论怎样也敌不过意根的业力,只有改变意根的业力,才能有把握投生善道。业力就是意根的力,意根不证果,业力就不能改变,必随意根的染污去向三恶道受报,无数学佛人命终的状况就证明了这个道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