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阿含经十二因缘释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二乘解脱 更新时间: 2022-03-08 10:39:46 阅读: 1362

第五节  世间的集与灭

(二九三)佛为异比丘说缘起法

原文:尔时世尊告异比丘。我已度疑。离于犹豫。拔邪见刺。不复退转。心无所著故。何处有我。为彼比丘说法。为彼比丘。说贤圣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所谓有是事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

释:世尊告诉一个从他处来的比丘说:我已经灭尽所有疑惘了,离开了对解脱法的犹豫不决,已经拔掉了邪见的毒刺,于无上菩提道已经不再退转了。因为心无所住著的缘故,不见何处有我为那些比丘们说法,为那些比丘们说与贤圣们所证得的出世间的空相应的缘起随顺之法。缘起随顺之法就是所说的由于有此事的缘故,彼事就出现了,由于此事的存在而导致彼事产生出来了。

原文:所谓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

释:这就是所说的十二因缘法,由于有无明就产生了身口意行,由于有身口意行就产生了六识的业种,由于有六识的业种就产生了后世的名色,由于有名色就产生了六入,由于有六入就产生了触,由于有触就产生了受,由于有受就产生了爱,由于有爱就产生了取,由于有取就产生了有,由于有了有就有了生,有生就有老病死忧悲苦恼,之后生死大苦就聚集起来了,乃至于通过修行,生死大苦聚消灭了。

度疑的意思就是说佛已经断尽无明,一切疑惑都没有了,心里非常肯定了知一切法,知道世出世间的一切法都是什么道理,这些法的实相是什么。而众生都还没有度疑,疑惑都太多,不懂的法太多,因而在事相上都很迷惑和执拗,这一切都源于无明。无明的范围很广,众生的无明疑惑简直数不尽数,如果要按数量来计算的话,众生的无明有十方世界的灰尘那么多。

 无明有三种:一念无明、无始无明、尘沙无明,就算开悟以后,还有很多成佛路上不懂的法,犹如灰尘和沙子一样多。等觉菩萨都还有一品无明没有破,破尽了才能成佛。长处无明,就是长处黑暗。最根本的邪见就是我见,因为有一个我,所有的烦恼都出现了,一切的邪见都因为我而来,我见一断,其它的邪见就会一个一个随着都断了。世尊拔掉了邪见刺,一切不正确的见解全部断尽,无明都断尽。有无明就有邪见,开悟了以后也还是有邪见,只有成佛才会没有邪见。

原文:如是说法。而彼比丘犹有疑惑犹豫。先不得得想。不获获想。不证证想。今闻法已。心生忧苦悔恨。蒙没障碍。所以者何。此甚深处。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所谓一切取离。爱尽无欲。寂灭涅槃。

 释:世尊如此说法,而那个比丘还是有些疑惑和犹豫,不能抉择了,他先前有一种想法,认为自己得法眼净了,获得解脱了,证果了,实际上他并没有得法,没有证果,没有得解脱。现在听到世尊讲十二因缘法,心里就生出了忧苦、悔恨,心里迷惑不解,有心障碍。为什么如此呢?因为十二因缘法比他从前修学的四圣谛理更加甚深难证。难证之处在于,十二因缘法修到最后要离开一切三界法的取着,对三界的贪爱灭尽,断尽了贪欲,获得了寂静涅槃。

原文:如此二法。谓有为无为。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是名比丘诸行苦。寂灭涅槃。因集故苦集。因灭故苦灭。断诸径路。灭于相续。相续灭灭。是名苦边。比丘。彼何所灭。谓有余苦。彼若灭止。清凉息没。所谓一切取灭。爱尽无欲。寂灭涅槃。

释:有为和无为这两种法,显示出比丘所处的一切行苦和寂灭涅槃两种状态。有为法是有生住异灭现象存在的,无为法没有生住异灭的现象存在。比丘未涅槃前是有为,所有的五蕴的行苦灭了以后,就涅槃无为了。诸行苦的因集起时苦就集起了,行苦的因灭了苦就灭了,这样就把通往生死的路径截断了,把生死相续截断了,生死相续灭了就到达苦的边际了。

比丘,阿罗汉辟支佛们把什么法灭掉了?把断除无明烦恼以后余下的苦灭除了。有余苦如果灭除和止息了,就止灭了一切行,心得到清凉、息止、灭没了。这就是所说的把一切取的心行都灭除了,贪爱永尽,再也没有贪欲了,就会得到寂灭涅槃之乐。佛说完这部经以后,比丘们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阿罗汉辟支佛们修行到最后,一切取离、爱尽、无欲、寂灭、涅槃,心不取着一切法,不执着一切法,不希望拥有更多的法,就是取灭。取灭了以后就没有贪爱,贪爱也尽就无欲了,对这三界世间再也没有什么想法和追求,如果还有想法和意愿,意根的执就不断,就会还有下一世,爱不尽,欲不离,就不能寂灭涅槃。所以无欲以后就是寂灭,寂灭就涅槃,这样五阴都灭尽了,就剩下一个无生住异灭的涅槃心第八识,就是涅槃境界。

四圣谛法和十二因缘法是小乘有为法,小乘有为法离不开无为法阿赖耶识。佛讲一切法的出生是有为,住也是有为,变异是有为,灭失也是有为。宇宙大千世界都有生、住、异、灭,都是有为法。无为就是不生也不住,不异也不灭。什么法是这样?只有第八识才会这样,所以阿罗汉和辟支佛入无余涅槃以后就无为了,因为没有有为的七识心和行了。身口意行这些有为法里就含着无为法,否则有为法也现不起来,有为、无为两个同时运行,有为灭了,剩下一个无为,就是寂灭涅槃。

有为就有苦,一切的苦都是结果,有果就有因,身口意行就是因,因造作出来了,果有可能在未来世出现,有可能是现在就会出现,只要缘具足,果就出现,如果缘不具足,就作为因、作为种子存着,将来结果。修行就是在种因,果什么时候出现?缘什么时候具足,就什么时候得果。开悟的缘是什么?就是菩萨六度,把菩萨六度圆满了,明心的果就会出现。要想快速得果,就快速具足菩萨六度这个缘,如果不重视菩萨六度的修行,明心的缘就不具足,哪生哪世何时明心就不一定了。

有些人把修行的果安排到命终之时得,求命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命终时往生极乐世界的缘不一定能具足,谁也不能保证命终时往生的缘一定能具足,佛如果没有给予保证,谁保证都没有用。除非能保证在现世活着的时候能够具足往生的缘,在活着时极乐世界就能出现在自己的三昧中,或者是阿弥陀佛出现在自己的三昧中,由于这种三昧力和佛的加持力,命终才能保证往生。

(二九四)在六触入处解脱与系缚的差别

原文: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内有此识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缘生触。此六触入所触。愚痴无闻凡夫。苦乐受觉。因起种种。云何为六。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

释: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愚痴无闻的凡夫因为有无明的覆障,有所贪爱的障缘把自己的六识身系缚住了。在内有六识身,在外有名色五阴,内外六入二者和合生触,在六个触入处生触之后,愚痴无闻的凡夫就生起了种种的苦受和乐受的觉受。什么是六触入处?眼触入处、耳触入处、鼻触入处、舌触入处、身触入处、意触入处,名为六触入处。

众生心都被无明遮障着,如果把无明去除,心地透出光明来,一切事理就会都明了了。佛的心没有覆盖,心放光明照天照地,十方法界都通亮。每个凡夫心里都有爱的因缘系缚,于是就有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意识身,这个六识身就叫识身,没有爱就没有这些识身。有了六识身就会触十一种色法以及心法,就会生出苦乐舍受。

众生由于无始劫来的贪爱,而有这个六识身,六识为什么是身之内的识?因为在胜义根之内产生的识。名色为什么属于外身?因为名色是外入,在胜义根之外入到胜义根,与六识相触,就有了受觉,之后身口意行不断,六识不断。如果六根不触六尘时,六识就灭,六识灭了就没有种种受觉了,什么也没有了。讲到这里,我们对十二因缘的这个链条就清楚了,五阴身的一切活动就清楚了,意根的无明如果不灭,身口意行总是要现起来的,这样业种就不断地累积,未来世的名色就会不断地生起,这就是来世名色出生的因。

原文:若黠慧者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如是内有识身。外有名色。此二缘生六触入处。六触所触故。智者生苦乐受觉。因起种种。何等为六。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

愚夫黠慧彼于我所。修诸梵行者。有何差别。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惟愿演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释:如果聪明有智慧之人被无明覆障,由于贪爱的因缘系缚了这个六识身,这样的话,内有六识身,外有五阴名色,二者和合触之后,就有了六入触处,因为在此六处有触,聪明智慧的人就生起了种种苦乐受。什么是六触入处?就是眼触入处、耳触入处、鼻触入处、舌触入处、身触入处、意触入处。

愚痴的凡夫和聪明智慧的人在六入触处都有苦乐等种种受,如果他们都在我法中修诸梵行,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比丘们对佛说:世尊您是法的根源,是法的眼目,是法的所依,希望世尊您来开演此意,比丘们听闻之后,应当信受奉行。

原文: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彼愚痴无闻凡夫。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不断。爱缘不尽。身坏命终。还复受身。还受身故。不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以者何。此愚痴凡夫。本不修梵行。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故。是故身坏命终。还复受身。还受身故。不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释:这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仔细地听,细心地思惟,我现在就为你们解说。诸比丘,那些愚痴无闻的凡夫因为被无明所遮障覆盖的缘故,被贪爱的因缘所系缚,生出这个六识身。他们由于不断无明烦恼,贪爱的因缘就不能断尽,身坏命终的时候,还会再继续投生受用六识身,既然愚痴无闻的凡夫还会受六识身,就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那些愚痴无闻的凡夫,本来就不修行清净的梵行,不愿意趣向于正尽苦,到达究竟的苦恼的边缘,因此身坏命终还会再次受身,由于还会再受身的缘故,身坏命终就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原文: 若黠慧者。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断。爱缘尽。无明断爱缘尽故。身坏命终。更不复受。不更受故。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释:如果是聪明有智慧的人被无明所遮障覆盖着,因为被爱缘所系缚的缘故,也出生了六识身。但是这个有智慧的人能够通过修行梵行断除了无明,爱缘随之断尽,再也不贪爱了。因为断除无明爱缘断尽的缘故,有智慧的人身坏命终以后,再也不受六识身,不会再去入胎了。因为不再受生的缘故,就解脱了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原文:所以者何。彼先修梵行。正向尽苦。究竟苦边故。是故彼身坏命终。更不复受。更不受故。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名凡夫及黠慧者。彼于我所。修诸梵行。种种差别。

释: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有智慧的人精进修行梵行,就趣向于正尽苦,到达究竟苦的边缘,所以在身坏命终的时候就不会再继续受生了。因为不再受生了,就解脱了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这就是愚痴无闻的凡夫与有智慧的人在我法中修行梵行,而有的种种差别。

凡是有智慧的人都不是无缘无故有智慧的,他有前世的基础,曾经修过清净梵行,所以今世能够正向尽苦,走到灭苦的边缘,最后能达到究竟的苦边,得解脱。而前世没有修过梵行今世才闻法的,不精进修行,不可能断除无明,就还会有下一世。众生学佛修行有快有慢,这都与前世的根基有一定关系。同样修学佛法,有些人接受很快,有些人就很慢,差别在于前世的根基不同,但最后都会得大解脱。即使是三恶道的众生闻到了佛法,虽然不解,但是也种了种子,再转到人身时,他就比其他人根利。

(二九五)世间集灭的因缘

原文: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身非汝所有。亦非余人所有。谓六触入处。本修行愿。受得此身。云何为六。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

释: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现在的色身不属于你们所有,也不属于其他人所有。因为有六触入处不断的运行不灭,以满足自身种种的愿行,才得以受生,有了此色身。什么是六触入处呢?就是眼触入处、耳触入处、鼻触入处、舌触入处、身触入处、意触入处。

原文:彼多闻圣弟子于诸缘起。善正思惟观察。有此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所谓此有故。有当来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是名有因有缘世间集。

释:那些多闻的圣弟子对于一切缘起法,都能够善于正确如理的思惟观察,因为有了六识身的缘故,就有了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所谓的此有故彼有,意思就是说因为有六识身的缘故就有未来世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就像这样的纯大苦就聚集起来了,这叫作有因有缘世间就集聚起来了。

佛说众生有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识身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身识、意识;六受身就是眼触生受、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意触生受;六触身就是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六想身就是眼触生想、耳触生想、鼻触生想、舌触生想、身触生想、意触生想;六思身就是眼触生思、耳触生思、鼻触生思、舌触生思、身触生思、意触生思。思就是抉择决定和行为造作,比如说眼根触色尘生思,眼识生起了抉择,并且有所行为造作,再继续运行,这个属于行阴。

眼见色的时候,眼识就有思和行,有抉择和行为造作;耳听声的时候耳识就有抉择和行为造作,有分别就是行为造作,叫六思身,也叫六行,也叫行阴。所以思包括行,思和想不同,想是了别执取的行为,或者是六七识的妄想、分别、打算等等思想活动。这个思主要是在抉择和抉择之后的行为造作上,六个识的行为造作就是身口意行,但抉择之后,也许是静止寂灭,没有身口意行的造作。

此有故彼有,就是在说十二因缘,前一个链条是因,后一个链条是果,从第二个链条开始,每个链条既是前一个链条的果也是下一个链条的因,最后一个大苦聚只是果,不是因,第一个无明只是因,不是果,没有前面的因,就是无始就有的。十二因缘就是缘起法,世间一切法都是缘起法,如果无因无缘,一切法都不会出现,这就叫作有因有缘世间集,世间是因缘集起来的。有因有缘世间灭,灭也是有因有缘的,不是无缘无故就灭的。

但是有一法就不在因缘里,不是因缘所生,祂是万法的因,万法因为有祂才出现,祂就是阿赖耶识第八识。祂不因为任何一个缘就存在着,没有法能生祂,祂就是法尔如是的存在。只有这个法的存在没有为什么,没有原因,其余的一切法存在都有个为什么,都有因缘。因为有第八识,世间的一切假相都建立起来了,宇宙、虚空、大千世界、众生的五阴身,祂是万法的因,也是万法的根、万法的缘,祂自己没有根也没有缘。

原文:谓此无故。六识身无。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无。谓此无故。无有当来。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

释:有因有缘世间集的意思是说,因为此因缘无故,六识身就没有了,接着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也就随之消失了。因为此因缘消失的缘故,就没有了未来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像这样,纯大苦聚也就灭了。

原文:若多闻圣弟子。于世间集世间灭。如实正知。善见善觉善入。是名圣弟子招此善。得此善法。知此善法。入此善法。觉知觉见世间生灭。成就贤圣出离。实寂正尽苦。究竟苦边。所以者何。谓多闻圣弟子世间集灭如实知。善见善觉善入故。

释:如果多闻圣弟子对于世间的集和世间的灭能够如实正确的认知,善于观察,善于觉悟,善于入此法中,那么圣弟子就招集了这个善法,得到了此善法,知了此善法,入到了此善法中,能够觉悟到、证见到世间的生和灭,成就了贤圣的出离果,真实证得了寂灭的正尽苦,到达究竟的苦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多闻圣弟子对于世间的集、世间的灭已经如实了知了,能够善察、善觉悟、善入此法的缘故。

此无故彼无的道理,比如说无明没有了,身口意行就没有了;行没有了,六识的业种就没有了;六识业种没有了,名色就没有了;名色没有了,六入就没有了;六入没有了,触就没有了;触没有了,受就没有了;受没有了,贪爱就没有了;贪爱没有了,取就没有了;取没有了,有就没有了;有没有了,生就没有了;生没有了,老病死忧悲苦恼就没有了。无明没有了,生老病死就没有了,中间无论哪一个链条断了,整个十二因缘的生死循环就都断了。

生死苦乐的关键在于是否执取,当你执取不断时,苦恼就不断了,因为无论你抓取什么都在抓苦,无论你抓取什么都在抓刺,抓取什么都在抓毒药,执取贪爱就是在抓苦,贪爱就是苦,贪爱集就是苦集,取集就是苦集。我们千万要记住,只要取了,就在取着苦,取着毒药,最终害的是自己。

知世间苦集、苦灭的道理,成就了贤圣的出离果,这个知仅仅是意识理论上的知还不行,主要还得意根知,因为意根是作主作决断的识,只有意根知了,才能抉择不造苦业,才能灭苦断苦集,才能解脱生死。意识知苦,意根不知,就会照样作主造作苦因,因为是意根决定一切身口意行,意识不起决定性作用,知苦也没办法。所以学法要修意根,学到意根心里去,意识心虽然也很关键,但是意根更关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