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與參禪證道
第八節 訓練意根的禪定
一、甚深禪定當中意識能夠離開語言文字,心中可以有思有想,也可以無思,但想的比較簡單只是表面的知,而意根從來都是離開語言文字的,祂不與語言文字相應,與語言文字相應的是意識心,思惟浮淺。能離開語言文字思惟時,定力都很好,已經深入到意根、啓動意根的思了,容易出生智慧,這樣的定力不容易修。定力淺的人思惟時一定有語言文字配合,否則就思惟不下去,所以智慧也不足。由浮淺的意識的思過渡到意根的思,只有在禪定中才能做得到,禪定越深,意根的功用越大,開發出的智慧越大。
看一個人的眼神和面部表情,就知道這個人是否有定,和定力的深淺。因為有定時眼神與面部表情都與平常不一樣,比較凝重和深沉,這是在深思的表情,肌肉繃緊,眼神集中,語言文字動得少,或者不動。意識浮淺思惟時,眼神是活的,深思時眼神凝滯而深邃,表情凝重。所謂的凝,就是定,這是意根在起用。沒有定的人散漫懈怠,肌肉松弛,眼神遊離不定不集中,因為意根沒有專注凝聚在一法上。
意根是控制指揮身根的指揮官,雖然一般人都不懂這個原理,但是事實就是這樣。有人說是第八識控制身根,但是第八識是服從意根,聽從意根指揮的,祂自己並不想控制身根和面部表情等等身體的刹那變化。這種用意根隱秘的深深的思量佛法的竅門如果能掌握,修到幾地菩薩都能用得上,對於修證非常實用,也非常快速,智慧增長很快。
二、觀察佛像十秒鐘,然後再看白色的牆面,就會出現佛像的影像,一會兒影像就消失不見。這個境界是如何出現的?這是視覺暫留現象,是眼識意識的記憶功能,還沒有深入到意根,意根沒有記住,如果意根記住就會長期停留這種影像。如果眼識意識觀察久了,就會影響意根,意根記住以後,就會隨時隨地出現影像,這就是三昧定境。以眼識為主的視覺暫留時間短,以意識為主的視覺暫留時間要長,而且閉眼之後再睜眼還能看到。
過目不忘是怎麼回事?意識單獨記憶的內容,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忘記了,而意根記憶的內容很難忘記,甚至能不自覺的想起來,再甚至有可能揮之不去。過目不忘,是因為定深,意識意根專注力強,以至於瞬間記憶很牢固,如果定淺,記憶的東西不牢固,忘記的就快。所以所有的定境都由意根引發,意識不能引發長久的定境,只能非常短暫的出現某種境界。我們要想成就各種三昧,一定要深入到意根,由意根來引發境界。
如果經常觀察佛像,禪定就會出現,讓意根記住佛像,看看眼前是否總能出現那個影像。如果總能出現佛的影像,那我們會不會修定?會不會修念佛三昧?會不會修白骨觀?會不會修觀無量壽經?觀想西方極樂世界,意識勤加練習,意根達到不忘,等到命終的時候,不管什麼境界,內心只要一想極樂世界,意根就能安住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會現前,必定往生。精進修行的時候誰精進比較有效果?意根精進有效果,意根精進才是真精進。如果想讓極樂世界的境像現前,那就讓意根念佛,意根與意識一起觀想極樂世界。
三、環境熏染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身邊有人口癡,總看著他說話,慢慢可能就被熏染有點口癡,外貌生活習慣,亦是如此,包括情緒都是傳染的。這就是由意識的熏染,轉化到意根這裡,熏染了意根,從而改變了五陰身,所以說近硃者赤,近墨者黑。我們一定要多近善法和善人,多接觸樂觀積極向上的有正能量的人,自己就能被感染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如果有能力定力強,才可以去近惡人度化惡人,否則就容易被惡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