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阿含经十二因缘释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二乘解脱 更新时间: 2022-03-08 11:08:48 阅读: 1681

第七章  佛说老母经

原文:闻如是。一时佛在维耶罗国。所止处名曰乐音。时与八百比丘僧。菩萨万人俱。

释:阿难说:我亲自听闻佛陀讲的这部经。佛曾经在维耶罗国乐音这个地方的时候,佛有一次与八百比丘僧,菩萨万人在一起,为这些比丘僧众和菩萨众讲法。

比丘僧一般是指跟随佛陀修学小乘苦集灭道四圣谛的常随众,修学四圣谛法能断除我见,证得人无我,得解脱三界生死轮回苦,证得五阴十八界苦、空、无常、无我。既然五阴十八界是苦的,苦的就不是我,是空的,空的就不是我,是无常的,无常的就不是我。我是不苦的,我是不空的,我是常在的,而五阴十八界却没有真实的、常在的、不苦的我性,那么五阴十八界就不是我。

由于认可了这个理,就把原来认为五阴是我的错误知见消除了,这样就断了五阴是我的我见邪见,从前捆绑自己流转生死的三缚结就断掉了,证得了初果须陀洹。继而贪嗔痴烦恼变得淡薄,证得二果斯陀含;修出初禅定以后,断除了欲界的贪欲心,又断除了嗔恚心,证得三果阿那含;继而再修行,我慢断尽,意根对自我的执著灭尽,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断尽,证得四果大罗汉。舍寿时到,阿罗汉的意根不再作主生出六识触六尘,意根也没有了任何心行,这样六根六尘六识灭尽,色受想行识五阴功能灭尽,就入无余涅槃,不再来三界了,这就了生脱死,出离三界得解脱了。

菩萨有出家和在家两种,菩萨主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这六度波罗蜜,以及所有自利利人的菩萨行,历经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妙觉五十二个阶位,以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最后圆满成就佛道。

六度行的修行中,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持戒包括持小乘五戒和大乘菩萨戒;忍辱主要是要调柔自己的心性,对于一切人事物理要修忍,随顺于空,忍于五蕴世间诸法空、无我,坚持精进地修行,不畏难;精进,对布施要精进,广集无量的福德,对于持戒要精进修行,对忍辱要精进修行,对于禅定要精进修行,对于修般若智慧也要精进修行;第五度是禅定,要具足未到地定或者是初禅定的定力,以此定力来思惟参究佛法,观行大小乘的空理,证得空果;最后就是般若智慧度,就是要熏习般若之理,如来藏之理,为明心见性打基础。这些修行就是修行菩萨六度,菩萨六度修满足了,机缘到来,就会证得无生忍和无生法忍。

无生忍的意思是忍于五阴十八界没有真实的出生,都是如来藏所生的不实之法,因此都是空幻的、虚假的,忍可一切法无生、无行、无实、无所有,五阴世间法都没有真实的出生,都是空相假相,没有真实的我性。小乘证得初果至四果,证得人无我,也是一种无生忍。菩萨的无生忍,是明心见性证得如来藏,了知如来藏的实相法,不生不灭,真实不虚,同时了知万法都由如来藏所生所变,都是虚妄的、生灭的、不真实的,无我的,这样的忍称为无生忍。

无生法忍的智慧远远大于无生忍的智慧,这是初地一直到妙觉菩萨所修证的智慧,地上菩萨证得如来藏出生的三界世间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生,都是一真法界中法,都是真如性,因此心智寂灭,堪受不退,名为无生法忍。菩萨们无生法忍的智慧一地比一地增进,直到佛地才能圆满具足。悟前要修六度,开悟以后还要内门修菩萨六度,满足条件以后就可以入到初地。初地菩萨在六度基础上,又增加了菩萨的四度:方便波罗蜜、愿波罗密、力波罗蜜、智波罗蜜。修行完十度波罗蜜,证得十地菩萨果位。这就是菩萨们所修的菩萨道。

原文:时有贫穷老母。来到佛所。以头面着地。为佛作礼。白佛言。愿欲有所问。佛言。善哉善哉当问。老母言。人生老病死。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色痛痒思想行识。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眼耳鼻舌身心。从何所来。去至何所。地水火风空。从何所来。去至何所。

释:在这个大法会当中,有个很贫穷的老母来到世尊的面前,以头面着地,为世尊作礼,然后对世尊说:我有个问题,可以请问您吗?佛言:善哉善哉,可以问。老母就问:人的生老病死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又到什么地方去了?色受想行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又到什么地方去了?眼耳鼻舌身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又到什么地方去了?地水火风空从什么地方来,又到什么地方去了?

老母一连问了这几个问题,一个是生老病死的问题,一个是五阴的问题,一个是六根的问题,最后是地水火风空五大种子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深奥,是佛法修行上的根本问题,是六道轮回的生死大问题。从老母问的这些问题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老母不是一般人,她前世修行的善根是很深厚的,如果善根不深厚,她就会问一些世俗利益方面的问题,如财色名食睡方面的问题。

老母是要对生死大问题寻根溯源,而要寻找生命的根源,就涉及到佛法修行的一个重要的法门,中乘辟支佛修学的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法揭示了众生的五蕴世间一切法出现和灭去的因缘,众生的生老病死现象出现和灭去的因缘,三界六道众生的生死轮回的因缘。老母问的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属于因缘法的问题。

阿罗汉和辟支佛修行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法,到最后把一念无明灭掉,我执断尽,就可以入无余涅槃。色身五阴灭尽,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也就没有了,就会离苦得乐,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但是阿罗汉和辟支佛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乐,只是离苦,没有色身五阴来受苦,离开三界,了三界生,脱三界死,得三界解脱了。为什么没有得乐呢?因为没有阿罗汉们的五阴身来受乐,没有受苦的身心,当然就没有受乐的身心,苦乐都是由生灭的身心来受。

简单解释一下老母所问问题中的有关概念。五阴是指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时,这一期的色身叫色阴;受阴是苦、乐、不苦不乐的感受,也叫六受身,在六根触六尘时有受;想阴是六根触六尘时心上取六尘相,了知六尘相,就是六识对六尘的了别,也叫六想身;行阴是指六识的身口意行,包括身体的行为造作、言语觉观的行为造作、思想观念的行为造作,行就是行为、运作、迁流、变化,时间的变化、地点方位的迁移,身口意行刹那刹那的变化就是行阴,六识在分别六尘的时候都有行阴。识阴是六个识对六尘的了别作用。

形成色身的地、水、火、风、空五大种子都是阿赖耶识中的大种子,地性是坚硬性,有支撑执持的作用,比如外界的土地、山川、树木、金属、矿藏,这些都是坚硬性的,以地大为主,色身里也有地性,比如骨骼、肌肉、筋、脉等等,以地大为主。水性就是湿润性,比如河流、大海、种种液体等等,在身体里的尿液、汗液、唾液、血液、眼泪、鼻涕等等都属于湿润的水性。火性就是热量、温度、能量,在外界和身体內界都有火性,比如外界的阳光、燃烧的火、体内的温度等等。

风性就是飘动、流动的属性,分为外风和身体里的内风,外风如宇宙虚空当中出现的大风、台风、暴风,微风,就是外界的风,身体內界的风就是呼吸和在身体内运行的各种气息,因为身体里有风的流动性,所以吃的饮食才能在肠胃里一点点地消化、吸收、排泄,血液才能流动,心脏、脉搏才能跳动,这些都有风性的作用。如果没有风,物质就不能流动,身体就不能运转,风就代表流动性,是一种动能。众生语言的产生也离不开风性的作用,内心里有了想法和觉观,风就产生出来了,风触脐,再触心脏,依次触气管、舌根,口腔,声音就发出来,语言就产生出来,这也是风性的作用。

空大就是虚空性,分为外界的虚空和空间和身体内的空隙和空间。因为外界有空间,才能容纳一切色法,物质才能运行,声音、气体和味尘才能传播,各种能量才能传递,众生才能在虚空当中生存。外界的虚空是所有众生的阿赖耶识,共同输出空大种子所形成的,是所有众生的阿赖耶识所共同执持的,各种物质当中也有空隙和空间,其空隙多少的不同,就造成物质的结构不同,密度就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不同,物质当中的空间也是由共业众生的所有阿赖耶识共同形成和执持的。

身体里各个组织结构当中都有空隙和空间,因为有空间,饮食、气体和血液才能流动。身体当中最小的细胞组织里也有空间,细胞里的各种分子结构当中也有空隙,这样分子、离子等各种微粒才能运行,细胞才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四大加上空大,组成了众生的三界世间,五大种子遍一切处存在。

阿赖耶识输出五大种子,五大种子和合起来,就形成各种物质,包括外面的山川、大地、树木、河流、星体,都是五大种子和合起来的,只是各自的比例不同,所形成的物质就不同。地水火风空和合起来也造就了众生的色身,就像骨骼里面不仅有地性,还有火性、风性、水性,但色身上的五大种子是这个众生的阿赖耶识独自输出来的,色身是由别业众生的个体阿赖耶识独自出生和执持的。

外界的花草树木也都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种子组成的,比如树木一挤压就出水,说明里面含藏水大,点燃就能燃烧,说明里面含藏火性;树木是坚硬的,就说明里面含藏地大;树木能够生长,说明里面含藏着风性,树木里面也有空大,有空隙,风才能在里面流通,水才能在里面滋润。石头里不仅有地大、水大、火大和空大,石头一挤压就出水,敲击就冒火星,里面也有空隙,分子中间有空隙,因为有空隙,分子才能运动,风才能在里面流动。里面空大的比例不同,石头的性质种类就不同,所以一切物质都是由地水火风空组成的。

原文:佛言。人生老病死。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色痛想行识。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眼耳鼻舌身心。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地水火风空。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

释:佛说:人的生老病死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色受想行识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眼耳鼻舌身意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地水火风空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

世尊是从小乘中乘的空相上来讲,没有从大乘的真实义理上讲,因为当机者是二乘根基,世尊就依从众生的根基,从因缘法的空相上来讲,不讲大乘真实义。佛说人的生老病死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人的色身如果有来处,那么我们就推究寻找这个来处,结果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来处。如果说人身是从父母来,从母胎里来,从受精卵里来,我们观察考证,发现父母和受精卵都没有来处,所以人身就没有来处;如果说人身是从虚空中来,可是虚空也没有来处,所以人身就没有来处。

众生死亡色身灭去了以后,人身也没有一个去处,如果有去处,人生生世世有无量无边的色身,一小劫里的每一个色身堆积起来都要比须弥山还要高大,那么所有众生的色身堆积起来就能堆满虚空,那就没有虚空了,因此说人身来无所来,灭了也没有去处。又比如说生病,病从哪里来?哪里存着这些病症到身体里来了?疾病没有来处。把病治好以后病又到哪里去了?如果说病到虚空里去了,如果虚空里存着无数的疾病,众生就会都生活在一片病气当中,那就无有不病时了。因此病不到虚空里去,也不到其它处所,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这说明万法都是空的。

色阴没有来处和去处,受阴也如此,比如听音乐时感觉很快乐,这个快乐的感受从哪里来?快乐的感受消失了到哪里去了?没有来处和去处。想阴也没有来处和去处,眼见色有知性,这个知是从哪里来的?当睡着了,外面的色就不知道了,这个知性又到哪里去了?没有一个去处。行阴也同样是没有来处和去处,比如钉桌子这个行为从哪里来?钉桌子这个行为消失了,又到哪里去了?没有来处和去处。识阴六识对于六尘的了别性知觉性,也同样是没有来处没有去处。

万法都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比如树林里的树木,树木是从哪里来的?如果说是从树种子里来的,种子很小,并没有大树的相,而且树种子也没有来处,大树就更没有来处了,虚空里也没有大树的相,树毁灭了以后又到哪里去了?没有去处。虚空中出现台风的时候,台风从哪里来?来之前藏在了哪里?台风止息下来以后,又到哪里去了?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本是虚幻。

天上乌云密布下雨时,雨点是从哪里来的?如果说是从云朵里来,天空总有云,为什么不常常下雨?如果说雨点藏在虚空当中,虚空常在,应该常常下雨,雨停了雨点也没有去处,不能躲到云朵和虚空里。地球毁灭的时候,天上落下的雨点就像大象那么大,以至于形成了水灾,一直淹到初禅天,那么多的雨水就更没有隐藏之处了,等水灾消退了,大水又去了哪里?没有去处。诸法都是来无所来,去无所去。

外面着火烧了荒草,那火没着之前在哪里?不在点火人的手里和虚空里,火没有来处,灭了也没有去处,如果虚空里有火,一切物都会被烧毁,什么都不存在了,火如果是从太阳来,也会一切时烧着一切物,所到之处都是灰烬。又比如人头晕目眩,感觉眼冒金花,那些金花从哪里来?如果从虚空来,别人却看不见,也不头晕目眩,如果说是从眼睛里来,应该常常眼冒金花才是。当头不晕的时候,那些金花又到哪里去了?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这样观察就知道了诸法全都是空,没有一样是真实的,空来空去,就像魔幻师变幻的一样,找不到来处和去处,都是幻化的假相。

原文:佛言。诸法亦如是。譬如两木相钻出火。火还烧木,木尽火便灭。佛问老母言。是火本从何所来。灭去至何所。老母报佛言。因缘合会便得火。因缘离散火即灭。

释:佛说:诸法也如此,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譬如两木互相磨擦出火,火却烧燃了木头,木头烧尽了,火也就灭了。佛问老母说:这个火原本从哪里来?灭了又到哪里去?老母回答佛说:因缘和合在一起便生出了火,因缘灭了火就灭了。

火产生的因缘是什么?两块木头,人工放在一起摩擦,摩擦到一定程度,暖相出现,木头发热,火就生出来了。两块木头、人和人工,这些缘聚合起来,再加一个产生火的因,阿赖耶识当中的火大种子,这样因缘聚合,火就产生了。就像两只手,一摩擦就产生了热量,热量出现的因缘是因为两个手合在一起,用力摩擦而出现的,而两个手之间互相摩擦就产生不了火,因为这个缘不是产生火的缘。

比如众生生到这个世间是有因有缘的,因缘聚合才能生到这个世间,生到这世间的因缘是什么?首先要有造业的三界业种,还要有父母缘,有贪欲心,这些缘再加上出生的因阿赖耶识,众生才能入胎和出生。众生在这个世间的缘散了,寿命就终了。所以万法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法都是空的,依因依缘所生的法就是不自在的、幻化的、虚妄的。

原文:佛言。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会乃成。因缘离散即灭。诸法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眼见好色即是意。意即是色。是二者俱空。无所有成。灭亦如是。

释:佛说:诸法也是如此,因缘和合在一起就出生了,因缘离散就灭去了,诸法都是无所从来也无所去。眼见好色是心意,心意即是色,心与色二者都是空的,生无来处,灭无去处。

诸法包括色法和心法,任何一种法都是因缘和合才形成的,缘不具足,什么法也不会产生出来。各种法的产生都有其相应的因缘,一个缘散去了,法就灭失,所以离开任何一个因缘,法就不能出生。比如我在这讲法需要一个处所,需要有一台电脑,需要有听众,还需要我身体健康,还需要有光明等等这些外缘,缺一个缘,讲法的事就不成就。那么讲法这事就是因缘所生法,就是空幻的,因缘离散就消失。比如一家人,因缘聚合就生活到一起,缘灭一家人就散,所以对亲人也不要执着、贪恋,都是空幻的,没有永远不散的宴席,没有永远不退去的舞台,都会因缘聚合,聚散无常。

众生心里总是想见到好色,而所见到的色就是心想所生,能见色的心与所见的色都是空,色法和心法都是空,生时没有所藏的处所,灭也没有灭的去处。外界一切的色法,依各种缘而出生,虽然出生,也没有来处,因缘散,色即消失,消失了也没有去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而能见色的心,也是因缘聚散,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全部虚妄。

原文:诸法譬如鼓。不用一事成。有人持桴捶鼓。鼓便有声。是鼓声亦空。当来声亦空。过去声亦空。是声亦不从木革桴人手出。合会诸物。乃成鼓声。声从空尽空。诸所有万物一切亦如是。我人寿命亦如是。本际皆净无所有。从无所有因作法。法亦无所有。

释:诸法好比鼓,鼓中空空,一物也没有,如果有人用木槌敲鼓,鼓就会发出声音。现在听到的鼓声是空的,以后出现的的鼓声也是空的,灭去的鼓声也是空的。这些鼓声不从木槌中来,不从人手中出,不从鼓的革皮中出,而是鼓、木槌和人手和合起来形成的鼓声。鼓声从空到空,所有一切万物也是这样,我、人、寿命也是这样,本体都是空净一无所有,以无所有为因生成的法,法也无所有。

佛又举敲鼓这件事说,一切法不从虚空来,不从一切物来,不无因来,虚空无物,不会变出任何物质色法。拿一个鼓槌敲鼓,鼓是皮革做成的,鼓槌一敲,咚咚咚的声音就出来了,那个声音是从哪里来?如果是从手里来,手里也没有声音,如果是从鼓锤里来,鼓锤里没有声音,鼓里也没有声音,虚空里也没有声音,如果有声音就不叫作虚空了。不敲鼓时,那咚咚咚的声音到哪里去了?是到手里去了,到小锤里去了,到虚空里去了,还是到鼓里去了?鼓声哪里也不到,鼓声是虚妄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

诸法好比鼓声一样虚妄,有人拿着鼓锤再敲击,鼓才能发出声音,那么咚咚咚的鼓声就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的法,本身就是空的。鼓本身就是因缘所生,敲鼓这件事更是因缘所生,鼓产生出来的声音也是因缘所生,诸法都是空无自性的。现在的鼓声是空的,将来的鼓声是空的,从前敲鼓所产生出来的声音也是空的,所有这些声音都是空的。声音不从鼓中产生,也不从人的手中产生,也不从虚空中产生,是这些因缘和合到一起了,才产生这些鼓声。这个鼓声来也没有一个来处,去也没有一个去处,从空到空,空来空去。诸法也如是,所有的万物也如是,空来空去,没有来处没有去处。

又比如地球的生住异灭,地球慢慢形成时,地球是从哪里来?地球毁灭了,地球这么大的一个星体,又到哪里去了?须弥山比地球大无数倍,毁灭的时候,整个须弥山都没有了,一点碎末都不见了,须弥山又到哪里去?以后慢慢又形成了一个须弥山,这个须弥山又从哪里来?整个宇宙器世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

人的寿命也如是,众生往往认为,五阴是我人,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在这个我人之中有一个我人的寿命,这是寿者相,属于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之一。我相就是我的五阴十八界相,人相就是人的五阴十八界相,众生相就是所有众生的五阴十八界相。四相全部都是虚妄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这些法相的本际是空净无所有的,本际是本体本来的意思,诸法本来是空无所有的,没有来处,以无所有的法形成新的法,新法也是空的无所有的。

原文:譬如云起。阴冥便雨。雨亦不从龙身出。亦不从龙心出。皆龙因缘所作。乃致是雨。诸法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

释:譬如虚空中的云聚集到一起,非常阴暗低沉,于是就下雨了。雨水不是从龙身中出来的,也不是从龙的心中生出来的,都是由于龙的关系,因缘聚合,才把雨生出来了。诸法无所从来,去也无所去。

当云朵中含有大量的雨水,就会阴沉沉的,非常黑暗,云层托不住雨水了,就会下雨。雨水是从哪里来的?不从龙的身上出来。下雨之事虽然是龙所管辖的,但是龙身上没有雨,龙身不管有多大也藏不了这些雨。雨水也不是从龙心产生出来的,龙心里也不装着这些雨水,而是因为众生善恶业因缘聚合,就产生了雨。

是什么因缘呢?众生善缘成熟时,该有雨水来滋润土地和饮用,龙就会降雨,雨就产生出来了。众生的恶业因缘成熟时,龙就会降下过多的雨水,众生就会受到水灾,或者是连年不下雨,众生就会受旱灾。因此因缘聚会而出现的法就是空的,无所有的。一切法就像雨水一样无所从来,灭也没有一个灭的处所。

原文:譬如画师。先治板素。却后调和众彩。便在所作。是画亦不从板素彩出。随其意。所为悉成。生死亦如是。各各异类。地狱禽兽。饿鬼天上。世间亦尔。有解是慧者不着。着便有。

释:就像一个画师想要画画,需要先把画板准备好,然后再把需要的颜料调和好,还要有画笔,画师手拿画笔,沾取调好的色彩,便在画板上画画了。画师画出来的无论是山水画也好,人物画也好,什么画也好,彩画是从哪里来的?彩画不是从画师手里出来的,也不是从颜料中出来的,也不是从画板上出来的。但是彩画却随着画师的心意描绘而出。生死也是这样,四生二十五有各类众生和世间也是这样。能明了这个真理的人是有智慧的,不会着于世间一切法,如果执着世间一切法,就有生死苦。

众生的生死也如彩画一样,来没有一个来处,去也没有一个去处,地狱,畜生、恶鬼、天人、人类都是这样,生也没有一个来处,消失了也没有一个去处,一切法都是这样的虚妄,这样的空幻,这样的无常,而无常就是苦。能真正懂得这些道理的有智慧的人,不再执着这些因缘所生的虚妄法,如果还有执着贪求的心,世间万法就会产生,三界的有就会产生,生死就不能了脱。

原文:老母闻佛言大欢喜。即自说言。蒙天中天恩得法眼。虽身老羸。今得安隐。

释:老母听佛讲了这些因缘法理以后非常欢喜,对佛说:蒙天中天您的恩德,我得了法眼净,虽然我这个身体又老又弱,但是我现在心得安稳了。

天中天就是指世尊,天人中的天人,比天人更尊贵,三界众生当中天人最尊贵,在天人中最尊贵的就是世尊,佛是三界至尊。证得法眼净,就是小乘的断我见,成为初果至四果人。老母听完世尊所讲的因缘法,证得了五阴空无我,就得了法眼净,观察法的眼是清净的,有智慧的,成了贤圣之人,消除三恶道的业,心得安稳。心得解脱,断了贪爱,这是三果和四果人的境界,有能力入涅槃,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未来世不会再有苦受了,所以心才能安稳。

原文:阿难正衣服。长跪白佛言。是老母闻佛言即解。何因缘智慧乃尔。佛言。大德巍巍。以是故而即解。是老母者。是我前世发菩萨意时母。阿难白佛言。佛前世时母。何因困苦贫穷如是。

释:这时阿难整理好衣服,长跪在佛前,然后问佛:这个老母听闻佛讲法就能得法眼净,是什么原因有如此的智慧?佛说:这个老母是一个非常有德行有修行的人,因为她生生世世修道,善根很深厚,有大威德,因此闻佛说法就能证解。这个老母是我过去世刚发菩萨道心时的母亲。阿难对佛说:既然是世尊您过去世的母亲,是什么因缘导致她为如此的贫穷困苦呢?

原文:佛言。乃昔拘楼秦佛时。我为菩萨道。意欲作沙门。母以恩爱故。不听我作沙门。我忧愁不食一日。以是故。前后来生世间。五百世遭厄如是。

释:佛说:往昔拘留佛在世时,我为了修行菩萨道,想出家作沙门修道,我母亲因为对我太恩爱的缘故,不允许我出家作沙门,我就忧愁苦恼地整整一天没有吃饭。因为这个缘故,我母亲到这个世间里出生,前前后后总共有五百世都遭受如是贫穷苦厄。

以上是世尊讲的老母贫穷的因果故事,老母使得发菩萨道心的儿子心里难过,整整一天没有吃饭,也没有实现出家的愿望,就感得五百世得贫穷困苦的果报。因果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因小果大,众生因为无明往往都觉得因小,无所谓,实际上事情的起因很大,后果相当严重而不自知。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善护身口意三业,知因达果,不造不善业,莫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蚁穴能决堤,尤其是涉及到三宝和生死的大事,一言一行更要小心谨慎。

还有一个因果故事是有关佛的儿子罗睺罗的,罗睺罗前世修道时因为嫌老鼠吵闹,影响修定,就把老鼠洞堵了六天,活活把老鼠闷死了,其果报就是被困在母胎里整整六年,这六年该有多少苦受。人类在母胎里住几个月就受不了,八九个月就要出来,罗睺罗却住了六年,五蕴身早都已经成熟了,那感觉比住监狱难受多了,就在母体里面受着挤压,身体却不能活动。

老母经历的五百世是指做人时的五百世,这其中还有不做人的时候,加一起,其时劫非常久远。做人的时候就像在大海里冒出了头的时候,人没做好又掉进海里,下三恶道了,老母前后五百世来到人间,都是像这样贫穷困苦。一点点的业行,所感得的果报却是极大的,还有人因一句话就下了无间地狱,因果就是这样的可畏,所以身口意一定要清净,尽量不犯丝毫过错。

原文:佛语阿难。是老母寿终。当生阿弥陀佛国中。供养诸佛。却后六十八亿劫。当得作佛。字扶波健。其国名化作。所有被服饮食。如忉利天上。其国中人民皆寿一劫。

释:佛对阿难说:这个老母寿终以后,就会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中,在那里供养十方诸佛。在这之后的六十八亿劫的时候,就要成佛了,佛的名字叫作扶波健,其佛国土名字叫作化作。化作国中人民的所有衣被饮食,都如忉利天一样,国中人民寿命为一劫。

因为老母已经证果了,最低是中品上生往生到极乐世界,或者是上品上生,不用住在莲花宫殿里,而是如天人一般在极乐世界随意游行,随意往来其他佛国土,供养十方世界诸佛。供养包括身口意行、饮食卧具的供养,以及在佛身边随佛修学的法供养。老母将来佛国土中的人民,所有的饮食生活资具都像忉利天一样,都是变化而有,只要心起饮食念,百味饮食悉皆现前,然后一嗅闻就吃完了。国土中人民的寿命都是一劫,一劫是大劫还是小劫,没有具体说明,小劫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大劫就再乘以八十。国中人民的寿命就这样长,那么扶波健这尊佛的寿命至少也是这么长,可能比这还要长。

世尊给老母授记成佛时劫是六十八亿劫以后,时间虽然很久远,但还是有数量的。成佛需要三个无量数劫,修到八地菩萨要经过两个无量数劫,还有一个无量数劫就能成佛。六十八亿劫是在最后一个无量数劫里,那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了,说明老母所证得的果位是四果大阿罗汉或者是辟支佛。佛为菩萨授记一般是在菩萨修到八地菩萨的时候,这个老母此时已经得解脱了,就应该是四果罗汉,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回心大乘,闻佛说法,就会证得八地菩萨的果位,离成佛最多还有一个无量数劫,这是老母修行所感得的非常殊胜的果报。

原文:佛说此经已。老母及阿难等。菩萨比丘僧。诸天龙鬼神阿须伦皆大欢喜。前以头面着地。为佛作礼而去。

释:佛说了这个经以后,老母以及阿难、菩萨们、比丘僧们,还有天人、鬼神、阿修罗都非常的欢喜。都头面着地,对世尊作礼才离开,表示信受奉行,于是这个法会就结束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