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四念處經講記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二乘解脫 更新時間: 2023-11-17 21:01:57 閱讀: 400

第一章  總說

原文∶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拘樓國。名劍磨瑟曇之拘樓人市鎮。於其處。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彼等比丘應諾世尊。世尊。世尊如是曰。諸比丘。爲衆生之清淨。爲度憂悲。爲滅苦惱。爲得真理。爲証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處。

釋:如是我聞,在某個時間,世尊住在拘樓國的拘樓人市鎮裡,在市鎮裡講法時對諸比丘們說:諸比丘。比丘們就回答說:世尊。世尊就說:諸比丘們,衆生要想心得清淨,要想度越憂悲苦惱,要想得到真實的四聖諦理,要想証得涅槃,只有一個趣向道,只有一個修道的方法,就是修習四念處。

如是我聞。這是佛涅槃以後,阿難在大衆面前,複述出佛當時是如何講述這部經的。一時,就不說具體是什麽時候了,因爲這個時間沒法定,印度是那個時間,我們中國是這個時間,天上又是另一個時間,各層天的時間也不一樣,所以佛經上就干脆不說具體時間。因爲世尊講法是爲三界世間人天大衆而講,不是爲某個地區衆生而講法,度衆範圍相當廣泛,所以就不說具體時間。世尊坐好了以後,就開始呼喚比丘們,目的是引起比丘注意力集中聽法,比丘們回複世尊以後,心就沉靜下來了,專心聽世尊講法,然後就開始講法了。

我們修四念處觀,就能得到上述的利益,心得清淨而度無量的憂悲苦惱,得真理,得涅槃,這個修道的結果對於小乘人來說,就是最大的利益。

什麽叫心得清淨?清淨就是沒有貪嗔癡煩惱以及煩惱習氣,沒有執著,沒有無明,沒有染污。衆生的心往往是不清淨的,有極多煩惱和無明,都有些什麽煩惱呢?有貪愛,貪各種人、事、物、理,貪財色名食睡,見什麽就貪什麽,什麽都想要歸我所有,屬於我的越多越好;有嗔恚,遇到境界動不動就動氣、發火、惱怒、嫉妒、仇恨;還有愚癡,真正的道理什麽也不懂,一事也不知,内心裡都是無明,連自己是愚癡的也不知道,非常愚癡的不知道自己是愚癡的,別人是說他愚癡,他也不會承認。

其實我們每個衆生都有愚癡性,都有不懂之理。什麽是愚癡?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有不懂之處就是愚癡無明,比如不懂什麽是五隂,不懂我們五隂身是四大組成的假合體,不懂五隂我是虛妄無常幻化的,不懂如何出離生死苦,不懂什麽是苦,苦是如何出現的,不懂如何得解脫,不懂爲什麽有六道輪回苦,不懂如何出離六道,不懂什麽是佛,如何成佛。那我們懂什麽?懂得如何執取抓取世間萬法,造作貪嗔癡業,最後被世間萬法束縛在業障深坑中,不得自在。

我們現在心裡既有憂悲又有苦惱,苦惱非常多而微細,要想度過這些憂悲苦惱,就要趣道修道。度,就是越過去,消滅掉,把這些憂悲苦惱都要度化消滅了,心才能得清涼。爲了得到一種真理,就要趣道、修道。什麽是真理呢?真正的真理就是真實的道理,符合佛陀所說的解脫之理,是三界世間的真相,是顛覆不滅的事實。

小乘法中的真理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理。苦,是一種真理,我們在世間裡的五隂都是苦的,這就是真理,是真實存在的道理。苦集,是真理,這些苦是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以來,造作的惡業所積集感召出來的,貪嗔癡煩惱所積集出來的,所以我們才感得到這些苦的果報,這個也是真理。

還有什麽真理?苦滅是真理。雖然我們有這麽多的苦,但是通過修行是能夠滅去的,苦不是永遠存在不滅的,是能夠消亡的,這也是真理。再有什麽真理呢?苦滅要修的道,八正道是真理。把這些苦滅除的方法是什麽呢?通過修八正道,把苦滅掉,八正道的修道方法也是真理。我們只要按照八正道去修行,就可以滅除無量的憂悲苦惱。總之,苦、集、滅、道四聖諦,就是衆生所要修行的真理。

証得到這個真理有什麽好處?第一,不會下三惡道受苦;第二,可以去除貪愛,得解脫。解脫以後,就沒有憂悲苦惱,三苦八苦無量苦,都會滅除,得到寂滅樂,清涼樂。

什麽叫涅槃?涅槃也叫清涼,也叫不生不滅,也叫不來不去。我們現在的五隂假我有生有滅,有來有去。生滅現象從大的範圍來看,無量劫五隂身的生來死去,或者是一生一世的生來滅去,從出生到死亡,都是有生有滅的法。從細微的現象來說,五隂是刹那刹那生滅的,色身和心念都在非常迅速的生滅著,變化不停,五隂就是這樣的生滅來去;而涅槃境界當中沒有生滅去來的現象,是不生不滅的清淨境界。通過修道,証得涅槃,就能証得不生不滅的寂滅樂,有個不生不滅的本心,就能証得種種涅槃,就能得清涼,得寂止。

涅槃可分爲大乘涅槃和小乘涅槃,小乘涅槃是三果阿那含和四果羅漢証的,叫作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大乘菩薩証得的涅槃,除了小乘的這兩種涅槃,最主要是証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就是永遠長存不滅的第八識如來藏,那叫真我、真心,還有佛地所証得的無住處涅槃,本心在常寂光土,心是寂滅的,而現報身、應身和無量無數的化身來廣度無量衆生,佛卻一處也不住,也不住涅槃境界,心雖寂滅清淨,卻能化現無量的色身廣度衆生,利樂有情。

阿羅漢所証得的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是通過修習四念處,觀行四念處而証得的。什麽是有餘涅槃?就是還有餘下的一點點苦要忍受,心裡雖然滅掉了貪愛,對三界世間不起念想,可是還有色身存在,在世間生活就要感召各種微苦。不過羅漢們的苦比我們的苦要少很多,因爲心裡沒有欲求,沒有希求,就不會有很多苦和很大的苦痛了。

苦的來源就是貪愛,衆生什麽都貪,貪時苦,貪後苦,貪著與貪不著都苦,擁有的再失去,心裡更覺得苦。但是三果和四果聖者已經滅掉貪愛,對於財色名食睡已經不貪執,那種貪愛苦已經沒有,但還有一些餘報餘苦未了。比如過去印度很熱,有四十度的高溫,太陽直接照在身上,他也會感覺很熱,這個就是苦。夏天的蚊蟲叮咬,他身上感覺又癢又疼,這個也是苦。還有因爲業障,身體會生病,也是苦,但是這些都是小苦,他已經沒有生死的大苦惱,沒有貪求苦,沒有求不得苦,沒有五隂熾盛苦,這些苦惱都沒有了。

什麽是無餘涅槃?四果阿羅漢對三界的貪愛已經斷盡,如果是智慧解脫的阿羅漢,命終時會滅掉自己的五隂十八界。如果有四禪八定,就是俱解脫阿羅漢,他能隨時隨處滅掉自己五隂,把色身滅掉,受想行識的幾個識心也都滅掉,五隂滅掉、十八界滅掉以後,只剩下第八識真心不滅,那就一點兒苦也沒有了。因爲沒有色身,沒有心,就不會再有什麽苦,沒有五隂存在就感召不到苦。這樣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以後,就得到了寂滅樂,但是也沒有真正的樂,因爲沒有人來享受樂,這就是小乘証得的無餘涅槃。

修四念處,就能得到上述的種種利益,心得清淨,度無量的憂悲苦惱,得真理,得涅槃,這個對小乘來說是最大的利益。

原文:如何爲四念處。諸比丘。比丘於此。於身觀身而住。精勤正知正念。捨離世間之欲貪苦惱。

釋:佛說:如何是四念處呢?諸比丘,比丘對於四念處,首先要觀行色身,心住在觀行色身上,精勤一心,具足正知正念,捨離世間的欲貪和苦惱。

第一念住是身念住,於身觀身而住。首先來觀察我們的身體,心念全部都要住在自己的身體上,這個時候心裡就不要再考慮其他的事情,不要再打其他的妄想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一起來觀察色身。觀身而住之後,能觀察出一個結果,就是能了知色身是不淨的,知道色身是無常的。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這個身體就是假的空的苦的,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這樣就斷身見。

精勤一心,就是不要懈怠,不要只觀一會就嬾散,讓心念跑掉了。總是要精勤的來觀色身,除了睡著時不能觀,其餘時間一天到晚都應該在觀身,這樣就能滅苦。現在講的是大概輪廓,還沒有講到具體的觀行方法。什麽是正知正念?如果觀身的時候,念頭散失,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了,這時就不叫正知正念。所有的心念都應該集中在色身上,或者是色身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上,這就叫正知正念。不要同時做兩樣事情,在觀身的時候又想起了其他的事情,心念分散了,那就不叫正知正念。

這樣修就能捨離世間之欲貪、苦惱,因爲心心念念都在色身上,不回想過去,也不希望未來,就沒有那麽多煩惱,只注意眼前所做的事情,不容易生起煩惱。内心不會因爲想起了昨天的事或者前天的事,而生起苦、樂、憂、喜各種煩惱,當生起那些苦樂等等的感受時,心就不淨開始生煩惱了,如果要考慮思慮明天的事,後天的事,計劃打算都出來了,心念就不淨了,襍念非常多心就喧閙了。如果只注意眼前的色身,和色身正在做的事情上,沒有其他的襍念,心中就沒有欲貪,也沒有苦惱。這是第一觀:觀身而住。

原文:於受觀受而住。精勤正知正念。捨離世間之欲貪苦惱。

釋:第二觀是對自己内心的感受,要時時觀察。觀察我們身體上的各種感受和心裡的各種覺受,所有的心念都要住在觀察覺受上面,所有的心念都集中在覺受上。覺受會在什麽時候出現呢?在眼看色的時候會産生感受,在耳聽聲的時候會産生感受,在待人接物、行住坐臥的時候都有感受生起,也就是說在六根觸六塵的時候會産生出各種感受,任何一件事情的出現,只要六塵境界現前,内心都有感受,身體也有感受,我們就要不斷的觀察這些感受。

觀察受的結果,當智慧生起來的時候就會知道,這些受都是苦受。於是我們就不會再貪著受,就會生起一種出離心、修道心,最後就能通過修道滅掉這些感受,不執著這些感受。通過觀行觀察思惟,知道這些感受也是無我性的,是苦的,苦的就不是我,因爲我是真實的,是不苦的,是清淨自在的。

於受觀受而住精勤一心,要非常的精進,連續不斷的觀察各種感受,沒有生起世間的欲貪,沒有生起其他的苦惱,沒有生起其他的想法和念頭,沒有襍念,就是精勤。精勤還有另外的說法,叫作四正勤,四正勤就是:未生善使令生起,已生善使令增長;未生惡令其不生,已生惡令其滅去。在四正勤精進的修行中,以期能夠斷惡修善。善法也可以指專一其心的正念,惡可以指襍亂的攀緣心,努力斷惡修善,就是精進。

精勤修行以後,就有了正知正念,心心念念都在感受上,都在觀察感受上,這個叫正知正念。如果不知道色身的感受,就不是正知正念,因爲心念轉到其他事情上去不專注了,那就不是正知。我們目前做的只有這一件事,觀察色身的感受,集中精力念力把這一件事做好,最後就能修成功,這叫正知正念。有正知正念以後,就能夠捨離世間的欲貪與苦惱,知道受是苦的,受不是我,不是我所,就能斷我見,斷我見之後就會慢慢滅掉貪愛,不會再貪著感受了,就滅了欲貪苦惱,這個時候禪定也能生起來了。

這種觀行方法是從証初果之前的凡夫開始,一直觀行到什麽時候呢?可以一直觀行到証得四果阿羅漢,觀行之後能夠証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果位。最後所有的欲貪都能斷盡,三界的煩惱全部斷盡,就能捨離世間的欲貪和苦惱。這是第二觀:觀受而住。

原文:於心觀心而住。精勤正知正念。捨離世間之欲貪苦惱。

釋:於心觀心而住,心有幾個,觀哪個心呢?心可以分爲真心和妄心。真心有一個,叫作第八識如來藏。妄心有七個:眼識心,耳識心,鼻識心,舌識心,身識心,意識心和第七識意根,意根是處處時時作主宰的我,七個妄心和一個真心加起來總共是八個。我們觀心要觀前七識,或者觀前六識,因爲第八識我們沒有証得、沒有找到,那就觀不到,小乘也不需要觀行真心第八識。第七識意根也很難証知,很難觀行到,所以只能觀行前六識裡面,我們以觀第六識意識心爲主。

於心觀心而住,如何觀心呢?要觀心的無常性。什麽是無常?心的生滅變異性不定性,就是無常。觀行六識每天都要出生又滅去,這是無常的,最無常的表現是六識心刹那刹那的生滅,心念的不斷變換。從六識總體的無常性來看,心念總是在變化不停,現在此刻是這樣一種想法,一會兒就變了,換成了另一種想法,這顆心別人抓不住,自己也抓不住。心總是在變,心念在變,思想在變,所有的計劃打算全部都在變,說出的諾言很難實現,所以這個心就是無常性的,不可靠的,自己靠自己都靠不住,其他人來依靠還能靠得住嗎?靠不住,這個心就是這麽的不可靠。

於心觀心也要精勤不懈怠,不要有襍念,要正知正念。所有的心念都在觀心上,現在目前只了知自己的心念,其它襍事不想不攀緣,這叫正知正念。正知正念以後,能夠捨離世間之欲貪、苦惱,就是斷掉對世間的貪愛了,貪愛斷掉以後,所有的苦惱都能滅盡。這是第三觀:觀心而住。

原文:於法觀法而住。精勤正知正念。捨離世間之欲貪苦惱。

釋:於法觀法而住,觀行的法都包括什麽?五隂的法、六塵的法、六根的法、六識的法、十二處的法、十八界的法,都是五隂輾轉和合生起來的一切法,包括行住坐臥、語默言笑等種種的法。具體要觀行五受隂、四聖諦、七覺分、八正道,十二處和十八界。觀行這些更要精進一心的觀察,正知正念,捨離世間之欲貪和苦惱。觀法而住的結果是什麽?結果就是要証得在一切法當中沒有一個我,也沒有我所。這是小乘的法無我,也是小乘的人無我,五隂十八界所輾轉生起的一切法都不是我,最後就能証得三四果,斷盡對三界的貪愛,就能滅掉所有的憂悲苦惱。心得清涼,心得解脫,就能出離三界了。接下來世尊具體地教導如何修行四念處的觀行。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