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佛法杂谈(第一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综述 更新时间: 2021-02-27 22:28:14 阅读: 2545

第十章  法义篇

一、什么是法

法是轨持义,只要是能在世间显现出来的,不管有多么虚妄,不管自己和他人能不能认知到,能不能体会到,只要有影像,就是法。

比如:人、事、物、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众生,只要存在,就是法。事,不管什么事,吃饭穿衣走路,行走坐卧,言谈语笑,花开花落,人事和合与纠纷,伟大事业和渺小事业,只要在世间存在,不管什么时候存在,不管正在发生,还是内心想象,都是法。内心里想象出来的,幻想出来的,都是法,只要是心里的相,都是法,心也是法。

物,不管眼前还是背后,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想象的还是回忆出来的,不管能不能接触得到,只要有影像,都是法。

理,世间一切法则,规律,制度,章程,善恶是非,正确与错误,一切的思想观念,一切的念头,一切佛法当中的真理观点,只要能在心中显现出来的,都是法。

这些法都是心中的影像,都是心中的幻相,都是众生五蕴身运作出来的,十二处和合运作出来的,十八界里辗转所出生的,无穷无尽。最后最究竟的一个法,就是如来藏,不管众生认不认祂,知不知祂,识不识祂,祂都作为一种终极真理而存在着。

二、什么是法

法,就是事实真相,就是真理,所以菩萨讲法就要讲事实真相,讲真理。而每个事物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每个人从自身的角度观察,如果观察得准确无误,那么观察出的事实真相都是相同的,也就只有一个事实真相。如果说每个人观察得出的结论不一样,那就说明很多人观察有错误了,没有如实观察。没有观察正确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共同特点是观察力不足。

既然讲法是讲事实真相,那么这个事实真相,最好是自己亲自证明了的,这样讲出来是最有说服力最亲切的。如果讲法只能引述他人的言论,那也要有相当好的辨别力,能够辨别和证明他人的言论所说确实是事实真相才行。我们目前只能确定佛所说的都是事实真相,但自己也没有能力去实际证明,只是一种对佛陀圣言的仰信和崇信而已,还达不到正信和真信,真信是需要证量的。那么除佛陀之外的人,要仰信和崇信就要冒一定的风险,只有正信、证信和真信才可靠。但是证信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末法时期的众生大多数都是仰信、盲信和崇信,不是正信和证信真信。

三、什么是法界

法界分为出世间法界和世间法界,世间法界分为十八界、十法界和三界世间。十八界就是众生的六根、六尘、六识界,十法界就是四圣六凡法界。界,就是功能、界限、种子差别,就是分界线。不同的界,功能作用不同,六根的功能与六尘的功能不同,与六识的功能不同。六道众生各有各的界限,四种圣人各有各的界限;十法界各有各的界限;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有界限,也可以说是法界,三界也各自有各自的界限差别。

出世间法界叫作一真法界,就是真如如来藏,祂不属于三界世间,不在三界里,没有三界世间相,但也非不在三界世间。所有三界世间法以及十方诸佛国土,华藏世界以及世界海都在一真法界里,都不出真如心之外。众生修到妙觉位要成佛之前,要在兜率内院候补,等着因缘成熟,下生人间八相成道。等到人间的众生根性成熟了,妙觉菩萨的成道时节也到了,就要下到人间八相成道。所以諸佛都是到人间来成就佛果的。

四、什么是功德

功德就是智慧的受用,有智慧就消业。断我见明心就会消除三恶道的业,智慧性的忏悔也有功德,能消业。修行过程中智慧的增长,都能消除不同程度的业,恶业尽即成佛。

五、什么是乾慧

乾慧,乾是干的意思,没有水的意思。乾慧就是没有定水滋润的慧,干巴巴的慧。这样的慧,没有实际指导作用,就像土里没有水,不能成为泥土,没有泥土的粘性,不能抹墙,不能铺地面,不能搞建筑。乾慧也是,说得口干舌燥的智慧,实际上都不是从自己的胸襟里掏出来的,不是实证的,意识学来的推理出来的分析出来的,这只是学语之流,不是真正的智慧。这是修行的最初一个阶段,若只停留在这个阶段,以为究竟,那就止步不前,不能入到真宝山中。

六、所谓的正法,是能够让众生趣向于破除无明,趣向于解脱的法。真正的正法,是指真如自性之法,真如是世间出世间最正的,是一切法的根,一切法都从之而出;自性又能使得众生依之得解脱,依之证涅槃,依之成就佛道,远离一切苦厄,因此真如自性是正法,有关真如自性的法也都是正法。

除了佛所说的法,和符合佛所说的关于解脱和般若之法,是正法,其它的比如外道法和世间的善法,不能让众生得到解脱和明心见性破除无明,因此都不是正法。世间的善法能让众生伏恶修善,做个好人和有合格的人,但最多能暂时保住人身或者生天享福,不能趣向于解脱,因此也不属于正法。众生即使修行了世间的善法,也不一定就能让众生产生出离心,产生要求解脱的心,也许还会增加生死系缚。

佛法与世俗善法并不矛盾,并不互相抵触,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佛最初讲法也讲人天善法,讲五乘法,但是最后回归到一佛乘,都是成佛之法。世间里的善法是很有必要的,应该大力提倡,这是修学佛法的基础。但是世俗善法毕竟不是佛法,不能代替佛法。如果佛门里的善法多了,把这些善法当作真正的佛法,那就会充斥了真正的佛法,最后真正的佛法就会被冲淡和代替,佛法就会快速的灭亡,然后世俗的善法也不会存在了。

七、问:内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处所摄色,法处所摄色是否就是法尘?它的具体定义是什么?五尘与这个法尘的关系,是平等、平行、还是摄属关系?

答:法处所摄色,就是法尘,是依内五尘另外再次变现出来的法尘,也是由四大微粒组成,摄属物质色法,与五尘和合起来,构成完整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只是色声香味触的一少部分内容,不是完整的五尘色法,法尘是色声香味触的大部分内容,合起来才是完整的色法。如:色尘与色尘上的法尘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内色尘,声尘和声尘上的法尘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声尘。五尘与法尘是平行并列的关系,互相依赖的关系,法尘依五尘而出生和存在。内五尘由五识了别,法尘由意识了别。从这里就看出,单独的五识不能了别色声香味触,单独的意识也不能了别色声香味触,必须是五识与意识和合起来,才能了别完整的色声香味触。

八、外五尘,是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共同变现出来的生存环境,这是必须要有的,如来藏依外五尘才能变现出六识了别的内六尘。外五尘不是单个众生所能独自拥有的,也不是单个的如来藏所能独自变现的。因为有外五尘,我们自己的如来藏才能依据外五尘,在自己的后脑胜义根里变现出与外五尘一模一样的内五尘,内法尘也随同内五尘同时变现出来,然后六根与六尘相触,如来藏出生六识了别内六尘。可是众生都以为了别到的是实有的六尘境界,把自己六识所见闻觉知到的六尘境界当作真实,执著不已,造作各种业行,不知道都是幻化出来的,于是生死轮回不断,苦恼不已。

九、如何证明有外五尘的存在

譬如外面的山河大地,就是外色尘,这是很多众生共同拥有的,不是一个人拥有的。所以你能看见山河大地,其他众生也能看见山河大地,当自己睡着昏迷死亡时,自己看不见山河大地,但是其他众生仍然能看见。这就说明了山河大地不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而是所有众生共同拥有的。

再比如你家的房子,不是你一个人拥有的,你的家人也能享受到房子,也能住在房子里。当你离开家门接触不到房子的时候,房子仍然存在,你的家人仍然住在房子里,房子也属于他们的。当你们全家都离开房子的时候,其他人仍然能看见房子,也可以搬进去住,他们也可以成为房子的主人。

没有外五尘,就没有内五尘,内五尘依外五尘而有,就像镜子里的影像一样。我们都是活在镜子里的影子里,而影子之外,还有实体,其他众生的如来藏依那个实体还能幻化出影子,让其他众生了别;如果没有实体,就没有影子,镜子不会无缘无故现出影子。外五尘犹如天上的月亮,内五尘犹如水中月,千江有水千江月,都是月亮的影子,而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就是外五尘之一的色尘境。

外五尘也是唯心所现,是如来藏变造出来的,虚妄不实,生灭变异,也要消失灭亡,不久住。在我们出生到地球上之前,地球就已经存在了,那么地球是你的心单独变造出来的吗?显然不是,它是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共同变现出来的,是外五尘之一,我们死后,地球还照样存在,为其他众生所用。直到所有众生与地球缘尽,众生都死亡后,地球就毁灭。

十、虚空与色相

虚空是色的边缘,是一种没有色相的色,这是对虚空的定义,这句话可能不好理解。虚空可以依色显发,但不是依色存在,虚空的来源是如来藏,依如来藏而存在,因为有如来藏才有虚空的显现。色相也是因为有如来藏,才能显现出来,这是一切法的根本来处。它们表面上的虚假现象是,色相依虚空显发出来,虚空依色相显发出来,二者互相衬托。没有色相时,虚空照样存在。宇宙没有形成之前,就是一片空无的虚空,没有一点色相,那就说明了虚空不依色而存在。

十一、空间与虚空的区别

空间有时候与虚空等同,有时候并不等同,依于某坐标物而划分。比如房间,有房子才有房子的空间,没有房子,就是虚空。比如说中国的领空,也叫做中国的空间,有中国才有中国的领空,没有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空间。空间也是众生争夺的目标之一,都想扩大自己的生存活动空间,所以就有争夺。

人类嫌地球的空间不够用,还要想占领其他星球的空间。没有地球和所有的星球,就没有星球空间,依他而有的法就是依他起性,是虚幻不实的。外宇宙星空是第一次变现,不实如幻;依外星空而变现的内星空是第二次变现,更虚幻不实;依星空色法而衬托出来的内外空间,尤其虚幻不实。

十二、凡夫众生的六七识都有无明,包括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还有无量无边的尘沙惑。一念无明,就是对自我五阴的贪爱和执著,对三界世间一切法的贪爱执著。由于有一念无明,就有三界的生死轮回苦,要想断除生死轮回苦,就要灭尽一念无明,首先就要断除五阴为我的我见,然后修出初禅,依次断除贪嗔痴慢等等诸烦恼结缚,对自我五阴的贪爱和执著就能断尽,对三界世间法的执著就能断尽,一念无明断尽就能解脱生死轮回苦。

七识里的无始无明,就是从无始劫以来,众生从来就不知道法界的实相是什么,不知道有诸法的实相心如来藏,是祂出生的三界世间万法,于是就执著世间万法为真,这就是无始无明。证得法界实相心明心见性时,就打破了无始无明。七识认识了诸法实相,有了般若大智慧,以后无始无明都断尽时,七识的无明就灭尽,彻底转识成智,究竟成佛,如来藏就改为无垢识。

十三、众生共同的部分,就是共同的业力,共同的外界山河大地、宇宙器世间,共同的生活环境,其他就不共同了,都是各自受用各自的五阴十八界和第八识。每个众生都有自己的八个识,都不共用,所以众生才千差万别,心心不同,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种作为,一个人一种果报。

第八识不生不灭,本来就有,谁也不能变现祂。第八识有缘就变现万法,无缘就不变,随缘变现时,自己从来都不改变。

    十四、所谓的妄念,就是意根攀缘作意,意识生出的念头和想法,有时是七个识和合起念。七个识只要存在,就要起用,七个识起用,必然有念头的出现。八个识都有五遍行心所法:作意、触、受、想、思。思,就是思考、思量、抉择、决定、造作;想就是心上取着了相,认了相,识别了相;受,就是领受、领纳、接受,作意,就是引心到境上,专注于境;触,就是识心接触境界。第八识取的相与前七识不同,思量的内容不同,领纳的对象内容不同,作意的对象不同,触的对象不同,处处都与前七识不同。

识,就是分别,要想没有分别,就要灭掉识,那就是眼识灭掉不见,耳识灭掉不听,鼻识灭掉不嗅,舌识灭掉不尝,身识灭掉不觉触,意识灭掉不觉不知,意根灭掉不作主,这样万法就随之也灭掉。但是没有修到四果阿罗汉的境界,也不能灭掉意根。如果第八识也灭掉,万事就都废掉,一了万了,佛也灭不了第八识,何况其他人。

十五、问:圆觉经讲一切众生枉认四大为自身像,六尘缘影为自心像,解开这个谜,佛法也就讲完了,但是多生多劫的爱恨种子怎么除去呢?

答:身心问题解决了,佛法还没有讲完,还有唯识种智问题极多极广,需要修学。断我见,再明心见性,具有唯识种智入初地,染污种子就会慢慢清除掉了,爱恨种子断尽,就成佛。需要在因缘现前时,清除内心的烦恼习气,就断除染污种子了。

但是身心问题完全彻底究竟解决了,也就成佛了,佛法就是用来解决身心问题的,身包括内身色身,也包括外身宇宙器世间生存环境;心,就是七个识。七个识都转识成智,身心世界就彻底脱落转变,报身佛和化身佛都成就,世界变成纯净的佛国土。

十六、圆觉经,全部都是讲佛性的妙用,讲如来藏之性。不是让见闻觉知性的七识妄心也像佛性那样。如果把圆觉经里经义理解为阐述七识的作为,那就误会大了。就如六祖在坛经里都在讲真如自性,无数人却误会为是讲见闻觉知性的七识妄心,误会真是大极了。

一切法都是如来藏,都是如来藏性,如果没有证得这个理,就不要引经据典来印证自己的见解。引经据典印证自己的不正确的观点为正确的,就是诽谤佛和法,罪过不小。如果你能现前观察到贪嗔痴性,如何就是佛性,如何是究竟觉性觉相,那么才可以说一切淫怒痴即为究竟觉,智慧愚痴通为般若,否则请保持沉默。

没有证量的时候,还是不要讨论经义很深难懂的佛经和甚深法义。尤其是与自己相差过于遥远的佛地境界,我们选择沉默,我都不谈佛地如何如何,其他人就更不要谈论了,有什么根据可谈?什么叫作高谈阔论?超过自己证量和理解范围的内容,如果要说,就是高谈阔论。

十七、什么是心不相应行法?

心不相应所行法,总共有二十四个: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性、不和合性。

心不相应行法,是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法和十一色法共同显现出来的。比如,无常这个心不相应行法,是由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和五识共同和合运作显现出来的,由八个识对万法的作意、触、受、想、思心所法显现出来的,是在十一个色法上显现出来的。在心法上也能显现出无常,也都是八个识和心所法共同运作显现出来的。这些无常法不由七识妄心所决定,不跟随七识的认知而改变其无常性,因此叫作心不相应行法。

五阴的无常,有八识共同和合运作显现出来的,八识与心所共同出生五阴,生起感受,生起了别,生起各种造作,在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法处所摄色所和合处显现出来,在六识及心所处显现出来。其它的心不相应行法都是如此显现。不由我们的觉知心所决定,不管我们的心怎么样,如何认知,无常就是无常,不能因为我们的贪爱,五阴世间就变为常,这不是由心来决定的。同理,时、方、数、老等等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都是八识、心所与十一色法共同显现出来的,不是由七识妄心所决定其存在与否。

十八、时间是依物质色法显现出来的,物质色法的生灭变异就显现衬托出了时间。物质色法是依心法和心所有法显现出来的,心所有法依心法运行,心法归于第八识。物质色法的次第迁流,幻化出与心不相应的行法时间,时间就是心不相应行法。

物质色法出现,识心出现,识心就能依物质色法来识别判断时间和空间。没有物质色法,显现不出时间,也显现不出空间。如果没有识心,更无法识别、认知和判断时间空间,有也等于没有。试想,没有太阳,没有树木、房屋和山林,如何能了别出时间?如果连虚空都没有,更没有山林河池、大海和高山,空间要如何划分和界定。那么依着某些法才能显现出来的法,就是与心不相应的行法,比物质色法还要虚妄,比七识心还要虚妄。

虚空不用物质色法衬托着,与有标的的空间有稍许差别。虚空不是心不相应行法,是如来藏用空大种子生成的与物质色法不同的色法,是没有色相的色法。

十九、推理,并不一定是证得。比如辟支佛推十二因缘或者是十因缘,推到阿赖耶识那里,就齐识而还,不能过彼(阿赖耶识)。虽然如此,也没有找到和证得第八识,不是实证阿赖耶识者。实证阿赖耶识者是大乘菩萨,是大乘见道,必有大乘善根福德因缘和发心,缺一不可。如果说外道和小乘也有大乘菩萨的发心,那必是大乘菩萨,因为不管菩萨学什么法,都是围绕于大乘,为了度众生和成就佛道。不发菩萨的心愿,其行止和结果必不是菩萨,必不能见道,必不能有菩萨的果德。否则发外道的心也能成佛。佛就没有必要强调众生一定要发大心大愿,发自利利他的菩萨清净大愿,以完成佛道的修证过程,圆满成佛。

辟支佛尽管把生死的来源推到阿赖耶识这里,最终还是走向涅槃灭度,毕竟没有行菩萨的大道,而利乐众生。这点足以证明辟支佛不是菩萨,没有实证阿赖耶识。种子不正,根不正,如何能有正果?就如有一些人,在悟前把一切法都归于第八识这里,认为其来源都是第八识,其性都是佛性。尽管持这种观点,但毕竟是理解和推理、想象,并没有实证第八识,不属于明心菩萨。

禅宗有个话头,要大众参究: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无数人都猜测出这个一就是如来藏,万法都归于如来藏,都来自于如来藏。可是尽管如此,仍然不属于大乘见道,不属于破参,还不是真实义的菩萨。因为仍然没有证得如来藏,不知道一归于何处。不知何处,没有找到如来藏在何处,仍然处于无明之中,离证悟不知道还有多远的路程。相似法毕竟是相似法,代替不了真实法,没有真实法的功德受用,说食并不能饱。

有的人说阿罗汉和辟支佛都实证第八识阿赖耶识了,如果是这样,那就都叫作菩萨好了,何必又叫作阿罗汉和辟支佛,佛法不必分为小乘四圣谛、中乘十二因缘和大乘菩萨六度,都叫作菩萨法,都以明心见性和成佛为根本目的就行了。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其中的区别很大。

十九、法法相通,没有说学此法,不通另一个法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好了,很多经典都会贯通。学唯识,观行识的运作,是非常有乐趣的,既能了解自己,也能了解他人和世界,能逐渐摆脱愚痴,获得无量智慧。一切法都落实在识上,有识就有一切法,明了识,就能明了一切法,就能成佛。

二十、略谈色

色即是色蕴,是五蕴之一,有相貌、形体、色彩,包括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其中后三者就是法处所摄色。显色是青黄赤白;形色是大小方圆长短宽窄;表色是色的形状、姿态,身体的运动和动作、行来去止等等;无表色是色相上所显现的美丽、丑陋、魅力、韵味、气质、学识、修养、平静、愤怒、开朗、热情等等。法处所摄色是色声香味触上面所显现的法尘,与意根相对,是意识所了别。色还包括众生色,男女色相,宇宙山河大地,植物矿物,房屋宫殿无情物等。

《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意思是说要想见如来,见法身佛,见真佛,不能以色相、声相求见,有色有声有六尘相的不是真佛,是报身佛应身佛化身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化现的有生有灭的佛,魔王波旬因为福力的缘故也能化现佛的相貌。佛涅槃后,四祖优波鞠多就让波旬化现出释迦佛的身相来目睹瞻仰,波旬就真的化现出佛的色相,从树林中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群弟子,优波鞠多乍一见,以为是真正的释迦佛,情不自禁地礼拜起来,波旬受不住礼拜就现了原形。所以要见如来不能着色相,不能从色相上来见。

二十一、每个讨论的题目,相当于一篇小论文一样,自己要有论点,然后展开论据,运用譬喻说明,或者举具体事例。

宗,就是宗旨,就是自己的论点。因,就是证据、论据、事实,用以辅证宗旨。喻,就是贴切形象的譬喻,以说明宗旨。学会这个本事,才能登上论坛,与人辩法,没有这个本事,就不要参与任何辩论。台下练练口才还可以。但是口才好,不等于逻辑思惟好,不等于能说清楚事实,不等于掌握了真理,不等于有大智慧。口才远不及头脑,不及逻辑思辩能力。

二十二、如来、慧解脱的阿罗汉与俱解脱的阿罗汉其解脱有什么异同

佛与阿罗汉都能出离三界世间生死缠缚,都能解脱于三界,不受三界的生死系缚。而佛是究竟的解脱,不仅了了分段生死,也了了变易生死,无有一丝无明缠缚自心,因此是究竟解脱。阿罗汉的解脱还不究竟,还有无明,还有变易生死没有了。慧解脱的阿罗汉还要等待世间因缘尽才能出离三界解脱生死,俱解脱的阿罗汉不用待时解脱,随时能出离三界,解脱生死。

二十三、问: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以后,无余涅槃是三昧境界吗?

答:三昧境界,里面应该有主人,有入三昧境界者,将来就会有出三昧境界者。而涅槃里没有主人,没有人入涅槃,阿罗汉的五蕴十八界全部灭尽了,意根也灭尽了,那就没有阿罗汉了。既然没有人入无余涅槃,也就没有人出无余涅槃,因此说无余涅槃不属于三昧境界。

二十四、在娑婆世界,人们把日常生活的常识当作现量认知,可是这些所有的现量认知修到八地菩萨的时候,可能都改变了,不适用了。那时候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那么回事,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和法则,山可以不是山,水可以不是水,一切物质色法的虚幻性,决定了物质色法的不稳定和不可靠性。

我们认为火有燃烧性,能烧灭一切物质色法,到八地菩萨时,就知道不一定,火的性质会改变,也许连一张纸都烧不了,何况菩萨的色身。我们认为水有淹没性,到八地菩萨时就知道不一定,也许连一张纸都侵湿不了,何况菩萨的色身。我们认为石头不能吃,不一定,大修行人完全可以用石头煮着当山芋土豆红薯吃。所以普通众生那些所谓的现量认知,都错了,都是非量,众生不要太自信就对了。

泥人都是用泥捏出来的,但是没有禅定,只能被捏,普通人能捏什么?捏个生死轮回苦而已。现代人喜乐于学语,喜欢背诵,喜欢学知识,喜欢学富五车,不喜欢禅定中实证。

二十五、回向是意根愿意把功德送给其他众生,其他众生的意根也愿意接受,两个人的如来藏就会配合做交接工作。蠢动含灵因其无力修福修慧,全靠其他众生诸菩萨们回向,而积聚一些福德,再借这些微薄的福德之力,不断改进其生命质量和层次,无数劫后,才能托生为人。所以我们已经托生为人,并且有机缘学佛修行,应该感谢那些度脱我们的诸佛菩萨和善友,至于如何感谢,应该像诸佛菩萨度脱我们那样度脱众生。

二十六、牢关,顾名思义还是监牢的关口。什么是监牢?三界是监牢,五阴世界是监牢,出监牢的关口在哪里?在断我见和断我执上,并且对如来藏这个我也不执,心要空净,这是在证得如来藏基础上才能谈得到的,因此说这是禅宗第三关。能做到这点,就能出生死监牢的关口,解脱于三界,解脱于五阴身的束缚。在小乘说来,最起码有三果的解脱功德,心是解脱的,断除了贪爱和嗔恚烦恼,命终断除我执,断除一念无明,就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

禅定上要求有初禅定即可,不需要太高的禅定,当然禅定是越高越好的。但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非要把五阴身修得像木头一样,或者能灭掉等等,这是几地菩萨甚至是八地菩萨才能修到的。而处于禅宗第三关前后的人,属于十行位和十回向位菩萨,离八地菩萨还很遥远。

二十七、心清净与否,不在于分别不分别,不是把心灭除不用就清净了。而是在心运行分别的过程中,无有错谬和异想,没有无明和烦恼。有人长年累月睡大觉,不分别不做事,但不代表他心清净,某一天一旦睡醒了,一做事就是贪嗔痴烦恼一大堆。诸佛累劫不停止度众生,可是其心却是绝对清净。如来藏是永远清净,可是祂从来没有停止过运行和分别。

二十八、菩萨六度

我们学佛要想证得如来藏,明心见性,成为真正的菩萨,那就要修菩萨应该修的法,菩萨应该修行菩萨的六度波罗蜜。六度波罗蜜,第一度是布施波罗蜜,作为菩萨一定要修布施度,一方面是要与众生结善缘,布施与众生所需,众生就能信服你,跟随你一起来学佛修行;另一方面是要修自己的福德,只有自己的福德具足了,才有机会开悟,成为真实义的菩萨,入得佛门里。

明心的菩萨就入到佛门里,没有明心的菩萨还在佛门之外,还不是真正意义的菩萨,所以作菩萨首先一定要修布施行,让自己的福德具足;还要和众生结缘,因为和众生结缘,也就有机缘度众生,众生会欢喜成为你的随学弟子,你才能够带着众生,一步一步往上修行,将来成佛时,这些众生都会在你的佛国土里护持佛法,所以布施很重要。

第二度是持戒波罗蜜,因为持戒,心不越矩,就能清净下来,不犯罪业和过错,也就不受恶业牵累。因为持戒心得清净,才能有禅定;有了定才能够观行和参禅,从而能够明得真理,证得第八识,所以菩萨应该持戒,使心行清净。没有一个菩萨有犯戒的想法,如果故意犯戒,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菩萨,说明他的性障还很重,还没有资格入得佛门里,不能成为真正的菩萨。所以要想当一个真正的菩萨,一定要持戒,一开始由被动持戒,变为自动自觉来持戒、守戒,到最后就没有戒可持。因为心已经清净了,没有犯戒的心,一切的行为造作都与自性清净心相应,这个时候不用去主动的持戒,就变为不持而持,时时处处身口意行都符合戒律,符合佛法,与如来藏体性相一致,这就是持心地戒。

第三度是忍辱波罗蜜,修忍辱也是要心得清净,降伏自己的性障,也是和众生结善缘。虽然众生给我们很多辱境,但是心要忍伏下来,不回报于众生,不嗔恨于众生,那么就和众生化解了冤仇,也结了善缘,自己的心性、性障烦恼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伏,这是一个真正菩萨的心行,是作为一个真正菩萨的标志,所以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

第四度是精进波罗蜜,作为菩萨,一定要在佛法上精进用功,而不懈怠。那在哪些方面精进呢?在布施上精进,在修福德与众生结善缘上精进,在持戒上精进,在忍辱上也是精进的,在修禅定上也是精进的,在修自己的般若智慧方面也是精进的,时时处处精进修行,善法就会得以快速的增长,那么就能够快速明心见性,这是精进波罗蜜,能到生死彼岸。

第五度是禅定波罗蜜,菩萨一定要修禅定,心住一境,既不散乱,也不昏沉,修出定力,才能作各种观行,然后才能证得佛法。这个定一个是四禅八定的定;再一个是心得决定的定,对于大乘法,对于如来藏法,菩萨已心得决定,确信不疑,不会退转。对于明心见性能成为真正的菩萨的法,能成佛的法,对于般若实相法,也心得决定。四禅八定的功夫,尤其是初禅以前的未到地定,一定要修持出来,这是观行参禅的基础,有了这个定才能够很好的观行,才能够证得自心本性,所以禅定是很重要的。有定同时也能生福,叫做定福,最主要的是,有定就能够增长大乘般若智慧,因此修定能到生死彼岸。

菩萨六度最后一个就是般若智慧。所谓般若是指什么呢?就是指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如来藏,祂是不生不灭的心体。般若经典主要就是600卷《大般若经》,全部都是围绕着如来藏而宣讲的,《心经》《金刚经》等还有很多般若方面的经典,都是宣讲如来藏般若体性,这些内容我们要修习,要明理,明理以后,修出禅定,就可以参禅。这些六度条件具足了,才有能力参禅,时节因缘具足时,就能够证得自性如来藏,就能明心见性。

作为菩萨的修行,主要是修这六个方面。最后一条是般若波罗蜜,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修行内容,一切的修行都是为了获取大智慧,有智慧能成就一切法,依赖于智慧才能得解脱,依赖于智慧才能得度生死和成就佛道。所以我们都应该努力熏修般若智慧,熏修如来藏法。

二十九、为什么有受皆苦

苦有三种:苦苦、行苦、坏苦;或分为八苦: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阴炽盛苦。行苦的行,是指运行和变化的意思,五阴身心一点点发生变化和毁坏,根本停留不住,把握不住,因此五阴就有行苦。坏苦的坏是指破坏、消散、变异,五阴也是把握不住的,因此五阴就有坏苦。一切苦的本身就是一种苦,这就是苦苦的意思。众生不止有三苦、八苦,扩展细分起来有无量之多的苦,可是愚痴众生身在苦中却不知苦,还劳驾佛陀来娑婆开示苦圣谛,开示了以后,众生仍然不能认识苦,也不能断苦。

受分为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受,不管是哪种受都是苦。即使是在乐受里,也有行苦,乐受之后是坏苦;乐受的同时,心里也仍然有苦,乐时不是纯乐的,而且众生还要为各种乐受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五阴世间没有真正的无苦的乐受。

在无色界里,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境界是极快乐的,但是那里也有行苦,时间过得非常快速,定中八万大劫很快就过去了,过去之后就是一切苦恼就现前了。众生在快乐的时候不希望快乐消失,这种希望本身就是苦,属于有所求的苦。众生追求佛法时要付出辛苦代价,这本身也是苦,但是苦中却有乐受,之后一切苦就会渐渐转化为乐受。所以我们要精进修学佛法,不畏困苦和艰难,修到最后都会变成乐受和舍受。不管哪种受都是无常的,无常的就是苦的,所以说有受皆苦。

三十、舍识用根,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如果没有识心,是谁来用根,根是怎么用的呢?除非既是根也是识的意根第七识,离开六识也可以起用,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一切法都是由心来支配,没有心识就谈不到修行。我们学佛修行应该把佛法的基本道理搞清楚,才能下手起修。

所谓舍识,是把六个识都灭了不用,只用六根来修行应对一切,但是如果没有眼识,眼根就不能见色,如果眼根也能见色,那么死人也能见色,睡着时也能看见色,这样人就没有死亡也没有睡着。六个识如果灭了,人就不能了知一切法,即使有根也不能起作用。根是接收六尘的受纳器,是用来出生六识的,没有识,根就没有用。所以不能说修行要舍识用根。我们用的是识,一切法都是识在起用在分别,没有识的众生就如一块木头,不能思惟、分别、计划、打算、推理和判断。

如果没有意识,前五识也不能存在,还是了不了根。即使能用,眼识只能见色的粗相,耳识只能听声音的粗相,没有意识心的分析判断推理思惟,什么法也不能了别到。而眼根不能自己用自己,只能靠眼识、意识、意根、第八识和合起来用,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都是这样,没有识,根不能有任何的作用。如果意根自己能单独起用,必须有四禅八定和神通,如果甚深禅定,意根还是不能了知六尘境界,也不能修行。

三十一、音乐是声尘,是四大组成的物质色法。物体撞击发出来的声音,是外声尘,我们如果听到了,是听到的内声尘。音乐旋律依声音而有,属于五尘上的法尘,是法处所摄色。如果是看着乐谱而想象出来的音乐旋律,就是独影境,如果连乐谱也不看,就能凭空想象出来的音乐旋律,就更是独影境,都是四大组成的色法。

不同的物体撞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撞击的力度不同,声音也不同,撞击的角度和时间不同,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所以敲打不同的物体,用不同的力度和角度,就形成了一连串不同的声音,有节奏感,这就是所谓的音乐旋律,生灭变异,非常的虚妄,不可执著,不可把捉,所以说喜欢音乐也是愚痴,也是贪爱,不出生死轮回。

由此想到,能量也是物质色法,四大组成,物质运动产生出来的,也能消耗和递减,生灭变异无常,不可把捉。热是触尘,四大组成,是物质色法,是能量。电子运动,水的运动,都能产生能量,是物质色法,有实际的功用,能被六识感知到。声音也可以说是一种能量,是物体的动能,属于能量。饮食当中有能量,能够让身体有力量,只有物质色法才能让身体有力量,有温度有暖度,能改变身体。

物质形态的改变,就能产生能量,形态不同,能量就不同。水能发电,就是利用水的运动产生能量的原理。身体能量少,多运动,跑步,就能产生热量,温暖身体。电磁波、磁场是一种能量,能成熟饮食。

地大也是一种能量,能把人打死,就是地大能量的作用。火大也是一种能量,能活命,能烧死人。水大也是一种能量,能冲垮堤坝,能淹死人,能解渴。能量,也叫作一种力量,四大都有力量,都能形成力量。静止的物体能起阻挡和遮障的作用,也是一种能量。没有力量,就不能起阻挡的作用。土地也是一种能量,能承托众生,承托物体,没有力量,就不能承托。静止的河水也是一种能量,能漂浮物体,托载物体。

三十二、人分成两段,一段或者两段都死。蚯蚓可以分成七段或更多,都能活,原因是虚空中有很多无福众生,没有身体,总是寻找机会投胎,蚯蚓的色身是低贱无福的,适合这些无身无福众生,蚯蚓分成几段后, 众生的如来藏就马上投到其它几段身体中,蚯蚓的那几段身体就都活了。一段是原来蚯蚓自己的,其余都是无福众生后进去的。虚空当中无身的众生非常多,没有身体可以依赖,都很苦恼。所以各类众生只有遇到能投胎的缘,不管什么胎都会投生过去,考虑不了投胎以后的命运和痛苦。

大千世界众生太多了,三恶道的苦难众生简直就数不清,光是一个众生身上的细菌就无数,何况所有众生身上的,何况虚空当中的,何况十方世界的。所以我们已经得人身,而且遇到了佛法,应该精进修行,保住人身,不能再下三恶道了。为那么多的众生着想,为自己无始劫的父母亲人着想,也应该精进修行,为怜悯天下众生,应该发心精进修行。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有幸遇到佛法,多么不容易,一定抓住机会修出来,以后广度无量众。看到那些苦难众生,自己发大誓愿,自利利他,是不难的。

三十三、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有无明,心里从来没有明过;如果众生没有无明了,无明断尽了,就是佛。众生从来没有作过佛,如果众生作过佛,永远也不会再变回众生。圆觉经里讲过这段,世尊举例说:譬如金矿提炼出真金,真金永远不会变回金矿。意思就是说成佛以后永远不会变回众生。这也说明众生是从无始劫以来就有无明,这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法尔如是。楞严经第四卷里,阿难也问了世尊无明从哪里来,为什么有无明,世尊说无明没有来处,没有原因就存在着,如果有原因,那就不是无明了。

三十四、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佛,佛是大智慧的成就者。所以我们修行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获得大智慧,智慧解脱,智慧成佛,一切的方法手段都是为了获得智慧。 有智慧就没有无明,有无明,就没有智慧,破无明得智慧。那么我们修布施波罗密,能获得智慧,到彼岸。持戒波罗密、忍辱波罗密、精进波罗密、禅定波罗密, 都能获得智慧,到达彼岸,获得究竟解脱。

波罗密就是到彼岸,脱离生死的此岸的意思。我们的本觉心没有无明,没有生死,不在生死的这一岸,也非不在。祂在没有生死的那一岸,也非在那岸,非有那一岸,即是本觉的中道性。我们修行破除所有无明,获得究竟智,就与本觉相应,也没有生死,非不生死,即有佛地的解脱色。即在涅槃,又不入涅槃,就是佛地的无住处涅槃,在在处处无不自在,无不解脱。如果我们的修行方法不能获得智慧,不能得解脱,就没有真实的受用。我们就要重新思考,选择正确的修行方法,以利更快地迈向佛地,获得究竟智。

三十五、很多心理学者等等社会人士并不信佛学佛,却能把意识和潜意识分得比较清楚。我们这些学佛学唯识的人,却分不清二者的区别,说来真是汗颜惭愧。唯识学者唯识学家专家,其观察思惟智慧,如果还不如一个没有禅定和般若唯识智慧的心理学者,那还算作什么唯识专家学家学者。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甲:我是这样理解: 有些学者,艺术家,科研人员经常会因为常研究而日思夜想,以致定力较强常进入三摩地状态而不觉,所以能观察细微。

乙:对,他们有禅定,却不是刻意修出来的,而是有极大的兴趣爱好。因为他们不执着宗教的条条框框。也不执着宗教的是非对错。我看到好多宗教徒反而限制了自己,活在思维概念的世界。这些学者对研究探讨工作有热情,有责任心,于是就能专注一心,其他人事都不感兴趣,就能发现真理和事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