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意根正解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0-11-29 12:46:34 閱讀: 569

第十章 意根與無明

一、衆生所有的無明,都是無始的,都叫作無始無明,都是無始劫以前就存在的。既然如此,無始無明主要與哪個心體相應?與第七識意根相應。楞嚴經裡世尊講過,無始劫以前混沌未開時,只有如來藏和意根存在,沒有三界世間,沒有五隂世間,沒有六識。那時所有的無明就存在著,沒有一種無明是後天生成的,因此說所有無明都是意根的無明。楞嚴經這段說明世界的起因,在此之前是沒有世界的,因爲無明,意根向外攀緣,才形成了世界,沒有世界時,不能有五隂身和六識,五隂身必須有居止所依處。

世界起時,也要經歷無數劫的時間。爲什麽虛空爲同?如果有不同的虛空,一個世界一個虛空,虛空就有界限,有界限就不是虛空了。這是最初五隂世間形成的過程,在此之前是一片混沌狀態,誰混沌?意根混沌,因爲那時沒有宇宙虛空天地世界,只有兩個識心。意根起念向外攀緣時,是不知不覺的,非常微細的。於是如來藏隨順意根逐漸演變出了虛空和世界,以及後來的五隂世間。

既然無始劫以前沒有虛空和世界,那麽如來藏和意根,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嗎?有此處的如來藏和彼處的如來藏嗎?如來藏和意根有來去嗎?能從一處到另外一處嗎?如來藏和意根既然沒有時間和空間之說,神足通是怎麽回事,我們就應該知道了。往生諸佛國土,爲什麽刹那間就能到達,也應該知道了。

二、意根的無明不是因爲意識沒有智慧,而恰恰是由於意根的無明,意識才沒有智慧。所以系鈴人不是意識,意識沒有給意根係縛無明煩惱,雖然意識反過來能熏染意根,解鈴需要意識解。意根的無明是無始劫以前就一直存在的,從來沒有明過,不是意識邪教導的結果。因爲最初的時候,只有如來藏和意根,沒有意識,那意根的無明怎麽能是意識的過咎呢?意識的無明恰恰是意根的過咎,是由意根熏染主導的結果。

三、意根的無明是否有種子

種子分爲如來藏裡的本有七大種子,與五隂造業後天所形成的業種。楞嚴經中世尊說過無明是無始劫以前就存在的,衆生從來沒有明過。那麽衆生無始劫以前就有如來藏和意根存在著,意根與無明相應。在最初時,並沒有五隂存在,因此也沒有造作過身口意業,也就沒有業種存在。這就說明意根的無明是沒有種子的,而且無始劫以前就有無明,沒有緣由,沒有道理。無明是以心所法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而心所法沒有種子,是識心的助伴,通過修行心所法由惡轉變爲善,無明就消盡,意根就由染污變成清淨,轉識成智,成就佛道。

意根也是識,既然是識,就由識種子形成,形成識以後,識就有明和無明兩種,識心的運行要麽是明,要麽是無明,必居其一。意根的無明滅盡,全部是明時,衆生的修行就結束。而意根裡的無明是無始劫以來就一直帶著的,從來就沒有明過,叫作無始無明。

四、如何理解成論中說的所知障是現非種,無始無明沒有種子,只是現行法?

成唯識論裡說的所知障,是指衆生對於成佛的正確方法不知不懂,或者是所知甚少,因此而障礙了自己的修行,道業不能得到增長。對於正確的成佛之法無知,或者是所知甚少,就是一種極大的障礙,因爲不知,就沒辦法實際去著手修行,修行就不會上正路。

這種所知障,是識心的現行狀況,不是種子。種子分爲如來藏裡本有的七大種子,和衆生身口意行落下的業種兩部分,業種又分爲善、惡、無記三種。無明,就是愚癡,就是不明、不知、不懂,它分爲一念無明和無始無明兩種,其實一念無明也是無始的。所有的無明,對於一切法的不知和不懂,不是作爲種子存在如來藏裡的,而是識心運行出來時,癡心所法伴隨著一起運行,識心就表現爲愚癡無明了。

其中一念無明與意根相對,無始劫以前意根就存在著無明,因此就起心向外尋覔,遂有三界世間的出生,於是就現起了衆生的根身器界。衆生依五隂身起惑造業,才有業種的存在。而這些無明,雖然屬於識心的染污性,但卻不是種子,當識心運作時,是以心所的形式運作的。而心所法,本沒有種子,是伴隨著識心同時出現的。除了五遍行心所法是普遍伴隨於識心的運行,其它心所法,都是時有現行,並不總是時時出現,而且還會改變和消失。比如貪嗔癡慢疑等等一念無明的煩惱心所法,通過修行就會修除掉,不再現行出來。

無始無明的意思是,衆生從無始劫以來,一直不知道有個法界實相心如來藏,衆生從無始劫以來沒有與大乘佛法相應過,從來不知道要修行大乘佛法,回歸自己的清淨自性,成就佛道。這種無始無明也與意根相應,也沒有種子,只是能與識心同時現行出來,伴隨著識心而運行,並且能夠被破除和消盡,它沒有實際的種子存在如來藏裡。

五、傲慢做作這些煩惱習氣的來源

傲慢、做作這些煩惱習氣都來源於意根,意根無始劫以來就有無明。因爲有無明,所有的貪嗔癡煩惱以及煩惱的習氣,一直都帶著,都存在意根裡,由如來藏現行出來。這些煩惱因爲是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帶過來的,其慣性的力量很大,很難改變。比如一個人習慣於做某些事情,不用思惟,遇緣就做,或者遇緣就做快速的反應,這都是意根的習氣慣性的力量,難於克服。

比如某些人總是說,我習慣於如何如何,這個習慣於如何如何,在六道其它各道裡,如果條件允許,還是會習慣於如何如何。乃至於出了惡道,再回到人間,還是習慣於如何如何,即使到處碰壁,還是習慣於如何如何,根本看不出有什麽改變。有的人比較嚴重一點,就是即使會要命,他還是習慣於如何如何,比如有人因爲喝酒酒精中毒,別人勸他別喝了,再喝就要命了,他會說,那沒辦法,不喝也得死。意根就是這樣頑固得要命。

那要如何改變意根的習氣煩惱呢?只有通過學佛修行這條途徑。學佛以後,斷了我見,再修出初禪定,煩惱就會一點點地脫落,直至斷盡成爲阿羅漢。這只是斷煩惱的現行,習氣還埋伏著。意根的煩惱習氣和慣性,從地上菩薩開始才一點點的斷除,都斷盡就修到八地菩薩了。明心見性以後,成爲三果人,就開始斷煩惱,進入初地以後,煩惱可以斷盡,可以成爲四果人,卻留一點點思惑,以便再獲得色身繼續佛道的修行。

菩薩爲了留惑潤生,可以留一點點煩惱不斷盡,不取阿羅漢的正位。雖然如此,菩薩進入初地就開始斷煩惱的習氣,而小乘的阿羅漢沒有斷就入無餘涅槃了。菩薩斷盡煩惱習氣以後,就進入八地,二大無量劫的修行時間就過去了,離成佛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深細的煩惱習氣,需要二大無量劫的時間,才能斷盡,輕微的煩惱習氣,在初地就能斷盡。但是一般所說的煩惱習氣,比如喝酒之類的,賭博之類,如果下決心,當下就可以斷除,幾個月就能斷除,並不太難。因爲熏染這些惡習的時間不能太長,往往是後天熏染的,那就容易斷除掉。

六、無明是怎樣緣行的

十二因緣法裡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等等,這是十二個生死鏈條,都是因爲有前一支,導致有後一支,前一支不滅,後一支就會出生。但是後一支的出生,不是前一支生的,而是每一支都是由如來藏出生,借著前一支的緣,如來藏才能出生後一支。沒有前一支的緣,如來藏就不能出生後一支,意思就是說,前一支滅,後一支就隨著滅去,不能存在了,那麽生死鏈條就斷,衆生就解脫。第一支是說,衆生因爲有無明,意根就會向外攀緣六塵境界,攀緣世間萬法,因爲意根攀緣,心不寂靜,六識的身口意行就不斷,必然要不斷地出生,産生各種行爲造作。

而這些身口意行,不是無明直接産生的,無明沒有實體,沒有種子,不能産生六識的身口意行,所有的身口意行都是如來藏出生六識造作出來的,都是如來藏依各種緣産生出來的。緣滅,身口意行就滅,最主要的緣,是意根的對自我以及一切法的執著,這就是無明,是一念無明。阿羅漢把這一念無明滅盡,就不願意再造身口意行,在世時只是隨緣度日。命終時身口意行就會都滅掉,不會再有未來世的五隂出生,更沒有未來世的六識出生,未來世的身口意行就更不會出生了。

七、一切法的發生和出現,都是八個識和合運作的結果,或者是如來藏、第七識和第六識和合運作的結果。一切法的範圍相當廣泛,凡是衆生所能接觸到的,了別到的,都屬於一切法的範圍,還有更多接觸不到,了別不到的法,也屬於一切法的範圍。爲什麽有那麽多了別不了、不知不懂不証的法?因爲無明。

衆生在沒有証得如來藏的時候,不可能觀察到在一切法上如來藏的運作,如果信根不具足,也不承認在一切法上有如來藏的運作,那這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此人認爲一切法是自然而然就有的,是天然就有的,這就是無明,是自然外道;或者認爲一切法是各種因緣出生的,不是如來藏出生的,這也是無明,是因緣外道。這兩種外道正是世尊在楞嚴經當中所指出的兩種外道邪見。

衆生在沒有証得第七識的時候,同樣也不知道在一切法上都有第七識的運作,更不能觀察在一切法上第七識的運作,如果信根不具足的人,就不承認在一切法上有第七識的現行。那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此人不承認一切法是第七識推動的結果,不承認一切法是第七識作主抉擇的結果,也不承認第七識的遍計所執性,不承認第七識能默容一切法,不承認第七識依意根而能見一切法,從而主導一切法的現起。

如果不承認意根和第八識在一切法上的運行,那此人就是六識論者,只知道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對六塵境界見聞覺知,並且把第六識的知性當作如來藏的,把第七識的功能作用當作第六識的功能作用,嚴重的混淆佛法,是非不分,其結果就會陷在愚癡的六識論泥潭裡不能自拔,長期處於黑暗的無明深坑中,受無量生死苦惱。

衆生的無明最難破除,愚癡最難度化,其根源是由於衆生的福薄,沒有修行過戒定慧,或者戒定慧很薄弱。只有長期的在佛法大海中受熏,才能慢慢的積累一些福德,並且加強戒定慧的修行,無明才能一點點的融化和轉薄,才能成爲一個諸佛菩薩可以度化和攝受之人。

八、五隂世間是否由如來藏爲因,意根的無明煩惱與業力爲緣而現起的

無明衆生的五隂世間是由業力爲緣,如來藏爲因而出生。如來藏是現起萬法的因,緣就是衆生的無明和業緣。意根的無明沒有滅時,業緣成熟,如來藏就會依意根的無明煩惱變現五隂世間,這一切都是由意根的攀緣執著而産生的。

意根喜好攀緣,是因爲意根有無明煩惱,有執著性,祂不肯放棄自我和五隂世間,祂決定想要有五隂身心時,如來藏就會隨順祂,輸出相應的業種産生出五隂世間萬法。意根從無始劫以來就存在的,阿羅漢入涅槃時,就能滅掉,而且是如來藏給祂輸送識種子,祂才能運行。意根無始有終,但佛與菩薩永遠不會讓祂終了,永遠運行下去,如來藏依此出生五蘊世間萬法,以利樂有情衆生。

九、意根爲什麽是無生有滅的

意根先天就存在,不是後天出生,不是先無後有,法爾如是就是這樣,沒有什麽道理好講。說祂有滅,是因爲如來藏爲祂輸送識種子,執持祂的運行,祂才能存在。意根的存在是有條件的,一旦條件不具足,生存的因緣滅了,意根就會滅去,不回心的阿羅漢們都已經滅了意根。意根如果不是先天就有的,那麽先天就只有如來藏存在。而只有如來藏存在,就是無餘涅槃境界,這是阿羅漢們斷盡了意根對三界法的執著性所導致的。

衆生如果先天就在無餘涅槃裡,那麽衆生本來就是阿羅漢,不是本來就是凡夫。既然衆生是無餘涅槃裡的阿羅漢,爲什麽會從無餘涅槃境界裡又出生意根,又出生五隂,成爲造業的凡夫衆生,又有生死輪回了呢?這就沒辦法解釋了。況且意根裡沒有無明,沒有業緣,單獨如來藏自己就不能産生任何一個法出來。

單獨一個如來藏不會産生三界法,不會産生衆生的五隂,如來藏裡如果沒有意根無明的昏擾擾相,就不會去出生什麽法,祂要是出生了什麽法,一定是因爲意根的無明和攀緣,除非是佛菩薩的大願力能夠維持意根的存在。所以一定是先天就有意根的存在,而且是意根先天就具有無明的,如來藏才能隨順意根的無明,而變起根身器界,從而産生了三界的宇宙世間萬法。

意根的無明和執著性,可以通過修行滅去,那就要修行世尊所講的四聖諦理和明心見性的真如如來藏之法,讓意根的三種無明都滅去。其中的一念無明滅掉以後,衆生意根就不再執著自我五隂,就會願意滅掉自己,就能出離世間生死苦。意根一旦不執著了,就可以把自己滅去,進入無餘涅槃裡,那就沒有意根,只有如來藏。俱解脫的大阿羅漢在滅盡定中,可以滅掉意根的受想兩個心所法,還剩下三個心所法,也可以滅掉,都滅盡以後,整個的五隂十八界就消失了,所以意根是可以滅的。既然能滅,那祂就是生滅性的,不是真實的法,而且意根的存在,是如來藏刹那刹那爲意根輸送識種,意根才能現行起作用。

但是意根滅掉了一念無明,僅留一點點貪愛,就可以繼續存在三界世間裡行菩薩道,地上菩薩就是這樣,意根沒有煩惱轉識成智了。意根無明都滅掉時,比如果地佛,就轉意根的識性成智慧性,照樣可以繼續分別,那是有大智慧的了別,不是内心昏暗的愚癡的了別。凡夫的分別都是無明愚癡的,聖人的分別就有智慧,是善分別。而意根或者是七個識的分別,就是有爲法的分別,有爲法的分別,就是虛妄的分別。雖然虛妄生滅無常,但是還有必要去分別,有必要善於分別,無論誰也離不開分別,否則就與死人一樣了。

十、意根爲什麽無始劫以前就存在著

無始劫以來,不是因緣而生的法有兩個,一個是第八識如來藏,本來而有,不用任何法出生。一個是意根第七識,也是本來就與第八識同在,不是後天出生的法,不是第八識籍由任何緣所出生的。但是意根仍然是生滅法,不實在法,需要第八識不斷的輸出識種子才能維持其存在,需要第八識不斷的執持才能存在。 爲什麽意根無始劫以前就一直存在著,不是因緣所生的,還仍然屬於生滅變異的法呢?因爲意根無始劫以前就本來存在著無明,尤其是一念無明貪嗔癡煩惱,不知自己虛妄,因此我見與我執就不能滅除自己,與第八識同存同在,而不消失。那麽意根一旦把一念無明斷盡,我執斷盡,必然就會消失,只餘第八識自己單獨存在,無形無相,無喧無閙,寂靜涅槃。

十一、如何讓意根懺悔往昔的無明過咎

証得大小乘的無我以後,現前觀察五蘊十八界和世間萬法都是由如來藏所出生,都是無我的,一切法都不是我,意根確認這點,就不會再把五蘊的色受想行識的功能作用當作意根自己的功能作用,不再把五根、六塵和六識的功能作用當作是我和我所有的,也不再把意根自己當作是真實的我,也同樣不會再把如來藏的功能作用當作是自己的,從此就有能力做到不再貪執五蘊和一切法,慢慢就會斷除對這些法的執著性。因爲這些法都是如來藏的,不是意根自己的,認識到這個事實,意根就會放捨一切,兩手慢慢松開了,心放平了,業障消除了,我執法執斷盡,無明斷盡,徹底無我,就成佛。

無數人的意根由於無明,不明法界實相,無始劫以來一直都在不斷執取,什麽都抓,不但沒有得到益處,反而抓了一身業障煩惱。如果一切法都是自己的根本不用抓,如果不是自己的也抓不到什麽,只能得不償失。每個人都對世間的人事物理抓的緊緊的,一樣都不肯放棄放捨,結果抓了一身的業障,煩惱無量,墮入苦海,還不自知,還要不斷的抓。越貪墮落得越深,失去的越多,就越愚癡,越苦惱。從來沒有嘗到過解脫滋味的人,不知道放捨自我放捨一切法,那個身心該有多麽輕松自在。衆生就用一個字形容概括:傻!愚!癡!

十二、第七識的無明攀緣執著性是法爾如是的,本來就如此的,沒有原因,沒有産生無明之因,如果無明有因,就不是無明了。詳閲楞嚴經中世尊說過意根的無明無根無來處,無始劫以前就有無明,所以我們無始劫以前就是衆生,從來就沒有明過,因此從來就沒有做過佛。

第七識因爲無明,不斷的執取攀緣,其所攀緣執著的對相是如來藏遇緣輸出的業種所變現出來的六塵萬法,並且也輸出第七識的識種子,第七識才能有因緣攀緣執取六塵萬法。修行就是要修除七識的無明攀緣執取性,斷除意根的我執和法執,把一切法都歸還於意根,執障消盡,無明就滅盡。七識一旦無明滅盡,就徹底轉識成智,衆生就成佛。七識無明的滅盡,全部依賴著如來藏,証得如來藏,學習如來藏,明得如來藏裡所有的種子功能作用,不把一法當作我,七識的無明才能滅盡。

十三、衆生生心動念時,是因爲識心接觸到了境界,對境界有了領受,了別了境界,知了境界,對境界起思量,把境界當作真實存在之法,然後就反反複複地了別、感受、思量,於是就思緒萬千。這樣識心不斷地起滅造作,苦受就不斷,生死也就不斷。

而阿羅漢的識心在剛剛觸了境界之時,就會移開,不會接著往下進行了別,也不想了別更多,只是粗淺地知道了境界,不會詳細探究,不會反複思量和感受,後邊的情緒化的心境就不出現。因此,他們的心境就平和安穩,沒有感觸,沒有思緒,識心少於現起,這樣後世的生死業種才能斷滅,才能出離生死輪回。

衆生因爲有無明,把境界都當作真實有,所以感受不斷,心念不斷,行爲造作不斷,六識不斷生起,就會有未來世的名色出生,生死輪回又開始進行。衆生的無明滅,則行滅,這是對二乘人來說,大乘菩薩可以滅無明,永遠不滅身口意行,但是身口意行一定要清淨,才能不造惡業,免去惡報和生死輪回苦,得到解脫。

意根與法塵相對,如來藏産生意識,六識都是如來藏在根觸塵時産生的,一切法的來源都是如來藏。凡夫的意根無明深重,沒有得到降伏時,就要到處攀緣六塵境界,讓身口意行不斷地生起,這樣心思散亂,不得定止,心不清靜,煩惱不能得到有效的降伏,也就沒有真正智慧的生起。

阿羅漢的意根已經得到有效的降伏,煩惱現行消除了,不再執著五隂世間,也不再攀緣世間法,所以六識少於分別,心念清靜。我們要想心得清靜,無煩無惱,就要盡量降伏意根,讓祂少於攀緣世俗法,在世俗生活中,只要有一個應對的心就好,不要把一切法都當作真實的非常較真的來對待,這樣意根慢慢地就能被降伏下來,意識也就能很少生心動念了。

十四、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等等,其中的行指意根的心行,識是指六識。那麽無明一定是指意根的無明,意根因爲無明,就有心行想要出現身口意行,於是六識就會出生不斷運行,六識就不得不造作身口意行,以至於不能滅去。

這裡的無明,都包括了哪些内容?一定包括了全部無明,貪嗔癡慢疑邪見等六個根本煩惱,以及二十個隨煩惱。意根因爲這些無明煩惱,不斷促使身口意行的出生和現行,讓六識不斷造作,六識就不能清淨下來,不得無爲,不得滅去,造作的種子必留下來,再出生後世的有。

六轉呼爲染淨依,也是這個意思。意根是六個轉識清淨和染污的依止,六識依著意根的清淨性和染污性,才能有自己的清淨性和染污性。意根清淨則六識清淨,意根染污則六識染污,所以六識的煩惱來源於意根的煩惱,六識的清淨來源於意根的清淨,解決好意根的問題,就解決了六識的問題,也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那麽斷除意根的貪嗔癡煩惱以及所有煩惱,也就斷除了六識的貪嗔癡煩惱以及所有煩惱,意根沒有煩惱了,六識也就沒有煩惱了;斷除了意根的無明,也就斷除了六識的無明。那麽意根的煩惱心所法絕對不會比六識少,六識的煩惱心所法絕對不會比意根多,意根的善心所法不會比六識少,六識的善心所法不會比意根多,否則意根就不是六識的染淨依了。

一切法全部都是因爲意根而出生和運行,沒有例外,沒有特殊情況。意根是産生三界世間一切法的動力和根本原因,一旦意根無明滅盡,又沒有願力,五蘊世間頓時滅去。意根若沒有無明煩惱時,六識沒有理由造作無明煩惱業,不能自在不能作主故。

法法相通,沒有一個法是獨立存在,或者是與其他法相違逆的。只是個人修行時,是否通達了這些法,沒有通達時,此法就是此法,彼法就是彼法,互不干涉。通達時,法法圓融,互補互助,互相都能緊密聯繫起來。佛法通達時,從任何一個側面,都能証明此法,也能証明彼法,能發現更多的事實與真相,智慧圓融無礙。

十五、意根的有覆性

意根恒執一切法爲我爲我所有,也執如來藏的功能作用爲我自己所有,這樣就掩蓋了如來藏的真實性、如如性和各種功能體性,意識就不可能知道如來藏的功能和體性,這樣就迷茫地在生死中流轉,只認假不識真。 如果意根不認如來藏的作用是自己的,意識就會尋找、參究真正的自己如來藏,就會証得真實法,免除生死輪回苦。如果意根沒有無明,不認五隂爲我,意識心也不會認五隂爲真實,也就不能有五隂的生死苦。

生死流轉的根本原因是因爲意根有無明,才現起五隂十八界三界世間法,因爲有無明就覆藏了一切法的真實性。意根是從凡夫位到佛位一直都存在沒有滅亡過的識心,那麽成佛時,可以說是祂做佛,也可以說祂不做佛。其實八個識中找不出誰做佛,也找不出誰不做佛,肯定是八個識和合在一起,才有佛的形象、佛的功德和力用,做佛成佛這一法是虛妄的。

十六、色身的生滅變異,從受精卵開始一直到滅亡,都是如來藏依照業種所爲。但是如果沒有意根對三界世間法的渴求,業種只能眠藏在如來藏裡,無法現行出來,那就沒有受精卵和以後的色身,也就沒有了色身的生滅變異可說。如果沒有意根對三界世間法的渴求,也就不會有所造作,不會有那麽多的業種存在和現行,一切都靜悄悄的,無事。

在受精卵中,沒有五識,也沒有意識的時候,意根究竟在干什麽,是什麽心行,我們的意識在沒有轉識成智的時候,肯定觀察不出來一絲毫。即使在意識非常清醒的情況下,正在造作身口意的當下,也無法知道此刻的意根正在干些什麽,是何等心行,如何運作的,這些個不知就是無明。凡夫的無明比不知更重,不知道的法就要千方百計的否定,以自我安慰,掩飾這些不知,卻是欲蓋彌彰,徒增業障。

十七、非量就是錯誤的認知,不合理的思想觀念。在明心見性之前,七識心對自我的認知都是非量,都是邪見。即使斷我見証得阿羅漢果對五蘊自我的認知也不完全是現量,因爲阿羅漢還不知五蘊身心的實質到底是什麽。所以對五蘊身心的認知完全是現量觀察,沒有一絲邪見的人是佛陀,佛陀的智慧完全是現量智慧。

對五蘊自我的非量認知完全來自於意根的無明,所以學佛修行的所有目的和最終目標,就是要破盡意根的非量認知,破盡意根的所有顛倒邪見,意根無明斷盡,就成爲大乘無學。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