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細說如來藏(第一部)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如來藏法 更新時間: 2020-11-29 13:47:29 閱讀: 424

第八章 真如無我性

一、真如這個概念,有兩個涵義:一個涵義是指真心如來藏所具有的真實性和如如不動性,這裡的真如就是指依賴如來藏而有的體性,它不是實體,是如來藏的屬性和性質;另一個涵義是指真心的心體,也就是如來藏的本體,與如來藏是平行並列的概念,是如來藏的另一個別名,佛地的無垢識有時也用真如來表達,真如就代替無垢識的名稱。在不同的經論裡,真如有時是指心體,有時是指如來藏的性質、屬性。我們要分清楚真如的兩個概念,在不同的經論裡分清真如這個名詞是指心體本身,還是指如來藏的屬性和性質,這樣就能看懂經論了。

有人說真如就是佛,這個說法,是把心體和佛的意涵混淆了。真如是如來藏心體,或者是如來藏的真實性和如如性,是沒有形象的,而佛往往是指有形象的有五蘊的佛,因此真如不等同於佛。佛是有形象的,有五蘊的樣貌,而真如沒有。真如是真心的如如性,不動性,而真心是成佛的真體,衆生都有真心如來藏,將來才能成就佛道。我們稱真心爲佛,祂也不認可,祂也不自知是佛,因爲祂沒有我性,不知道自己是真實的,也不知道祂是成佛的真體。所有的名字都是我們給祂的,所有的定義都是我們給祂定的,祂無所謂,做不做佛也無所謂,祂是一個無所謂的心。

做佛的還是我們未來世成佛時的覺知心做,第六識變成妙觀察智,第七識變成平等性智,前五識變成成所作智,如來藏變成大圓鏡智。都變成有智之識,無明都滅掉。這樣八個智識合在一起就是一尊佛,而成佛之時也不是現在的五蘊,六識也不是現在的六識。只是第七識沒有改變,仍然是現在的第七識,染污無明都沒有了。大圓鏡智、無垢識還是現在的真心如來藏,體是原來的心體,沒有改變,心體裡面不再含七個識的無明,永遠沒有染污種子,永遠不受熏不變易。佛的無垢識比衆生的如來藏多了十六個心所法,就是五別境心所法:欲,勝解,念,定,慧,及十一個善心所法,這就是佛的心,常樂我淨的心。

真如心體無形無相,不能以眼見、不能以耳聞、不能以鼻嗅、不能以舌嘗、不能以身觸,也不能以意識心臆測,但可以用意識心去明白、去了知、去証得。証得之後,用意識心觀察祂的運作,了知祂的各種功能體性,了知祂含藏的種子,觀察祂的清淨性、無爲性和有爲性、相續不斷滅性,這樣智慧才能不斷地生起,這就是後得智,即悟後所得的智慧。

真如如何清淨呢?當我們眼見色時,眼識和意識同時分別色,而生心動念起覺受,貪嗔癡生起,造作業行。但真如無眼不見色,絕不起心動念,沒有貪嗔癡,不起業行。我們喜歡什麽,祂都不喜歡,我們厭惡什麽,祂都不厭惡。卻又能讓我們看色,讓我們喜歡和厭惡,祂對這一切都無所謂。

當我們耳聽聲,六根觸六塵時,對六塵境界起心動念,心生染著,造作貪嗔癡業行。而祂沒有六根,不對六塵,不起心動念,不染污,不造業行。對於六塵,祂無所謂;對於七個識做什麽,祂無所謂,還能配合七個識,讓七個識能夠做想做的事。我們吃飯時挑美味,祂無口不吃;吃什麽,祂無所謂,吃毒葯,祂不管,吃甘露,祂也不管,但沒有祂我們什麽也不能吃。

我們穿衣服挑挑揀揀,祂無身不穿,穿什麽祂都無所謂,還會配合我們穿。我們學善法,祂無所謂,不會覺得歡喜,完全是捨受,但是卻能配合我們學佛。我們做惡事,祂無所謂,不會有厭惡的感覺,完全是捨受,而且能配合我們做。我們享受娛樂時,祂無所謂,也不享受,對於娛樂是捨受,卻能配合我們享受。我們自殺時,祂無所謂,既不擔心也不害怕,完全是捨受,還配合著自殺。總之,祂就是一個無所謂的捨受的心,極其清淨,任何時候都清淨,永遠都清淨。

真如的真實性,體現在真心的圓成實性上,圓成實性就是真心能夠圓滿成就世出世間一切法的體性。真心如來藏中有地、水、火、風、空、見、識大種性自性,如來藏依此大種性自性就能産生衆生的根身器界,産生衆生的五隂和宇宙器世間,産生依他起性的前六識,産生遍計執性的第七識;能夠圓滿實現衆生的業因果報,使得衆生的因果如實實現;也能夠讓修行的衆生,所修行的善法種子,得以留存和集聚,讓衆生得以解脫,成就佛道。

既然三界世間萬法與衆生的生死輪回和解脫,都是由真如心體如來藏圓滿成就的,那麽真如心體就是真實有,有實體存在,有真實的作用,祂就是實相心。不是像某些人所認爲的,真心只是一個名詞概念,沒有實體存在。很多人認爲,真心既然無形無相,就是沒有,他們以爲相不存在,心體就不能存在,這個觀念根深蒂固,最不容易扭轉。

一般衆生都認爲,有體就等於有形有相,真心無形無相,心體就不存在。而真心無形無相的那種存在方式,智慧不足的衆生無法想象出來,他們只認個有形有相的三界世間法的那種存在方式。而真心是出世間的一種存在方式,非是三界世間法的那種存在方式,只認三界世俗有法的人無法思惟和想象。

雖然真心沒有三界的任何一法,但是祂也仍然存在,是實體,有其真實的作用,所以就是真實的。所有悟道明心的人都悟得了祂,知道祂在哪裡,哪個是祂,如何配合五隂起利用。這就說明了真心的真實有,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佛也說過祂是成佛的真體,衆生因爲有祂才能成佛。

那麽總結起來說,真如心體是真實有,因爲祂有地水火風空識的大種性自性,有能藏性和所藏性,也能讓七識去執藏祂爲我。真心能夠産生世間萬法,祂有無量數的心體功能作用。這些功能作用都說明了真如心體的真實性,實體的存在性,這個體就是無任何三界世間相的體。祂確實不太好理解,但也要認可祂的存在,才能去參禪尋覔祂,從而能明心找到祂。

二、真如的如如性,這裡的真如就是指真心的屬性和性質,不是指心體如來藏。如,就是如實性、如理性、如法性、不動性;如,就是保持不動,心不動轉,不隨境界而起心動念,總是如一,永遠是原來的狀態和心境。真如有如實地呈現一切法的功德,能夠依照世界所應該呈現的原貌而呈現世界,依照衆生的業種而如實地呈現衆生的業因果報,絲毫不錯亂因果。而在如實地酧報衆生的業因果報時,真如心體絲毫不隨衆生的業報而動轉,而生心動念。

衆生受到盲聾喑啞的果報或者是三惡道的痛苦時,真心絲毫不覺痛苦和無奈,祂對此無感覺,不覺知這些,祂也不會後悔和慚愧變現出這一切苦惱境界。當真心如實地酧償衆生的善業果報時,祂同樣不生起快樂和訢喜之情,也不沾沾自喜地認爲這一切都是我變現出來的,是我的功勞,祂不覺知這些,不享受這些境界。當衆生修行獲得解脫時,祂絲毫不覺得我終於得道解脫了,因爲祂本來就沒有係縛,也從不修行,就談不到解脫。當衆生終於成佛了,祂也不說我終於坐上了佛的寶座,因爲祂不做佛,不取佛的果位,也從不當衆生,但也並非不是衆生不是佛,離了祂,什麽都不存在。

當衆生眼見色,生起喜歡和厭惡之情時,真心卻不見色,因此就不會對色喜歡和厭惡;當衆生耳聞悅耳的音樂而心怡流轉時,耳聽惡罵而怒氣橫生時,真心卻聽不見,祂不隨聲音而心潮起伏。當衆生修定進入深定,身心輕安、内心喜悅、舒適無比時,真心依然故我,不覺知這一切,不感受這一切;當真心變現出莊嚴而又殊勝的諸佛國土時,祂對佛國土的美妙,依然默默無睹,内心平靜,無有波瀾。真心自無始劫以來,在三界世間現起任何境界的時候,從來沒有喜怒哀樂過,從來沒有生心動念過,因爲祂從來沒有覺知過這些世界,因此就沒有覺受。

真心的如如性也表現在祂能夠如實地呈現衆生的果報,祂歷來都沒有私心,祂不會想到說,這個衆生的五隂是我變現的,他造的惡業我就不要記錄了,免得他以後受惡報;衆生的惡業緣熟了,祂也不會想到說,我不要給他輸出惡業種子,免得他痛苦不堪;祂也不會想到說,我不給他變造畜生身,不給他變造地獄身,不給他變造六根不具的色身,給他換個美妙的天人色身吧。真心永遠不會這樣想,更不會這樣作。

祂一直都是如實地公正地對待業因果報,絲毫不錯亂因果。衆生造善,真心如實記錄善業,如實顯現善果;衆生造惡,真心如實記錄惡業,如實顯現惡果。並且自心從不對善惡業加以分別和起心動念,從不對世間法産生分別和起心動念,祂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性、平等性、不動轉性。以上就是真如的如如性的概略述說。

三、如如不動,是指真心,住於無所住的本位,本來就不動轉的體性。真如心對於六塵萬法,從來不動心念,沒有念想,對於六塵境界不動轉,不攀緣。因爲祂沒有六根和六識,所以對六塵,就沒有見聞覺知,祂不隨色生起喜怒哀樂,就是於色不動轉。祂沒有耳朵不聽聲,不隨聲音而動轉,無鼻不嗅香,無舌不嘗味,無身不覺觸,無心不覺法塵。不隨六塵轉,祂對於六塵萬法,對於善惡是非,對於衆生五隂的業行,都是如如而不動的。

而我們的六識心,總是對六塵,了知六塵。了知就是分別,分別就是動,之後就會有身口意行的造作,這就是動轉,六識必然如此。我們學佛修行,要想轉變六識,六識對各種六塵境界時,盡量不生起喜怒等等的感情色彩,看淡一些,平淡一些。當六識生起定力時,粗重的分別就會減少,了別的就會少一些,輕淡一些,微細一些,動得能夠平穩一些,緩慢一些。但永遠不能像真如心那樣不著於六塵,心念保持不動,因爲六識的體性,就是要分別六塵,否則衆生就沒法在世間生存了。

四、六祖說何期自性本不動搖,那麽如來藏自性如何出生一切法呢?如來藏永遠隨順於第七識的心行,雖然隨順,也不動搖,也不生心動念。如來藏能夠隨緣變現一切法,而不改變自體的清淨性,祂雖然對於一切法都心不動轉,但是祂也要隨順於第七識,這叫作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不動搖的意思是,心不隨境界動轉,對任何境界心都不起念想,不起覺受,對一切法都是無動於衷。如來藏了別第七識的作意和思心所,而不起任何貪嗔癡煩惱,了別了以後就知七識的心行,知之後就會配合造作,隨順第七識來變造五隂身和三千大千世界,變造一切法。

變造時,如來藏也不動心思,沒有主觀性,不做主宰,不隨自己的意志來變造,而是隨順業種來變造一切法。如來藏雖然永遠是隨順第七識變造一切法,但是並沒有來和去,於諸法中,祂不來不去,因爲如來藏本自存在,無形無相,無邊廣大,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遍一切地。因爲祂遍一切法,包含一切法,所以在一切法上沒有來去。有來去,則有動轉,有來去,則有生滅,來了就是生,去了就是滅,如來藏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如來,無所從來,也無所去,如來藏即是如來之性,如來之義。如來藏顯現一切法,如如不動,其心不隨任何法而生起動搖性。

五、如來藏沒有我相,祂不認爲自己是真實的,是真我,是真心,祂沒有這個觀念,也沒有這個知見。而我們的五蘊十八界法都是從如來藏來,由祂變生和顯現,因此都是不真實的,能生能滅的,能有變化的,就是無常的。所以因緣所生的法,都是不可靠的,不自主的,是空幻的。証得這個,才能斷我見,無人我,証小乘初果,去掉三縛結的束縛,不下三惡道。未來只是在人中受苦報,証得四果羅漢,命終入無餘涅槃,就會暫時解脫三界生死。

六、法是世出世間存在的事物和理念,能夠被七識所認知、感知、覺受、分別的對象,包括一個理體、道理、意涵。法有實法,有虛法;有真法,有假法;有緣生法,有非緣生法;有有爲法,有無爲法;有四大組成的物質色法;有概念理念的非四大組成的心法;有大如宇宙虛空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世界的法,有小到肉眼看不見的微細法;有愚癡的三惡道衆生也能感知的法,也有只有佛的無邊智無等等智才能了知的法。

這些法,除了諸佛的無垢識真如大圓鏡智是具有真實永恒的我性的法,其餘一切都是無我性的。那麽對於衆生來說,就是諸法都無我。我,是真實的,非緣生的,不生滅的,不變易的,不苦的,清淨無垢的,不斷滅的,也就是常、樂、我、淨的,沒有這些體性的法都是無我法。

衆生的如來藏雖然是真我真心,不生不滅,但是祂還有七識的染污種子在生滅變異,所以也不完全是我。祂還是無我性的,因爲祂沒有對自我認知的能力,不知自己的存在,沒有我見,不像意根和意識心總能夠感知到自我的存在,總是我、我、我,對自我執著不捨,考慮問題首先是想到自己,我要怎樣、我是如何的,下意識當中就把自己推銷出去了,讓他人也了知自己、重視自己、誇耀自己。

而如來藏沒有私心我心,不知道有自己的存在,因此從來都不會考慮打算自己,更不會推銷賣弄自己讓衆生了解和重視,沒有與衆生爭過什麽利益、是非、短長,這樣的心就是無我性的心,祂事事不作主,完全隨緣,心中不執一法。七識心與此相反,貪嗔癡慢疑邪見煩惱具足,普遍計度執著一切法,時時處處事事作主,自我性強烈。

諸法無我,包括人無我和法無我。如來藏的無我性,就是大乘所証的法無我内涵之一。人無我就是阿含經所說,阿羅漢所証的五隂十八界非我。從五隂上看,色隂,從無到有,生滅無常,非爲是我;受隂,念念遷流,變化不定,非爲是我;想隂,生滅無常,念念遷流,變化不定,非爲是我;行隂,生住異滅,不能久住,非爲是我;識隂,刹那刹那生滅變遷,生了滅,滅了生,非爲是我。五隂因緣所生,非爲是我。

從十八界上看,前五根從無到有,從有到滅,不可把捉,非爲是我,第六根意根,識種流注,刹那生滅,阿羅漢涅槃時也能滅掉,非爲是我;六識就是識隂,生滅變易,非爲是我;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緣生緣滅,變化不停,非爲是我。十八界法緣生緣滅,無常變易,非爲是我。

這是總體來說五隂十八界的人無我。小乘的法無我,是說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輾轉和合而生的一切法當中無有我。如眼看色,耳聽聲,六根觸六塵,行走坐臥,穿衣吃飯,言談語笑,做善做惡,内心思惟,領會、分析、研究等等七個識心的活動,這一切法都非真實,緣生緣滅,無常變易,不能久住,這一切法,都沒有我性,即非是我。

大乘菩薩的人無我和法無我,是從如來藏這個角度來觀察五隂十八界人我的虛妄不實性,觀察蘊、處、界和合衍生的一切法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沒有實體。除了包括前邊講的小乘的人無我和法無我之外,還包括証得如來藏的無我性,也包括七識心的能取空、所取的六塵空,就是能所都是空。五隂十八界的人空無我部分,是因爲如來藏在供給五隂的種子和十八界的種子,才能維持著五隂十八界的一切活動。

如來藏的無我性,一是指如來藏裡還含藏著生生滅滅的種子,種子還要變異不固定,因此如來藏不是真實不變異的,不是常恒的,那就還不是完完全全真真正正的我;不生滅變異的,才是真正的我。二是指如來藏不知道自己是真實的法,祂也沒有作主宰性。第七識就是有我的,能作主宰,祂把一切法都當作我,如來藏與第七識正相反。如來藏是真我,但是這個真我,是無我性的。五隂是假我,表面卻是有我性的,如來藏是真我,這是我們給祂封的,祂自己並不認爲如此,也不清楚這件事。

五隂十八界輾轉和合所生的一切法,也都是如來藏的執持作用而顯現出來的,如果沒有如來藏,也就沒有這一切法,因此一切法是無我虛妄的,沒有五隂自己什麽事。這樣証得一少部分法無我,就有道種智。入初地以後,就要証得百法當中無我,就有如鏡像觀的成就;入二地以後,就要証得千法無我,就有如光影觀的成就;入三地以後,就會証得萬法、無量法當中都無我,智慧就會越來越深。那麽諸法無我,其内涵無量無邊廣闊,只有諸佛世尊能夠完全徹底証得,成爲究竟的圓滿的無上智者。

在大涅槃經中,佛說佛地的無垢識,叫作常樂我淨。常,就是已經究竟,再也不變異了,所含藏的種子再也沒有生滅變異的現象。我,無垢識有二十一個心所法,是真真正正的我,完完全全的我,具足我性。諸佛是徹底無我的,這意思是指佛的七識心,已經達到究竟、完全徹底的無我,在此之前,還不是究竟徹底的無我,還有一部分或者是一小部分的我沒有斷盡,所以還不能成佛,斷盡就能成佛了。識心有証自証分,有反觀自己的能力,那就是有我性的,佛地的無垢識,就能自己証明自己的存在,能夠反觀自己,所以就有我性。

沒有我,一切法中都無我,那是小乘修的法。外道的斷滅空,也是說一切法都是空的,沒有真實,沒有我,一了百了,他們不承認有真實不滅的如來藏真我的存在,所以叫作外道。小乘聲聞人,都承認有個真我如來藏存在,只是不能証得而已,外道們都不承認,所以叫作外道。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