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心經真義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般若經典 更新時間: 2025-06-30 18:01:16 閲讀: 0

第二節  菩薩依無生死的如來藏才能漸漸無掛礙

經文:【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菩薩證悟後,依靠如來藏這個大智慧心的緣故,就能到達無生死的涅槃彼岸,從此心中再也沒有掛礙了。每個眾生的如來藏本來沒有生死,不在有生死的此岸,所以叫作波羅蜜多。菩薩修行六度波羅蜜,為的就是渡過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彼岸。但戒經中說:有人修行六度有波羅蜜多,能到彼岸;有人修行六度沒有波羅蜜多,不能到彼岸。為什麼這樣講?因為能不能到彼岸,關鍵在於以什麼心來修六度。

證悟後的菩薩,有了般若波羅蜜多為依靠,心中慢慢就沒有掛礙了。因為自己的如來藏本來沒有生死,生生世世的五蘊身雖然有生死,但五蘊不是真實有,包括生死也是虛妄的。五蘊十八界的生住異滅是幻化的假相,但也是如來藏的涅槃相,五蘊雖有生死,但菩薩能依止於如來藏,逐漸汰除染污種子,最終能夠滅掉五蘊的分段生死。菩薩不僅能滅除分段生死,還能滅除變異生死,從而達到無生無死的究竟涅槃。菩薩知之證之,不會再考慮死後怎麼辦,受苦怎麼辦,對這個生死問題就沒有掛礙了,不再害怕有生死苦,也不會想如何活得更舒適自在,依廣大願力勇猛無畏地來往奔波於六道之中,救度有緣眾生。

菩薩證悟以後,七識心轉依於如來藏時,就不再掛念五蘊將來要如何離苦得樂,要如何獲得一切世俗法方面的利益。因為如來藏是真正的自己,祂本具足一切法,也不需要任何世間、出世間法的利益。如來藏自性清淨常住涅槃,五蘊本是祂所幻化的,就像大海裡的泡沫,漚生漚滅,而大海從來沒有生滅過,其水也不增不減,泡沫滅了又會生,有海水總會有泡沫存在。大海就是眾生的如來藏,泡沫就是眾生的五蘊。所以真正依靠如來藏的時候,五蘊也就沒有生死了,因此菩薩也就不會掛礙生死。

既然真我如來藏沒有生死,不在六道裡輪迴,祂就沒有苦了,依止這個真正的我,菩薩還有什麼可掛礙呢?所以成為大乘菩薩以後,就不會畏懼五蘊的生死,發願生生世世都取一個色身來廣利眾生、自度度他。菩薩要這樣想,反正我本來是沒有生死的,也不會落在三惡道中,更沒有苦受,不如就幻化無數個色身來普度眾生吧!

通過修行菩薩道,菩薩五蘊身虛妄的苦受越來越少,最後都能滅去。菩薩因為廣行菩薩道的緣故,福德越來越廣大,色身受用越來越自在,在大眾中越來越有威德,不害怕在六道裡現身度眾,不會為了個人的享樂而不顧眾生,就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廣行菩薩道。沒有明心見性,沒有證得如來藏的人,不懂如來藏的無苦之理,就會有非常多的掛礙,顧慮自己死後下三惡道怎麼辦,在六道裡受苦怎麼辦,輪迴怎麼辦。而外道們是掛礙死後斷滅,再也沒有我了,害怕整個我會徹底消失滅亡,所以就執靈知的意識心為我,希望永遠不滅,執意識的各種定境為涅槃境界。

一般學佛人如若不信有如來藏不生不滅,雖然有時口裡說死了好,一了百了更好,可實際上心裡還是怕死的。他不知道死後是什麼狀態,也怕一了百了,害怕斷滅,不知道從無始劫來,真正的自己從來沒有死過,死的都是祂現起的種種假相,因此就有極多的掛礙。六道輪迴是假相,生死是假相,業也是假相,真相就是實相,永遠不能消滅,只有幻化的虛相才能消失滅亡,比如五陰是虛幻的,能毀壞和滅亡,業行是虛幻的,生了又滅。

凡是能夠生滅變化的都是假有幻有暫有,不是真實實有的,這是真理。只要有生就有滅,不生就不滅,五蘊器世間有生有滅,實相心如來藏不生不滅、永遠不變。色身的生滅變化,從未有過刹那停止,從一無所有到針尖大小的受精卵,再變成一百多斤的色身,然後一點點地衰老、病變直到死亡消失;身體狀況不斷的改變,就說明這個色身是不實的;識心也是念念在變,更是虛幻,剛想了一個計劃,不久就改變,剛才還發個誓,一會兒就退轉,識心就是這樣變化無常。依止如來藏以後,識心有了一定的智慧和定力才可靠一些,有修有證的人識心才可靠穩妥一些。

總是在不停變動的就是妄心,以六七識為主,真心如來藏永遠不改變,也沒有這些思想和念頭。有人會說,入定時我的心就不變動了,也沒有念頭了,這就是真心,證得這個不動的心就是開悟。打坐入定,這個沒有了念想的心是不是真心?肯定不是,因為入定之前還有妄想,等一會兒出定,妄念又出來了,說明這個心是能變的,能變的心就是虛幻的,是妄心;那個從來沒有念頭、沒有妄想的心,以後永遠也不會有妄想念頭的心才是真心。辨認真心和妄心要按照不生不滅的原則:凡是變化無常、有生有滅的就是妄心,任何情況下都永遠恒一、如如不動的才是真心。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