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心经真义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般若经典 更新时间: 2025-06-30 16:35:09 阅读: 1

第二节  菩萨依无生死的如来藏才能渐渐无挂碍

经文:【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菩萨证悟后,依靠如来藏这个大智慧心的缘故,就能到达无生死的涅槃彼岸,从此心中再也没有挂碍了。每个众生的如来藏本来没有生死,不在有生死的此岸,所以叫作波罗蜜多。菩萨修行六度波罗蜜,为的就是渡过生死苦海,到达涅槃彼岸。但戒经中说:有人修行六度有波罗蜜多,能到彼岸;有人修行六度没有波罗蜜多,不能到彼岸。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能不能到彼岸,关键在于以什么心来修六度。

证悟后的菩萨,有了般若波罗蜜多为依靠,心中慢慢就没有挂碍了。因为自己的如来藏本来没有生死,生生世世的五蕴身虽然有生死,但五蕴不是真实有,包括生死也是虚妄的。五蕴十八界的生住异灭是幻化的假相,但也是如来藏的涅槃相,五蕴虽有生死,但菩萨能依止于如来藏,逐渐汰除染污种子,最终能够灭掉五蕴的分段生死。菩萨不仅能灭除分段生死,还能灭除变异生死,从而达到无生无死的究竟涅槃。菩萨知之证之,不会再考虑死后怎么办,受苦怎么办,对这个生死问题就没有挂碍了,不再害怕有生死苦,也不会想如何活得更舒适自在,依广大愿力勇猛无畏地来往奔波于六道之中,救度有缘众生。

菩萨证悟以后,七识心转依于如来藏时,就不再挂念五蕴将来要如何离苦得乐,要如何获得一切世俗法方面的利益。因为如来藏是真正的自己,祂本具足一切法,也不需要任何世间、出世间法的利益。如来藏自性清净常住涅槃,五蕴本是祂所幻化的,就像大海里的泡沫,沤生沤灭,而大海从来没有生灭过,其水也不增不减,泡沫灭了又会生,有海水总会有泡沫存在。大海就是众生的如来藏,泡沫就是众生的五蕴。所以真正依靠如来藏的时候,五蕴也就没有生死了,因此菩萨也就不会挂碍生死。

既然真我如来藏没有生死,不在六道里轮回,祂就没有苦了,依止这个真正的我,菩萨还有什么可挂碍呢?所以成为大乘菩萨以后,就不会畏惧五蕴的生死,发愿生生世世都取一个色身来广利众生、自度度他。菩萨要这样想,反正我本来是没有生死的,也不会落在三恶道中,更没有苦受,不如就幻化无数个色身来普度众生吧!

通过修行菩萨道,菩萨五蕴身虚妄的苦受越来越少,最后都能灭去。菩萨因为广行菩萨道的缘故,福德越来越广大,色身受用越来越自在,在大众中越来越有威德,不害怕在六道里现身度众,不会为了个人的享乐而不顾众生,就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广行菩萨道。没有明心见性,没有证得如来藏的人,不懂如来藏的无苦之理,就会有非常多的挂碍,顾虑自己死后下三恶道怎么办,在六道里受苦怎么办,轮回怎么办。而外道们是挂碍死后断灭,再也没有我了,害怕整个我会彻底消失灭亡,所以就执灵知的意识心为我,希望永远不灭,执意识的各种定境为涅槃境界。

一般学佛人如若不信有如来藏不生不灭,虽然有时口里说死了好,一了百了更好,可实际上心里还是怕死的。他不知道死后是什么状态,也怕一了百了,害怕断灭,不知道从无始劫来,真正的自己从来没有死过,死的都是祂现起的种种假相,因此就有极多的挂碍。六道轮回是假相,生死是假相,业也是假相,真相就是实相,永远不能消灭,只有幻化的虚相才能消失灭亡,比如五阴是虚幻的,能毁坏和灭亡,业行是虚幻的,生了又灭。

凡是能够生灭变化的都是假有幻有暂有,不是真实实有的,这是真理。只要有生就有灭,不生就不灭,五蕴器世间有生有灭,实相心如来藏不生不灭、永远不变。色身的生灭变化,从未有过刹那停止,从一无所有到针尖大小的受精卵,再变成一百多斤的色身,然后一点点地衰老、病变直到死亡消失;身体状况不断的改变,就说明这个色身是不实的;识心也是念念在变,更是虚幻,刚想了一个计划,不久就改变,刚才还发个誓,一会儿就退转,识心就是这样变化无常。依止如来藏以后,识心有了一定的智慧和定力才可靠一些,有修有证的人识心才可靠稳妥一些。

总是在不停变动的就是妄心,以六七识为主,真心如来藏永远不改变,也没有这些思想和念头。有人会说,入定时我的心就不变动了,也没有念头了,这就是真心,证得这个不动的心就是开悟。打坐入定,这个没有了念想的心是不是真心?肯定不是,因为入定之前还有妄想,等一会儿出定,妄念又出来了,说明这个心是能变的,能变的心就是虚幻的,是妄心;那个从来没有念头、没有妄想的心,以后永远也不会有妄想念头的心才是真心。辨认真心和妄心要按照不生不灭的原则:凡是变化无常、有生有灭的就是妄心,任何情况下都永远恒一、如如不动的才是真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