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與參禪證道
第三節 修定的原理
一、修定時,淺定是修五俱意識,深定一定要修到獨頭意識。修定的一般程序是,由制伏五俱意識,漸漸深入轉換到獨頭意識,然後再制伏獨頭意識。甚深禪定都是從獨頭意識起修,如佛經中的各種觀想法門,都是制伏獨頭意識的。在所有修定過程中,從頭到尾,都由意根主宰和牽引六識的生滅變化。雖然有時候和最初都是由意識牽引意根,利用思惟、說理來說服意根不要胡亂攀緣,最後實質還是意根決定了六識了別的有無和輕重,由意根牽引六識的來來去去,由意根把六識減弱和滅去。
因為獨頭意識出生受到的限制條件較少,也不容易滅去,因此獨頭意識遠遠比五俱意識活躍得多,不容易制伏,一旦制伏,禪定輕而易舉。一旦能抓住和牽引獨頭意識,入定出定就有門路了。抓住和牽引六識都由意根來作,所以意根一定有欲心所,降伏意根的欲,調動意根的欲,牽引意根的欲,禪定就輕而易舉。所以修定,還是修意根降伏意根,牽引意根。
修定的次序:降伏五識,只剩五識之一,這叫專注。然後五識之一也要減弱,讓五俱意識功能增強。之後把五俱意識的功能,轉換到獨頭意識,再減弱五俱意識,增強獨頭意識。再之後讓獨頭意識專注、專一、深入。
再深定,就減弱獨頭意識,最後滅去獨頭意識。如果獨頭意識太強,也影響禪定,尤其是深禪定。比如總是要思惟法義,心中總是要有念頭,念頭不能斷,還要轉換念頭,這時深禪定很難保持。
從修定的原理來看,意根一定與定心所相應,定就是定意根,定六識沒有用,也定不住六識,孩子必然要跟著母親走,定住母親,同時就定住孩子。看事情不能看表面現象,一定要深入到事情的本質和究竟處。觀察不了意根的運作,也就觀察不到深層次的本質,只能停留在事情浮面,觀察一些假相,這樣是不會有智慧出生的。
二、有多少人在學佛過程中,都在不斷的與妄念搏鬥,以為把妄念消除了,就能證得佛法,可是即使與妄念鬥爭一百年,把妄念降伏了,最終仍是不懂佛法,沒有智慧的出生,不能解脫。正確的修行方法是,讓意根把注意力轉移到對佛法的思惟當中,妄念自然就減少,轉換注意力,轉換攀緣的對象,修行很快就能成功。
總是在妄念上計較來計較去,對於佛法的修行和獲得智慧是沒有助益的。最直接的方法是把攀緣的對象轉換過來,從攀緣世間法轉換到攀緣佛法,把對世間法的執著轉移到佛法上,把興趣轉換,把貪的對象轉換,把世智辨聰世間法的小聰明,轉換成觀行佛法的智慧,這樣定慧馬上就出現,何愁不了道。善於學佛者,應該善於利用妄念,不是壓死念頭,而是懂得轉換念頭,轉換成思惟佛法的念頭,心心念念都在佛法上,心心念念都是佛法,這樣定慧就成就了。
如果天天都與妄念搏鬥,無異於外道的修行方法,而且根本也趕不上外道的禪定高深。過去外道們修定,四禪八定都修出來了,五神通也修出來了,但因為還沒有斷除我見,仍然認五蘊十八界中的某個法為我,為真實,邪見顛倒見都沒有破除分毫,依此邪見,就不免輪迴生死;縱使能入定長達八萬大劫,八萬大劫出定後,仍然要淪墮三惡道,仍然不免生死輪迴之苦。眾生就是因為執我的邪見而造業,而生死輪迴,如果斷除了我見,就把綑綁自己的結縛打開了,就能保證不入三惡道。修行破除邪見,獲得正知見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修行無量劫,還是走在邪路上,不能回歸正路,也不得解脫。
只要福德具足,目標正確,方法得當,要想開悟也不是很難的事。每個人的根基不同,修行方法就不一樣,從小就喜歡清靜、喜歡獨處、興趣愛好比較少的人,修定就比較快,即使不打坐,心也少於攀緣,精力集中,只要遇見佛法,就能專心思惟佛法,深入於佛法中。當他熏習一段時間佛法的正知見以後,有了正知見,就懂得了參禪的方法,自動自覺的開始參禪。相反有的人打坐十年二十年,還是不能專心思惟佛法,不懂得如何觀行佛法,也不能分辨出法的正邪和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