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心经真义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般若经典 更新时间: 2025-07-01 00:55:44 阅读: 2

第四节  真心空寂无老死

经文:【(如来藏)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意思是说如来藏永远不老,祂没有时间和寿命,也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祂亘古而又弥新,是个真正的无量寿佛。

一、如来藏本无生死

五阴十八界念念都在生住异灭着,色身不断变化衰老,那是如来藏在刹那刹那地输送地水火风四大种子,让组织细胞刹那刹那地新陈代谢的结果,于是我们就一点点地长大、衰老。如来藏知道众生的业种,在相应的时间段就会变现出与业种相应的色身,与业种相一致,是如来藏一点点让我们变老。五阴色身就是如来藏根据业种和各种随时变化的缘,输出相应的四大种子而产生变化的。色身变来变去,都是如来藏地水火风四大种子的功能。身体不健康了,是因为如来藏了知业种,给我们输送出不调和的四大种子。四大不调和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过去造的业,应该受的果报。如果是善业,就会感得善报,那么如来藏输出的地水火风四大种就调和,身体就是健康的,造恶业所得的果报就是身体不健康。有的人得各种重病,都是前世杀业重,跟众生结恶缘的结果。所有的业种都存在如来藏里,缘熟时业果报就现前了。

所以生死是从哪里来的?是如来藏显现出来幻现出来的,没有如来藏就没有生死,但如来藏是随顺众生的生死业种来变现一切法,完全随缘,不做主宰。但有些小病不一定是前世的业造成的,也许是由于外界的因缘转变,如来藏因应这种转变,四大暂时不调和,就出现了疾病。这个不调和,是如来藏输送的种子比例结构改变,色身的某部分状况就改变,也是自己感召的。健康与疾病也是唯识所变,唯如来藏、意根、六识,三个能变识和合变造,就会出现五阴色身的各种病症。

一切法都离不开能造一切法的识心,这就是万法唯识。比如:发怒生气、上火生病等种种法,都是自己的识心造的。遇到同样的事情,别人不上火你上火,心态不同,显现的相就不同,感受就不同。五阴色身在念念之间变老,是如来藏随顺业缘而现出的相。祂知道什么时候长白头发,什么时候长皱纹,什么时候身体功能衰退,什么时候死亡,祂都知道,意识觉知心却无法了知。

如来藏不老,也不年轻,因为没有寿者相。祂既不是小孩,也不是成人或老人。说祂100岁不对,一万岁不对,无量岁也不对,因为祂一直存在着,永远也不死。我们修行成佛需要三大无量数劫,这个无量劫还是有量的,因为最终能够成就佛道。一旦成佛,无量数劫就结束了。而如来藏真的没有量,祂没有结束的时候,永远也不会断灭,所以就不能用个量来比对祂。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寿佛,阿弥陀佛虽然是无量寿的,祂的寿命也是有量。当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的缘了时就退位,然后由观音菩萨接任其位做佛。所以阿弥陀佛的寿命还是有量的。祂退位之后,会到其祂的有缘佛国土继续做佛,并且可以同时在无量的世界里做佛度众生。释迦佛就有无量个佛国土,祂有无量个应化身、无数分身,在无数的国土度脱众生。成佛以后,佛是不会灭亡的,也不会再变回众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祂只是换个佛国土来利乐众生。

释迦佛的庄严报身,现正在色究竟天为那些初地至十地菩萨说法,那个报身佛的寿命700万阿僧祇劫,我们成佛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佛的报身有700万阿僧祇劫那么长的寿命。虽然这个时间很长久,但还是有尽的,尽了以后怎么办呢?还有更多的佛国土要去住持。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土呢?因为如来藏无形无相、没有界限,佛国土和佛的分身就无量无边。

既然如来藏没有老死,就不存在灭掉老死的这个法了,也就是无老死尽了。五阴的老死是因为有如来藏,祂能够显现五阴所造作的生死业的果报。生死的出现,是因为凡夫众生有生死的业缘。没有生死业的菩萨们,发出永远不入无余涅槃的清净大愿,如来藏就会随顺于这些业缘和愿力,为众生显现出这些生死的假相。既然如来藏没有老死,就没有老死尽这一法,就不需要把老死的现象给消灭掉。五阴七识修行的目的是想让五阴永远不老不死,不受老死的系缚,而如来藏没有长生不老的想法,祂本来就长生不老,没有念念变迁的时间流逝相,没有生灭代谢,永远不老不死、不会灭去。

二、依十二因缘灭老死入涅槃

无明和老死的相关内容就是十二因缘法,是辟支佛所修的中乘法。辟支佛又分为缘觉和独觉,他们有什么区别?独觉辟支佛因为生生世世修道,善根非常深厚,在没有三宝住世的时候,他能够发起修道心,看见世间的一个生灭现象,他就警觉起来,认识到世间这些生灭现象肯定都是有因缘的,于是就去山中探究这些生灭现象的来龙去脉,于是就解决了生死的大问题。

(一)顺推十二因缘法

独觉辟支佛一个人在深山里修道时,他观察发现,每一个法都是因缘所生,推究十二因缘的每一支,他就悟得了缘起性空,因缘所生法即是空。他断尽了一念无明,断了意根的我执,就把自己灭掉涅槃了。缘觉辟支佛生在有佛之世,他随佛听从教导来修行,参究了十二因缘的每一个生起支和还灭支,证得缘起性空。

十二因缘法的十二个生死链条: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1、无明:就是不明,就是愚痴。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重复。

2、无明缘行:十二因缘法就是十二个生死链条,因为所有众生都有无明,有无明就要造作各种身口意行,所以整个链条是由无明引发的。无明缘行,这个“缘”指的是产生、生出、牵引、引发的意思。身行就是身体的行为造作,口行就是各种语言造作,意行就是各种心行,心里的各种思想念头。无明不断,身口意行造作就不会停止。

3、行缘识:身口意业不断造作的同时,必然要牵涉六识不停地了别、不断地运作。因为六识不肯寂止,意根也就攀缘执着不断,意根断不掉执着性,就不能灭掉自己。

4、识缘名色:七转识要能正常运作,必须依赖色身。这样死后就会有中阴身出现,在中阴身里,意根不肯灭掉自己,还执著色身,于是就拖着第八识去投胎。投胎以后,就有了受精卵,名色五阴就逐渐产生出来了。因为无明而有了下一世的名色,这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的道理。

5、名色缘六入:在投胎到受精卵里的一刹那,前六识都灭了。意根和第八识入胎,意根是名,受精卵是色,这就是最初的名色。如来藏吸收母体中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来变生受精卵,于是受精卵逐渐发育长大,就会生出头、四肢和五脏六腑,身根慢慢成形以后,眼根、耳根、鼻根、舌根也都变生出来了。六根具足以后,如来藏就能通过六根把外六尘传入内六根,变现出内六尘相分,这样六入就产生了,这就是名色缘六入的原理。

6、六入缘触:如来藏在胎儿四五个月的时候,就能产生意识,当六根和六尘相触的时候,如来藏就会产生出六识,六识能触六尘相分,这就是六入缘触。

7、触缘受:六识触六尘就会生出感受,眼见色有受(胎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能对光的明暗有感知),耳听声有受,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思法都有受。这就是触缘受。

8、受缘爱:受分为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受,六识有受就会产生贪爱的思想情绪,这就是受缘爱。有时候众生对苦受也会生起贪爱,为什么呢?因为意根的体性就是执著一切法。比如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是这样的苦,世尊劝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多人还不愿意去,年龄大的人,告诉他赶快发愿求往生,他就会说我还有事没完成,等我把事情做完了我再求往生,一直等到临终也没有做完事情,仍然是牵挂不舍。

我们这个世界这么苦,极乐世界那么乐,众生都没有真心求生极乐的愿望。众生这个心理状态就是无明,因为无明而贪爱,乐的时候贪爱,苦的时候也贪爱,就是因为意根的无明执著,才贪爱眼前的生死尘劳。我们娑婆世界是这样的苦,无数众生还是贪恋不舍,不想出离,就是因为无明深重,这就是受缘爱。

9、爱缘取:有感受就会产生贪爱,贪爱产生出来以后,众生就会执取抓取所贪爱的一切境界,总想拥有、占有一切人事物理。只要没有修得三果四果的境界,众生都会有贪爱,只是贪爱的对象、范围和程度不同而已。而那些修出禅定或者是已经证了果的人,命终没有能力入涅盘,也都是因为有贪爱和意根的执著,贪爱没有断尽,或者贪着色界、或者贪着无色界的各种禅定境界,就不能出离轮回,解脱生死。众生有贪爱以后一定是想得到、占有、执取、抓取,这样的话,三界世俗法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众生就会在这里生生死死如旋火轮,轮转不息,这就是爱缘取。

10、取缘有:有取就会产生三界有的法,这就是取缘有。我们生活的三界世间因为意根的执取不断,就这么产生出来了。如果我们不再贪爱和执取,这些世间法就不会再出现。

11、有缘生:我们贪爱执取了以后,就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世间,有了生存的环境和空间,我们的生命才会出现,才能在这里生存下去,这就是有缘生。

12、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生命出现了以后,就有老病死忧悲苦恼,无量无边的苦恼就都出现了,这就是生缘老病死。

众生有五阴的出生,有这些三界生活环境的产生,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内心有无明。如果无明都灭了,对三界的贪爱就会灭尽,就会像阿罗汉和辟支佛一样,有能力入涅盘,灭掉全部的五阴十八界不再出生,就没有三界当中的任何一个法的显现,三界里的一切事情就结束了。

(二)反推十因缘法

上述是辟支佛所修证的顺推十二因缘法,还有一个反过来逆推的十因缘法,就是从生老病死往回推,一直推到生命的源头如来藏。

我们的生老病死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呢?辟支佛就思惟,因为有这个生命体——五阴的出生和存在,就有老病死忧悲苦恼。这就是“老死缘生”;

他们又思惟,生命体是从哪里来?是因为有这个三界的生存环境,生命体才能出生,这就是“生缘有”;

三界的生存环境从哪来?是从执取三界法,抓取占有三界法的心行上来,这就是“有缘取”;

因为什么产生了执取呢?因为贪爱三界法才有执取,这就是“取缘爱”;

因为什么会产生贪爱呢?是因为对触的法有感受就有贪爱,这就是“爱缘受”;

因为什么有感受呢?是因为六根触了六尘,知了六尘,这就是“受缘触”;

因为什么有触,触是从哪里来的?是因为有六入,这就是“触缘六入”;

因为什么有六入,六入从哪里来?是因为有受精卵名色才有六入,这就是“六入缘名色”;

受精卵名色从哪里来?辟支佛推测一定有一个本际——入胎识来出生名色。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顺观十二有的生死链条为流转门,有此即有彼;逆推十个有支,寻找老死的根源,灭此先灭彼,就是还灭门,推到入胎识阿赖耶识(如来藏)以后再也推不动了,因为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本际和源头,一切法都不能过彼,所以只能齐识而还,到阿赖耶识如来藏这里为止,没有再能产生阿赖耶识的法了,如来藏先天地之先。如来藏产生名色,名色和如来藏有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名色离开如来藏就不能出生和存在了,如来藏离开名色也无法显现,因为离开名色就找不到如来藏了。

十二因缘里行缘识、识缘名色的这个识,是生灭的六识。逆推的十因缘,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是指入胎识——如来藏。名色从如来藏来,没有如来藏不会有受精卵,没有受精卵就没有名色,没有名色就没有六入,没有六入就没有触,没有触就没有受,没有受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取,没有取就没有三界的有,没有有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老死忧悲苦恼。

这个顺推和逆推的因缘法,是独觉佛在深山里修了很多年才证得的,他们都有出离心,都想灭苦,心很清净,禅定非常好,所以观行思惟都很深细。如果我们来修十二因缘法,就要比过去世的辟支佛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我们的根基太差,出离心很弱,求取解脱的心不坚固,禅定不太好。如果菩萨明心以后再从大乘法的角度,把十二因缘法细细的思惟,细细的推证,那时候所获得的智慧是要超胜于辟支佛的。同理,地上菩萨再来观行四圣谛法,所获得的大乘四圣谛的智慧,也是阿罗汉无法比拟的。因为二乘人不证实相,只能在蕴处界观行,所获的智慧只能算是世俗谛,而大乘的四圣谛法和因缘法是甚深极甚深的。

独觉佛善根深厚,在没有佛、没有法、没有圣僧出世的情况下,自己到深山修行,思惟推证,就证得独觉佛的道果。然后六种神通显现,在空中飞行,自由来往。他们度众生,主要是以神通为主,众生看到辟支佛的神通是这样的广大,就很羡慕,发心跟随修道,辟支佛就是这样度人的。因为在深山里修了很多年,他的禅定是相当高的,证了果以后,神通马上出现,就能感化其他有缘众生进入佛法里修行。

辟支佛证得了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之理,了知是如来藏借助于各种缘而产生了名色五阴,之后就有了生老病死各种现象,证得了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没有自性,缘起性空。于是就断尽了我见我执的烦恼,证得辟支佛果位,世间缘尽时,就取证了涅槃,离开这个三界世间。阿罗汉、辟支佛寿命终了都会去入无余涅槃,因此阿罗汉和辟支佛不会留在人间传解脱道的法门,他们都不想留在世间传法度群迷,除非七返人天的初果人从天上回到人间的时候,根据自己所修证的四圣谛,随缘传法度众生,或者是一往来的二果人回到人间时,只能在一生中传授四圣谛法,然后就涅槃,声闻三果人后世去五不还天受生,然后再入涅槃,也不能弘法度众,只有开悟的菩萨才能生生世世弘法度众生。

如果众生都只学小乘、中乘法,没有慈悲心,只想个人得解脱,不怜悯众生,到最后这个世间就没有传法的人了,没有圣人来传法弘道,所有众生都会处在无明大黑暗当中,不得解脱。菩萨有悲心,发誓永远不取涅盘,不取灭度,生生世世在这个三界世间自利利他,传法度人,自己也勇猛精进修行。最后不但自己成就佛道,也带领众生一起迈向成佛之路,这就是菩萨的品格!阿罗汉和辟支佛的心量远远不如菩萨的心量,他们只管自己离苦就好,众生出不出这生死苦海就不管了,只要自己能出离三界就行。但是他们入了无余涅槃以后,将来缘熟时,还是要从涅槃境界里出来,回到娑婆,回心于大乘,修学大乘,再广度无量众生。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