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修定與參禪證道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1日

第二節  不能入定的原因

一、修不好禪定的原因

禪定修不好,有很多原因,自己細心找一找,然後把不該有的貪習都要除一除、改一改。想修好禪定每天心都清淨,就要少吃,不要貪吃;飲食的營養也不要過剩,口味也不要太濃,清淡一些心就清淨一些。人中的衣穿住行,吃喝拉撒,盡量都不要貪著,適可而止是最好的。這樣就容易脫離人類的生活,與天界生活相應,禪定就容易出現了。

適當的斷食,對身體有很多好處,能延長壽命。不要怕餓,餓有餓的好處,少吃點腸胃的工作量減少,磨損就少,內臟器官壽命當然就長了。少享受少消耗福報,福報留存著滋養色身,就能延長壽命。喝水要適量,身體夠用就行,喝多總是要新陳代謝排泄出去,也耽誤時間,同時也增加內臟器官的工作量,磨損內臟。在斷固體飲食的情況下,只吃一些流質的飲食和水果,身體輕松,心也很清淨,修行禪定,不僅定力好,還能去除疾病,讓身體更健康。我們學佛人有福不要享盡,惡業盡量忍著都消盡,後半輩子以至於後世就輕松愉快了,多為後世著想,尤其是多為自己的道業著想,這才是一個智者。

幾乎所有的人最難捨的是情和欲,修行應該先捨欲,欲在所有的煩惱裡是最粗重最容易捨去的。天人有情卻沒有欲,欲界天人雖然也有欲,但是欲很淡,所以他們才在欲界天上生活。有禪定,身心都舒暢美妙。我們先從最容易捨的開始捨,把生命質量提高上來。

初禪天人不吃飯,也不嗅香聞味,沒有男女之事。我們要想有初禪定,就不要貪飲食,不貪飲食的色香味,不貪飲食的營養。同時也不要在意周圍生活環境的氣味,不追求香味,不厭惡難聞的氣味,對氣味不挑剔,不在意,一切都隨緣,無所謂。對於男女色都不貪著,性別只是一個幻化的假相,四大組合與豬肉一樣,沒什麼好貪愛的。保持這樣的心,不愁沒有禪定,再降伏睡眠和散亂心,初禪定就容易生起了。

阿含經裡佛告訴比丘初夜精進,不貪睡眠,中夜精進不貪睡眠,後夜精進不貪睡眠。少吃少喝,不昏沉,少妄想,睡眠就少了。

我們應該經常觀察自己的心,打掃清理自己的心,讓心干干淨淨的,無掛無礙,禪定很快就能生起來。修定並不是很難,現代生活太富裕了,容易讓人生起貪心,所以禪定就不太容易修出來了,加上四面八方的信息太發達,都侵入人的心中,每個人的心裡都被塞得滿滿的,心不空,如何能能有禪定?再加上生存環境,不容易持戒,持不了戒,如何能有禪定?

二、我們打坐修定為什麼總不能入定,為什麼定力很淺?就是因為意根不肯歇息下來,攀緣不斷。心裡什麼都惦念著,放不下來,這就是無明。心裡以為真有個外面世界,真有人事物的存在,所以內心就擺不開。那麼打坐時意根總是要處處攀緣,弄出一些事情出來,意識心就得要了別這些事情,心就不能安穩,不能定下來,更不能滅掉妄念。如果沒有無明,意根不攀緣不執著,不弄些法塵出來,意識就不用去了別,心定下來很容易。

定中所見的一切人事物,也是意根攀緣弄出來的,也是虛妄,不執著這些人事物,那些境界慢慢就能消失,定就深了。要記住世尊曾經告訴過我們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時時提醒自己,就能減少攀緣,無明薄了,定就容易修了。 

三、每個人都要好好的訓練一下自己的思惟,不要偏離正方向太多。思惟不清晰,一定是缺少禪定,那就要努力修禪定。如果禪定修不好,檢查自己是否是福德欠缺,或者是戒律修持的不夠好,或者是習性太重,或者是身體方面有障礙。很多人都是缺少禪定,定力不足,思惟跟不上,很多法看不懂就無法勝解,修行慢慢的就掉隊了。

每個人在修行中都要努力找自己的症結,找自己的不足和欠缺之處,找到之後,要想辦法改進。回頭看自己,查缺補漏,就是一種精進。 定力少一點點,觀行就不能到位,那所說就沒有證據,不一定是事實真相。所以說只要自己觀行力不夠好,邏輯思惟力不強,就不要肯定表達自己的觀點見解,那是不究竟的。

四、修定的禁忌,定就就是不動、安靜、不躁動。如果想讓身心安靜,身心不動,就要減少飲食,飲食不要太飽,減少飲食的營養和量,不要吃得太好太多,這樣的話身心就能安靜下來,不躁動了。如果飲食能量太足太多就會要往外泄露,泄露時身心就躁動,靜不下來。身體正常,飲食一般就好,不要貪求營養和能量,這不利於修行。當然缺少營養,陽氣不足,身體虛弱也無法修行,要保持身體適當、中和,心才能安靜,禪定才能修好。

五、持戒懺悔罪業才能修好禪定 

一切法的證得,真的是要在甚深禪定中,缺少禪定,學到的就是知識,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一定要重視禪定和觀行。禪定不足的原因是心散亂,心散亂的原因是攀緣多貪求多,把心收攝起來,必有禪定。收攝身心需要持戒,持戒之前需要受戒,受戒之前要懺悔所有罪業,罪業消除,遮障消失,心清淨。

懺悔,第一要改變種子,懺悔造作的新業,觝消舊的罪業,通過懺悔,心行轉變,業就轉變,後不再造。意識和意根變得清淨了,這是真懺悔的結果,有這個結果,一是消業,二是不再造新業。如果沒有這個效果,說明懺悔心不誠,是假懺悔。判斷懺悔以後罪業是否消除,首先要看是何等罪業,是輕是重。重罪要見好像,之後內心比從前清淨了很多,一些障礙消除了,修行速度加快了。輕的罪業懺悔之後,心也是清淨的。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