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细说如来藏(第一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如来藏法 更新时间: 2020-11-29 13:50:16 阅读: 3532

第十五章 相关词语的解释

一、八个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识和如来藏,其中第七识就是意根,也叫作末那识。意根既属于根,也属于识,是个特殊的根。意根轻易不能灭掉,只有阿罗汉以上的圣人才有能力灭,但是大菩萨们都不愿意灭。

种智,是关于八个识的种子的智慧,开悟以后,修到初地菩萨的果位才有种智,能够观察八个识的体性,观察如来藏里所含藏的种子,这个种智修圆满了,八个识的体性全部证得,就叫作一切种智,也就是佛。初地以上的圣人只有道种智,其智慧还不圆满,圆满时就是一切种智。

菩萨的果位分五十二个,凡夫菩萨是十信位,从初住位开始修菩萨六度,修够了以后就明心。第一次明心,果位是第七住位,然后还要修到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有了一分道种智,就入初地,修完十地,就成为等觉妙觉。

涅槃的另一个说法,就是指如来藏,祂是涅槃心,不生不灭,寂静清凉,没有苦,没有喧闹。这个涅槃心,在五蕴不灭的时候,照样是存在的,菩萨就是在五蕴不灭的情况下,证得这个涅槃心如来藏,叫作明心开悟。

二、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佛就是佛的真如心体,祂无形无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五蕴十八界。既然法身没有五蕴身,那就不能说法。而报身佛和应化身佛有五蕴身,有十八界,就能够用心和口来说法。报身佛度法身大士,为地上菩萨讲道种智的修行内容,就是要修证如来藏所含藏的各种种子的功能。应身佛为了满足众生求法的愿望,应众生的根基现佛身度众生,宣说佛法。

化身佛分身无数到十方世界化度众生,演说佛法。但是报身佛和应化身佛是法身佛所变现的,离开法身佛,也没有报身佛和应化身佛。后两种佛说法时就离不开法身佛,每尊佛说法时,就有说法的佛和不说法的佛,说法的佛不能离开不说法的佛。所以释迦佛讲了四十九年法,而说我没有说过一个字。但如果说释迦佛没有讲法,也是不对。不了解三身佛的概念内涵,说佛有所说法是谤佛,说佛没有说法也是谤佛。

三、实相念佛是念法身佛,念自性清净心。实相的意思就是真实的不生灭的相,永远不变异的相是实相。世出世间不生灭的真实相只有一个,就是自性清净心,也叫作如来藏,其余一切都是虚相和假相。虽然自性清净心没有六根六尘六识的相,没有五蕴的相,但是祂有祂特有的法相,不属于三界世间的相,因此能够被我们的意识心所认知和了别,能够被意识心所证得。

那么实相念佛,就是念自性清净心,就是念第八识如来藏。如果没有证得如来藏,没有明心开悟,无论怎样念佛,都不是实相念佛。因为没有证得,没有找到如来藏,不知道祂是什么体性和状态,不认识祂,怎么能够真正地念祂呢?没有证得,没有开悟,都是念虚相念假相。

有人观想自己就是阿弥陀佛,达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进入空性的状态,这也不是实相念佛,这是意识心通过念佛达到的一种念佛定的状态,定境仍然是生灭法,不是实相,是幻化相,这种定相不久就会消失的,不能长久。这种念佛的空就是意识心暂时寂静的状态,不是真如的空性境界,不属于开悟,因此不是实相念佛。

四、什么是自心现量?佛说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自心,就是真实心,永不坏灭的心。现量,现实存在的事物,当前所能呈现出来的,不是虚构想象的,不是比较来的,比较来的叫作比量,想象出来的叫作非量。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所以是因缘法。因缘法中所有的现象都是自心上所显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一切法都是自心所现,自心所变,离心无一切法,离心也无因缘法。

因缘法既然是自心现量,自心所生,那就不是真实的法,被生出来的法,就能灭去,有生必有灭,无生就不灭。因缘所生法都是有生有灭之法,因缘具足则生,因缘散去则灭,因此就是虚妄法,不是实法。所以世尊才让我们离开对于这些因缘所生法的贪执,贪着这些假法,就是生死轮回,就是苦恼。真实的法,世尊从来没有让我们离开,因为根本离不开,但也不要去执祂,执什么都不对。自心本性从来都是无执的,什么也没有执著过,如果我们与自心如来藏相应,就无生死烦恼了。

五、八个识的三性:六识的依他起性,第七识的遍计执性,如来藏的圆成实性

前六识是如来藏依赖种种的缘而生成的,无缘不出生六识,缘分别有九缘八缘七缘等等不同,因此六识是依他起性,依如来藏和意根,依业种,依六尘,依六根等等条件而现起,因此六识是不自在的,是虚幻的,是空的,是无我的。

遍计执性是指意根第七识,祂普遍计度执取一切法,把一切法都当作我和我所有的,祂执取如来藏的见分为我的见,执取六识的见为我的见,把如来藏和六识的功德都据为己有,贪执不舍,生死就不了断。因此,改变意根的遍计所执性,才能最终得解脱,得自在。第七识只要一念无明不灭,自身就不灭,而一念无明从无始劫以前就存在着,因此第七识的存在没有开始,不是依他起性,而是遍计所执性,因为无明普遍的执著一切法。第七识意根本身的体性就有遍计执性,执人我,执法我,执万法,因此执性而不得解脱,不得涅槃,不得大自在。

圆成实性是指如来藏,祂能圆满成就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法都由祂出生和成就,有祂就有一切法,无祂就无一切法。如来藏的圆成实性,能依业种业缘圆满的成就一切法,不管是善法还是恶法,因此说除了如来藏,其他法都是生灭法。

六、自性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真如,通过修行菩萨六度,圆满菩萨的条件以后,参禅就能找到自性如来藏,证悟明心,从而打破了无始无明,破尽无始无明就成佛。

无明包括三种:第一种是一念无明,就是四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烦恼、色界爱烦恼、无色界爱烦恼。见一处住地烦恼是知见我见上的烦恼,不知五阴无我,不知五阴虚幻不实。欲界爱烦恼是指欲界里的贪嗔痴烦恼,色界爱烦恼是指色界里的贪嗔痴烦恼,无色界爱烦恼是指无色界里的贪嗔痴烦恼。断我见,成为初果时,就断了见一处住地烦恼,修到初禅以后,成为三四果罗汉,就能断除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嗔痴烦恼,这样四住地烦恼断尽,就能出离三界。

第二种是无始无明。众生对大乘如来藏从来不知不证,不知道如来藏就是真实的自己,就是法界实相,一切法都是祂出生和显现出来的。菩萨明心证悟以后,就打破了无始无明。众生的一念无明也是没有开始的,也属于无始无明,所有的无明都是无始无明,都没有开始,都不是后天新生出来的,都是无始劫以前就存在着的,都是意根的无明,与意根相应。因为佛在楞严经中开示说,生命最初的时候只有如来藏和第七识意根,当意根起心向外有所祈求时,三界世间就出现,随后众生的五阴身出生在三界世间里。

第三种是尘沙无明。初地菩萨开始断除如尘沙一般多的微细无明,断尽就圆满佛道。在这当中,成佛路上所不懂的事理都要搞懂,都要证得,八个识的种子功能体性全部了知,没有一样不知不证的,这样三种无明断尽了,就成为一切种智,佛道修完了。

七、真谛与世俗谛

世俗,就是三界世间,就是五阴十八界和所有的宇宙器世间。世俗法就是五阴世间的生存法则,宇宙器世间的运行法则。一切言说、道理、知见、意见、纷争,全部都是围绕着五阴十八界这个世间而展开,如果没有五阴,一切的法则都不会出现,而五阴十八界三界世间,以及一切法则,全部都是生灭变化不停的。

谛就是真理,世俗谛就是有关五阴世间苦集灭道的真理,五阴世间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因为不管什么时代,什么历史背景,苦集灭道四圣谛永远不变,所以称为谛。

真谛,就是最真实之理,是第一义谛。胜义谛,是世出世间最殊胜的无有可比的真实之理。这是指实相心真如第八识如来藏,是实相心如来藏运行的真理和轨则。真谛和世俗谛往往是融合在一起,共同起用,二者融合在一起,才有五阴世间的一切法则和运行规律,才有三界世间的存在,才有世俗谛。

谛既然是真理,是一切法的真实之理,代表着大智慧,那么普通世间人的世俗言论,不可能是谛,不可能有真实性,往往都具足了邪见和愚痴,都不是谛,也不能叫作世俗谛。只有佛陀讲的四圣谛法是世俗谛,因为四圣谛是说五阴世间苦集灭道的真理,具有真实性,依之修行能得解脱,能出离生死轮回。一般世俗人所说的就不能是世俗谛了,如果说世间人所说的是世俗谛,那么世间人都是解脱的大圣人,也就不用佛陀辛苦来五浊恶世,宣说世俗谛真理了。

真谛既然是关于实相真如法的真理,那么众生无论怎样站在佛法的角度看问题,永远也不是真谛,仍然是个人觉知妄心的知见看法,往往是邪见和错误极多,即使没有邪见,全部是正理,也不是真谛如来藏。真谛是指真实的实相理体,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断不常的如来藏真如,任何言语言论知见观点都不代表真如本体,因此都不是真谛,仅仅是妄知妄觉罢了。

八、法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缘生法和非缘生法。有为法是有行为造作的法,是后天所形成的法,包括五阴、十八界、三界宇宙器世间都是法。有为法即是缘生法,无为法是不造作法,是先天而有的法,本来而有的法,非因缘所生法。凡能被人所能认知的都是法,不管看得见看不见,存在就是法。

法有真法和妄法,生灭法和不生灭法,因缘所成的法和不是因缘所成的先天就有的法。一切法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都有区别。因缘所生法,相有性空,即是妄;非因缘法是本来就有的法,相无体有,即是真实的不坏灭法。凡是直接指向成佛之法,就是究竟法,而达到究竟法的方法就是方便法。

九、什么是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是菩萨明心见性以后修到初地菩萨时见道所出生的智慧。刚刚明心时证得无生忍,如来藏不生不灭没有出生,五蕴身心是如来藏幻化出来的,相上有生,实际是无生。

修到初地时获得无生法忍的智慧,忍可除了五蕴无生,如来藏无生,世间一切都无生。这个智慧非常广大,叫作唯识种智。世间所有法,所有相,都是如来藏出生的,没有自体性,相上有生,实质无生,都是如来藏性质,犹如金饰品都是黄金的性质。

十、无生法忍智慧境界

《大般若经》卷四四九云(大正7·264b):‘如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以自相空,观一切法,已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不见少法可得。不可得故,无所造作。无所造作故,毕竟不生。毕竟不生故,名无生法忍。由得如是无生法忍故,名不退转菩萨摩诃萨。’

此谓菩萨观诸法空,入见道初地,始见一切法毕竟不生之理,名无生法忍。

释:明心开悟以后不退转的菩萨,观察自己五蕴十八界的相貌都是空,从这个角度再扩展开来,观察其他一切法,也都是空的,都没有真实出生过,世间一个法都不可得,能这样观察的菩萨就真正的证得了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相当于四果阿罗汉的解脱境界。因为一切法都不可得,一切法也都无所造作;因为无所造作,一切法毕竟都不生,都没有出生。因为证得了一切法都毕竟不生,认可此理,就是无生法忍。证得这种无生法忍,就于无上菩提大道不再退转,永远行于菩萨道。

无生忍只知道五蕴人我空,无生法忍不仅证得了五蕴人我空,也证得了一切法都空,其范围相当广泛,程度相当的深邃。非地前菩萨和阿罗汉所能比。地后菩萨,因为有无生法忍的智慧,除了修行和弘法,不造作世间事,不为世间利益,不喜乐名闻利养,一心在于佛道。

十一、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是由心法、心所法和色法共同显现出来的非色非心法。比如时间,依太阳光、虚空、地面参照物这些色法,以及如来藏、意根、意识、眼识这些心法,再加上识心的作意触受想思等等心所法,三者共同显现出时间这种不以觉知心为转移的心不相应行法。其实质也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世间没有一法不是如来藏变现和显现出来的。

时间不是四大组成的实法,不是如来藏直接出生的,是如来藏出生物质色法以后显现出来的一种假相,不是外尘,如来藏无法缘于时间。只有把眼识意识生出来以后,才能依物质色法判断了别时间。没有眼识意识的时候,比如睡觉时,意根也能判断时间,也是依如来藏出生的物质色法来了别判断。所以没有单独的时间这个法,也不分外相分和内相分。

十二、怎样理解一合相?

一合相,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要从实相上来理解,另一方面要从虚相上来理解。实相也就是不生灭的第一义諦,也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是不生灭的本体与生灭的七识业种和合起来的一个整体,因此就称为一合相,祂必须要存七识的生灭种子,才能依种子变现世间万法,否则祂就不用运行,处于寂灭无所作为状态,世间也就灭失,不存在了。

从另一个方面虚相上来说,合,就是和合,是四大组成的和合体,或者是七大组成的和合体,也是生灭与不生灭构成的和合体。众生的五阴十八界都是一个和合起来的虚相,世间万法都是和合起来的虚相。和合的,就不是本来而有的,就是因缘所生之法,是如来藏依各种缘所出生的假法。有生,必然有灭,生灭即是无常、空,变异即是无常、空,无常即是苦,苦即是非我。

十三、什么叫作无生忏

大乘无生忏,也是实相忏,就是当悟得诸法实相,获得无生忍时,知道一切法都不曾生,有也是幻有;那么所造作的恶业也是虚幻的,没有真实性,这样就灭了三恶道的重业,免去三恶道苦了。

昔有勇施菩萨犯重戒之后,就是这样灭罪的,他出家后不仅犯了邪淫戒,还犯了杀人戒,命终必下地狱受苦报。造作了恶业之后,他感到后果非常可怕,心生畏惧,就去见佛求灭罪。佛就为他用大乘法无生之理来分析造业的实质问题,问他在这一系列的行为当中,有没有造业的人,有没有造作的恶业,勇施菩萨听后当下思惟,一念回光,顿时悟道,懂得了万法无生,就成了大菩萨。三恶道的罪业就此消灭,未来永不下三恶道受此苦报,因为毕竟没有真实的其人其事,一切法都是幻相罢了。

但是人中的苦是免不了的,三恶道的大苦就变成人中的小苦,这就是悟无生忍的极大益处之一;最大的益处,就是以此为基点,未来毕竟要成就佛道。如果没有悟得如来藏这个无生法,没有明心,所作的忏悔就不是无生忏,只是相似的无生,不是真正的无生,大的恶业还是完全不能消除,未来还是要受一些大恶报。

十四、什么是正定

须菩提宴坐时,却被维摩诘居士呵责说:你这不是正定。小乘法中说,正定是八正道之一。但是这个正定是后天打坐修出来的定,是先无后有,有后还能消失的生灭性的定,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究竟的正定。

须菩提宴坐,就是八正道中的正定。宴,寂静无喧,无有念想,无觉无知,这是意识心入的定。意识心入的定,正是先无后有的生灭性的定,是如来藏旁出的定,因此不是真正的正定。

那么真正的正定是指什么呢?正,就是正位,正真,不生不灭,不用出生,不是偏出和旁出,无出无入,随顺一切,却无所住,只有如来藏有此定。因此真正的正定就是指如来藏的不动性,是六祖说的那枷常在定的首楞严大定。觉知心入的定都是旁定,有生有灭,有出有入,有所住,与如来藏的楞严大定正好相反。

我们初学佛修行做不到心无所住,开始都要有所住,心住一个境界,不散乱,以此方便入禅思,起观照,起智慧,起利用。所以这种定,严格来说,应该叫作方便定,以此方便定起般若智慧,才能证得真正的正定——首楞严大定。没有证得如来藏时,不可能证得如来藏的不出不入的楞严大定。意识心的定肯定是有出有入,有生有灭的,但是这种定能引发智慧,心专注思惟时,智慧才能现前,因为识不分流,就有势力,有力量清楚分别,了知真相,从而能观照般若,出生智慧。

十五、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是什么含义

生灭灭已,意思是阿罗汉把所有的生灭法都灭掉了以后,只剩下如来藏,静静地单独存在着。寂灭为乐,在无余涅槃里,寂灭的涅槃心如来藏,没有喧闹,没有苦受,无为、无作、无愿、无求,清净为乐。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把自身的一切生灭有为法全部灭掉,灭掉了生灭的五阴身和七个识,灭掉了属于自己那一部分的色声香味触法,生灭法都灭尽了,就入到无余涅槃里,叫作生灭灭已。

这样就没有阿罗汉的五阴身存在了,也就没有了苦受,剩下那个不能灭,也灭不了的如来藏,也没有苦受,处于寂灭乐中,但是也没有乐受,这叫作寂灭为乐。阿罗汉活着的时候是有余涅槃,还有五阴身存在,那就有少量的苦存在着,有苦可依,就不是纯乐,也不是寂灭乐。但是阿罗汉只是断了一念无明的烦恼现行,习气没有断;习气是大乘初地菩萨才开始一点点地断除的,断尽了,就是八地菩萨。

十六、大乘菩萨的现量智慧

现量这个概念,最究竟的解释,应该是有真实的智慧,能观察出事实真相,能看到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不被虚妄的假相所迷惑,不用猜测和臆想,不用左思右想去比较就能知道事情的实质内涵。大乘菩萨的现量智慧难以思议,看到一个法的出现,就能观察到这个法是如何运作出来的,从里到外从大到小都是第八识用种子打造出来的,是第八识的功能作用,全体都是第八识。这个智慧才是真正的现量观行智慧,明心开悟的智慧都不属于完全的现量智慧。

十七、烦恼即菩提的正解

烦恼是贪嗔痴性的恶心所法,与七识心相应,是七识心染污的表现,七识心出现时,贪嗔痴心所法有时就要伴随着运行。而七识以及心所法的运行,正是如来藏输送识种子配合的结果,如果没有如来藏的配合显现,七识也不能现行出来。当众生现起贪嗔痴烦恼时,其中就有如来藏的和合运作。所以在这些贪嗔痴烦恼当中,就能证得如来藏的存在,从而明心见性。但是如果众生的贪嗔痴烦恼很重,心水浑浊,智慧就不能出现,不可能在这时候证得如来藏。既然如来藏能够配合七识现起贪嗔痴烦恼,那么这些烦恼也就是由如来藏所生,也就是说这些烦恼本身就是如来藏性。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菩提心,就是指如来藏本体,因此说,烦恼即是菩提。

烦恼还有另一种说法,凡是众生心所不愿意做的,都是烦恼。比如说日常琐事,吃喝拉撒,收拾卫生,做各种工作事业,养家糊口等等,这些也都属于烦恼,是众生所不情愿作的。但是这些日常生活当中的琐碎事,人们之间的礼尚往来,都是七识心应对于这个世界而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七识心不能单独做这些事情,必须有如来藏的配合,真妄二者合和运作,才能现起这些法,完成这些琐碎事情。在做这些烦恼事情时,就有如来藏的存在,所以在这些烦恼事情上参禅,就能明心证得如来藏,那么这些烦恼也就是如来藏菩提心了。

过去的祖师们,在烧火煮饭、种地种菜、迎来送往这些日常琐事当中参禅,从而明心开悟。甚至有的禅师,用打骂、推拉、大喝的方式,让弟子明心证悟,因为这些烦恼当中,都有如来藏的显现,因此这些烦恼也都是菩提。五祖说:若见性,轮刀上阵也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十八、法尔如是,是指如来藏本体的运行规则,意思是如来藏的运行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如来藏的法尔如是,与诸佛降生人间弘法的法尔如是,不是一个意思,此法尔如是,非彼法尔如是。同样一个词语用在不同处,有不同的含义,看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如实理解真实的含义,所谓依义不依语是也。

诸佛成佛时,法尔如是的要降临人间弘法,通过八相成道,法尔如是的要安排自己的弘法团队,安排自己的弟子来到人间。这里的法尔如是的意思是,没有例外,都要这样做。诸佛世尊,法尔如是的要弘法利生,这里的法尔如是一定有世尊的思心所运行,世尊的七识心一定要考虑如何下生人间,如何弘法,如何利众。世尊的觉知心一定要思量考虑抉择,安排计划,并且要采取行动,付诸实施。

如来藏的法尔如是的意思是,祂的运行没有什么道理好讲,本来就是那样的,不是人为设计的规则和法则。如来藏本体没有心思,没有心计,不搞设计,不安排变现万法事宜,祂毫无道理的就是要那样按照既定的流程而运转一切法。

十九、什么是众生界

众生界,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六根六尘六识。这些法都是如来藏生成,种子来源于如来藏,所有材料都来自于如来藏,所以这一切法的本质就是如来藏,因此说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众生界与法身如来藏的关系,就像馒头与面粉的关系一样,馒头由面粉做成,馒头全体都是面粉,馒头离开面粉不能单独存在,而面粉就能单独存在。面粉的价值就是能制成馒头,可是阿罗汉们只想让面粉毫无价值的存在,不想有馒头吃。众生界也就是佛界,离开众生界,法身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未完  接《细说如来藏 第二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