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细说如来藏(第一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如来藏法 更新时间: 2020-11-29 13:47:49 阅读: 2894

第九章 自在与无所住性

一、如来藏如何自在呢?祂没有六根,不触六尘,因此不生起任何心行,没有贪嗔痴烦恼,也不造作业行,就不会随业行而生死流转。祂没有眼睛不看色,不被色所迷惑,对于色不颠倒,不被色所束缚,因此是自在的。面对什么好色,什么宝贝祂都不贪求,好色恶色祂都不见,不随色而动转,对于色祂是自在的。无论是称赞祂,辱骂祂都无所谓,祂无耳听不见,不起贪嗔痴烦恼,因此对于声音祂是自在的;对于色法祂是自在的,对声法祂是自在的,对于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祂都是自在的。因为祂无眼耳鼻舌身意,不对六尘,就不生心动念,对于六尘如如不动。

那么我们众生的七识心对于六尘自在吗?不自在,眼见色就被色束缚住了,耳听声就被声音束缚住了,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都被束缚住了。七识心脱离不开这些色声香味触法,见色住色,听声住声,嗅香住香,尝味住味,觉触住触,知法住法。如来藏对这些法不见闻觉知,祂不沾染,不缚着,不颠倒,所以祂是自在的。

这段是讲如来藏的体性,悟后根据祂的体性,就可以转依如来藏。悟前如果知道了如来藏的这些体性,在身口意造作的当下,就想想如来藏是什么样的体性,有多么清净,那就可以让自己随学过去,对六尘境界时,也不要现起贪嗔痴烦恼,也要清净一下。这样虽然不是真正的转依,但是也有很大的作用,常常这样的熏习,心就能转变。

二、何为观自在菩萨呢?菩萨可以分为真菩萨和假菩萨两种:真菩萨是指没有生灭的如来藏心体,祂无微不至地关照着菩萨的五蕴身,从来没有停息过;另一种是有生灭性的五蕴身的菩萨。

自在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如来藏本身的自在性,祂不依靠任何法就能单独存在,什么也不需要,不生也不灭;另一种是五蕴身的自在,五蕴得解脱才能自在,不得解脱就是不自在的。

这位有五蕴身的观自在菩萨,祂的定慧非常深,能够任心自在地观察思惟甚深义理,这是自在;能够随时随地观察自己的真心体性,这是自在,前提条件是已经证悟了真心,才能作深刻细致的观察。这位菩萨能够观察自己的真心体性,如何运作,如何与五阴和合运作产生万法,也能够观察出其他六道众生的真心如何运作,如何显现的,如何配合五阴的,这是自在。

这位菩萨的心是自在的,能够不被五阴和万法所束缚,不贪染于万法,心能够离于万法,不执著万法,这是自在。这位菩萨也能够观察所有众生的真心,都是本来就存在,不是被任何一个外缘所产生出来的,是不依赖任何外缘就能单独存在的。真心就是自在的,妄心不着相、不执著时,不被万法所染,也是自在的。

达到这种自在时,菩萨的五蕴身就能在十方諸佛国土随意来去,所有的色身都能随缘变现,这是自在的,而且是无比的自在。一个大千世界能够随意变现,不用作意加行,这是多么自在啊!前提条件是必须证悟这个自在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这位菩萨能够显现无量神通,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四圣六凡的色身随意变现,这是大自在,前提是必须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证得甚深般若智,心得自在。

三、心本自有,不由他缘,祂是唯一没有任何条件就存在的法,是不需要因缘而有的不生之法,不管缘存在与否,祂永远不生不灭,因此祂就是实相心。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只要条件具足就会出生,缘生缘灭幻化无定。既然是缘生缘灭的法,就是没有自性的法,其存在与否不由自己说了算,也不能自主。

而这个实相心是有自性的,有祂自己真实的自体性。祂也是自在的,不由他法而生,无条件的无因缘的存在,有不生不灭等等体性,什么也限制不了祂,什么也控制不了祂,本然地就存在着。所以缘起法是没有自性的,非缘起法就有自性。缘起法就是此生故彼生,这些个生都无自性,因此都不是中道。而那个不是生出来的,本来就有的,就有自性,祂就是中道法。

而世间一切万法是由实相心产生出来的,是后天出生的,那一定是先有实相心,然后才有各种法和现象。心不依靠各种现象而存在,但要找心,就得在现象上找,离开现象,离开五阴,离开十八界,就找不到心。因为这些现象的存在和运行,正说明心也存在和运行着,心若离开了,现象马上就灭,五阴马上变成尸体。所以参禅要在六尘的各种现象上参,在五阴的活动当中参,在六根触六尘时参,找这些法当中运行着的心,等到智慧满足,定力具足,时节因缘具足时,就能证得到这个实相心。

四、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是指自性清净心、真心如来藏,不是指意识心无所住地应对一切法,不是让我们把意识心修到无住,就是开悟,这种情况不属于明心证悟。明了意识心的住与不住,与如来藏的般若智慧无关。意识心只有灭掉的时候,才是无住的;意识只要存在,一定住在法尘上,否则祂就不知道法尘,也不知道自己无住,也不知道自己入定与否。如果祂知道入定,知道无住,就住在无住的这个法尘上了。

开悟是悟得自性清净心,六祖大师在听五祖讲金刚经时,也是悟得这个本来就无住的自性清净心。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是指在某个当下突然间心无住了,清静了一下,这时的心就是真心自性如来藏,这时属于开悟境界;那如果过一会儿心不清静,又有住了,开悟的境界不就消失了吗?如果说开悟是指悟得意识心的无住,那六祖就没有悟得本来就无住的自性清净心,就没有开悟。

但是六祖绝对不是悟得意识心的无住,而是悟得原本就无所住的真心自性如来藏,这个心不用你去让祂无住,祂本来就无住,从来不住在任何一个法上。所以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就是真心如来藏。如来藏本来就无住,不是后修出来,后变成的无住。而前七识只要存在就是有住,都有对应的尘相,住在尘相上。如果七识不住尘,就不知道尘相;既然知了,就是住了。比如两手相触,如果不住,就没有触,触了就是住了。如果说是不住,那么身识和意识也不会知道手触到一起。根、尘、识三者和合触,识才知道六尘,识一定是触尘了,才能知道尘。这个知道就是分别了、了别了,那是住尘之后的结果。

五、佛也有八个识,八个识也在起作用,佛的八个识是有住还是无住?

住,是接触的意思,不住是心不在意、心不攀缘执著的意思。前七识只要存在,只要了别了六尘,肯定是与六尘相接触了,才能了别;而接触了六尘,就是住了六尘。但是有修行的人,虽然接触了六尘,了别了六尘,心也不执著攀缘六尘,并不在意六尘,这就是一般人说的不住,也是我们通过修行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来藏也有了别性,但是不了别六尘,那就是不住六尘,更是无心于六尘,不起六尘上的心念,对六尘无动于衷,是真正的无所住的心。而自心的识种子却在刹那刹那地出生着,如来藏才能不断地运行运转,这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道理。

佛与众生都有八个识,识的功能就是分别了别。前七识了别六尘,如来藏了别的内容与前七识了别的内容不一样,如来藏了别众生的根身器界和业种,与根身器界相接触,然后就领纳了别,生起思心所,决定如何造就根身器界,如何输出业种,实现众生的因缘果报。虽说如来藏是不住于六尘不了别六尘,但祂分别根身器界及种子,如果祂不与根身器界和种子相触,就不能了别,也就不能遍照一切法,所以如来藏还是有住,只是不住六尘境界上。

佛的前七智识也和六尘接触,接触了六尘,分别了知了六尘,也是住六尘。但佛的七智识住六尘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住六尘还是有极大差别的。佛的智识住六尘只是触六尘,但是心绝对不在意六尘,不把六尘当作实有的现象,不会对六尘生起一点点的贪执,心中了无痕迹。

心在意六尘,即是真正住六尘了,这是普通众生的七识心行。心不在意六尘,心于六尘就是无所住的,这是有修行的人才会如此。所以一般人所说的无住,就是指心不在意六尘。大菩萨阿罗汉和佛也不在意六尘,也可以说不住六尘,也可以说住六尘。住六尘就是触六尘的意思,不住六尘就是不在意六尘的意思。

六、平时要做到心无所住,不是六识对六尘时不分别,不分别是纯粹的修定和降伏烦恼的方法。要想与智慧相应,应该在六根触六尘时,观行六尘境界的虚幻不实性,了知六尘境界是如来藏所变现出来的影子,是如来藏镜中物,属于如来藏所有,是如来藏性,不是实有的境界。要起这样的心念,才是正念,才能与实相智慧相应,脱离境界的束缚,得心解脱。

心无所住是结果,修到最后,七识心就像如来藏一样清净,就成为无学的大乘行者。很多人学佛,越学越有所住,不仅没有减少执著和烦恼,没有减少世俗法的贪执,还增加了世俗法的系缚,增加了烦恼和执著。这就是忘失了菩提心学法的结果,学法而有严重的世俗法的所求造成的结果。

七、问:无所住六尘,不住六尘,不妨碍了别六尘,了别之后但不留痕。这可能就是最了义的对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开示了。因为但凡六尘都是如来藏镜像,有智之人知道无法对镜像有所住,有所住也是无住。如果是明心人,可转依如来藏的不住之识性。问题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指悟前还是悟后?

答:应,如来藏应缘现行万法时是无所住的。七识应该也要这样面对六尘境界面对一切境界无所住。这就是应的意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指七识无所住,是在悟后;如果指如来藏无所住,是在悟时以及悟后。找到那个本来就无所住的心,就明心证悟了,证悟以后,不断的在五阴身心的运作上,观察如来藏在出生五阴身心时的无所住性,观察如来藏出生六尘执持六尘时的无所住性,七识心才觉得这样的心才是清净的,才是佛的心,于是七识就加以对照,慢慢的受如来藏的熏染,在世间活动中,也逐渐对六尘境界无所住,心越来越清净。这样就能逐渐转依于清净的无所住的如来藏,这是真正证悟后的转依。不是解悟时再转依,转依成功才能成为证悟者,这是大误会,没有解悟以后转依才能证悟之说。

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最根本的意思是我们的真如自性如来藏本性,不住一切法而不断的往外生心,这个生心的意思就是指祂能够出生万法、改变万法,这是真如本性的体性。第二种意思就是我们妄心(七识心),也要向如来藏修学,向祂一样不住一切法而能在一切法上运作,五阴身运作的时候,在世俗法和佛法上来修学的时候,也应该像如来藏一样不住于一切法。

要想让我们的妄心五阴像如来藏本性一样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应该通过熏习大乘真如本性如来藏之法,证得如来藏,以后就能逐渐观察如来藏的清净体性,我们的五阴才能慢慢的向如来藏靠拢,向祂一样做一切世俗法和出世间法,在造作有为法的时候,也不住在一切法相上,不着在一切法相上行菩萨道。

把一切法的法相都归于真如自性如来藏上,在悟前需要方方面面的熏习,在没有证得之前,那只是一种相似的安住,相似的向如来藏学习,其实没有证得的时候,你的心不可能依止于如来藏本性来造作世俗的有为法。在悟前是熏习,在悟后才能够如实的、现量的观察如来藏的运作,并且一边观察,一边向祂学习并靠拢了,心行慢慢就转变了,到最后才能够做到心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心是指七识心一生起来,就要运作三界世间法。

本心如来藏也在生心,所谓的生心是指祂要不断的出生三界的有为法,三界世间的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生出来的,所以如来藏本性是有心行的。五遍行心所法就是如来藏的心行,祂运用五遍行心所法来广造一切的世间法相,但是祂却是不住在一切世间的法相上,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这里有根本义,还有世俗义,两个义都有,只说如来藏的义,世俗人无法理解,所以就要讲两种义,这样意思就完整了。

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就是真心如来藏。如来藏对于一切法,都是不住着的,因此对一切法不会起心动念。如来藏有五遍行心所法,时时刻刻都在启用着,五遍行心所法一运行,就输送七大种子和业种,出生众生五阴世间的一切法。

如来藏的生心,一方面是祂的心所法的运行,但祂却是不住六尘境界地起用心所法,因此如来藏是无所住地在生其心。另一方面,如来藏自身也有识种子在刹那刹那地流注着,才能使得如来藏运行不断。即使在无余涅槃里,如来藏自身的识种子仍然在刹那流注着,将来才能再出生阿罗汉的意根,再配合意根的运作,就会再出生阿罗汉的五阴十八界,阿罗汉又在三界世间出现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