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与参禅证道
第四节 禅定是证果的先决条件
一、禅定具足才能很快证果
阿含经里记载的事例,和大涅槃经里记载的事例,都有真实性,确实是有些外道们在修出四禅八定以后,闻佛讲法,只思考几分钟就断我见、断我执,成为四果阿罗汉,然后就入无余涅槃。这些外道非比寻常,四禅八定的功德非比寻常。我们很多人闻佛法一辈子,都不能断我见,外道有四禅八定,只需要几分钟或者更短时间,不仅断我见,还能断我执,立即就能入无余涅槃,不可思议。大家想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利根?因为在他们修行四禅八定当中,意根已经得到降伏,只是还有一个知见上的错解没有厘清,没有断除,一旦断除这个邪见,所有的烦恼和执著,当时就脱落,这就是四禅八定的功德。由此可知,降伏意根的烦恼,与四禅八定的关系非常密切,禅定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证的条件之一就是禅定
有人说:禅定通于外道定,学佛人不应该修外道定,只要有正知见就可以入道了。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当然不正确。既然大乘和小乘的修行,都必须要修习禅定,佛陀又反复强调戒定慧三无漏学的重要性,禅定就是必须修的重要内容。又既然佛教所修的禅定,与外道定有共同的部分,是否因为与外道共同,学佛人就要避免共同,而舍弃禅定而不修?这个想法是愚痴的见解。
因为佛法不离世俗法,外道也要吃饭穿衣、语默言笑,难道学佛人为了避免与外道共就要舍弃穿衣吃饭、语默言笑,才是独特,才是高于外道吗?既然离开与外道共同的禅定,就没有禅定;没有禅定,就不能见道,不能解脱,那么怕与外道共而不修禅定,又是为了哪般?如果连外道都具有的功德受用,所谓的内道都没有,那是不是意味着内道还不如外道强大,不如外道有修行?没有必要的清高,内道人去追求,以至于不得禅定的真实受用,是不是代表着愚痴?愚痴人所具有的所谓的正知见,是否是正知见?请内道人三思!
也盼望内道人发明一个与外道不共的禅定,让大众共同修行,以获得禅定的功德受用。如果这个与外道不共的禅定,也有禅定的特征,身心也出现舒适、高大、轻灵、轻安、纾缓、愉悦、喜悦、慈悲、祥和、慈柔、少于烦恼、思惟敏捷等等现象,那么对不起,这些现象外道定也都具有,外道们也受用于这些功德,此禅定并没有脱离外道定,还是与外道禅定共,内道人仍然清高得毫无道理。
正知见固然重要,要想正知见变成自己真正的见地,就需要实证正知见,而实证正知见的方法之一就是禅定。离开禅定的修行,知见永远是知见,任你口若悬河、唾沫翻飞、侃侃而谈、头头是道,这些只不过是知见罢了,最多定义为解悟,仅此而已。望真正想如理实修者,不要仅仅挂其名,而无实质,只在言语口舌上着力,实证不是如此。
三、有禅定才能证得如来藏
如来藏体性有些内容很深,我们要反复熏修,才能理解一些,更多的法是在证得如来藏以后,才能慢慢懂得,慢慢观行到。但是佛法的证得必须要在禅定中思惟观行,才能真正证得,否则最多只能理解,理解的毕竟是不可靠的。禅定和观行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禅定,很多法就思惟观行不出来,以后讲的深法就不能理解,慢慢就要掉队了。
大家有时间都应该修禅定,没有禅定,就不能证得佛法,理解的东西毕竟还是属于知识层面的,抵挡不了生死;而深一些的法,没有禅定,根本也理解不了。学佛路上,没有禅定,不能观行佛法,就不能证得如来藏;即使勉强明心,后续的各种观行也做不到,那就不能圆满各个果位的修行内容,往后的修行路就走不通了,或者走得非常慢,所以大家一定要努力修定。
四、毕陵伽婆蹉尊者的证果经历
楞严经中毕陵伽婆蹉尊者在身体中毒刺时,摄念不久身心忽空,证得无生忍。这时尊者意识的心念肯定是收摄了,不缘疑情以外的法,甚至也不缘身体,不知道有身体的存在了。意根的心念也收摄了,否则意识就收摄不了,必随意根攀缘。因为意根收摄不缘其他法,身体和识心都空了,这不仅仅是禅定中的无,也是思想观念上的空,是证得身心不是我的证果境界。而收摄身心就是禅定,之后更深的禅定出现了,身心无我的智慧开发出来了。
如果没有禅定,是否能有真正的智慧出生?不可能。即使有所谓的智慧,也是乾慧,属于知解宗徒。现在到处如是知解宗徒,不知道能不能教也。六祖那时候骂神会和尚,就等于骂现在的人一样,况且还不如神会和尚那般的知解,如今的人却都不知道觉悟,学法都在意识的情思意解上,没有办法实证。
五、各种层次的果证,都是三昧,因此都必须有禅定境界和智慧境界,缺一不可。 我有一次一边跟人谈话,一边缝纫僧服,结果就发现僧服缝反了。缝纫衣服这样简单的事,几乎不用思惟,注意力不够集中就缝错了,那么断我见明心这样天大的事,比天还要大的事,为什么不用禅定就能成就呢?这么轻松容易呢? 事情多的时候,内心就会不太安定,这时候整理书稿,思惟就紊乱不够清晰,我就不得不静坐一会儿安下心来,才去校对书稿。那么断我见和明心这样的生死大事,关乎生生世世无量劫的大事,不用禅定或者是少定,怎么就能解决得了呢?
六、如果没有禅定,各种观行一个都不能过关,尽管自己认为一切法都如梦如幻,即使意识知道了一切法如梦如幻,意根也绝对无法证得,那么就会说是说做是做,况且意识也不是真正证得了这些理,证据都不足。
从禅宗第三关开始,往后的如梦观、如境观等等都必须具足初禅定,才能过关。之前的所有观行包括断我见,必须具足未到地定,否则哪关也过不去。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断我见了,还没有未到地定,那么自己应该仔细考量这件事是否可靠,临命终就是一大生死关,丝毫含糊不得。
七、如果缺少观行的定力,参考解剖图来观行色身虚妄无我,不管观到什么时候,解剖图还是解剖图,你还是你,没有什么作用,只是多了人体解剖学的知识而已。对解剖学侃侃而谈,也不代表自己有断身见的智慧证量。说归说,没有定,就谈不到观行,只是学习而已。止观双运,定慧等持,才是真正的修行入手处。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际观行,是两个修行次第。千万不可把学习理论当作观行,然后把背诵的知识当作是自己的智慧。
未到地定不具足,甚至一点禅定也没有的人,而说自己断我见了,是初果二果之类的,那是不可能的。内心不会有那种确认的,即使意识也许能确认,但内心深处还是有疑,不敢真正确认。
八、实证佛法必须修定
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大念住经的方法修行,小乘很快就能成就,禅定肯定能成就。可是现在人心太散了,无法完成这些观行。佛陀住世时,比丘们都是这样修行的。现在来看,我们修行需要的大小乘理论部分已经差不多够用了,差只差在实际操作,实际操作必须修习戒定慧,完成菩萨六度修行,尤其是福德和禅定两方面修行。个人修行困难,就得要共修了。佛陀在世,从来没有领着弟子共修过,都是各人盘腿打坐观行思惟佛所讲过的法,然后就证果。
现代人生活工作太忙,无时间打坐,可是禅定确实修不上去,思惟肤浅不细密,无法实证,这也是事实。静坐以后的定,与只有行走坐卧的定,之间的差距之大,只有静坐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自己想办法,自己要对自己要负责任。不是说懂得一大堆理论,就是有道了,能侃侃而谈就是有道了。实证之后,即使不是能言善辩,那也有道;能言善辩而没有实证,也不是道。
实证才能解决生死大问题,没有任何一个法能比道业更重要了,宁死也要道业成就,否则活着时世俗法再成功,也没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