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修定與參禪證道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1日

十一、祖師偈語篇

(一)五祖傳法偈: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釋:有情,是指眾生,眾生有第八識,有五蘊或者四蘊,有識心的活動,有壽命,是生命體。無情,就是無第八識,無七個識,無五陰,沒有識心的分別活動,不是眾生。因地,是因為有第八識這個心地,才能收獲果實。在有情眾生身上播下法種,這些種子因有第八識來存儲,將來緣熟時,第八識輸出種子,果報就形成。在無情物身上播種,就沒有用,因為無情物沒有識心接納領受,也沒有第八識來存儲法種,就永遠不能開花結果。一切法,不管是有情還是無情,因為本身沒有自體性,因此不會自己出生自己,都要因為第八識依各種緣來出生和顯現。

(二)悟了同未悟,不動即如如。狂心歇下時,無缺亦無足。

打坐見禪心,行住復同根。爾來歸一境,何須問淺深。

悟了同未悟,明心開悟以後,意思是,人還是從前的人,只是心行改變了,定慧增長了。

不動即如如,如來藏還與未悟前的如來藏一樣,仍然是對境如如不動。

狂心歇下時,無缺亦無足。生滅狂妄的覺知心,依止於真如,一下子歇息下來,再也不向外攀緣,不向外貪求了。因為知道自己的如來藏本自具足一切法,絲毫不缺少什麼,也不多出什麼,一切種子都能派上用場。

打坐見禪心,行住復同根。不僅打坐時能徹見本心,行住坐臥也都能見到自心本性,一切時中,都能觀察到如來藏的運作和妙用。

爾來歸一境,何須問淺深。所有這一切境界,都歸入如來藏,都是如來藏的起用,那就不用問各種境界有什麼淺深不同了。

(三)黃龍禪師有偈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鼕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是描述禪師們過牢關的境界,過牢關的人,心得清淨,內心不再貪戀世間;他們生活在世間,一事也不牽掛,一法也不再留戀,對自我五陰不再執著,對自己所證得的真如也不執著,內心坦坦蕩蕩,不留一物。雖然在人間生活著,照樣經歷一年四季春夏秋鼕,可是心中卻無一法可當情,景是景,色是色,人是人,物是物,一切法各住法位,與我不相干,活在世間時照吃照喝,卻不貪執世間,心地已經得到解脫,沒有拘執之故。

(四)達摩祖師偈一花開五葉,是指禪宗這一法脈,傳到六祖這裡以後,分成五個流派:法眼宗、雲門宗、曹洞宗、臨濟宗、偽仰宗。結果自然成,意思是由於禪宗一直傳下去,後世自然會有無數人得道。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