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与参禅证道
第二节 动禅的修行方法
所谓的动禅,是指在五阴身行来运往的身口意活动当中,保持心念专一,以能有足够的定力参禅和观行,这是定慧等持、止观双运的修行方法,是参禅证悟的前行方便手段。
动禅的修行方法有很多,无非都是摄心,达到心念专一,专心致志的目的。比如说佛讲的大念住经就是动禅的标准模式,尤其是身念住的观行,是动禅的基础修行方法。这种方法一定要掌握,尽量做到心念随时能专一,摄心、心不散乱,以此定力才能随时随地思惟观行佛法,因缘具足时就能证果和开悟,获得智慧。我们以大念住经为基准,可以设定很多类似的方便方法,来接引学人进入真正的实修阶段,以期都能实证佛法,受益无穷。
其中静坐拜佛方法,比较简单,适合初学。如果在静坐拜佛中,心念能达到专一,心中保持一个清醒的知性,对自身的五阴活动就有一定的反观力和警醒力,继而在行来送往中,心中时刻能保持有个清醒的知性,定力具足时,就可以把此个知性换成参禅的话头,转为看话头和参话头,这样就开始正式参禅了。
一、打坐前的调呼吸方法
深呼吸是一个能使身心快速安稳的方法,在打坐之前要把呼吸调整好。呼吸调整好了,气息运行到丹田,不但身体健康,妄念也少,气到丹田时心里如果出现一个念头就感到非常的累心,于是不愿意打妄想,心就静下来了。其修行方法如下:
盘腿坐好后,先呼气,把浊气吐尽,从腹部开始往外吐气,吐尽了以后,腹部是瘪的。稍微停顿一下,开始吸气,一定要用鼻子吸气,不能用口吸气。吸气时要长而慢,又慢又长、又慢又长,心里一直观想着气从鼻腔、气管、肺部、胸腔徐徐的运行到腹部丹田,虽然一开始气不能运行到丹田,但也要这样观想,因为这有助于气往下运行,有助于打通任脉,打通五脏六腑。吸满气了以后,腹部是鼓的,稍微停顿一下,再慢慢用口呼出去,呼出去也要稍微慢一些。呼尽以后,闭口,稍微停顿一下,再重复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注意,吸气的时间要长,时间越长,注意力越集中,心念越清静,气脉越容易运行,气要一直吸到腹部丹田。如果气脉真的运行到丹田了,那个时候想打妄想都打不出来了,因为打妄想很累心,想一件世俗法的事,你会觉得非常非常的累,于是就不想了,这时的心念就清静了,根本不会起烦恼,也不能有什么不好的心念了。
呼吸调整好以后,再接着修习打坐拜佛,这样入定又深又快,身心都安好。打坐修定如果修好了,这一天身心都是非常愉快的,然后在活动中再修习禅定,动中定就容易生起和保持住,修定要动静相结合起来修,能相得益彰,互相助益,不能只强调一个动中定,不要静中定。没有静中定滋养的动中定不可靠,容易散掉,一定要动和静互相结合修,所得定才安稳,才能够深入,大家可以好好实践一下。
二、静坐拜佛
如果大家打坐的时候,腰腿还没有被降伏,坐一会就腰酸腿疼,并且心也跟着散乱或昏沉。那么现在教大家一个降伏腰腿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盘腿打坐拜佛。
1,练习静坐拜佛的好处
之所以要练习这个方法,是因为我们打坐在刚刚上座时心是很散乱的。为了克服心的散乱与昏沉,可以在打坐或修观行之前,练习盘腿坐着拜佛的动作,修习这个动作既能集中心念,还可以调理色身。在拜佛中,把所有心念都集中在拜佛的动作上,他不旁顾,心念就能集中专一,心清气爽,思惟敏捷。
为什么说可以调理色身呢?因为当你把双腿盘好,在座位上慢慢伸腰拜佛的时候,后背的两条筋就能被迫拉直。这个筋一旦撑开拉直,就能舒展身体,有助于气脉在后背督脉的运行,容易打通督脉。打通督脉时,气的运行就畅通无阻,这时候得定也就比较容易了。坐着拜佛要慢慢、慢慢地做拜佛的动作,为的是要降伏心念,让心念达到专一,心清静,既不散乱也不昏沉。
2,盘腿拜佛的具体方法
第一步,盘腿调息:准备一个较大的拜垫,上座后把双腿盘好,身体坐直,调整呼吸,放松身体。盘腿不一定要双盘,单盘和散盘都可以,不用拘执形式。然后调整呼吸,先呼后吸,排净废气,让心空净下来。无论呼气还是吸气,内心都要知,清醒而不糊涂。
第二步,拜佛动作:拜佛的动作越复杂越好,为的是训练自己的专注力,有效的增强定力。呼吸调整一小会,感觉气息调匀,污浊的气体已排净,头脑清醒了以后,双手合掌,眼睛四十五度角看着前方,接着把右手伸到身体的前面,放在拜垫的正中央。放好以后,左手再伸出来,慢慢伸向身体的左前方,放在拜垫上,最后右手再慢慢移向右前方放在拜垫上,两手同齐,两个胳膊要伸直。这时把头抬起来,用口呼出胸中之气,呼尽之后,慢慢把腰弯下去,头磕在拜垫上,在两手中间。
这时,整个身体就贴伏在拜垫上,后背的两条筋就完全拉伸开了。筋拉开以后对身体有很多好处,身体舒张不紧缩,感觉就很轻松自在,还能调整内脏,排除疾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长寿。因为身体里的筋一收缩,身体就显得僵硬,活动不方便,容易有病痛。筋拉伸开了,身体变得柔软,气脉运行畅通,慢慢排除病气,身体就健康了。在练习动作中,无论色身处于什么姿势和状态,内心都要有知,保持清醒,心念专一。
第三步,翻掌呼气:头磕下去以后,双手慢慢握拳——翻掌——伸开,手心向上,停一会儿,然后再慢慢握拳——翻掌——伸手;翻过来以后,手心要向下,双手平直地放在拜垫上。这时候再抬起头挺身,同时把胸腔中的废气再呼出去。呼气的时候,气从丹田腹部一直冲到胸腔,再冲到肩膀,这个时候两个肩膀会感觉很舒服,心就沉静下来,妄念减少。无论身体是怎样的姿态,气脉运行到哪里,五脏六腑是什么情况,内心都要有知,保持觉知和觉醒。
第四步,收手挺身:抬头呼出一口气以后,收回右手,放在腿前方的拜垫上,和腿保持平行一致;接着将左手一点一点地抬起来,慢慢回到胸前,身体要慢慢地跟着挺起来。最后把放在前方中间的右手再拿上来,然后双手合十,身体再慢慢的坐直,恢复到原位,这就是打坐拜佛的一个完整过程。无论在此过程身体处于什么姿态,气脉运行到哪里,内脏是什么感觉,内心里都要知,清醒而不迷糊。
三、注意事项
在做这个动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保持心念集中和头脑清醒。心念的注意力要集中在整个身体的运作上,每一个动作心里都要清楚,都要了知。这样,内心里时时刻刻有个知在,有个观照的作用,念头专一和集中,定力就出现,心里不再有其它的妄想,也就不散乱了。将来把这个知和观照的对象转成参禅的话头,就可以参禅了。
2,动作要缓慢舒展,心念要一直跟随着每个动作。整个拜佛的动作要非常缓慢,就像练习柔道、练习瑜伽一样,注意力不要分散。完成一个完整的动作要达到半分钟或更长一点的时间,时间越长动作越缓慢,注意力越集中,心越清净,后背两条筋的拉伸效果越好,两条腿压得也就充分,周身的气血运转也越通畅。这样有助于气脉的运行和打通双腿的气脉,使双腿柔软下来,周身的血液循环也通畅。气脉运行能使身体健康,身体感觉舒服,精神愉悦,心念就自然而然地清静下来,心念集中不散乱,也不会昏沉了。动作越慢,注意力越集中,定力越容易生起。
3,做第二个动作前,还要再调整呼吸,调匀了以后,再慢慢的拜下去,每次抬头时都要向外呼气。呼气的同时就把气引到胸腔,并且带到整个肩膀,身体轻松且上浮,感觉舒适,得定快速。坚持练习一段时间,两条腿就慢慢变得柔软了,同时腰部和背部也变得柔软了,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烦恼轻微,容易现起禅定。比起强行盘腿打坐,这个方法效果要好一些,大家可以好好修习。
4,每次修习时间应在十分钟到半小时时间,如果能延长修习时间,作为禅定的基础和前行方便,那就更好了。修习结束后,由于色身比较舒适,心念也比较清静不散乱,妄想也少,以后就可以随意安排了。可以继续静坐、念佛、思惟佛法,也可以修观行。之后在日常的色身活动中,也要训练自己保持觉知,知自己色身的状态,色身的动作,时刻警醒和反观,以此心念专一,定力增强,内心无忧,身心轻安愉悦,反应灵敏,思惟敏捷。
四、静坐拜佛的好处
在练习盘腿打坐的时候,要先把腿盘好,盘腿坐着拜佛,动作要极为缓慢。身体强行把腿压住,这样气脉就容易通过双腿,气脉通过去了腿就柔软。这样盘腿拜佛,因为注意力在拜佛的动作上,不在腿上,就不能感觉到腿疼。原来你的意识注意力在腿上,在盘腿拜佛的时候,把注意力全部转移到每一个拜佛的动作上了,注意力一转移,你就不觉得腿疼了。因为腿被强迫压着不能动,心也就安稳,气脉通过去就快,腿柔软的就快,渐渐就不感觉疼了。腰也是这样,当你强迫盘腿拜佛时,腰疼你也感觉不出来,这样拜着拜着,气脉通了,腰也柔软了,那么整个身体都会柔软下来。以后当你再打坐时,身体就不难过,腿也不疼,腰也不疼,打坐的时间就加长了。
盘腿拜佛的时候,要慢慢、慢慢地拜,把全部注意力都栓在拜佛的动作上。越慢越好,越慢越好,注意力集中在拜佛动作上,心念就会集中不散乱了,也不会胡思乱想。心静下来以后,气脉运行,身体感觉舒适,身心就被降伏了,静坐时,心就容易静下来。用这样的练习来驯服双腿、驯服自己的腰身,降伏自己散乱的心,效果非常好。在拜佛时,把身体都贴在拜垫上,身体后背的两条筋就会充分的拉伸,身体得到舒张,容易让气脉通过后边的督脉,气脉一动起来,容易排病气,身体就健康了。
盘腿拜佛时,身体的动作缓慢,就能引得气脉在身体里按照它所应该运行的通道而运行,不断的打通身体的穴位和通道,让身体柔韧和健康,消除病痛和隐患。这样筋伸长了,身体就轻松柔软了,心也清静了,筋伸长了就能去除很多的疾病,也有利于长寿。盘腿拜佛方法与练习柔道术与瑜伽是一样的道理,都能让色身变得松弛柔软,心境柔和,从而让身体健康而长寿。当你盘腿拜佛时,能把后背的两条筋撑开,慢慢的拜佛,越慢撑得越到位,筋越能拉长,拉长以后身体就柔软了。如果总不锻炼活动身体,身体就僵硬。所谓僵硬,其实就是筋短了,筋短了,身体机能受限,没有活力了。
当盘腿拜佛的时候,不但能拉伸后背的筋,连脖颈的筋都伸展了,再拉伸臀部的筋,再就是两条腿的筋也都拉伸开了。筋拉伸开了,腿也就柔软了,腰也柔软了。刚开始坐的时候,身体可能都是僵硬的,因为筋都是紧缩着的,没有撑开,所以打坐时,就感觉疼痛。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就好了,尤其年龄稍微大了的时候,更要修持自己身心,身体各部位的筋都要抻开,身体就柔软有活力了,心也容易静下来,降伏身体的同时,心也就慢慢被降伏了下来。
在拜佛当中,心念是很重要的,心念集中在拜佛的每个动作上,内心时刻有个知,知道自己目前正在做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没有杂念。然后在行住坐卧时,都带着这个知不放,一心不乱,动中定牢固,就可以参话头了。把心中知的对象,换成一句话的话头,悬在心头,行住坐卧都带着话头,疑情生起时,就可以参究话头,有朝一日,就能明心开悟。这是很重要的一种修定方法,名为动禪,希望能利益大家,早日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