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佛法雜談(第二部)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綜述 更新時間: 2025-07-01 11:11:12 閲讀: 0

第十章  修行篇

一、如何修行才有益處

修行猶如到苞米地裡掰苞米,你的目的是掰苞米,拿回來煮著吃,吃飽肚子,不是為了到苞米地裡參觀瀏覽,所以掰苞米才是首要之務。當然在動手掰苞米之前,你可以大致瀏覽觀察一下苞米地裡的情況,哪些熟了應該掰,哪些未熟不要掰,然後選擇從哪裡下手掰。而有的人卻不是這樣,成天在苞米地裡晃來晃去,餓著肚子東摸摸西看看,就是不下手掰,這是蠢人也。

學佛人也是這樣,在大致瀏覽閱讀熏聞了一些佛法之後,你要著手真修實練,選擇一個最近的最容易下手之處,紮紮實實的用功辦道,能得一點是一點,能證多少算多少,不能長年累月一輩子總是處於多聞熏習階段,孜孜不倦的學習他人之法,替人數錢,有自己的財寶才是王道,否則就會餓死做個餓死鬼。

要想有自己的道行,不做餓死鬼,就要從基礎開始紮紮實實用功,三十七道品修一點是一點,去惡修善,煩惱降伏一點是一點,心地清淨一點是一點,即使沒有見道,這些修出來的也可以帶到未來世受用,修總比不修有用得多,總比數他人寶強得多。高高興興的數別人的錢,沉浸於其中,等到用時,才發現一分錢都不屬於自己,那時就悔之晚矣了。聰明有智慧的人,如何學法修行,心裡應該很清楚了。

二、末法學人與古時修行人的區別

越到末世,眾生福越薄,善根越淺,以至於在佛法修證上,逐漸是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而修行能真正證果者,更是鳳毛麟角 。列子說:“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法太雜亂了,由於不能深入,就不見頭緒和章法。修行往往是知的越多,證的越少,因為沒有禪定,就無法實證,而廣聞多學不需要禪定就可以知解很多佛法,但實證就免談了。現代人沒法修禪定,如果再不多為眾生講一些正理,不少人就會到處廣聞多學,學一些不如理的理論,如果指導實證的理都不對,那就更無法實證了。

我們最應該去參學的是古代那些修行者,要探究他們都是如何修道的,如何用功的,是不是都學一大堆理論,然後口若懸河的處處辯論,或者口若懸河的到處說教,當起了人師。自未有修證,焉能教他人修證,為何願為人師?其中有沒有彰顯自我那個心?我們看古聖先賢們即使得道了,也都很謙遜和低調繼續自修,不會輕易佔據山頭,或接師父遞給的傳法之棒,因為無我故,又有自知之明,有多賢聖人弘法,眾生足以得度,自己道不堅固,何必非要強出頭?而現代人正相反,不管什麼道不道的,能出頭就好。

三、古今學佛人的差別

古時的人根器都比較好,心性單純務實,肯為修行付出代價,真修真干不計個人私利,能看得開放得下,煩惱輕微,貪欲少,出離心強。現代人浮躁不踏實,眼高手低,空腹高心,嘴比頭腦厲害,全部用意識廣聞多解,不能定中深入參究,浮在意識表面,不能深入內裡,意根的究和意識的解差不多是天壤之別,解的多所以就慢心熾盛,煩惱不消,成為最重的修道障礙。

古時人佛法基礎都牢固,細微之處修的都好,如今的現代人不理會基礎佛法,認為四聖諦可有可無,好高騖遠貪大捨小,由於沒有基礎的修行,煩惱不能降伏,心行不能轉變,身口意行貪瞋癡煩惱很重,造成業障越來越重,而不是越來越輕微,學佛就沒有進功。現代人都瞧不起外道,但除了佛法知見以外,其他任何方面都趕不上外道一半,人家外道都有出離心,心地淳樸單純,禪定甚深,煩惱極其輕微,嚴於律己,道德品質等等各方面都優於現代學佛人。

外道們只是沒有接觸到真正的解脫法,一但接觸到了,都有可能馬上證初果到四果。現代人接觸佛法一輩子,連個初果的影子都看不到,假證果的除外,怎麼能跟外道相比?外道就是智慧不足,沒有遇到相應的法,離證果解脫就差那麼一點,很多外道遇到佛法,一聽佛陀的法音,須髮自落,袈裟著身,煩惱斷盡。過去時代那麼艱苦的生活條件,外道們都不在意,在深山老林裡打坐入定,遇見佛陀講法,就有幾萬人甚至更多人跟隨佛陀出家修道,證果的也極多。

而我們長年累月的接觸佛法,幾十年下來八正道都修不出來,最基本的欲界定都沒有,心裡都是貪瞋癡煩惱,人我是非天天不斷,一點苦不肯吃,一點享受不肯捨,財色名食睡樣樣都抓取,口裡的理論能上天,身體所行近惡道。如果所謂的大乘學佛人都是這個樣子,就是在辱沒大乘法、毀滅大乘法,沒有幾個人能覺悟到這個事情。

四、學佛修行不是那麼容易的

學佛修行是相當不容易的,因為無始劫以來的無明煩惱業障相當深重,我執法執相當嚴重,都解除破除掉相當不容易,非大力大勇大智不能為,非十方諸佛菩薩的歷劫加持不能為,非護法神長久護持不能為。如果有人說修行非常容易,只要在某方面做一做,稍微攝入一點,就能成佛了,就能入如來家了,或者就能開悟了,其它的都不用修,不用深入系統的修什麼,不用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的打基礎,不用持戒,不用修定,不用付出什麼代價,不用太辛苦,生活和學佛都快快樂樂的就能成辦了。那我們就應該知道這個人根本沒有成就什麼,因為他肯定沒有付出過什麼,不肯擺脫世間五欲的束縛,貪愛執著還很嚴重。

持戒不行,禪定不行,基礎的修行都不行,沒有真正修習過什麼,肯定也沒有真正得到過什麼。所以才說修行一生就能成佛,即身成佛,即生成佛,一句佛號往生就能成佛,戒定慧裡不用戒不用定,只要般若慧就行,有慧就能直接成佛。對於這些說法,我們都要警惕,不能上當,沒有走過那條路的人,往往都會說那條路很好走,真正在路上走的人,會如實了解路上的風景,會對人說如實語。

把佛法說得很簡單,把修行說得很容易的人,我們都要警惕,沒有經歷過的,憑想象覺得都很容易,比如夜晚看著頭上的月亮,覺得離自己很近,自己走到哪裡,月亮就能跟到哪裡,倣佛伸手可得。可是搭上雲梯坐上飛機奔向月亮的時候,就知道無論飛出多遠,月亮離自己還是那麼遠,總是那麼遠,感覺是很近,感覺畢竟是感覺,朦朦朧朧的,實際與感覺相差太大了。

學佛修行也是,感覺很容易就能成佛,就能證悟,實際上一旦上路開步走的時候,無明業障牽纏,哪一步都不那麼好走,需要我們不斷的丟掉一些世俗裡的包袱,捨棄世俗裡的一些享受,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才能換得來一些成就,不捨不可能得。真正的好東西,沒有能便宜得來的。

五、修道人的習慣是反世俗習氣的

有一句話叫作:道之所珍,俗之所弊,俗之所貴,道之所避。修道正是反世俗的行為,只有反世俗,才能突破世俗的禁錮獲得解脫。如果一味的順從,這不是修道,與世俗無別,就不能脫俗出世。

修道人由於歷劫久修,會養成有別於世俗人習氣的特有習慣,比如節儉、勤奮精進、不愛重貪執身體,不貪吃貪喝貪睡貪享受,大多數行為可能都與世俗人相反,很多世俗人就會感到奇怪,看不習慣,認為自己對而修道人非,於是就想去糾正。

如果習慣於修道人的生活,對於修道人的習性就不奇怪了,而對於世間人的世俗貪婪習氣就會奇怪了。反世俗才是正常的,合乎世俗才是不正常的。現在來看,到底誰正常誰不正常呢?什麼才是正常呢?

凡是習慣於世俗生活的人,任何事都能自覺不自覺的隨順於世俗法,其實還是沒有修到有反觀能力的時候。世俗人貪,自己也隨著貪,卻不知道是貪;世俗人執,自己也執,卻不知道是執;世俗人喜歡享受,自己也喜歡享受,還以為很正常,那就是不正常的。太習慣於世俗法,一點沒有違拗的想法,覺得都很自然,這個人離修行還很遠很遠。與修行人接觸,如果覺得修行人不合世俗規範,沒有人情味,甚至總想要修行人隨順自己的世俗習氣,這個人離修道還很遠很遠。一個人在修行上稍微上點路,就會覺得世俗法不太對,感覺別扭,這時候才開始有點覺悟了。

衣帶漸解人憔悴,這是古時候形容修道參禪行者的語言。真用功修行,身體上肯定會到影響,少吃少喝少休息,甚至徹夜不眠,精進辦道。這樣參禪功夫才能連續起來,進展才快,有朝一日才能明心開悟。如今的人都愛惜自己的身體,捨不得讓身體受苦,那就只有讓心受苦了,而且是生生世世受苦,苦不堪言。

六、根器不同的人修行進程是不同的

甲:末法年代,有成果的人,都是乘願再來的。沒有成果的人,只能打好修行基礎,建立良好正確的修行習慣,從長計議。

乙:再來菩薩也得有個幾年的修行時間,才能再次出成果。不是再來菩薩需要花費的時間更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是短短時間就能出成就的。每個人只能跟自己比,能比自己的現在和過去有一個比較大的進步,修行就是有成效的。不能一口吃個胖子,中間過度階段,需要圓滿種種見道的因緣條件,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當然意識見道就非常簡單容易了,不需要中間過程,不需要圓滿見道條件,只要腦子好使就行了。

七、借助假相修行才能有所成就

有人說,既然世間一切法都是幻化的假相,都是無生的,那我們就沒必要再去努力做什麼了,做什麼也沒有意義。這樣說對不對?這樣說當然不對,在假相上努力修行,正是為了證得世間法都是無生的,證得了以後才沒有世間法的束縛,才能得解脫,只有借助假相修行才能成就,沒有成就之前就需要非常努力的在假相上修行。在學佛路上所做的一切善行,都是為了證道,為了證得無生,為了證得無相和實相,證得之後才真正知道了無生,才能解脫成佛。

有為是為了無為,所以在有能力無為之前,有意義的有為該做的都要努力去做,做什麼都是為自己而做,都是自己得利益,是自己收獲無為的果實。表面上好像是自己利益了別人,別人得到自己的幫助,是自己護持了三寶,利益了三寶和眾生,實際上還是自己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如果三寶不得利,眾生不得利,那麼自己所做一切都沒有利益,都是無用功。所謂的利益,是在利益了三寶和眾生的基礎上才能出現的,他人沒有得到利益,自己就不會得福得功德得智慧。

比如說布施眾生得千倍以上回報,如果對方不接受,一倍的回報也沒有,對方沒有受益,什麼回報也沒有。就像布施虛空一萬元錢,虛空無受無益,等於自己丟失了一萬元錢一樣,丟錢有什麼回報,自己一分錢的回報都沒有,何況千倍萬倍的;就像布施大海一萬元錢一樣,大海無受無益,還會毀壞一萬元錢,那麼自己等於白白糟蹋了一萬元錢,故意毀壞印刷的紙幣還有罪;就像布施大火一萬元錢,大火燒毀,布施不但無益還有罪。

有一些人對於自己的布施念念不忘,總覺得自己有恩於人,可實際上正是對方有恩於自己,若不是他人願意接受自己的惠施,自己憑什麼得到千倍萬倍的回報?憑什麼一點點的累積那麼多見道的福德資糧?佛陀為了讓眾生多積累福德,臨涅槃時特意讓幾個阿羅漢弟子留形住世,接受眾生供養,給眾生提供培植大福德的機會。那些阿羅漢其實不願意受人供養,一是嫌麻煩,二是消耗自己的福德。可是自己作為佛陀的弟子,一是要尊重佛陀的安排,二是要利益眾生。所以他們才不入無餘涅槃而住世。

有的人做法布施,發個帖子接引有緣人進入正規修學,覺得好像是給師父做事一樣,好像是其他人得利益了,自己付出點時間和精力,感覺吃虧了。不懂得自己法布施的結果是什麼,有多殊勝,最後會得到多大的利益也許都數不清,算不過來。正因為自己做的這些功德和福德,讓自己在今世後世修學過程中,快速成就佛道,免遭無量劫的生死輪迴苦。這個果報虛空一樣多的財寶都換不來,所得果報不能盡說,而得到自己法布施利益的人,遠遠不如自己有福德功德和智慧。三寶和眾生得到自己布施的利益越大,自己的福德功德就越大,將來智慧就最高。只要目光不短淺,應該作以如實的觀察,考慮自己的未來和最大利益。

菩薩的福德大於阿羅漢萬倍億倍無量倍,因為菩薩生生世世與眾生在一起,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以利益眾生,同時就獲得了千萬倍億倍無量倍的福德和功德,所以菩薩是大富長者,其富貴世間所有人不能比。福德和智慧圓滿具足時時候,就會八相成道成為天人師佛世尊。

八、現代與古代學佛人的區別

現代人的特徵,所處環境複雜,六塵境界太吸引人,學法容易,知識豐富,意識非常聰明,極其聰明,禪定卻不好修,不能修道和得道,所以只能稱作是學佛人,很少有修道人。古代人所處環境單一,得法不易,知識少,理論少,心地單純,禪定容易修,所以修道人多,得道人也多。豐富的知識,最終成為了修道的遮障,變成了所知障,理論充足了,道卻不出現,死於理論之下,猶如臨海而渴死。

古人問:你們現代人都是怎麼死的?現代人回答:被理論壓死的,被知識毒死的,聰明過頭死的。還有一種死,是研究死的。

九、基礎打牢才能實證

每個人學法在把修行所需要的理論知識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後,就不要在理論上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了,因為理論不管學多少,最終仍然是理論,不能變成自己最真實的智慧,以觝禦生死得解脫。只有實證了佛法才能生起大智慧,才能得解脫。而要實證,就必須從基礎的四聖諦法一點點起修,一點點實證,不能跳躍式的修行。

我們現在就應該從基礎抓起,基礎很重要,一定要把基礎打好。因為基礎打不好,學再深的法也學不究竟,只能形成一種知見,頂多達到理解的程度,不能實際證得。如果所學的理論證不得,就不會生出真實的智慧,只有親自證悟的智慧,才能引領我們走出生死泥潭。

所以我們現在要從四念處觀起修,先證得小乘的解脫,然後再用這種方法潛心於大乘的參禪,就可以證悟如來藏。之後觀察如來藏的功能作用,再獲得別相智,智慧再增長,過牢關以後再參究唯識,熏習如來藏種子的功能作用,具有一分唯識種智道種智,那個智慧就相當了不得了。但這麼大的智慧,不是一生幾生就能獲得的,是生生世世甚至是無量劫的善根福德的積累所成就的,是在最初的佛法基礎非常牢固的基礎上,一步步實證過來的。

十、放逸不精進道業就不增進

如果在修行中放逸了自己,就會在日常瑣碎中迷失了自己,以至於道業無法進前,也許不小心還會倒退。能常常把握自己,反觀自己,反省自己,反思自己,心無縫隙,煩惱就鑽不進去,禪定智慧就會漸漸出生。道業沒有往前進,肯定有問題。問題一直擺在那裡,自己卻發現不了,說明了什麼?發現了問題,卻不想解決,說明了什麼?想解決卻解決不了,說明了什麼?世事最容易讓人沉淪,想擺脫卻是最困難的。心力不足,是缺少什麼呢?

十一、如何最快的獲得世間法的圓滿具足

每個人幾乎都追求世間法,希望自己在世間裡最殊勝最美好,最有才干,最富貴,最有智慧,最有德行,最有修養,最受人尊重,一切都最圓滿,包括家親眷屬,那怎樣做才能達到這個目標,並且最快速的達到呢?那就是來修行,一心一意認認真真的修行,盡量捨棄自我的修行。只有修行一條途徑,能夠快速而圓滿的滿足自己的心願,沒有其它途徑,其它途徑都不能去除貪瞋癡,人的德行修養和世間法都不能得到圓滿。只有修行修好了,人的福德智慧才華財富親眷等等都會具足而圓滿美好,包括審美力、語言文字口才、辯才無礙,種種修養都會得到提升。

佛陀是三界至尊,圓滿具足一切法,包括世間法,在世間法裡不管什麼都是最,都是頂尖,無人過彼。菩薩與佛比不是最,但是與所有一切世間人比,卻都是最,都超過於世間人,世間人所希冀和仰慕的,菩薩都具備具足,就看菩薩示現不示現用不用的問題了。我們應該像諸佛菩薩看齊,一定要把心盡量都用在修道上,不要再往世俗法用心了,得不償失。修行功夫上去了,心會非常細致入微,感覺很靈敏聰慧,做什麼都會有靈感,人有靈氣,修道是獲得殊勝世間法的最大最快捷徑。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