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修定与参禅证道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修定法门 更新时间: 2025-07-02 02:28:31 阅读: 13228

第一章  修定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  念佛入定的方法

一、教大家一个念佛打坐、调息排病、清除杂念、快速得定的方法。

第一步,先用口呼气,把胸腔和肺部里的浊气排出去,尽量呼尽,不要留存,一直到再也呼不出气为止,这时肚子是瘪的,因为气体被排空了。

第二步,气都呼净以后,暂停一小会儿,再用鼻子吸气,不要用口吸气,用口吸气容易把凉气吸进来,引起腹胀和胃胀。吸气时,让气一直往下运行到小腹丹田处,停顿一下;然后在呼气的同时,口念“阿弥”两个字,要用鼻音,鼻音越重越好,要拉长音,配合呼气。这样声音震动整个胸腔,就能打通胸腔的通道,让气脉运行,从而排除病气,也减少了妄念。当气呼尽时,声音也同时停止。音流的震动能够排除身体当中的阻碍物,排除病气,让气脉畅通运行,身体内部就能得到调整,身体就健康了。

第三步,气呼净了以后,停顿一下,再用鼻子吸气。吸的气一直徐徐缓慢地从鼻腔进入肺部,再往下运行,尽量到达丹田腹部。这口气往下越到底越好,下到丹田或者再往下,从丹田下边任何一个部位排出去都可。练习纯熟的人,可以观行气从脚心出去。这样气体运行的通道就可以很长,气体所经过的地方就能打通身体任脉和腿部气脉。这一方面也靠自己的意念力,实际上气体未必能够达到那么长的地方。

第四步,用鼻吸气吸满了以后,要停顿一下,改用口呼气。呼气时,要念“陀佛”两个字,气要呼尽,这时肚子是瘪的,因为腹中没有气体了。这口气呼出去以后,有的人身体不好,中间还可以再正常的呼吸一二次,调好身体的呼吸,不致疲劳就好。

第五步,上一口气呼出去以后,稍微屏息停顿一下,然后再用鼻子吸气,吸气吸满以后,再念“阿弥”,然后徐徐吐出这口气。念佛的时候,时间拉得越长越好,越缓慢越好,让鼻音流震动身体的五脏六腑,这样就能排除病气,打通气脉。当呼气念“陀佛”的时候,气经过胸腔或者冲到胸腔,整个胸腔就觉得扩展开来,有种空荡荡的感觉,很舒服,自己的心量就打开了,烦恼减轻了。然后气会冲到两个肩膀上,两个肩膀也觉得很舒服,肩膀就自然下垂伸展开来,向后背靠拢,不再含胸,气就通畅。最后气就从口呼出去,呼气时要呼尽,不要留有余气。

第六步,这样来来回回呼吸几次就行了,最多十次,身体就调好了,心也静了下来,同时会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气运行到丹田时,小腹部位就有感觉,有一种收缩感,进而有舒适感,身体也能发暖,这时就不爱说话了,妄想也减少,考虑事情就觉得很累,于是就不愿意再打妄想。气一呼出去,经过胸腔,胸腔就感觉很舒畅,就好像胸腔都打开了,心量也就慢慢扩大,心境就好了。

第七步,当气运行到肩膀的时候,两个肩膀自然下沉,肩膀一下沉,全身就放松,心也就沉了下去,就能得定。得定以后,念佛的声音再也发不出来,一出声就觉得累,这时就可改用心里念佛,或者改为其它修定的方法,或者参禅,或者思惟某个佛法的道理。如果定力再强,心里念佛也念不出来了,就改为想佛或者参禅,或者思惟佛法。

第八步,呼吸念佛几个来回以后,就能感觉到腹部丹田这里紧紧地收缩,气一到这里,妄想就没有了,肩膀及两个胳膊都非常舒服,肩膀也下沉,头部也有感觉,好像被气包裹住牵引着一样,身心都不愿意动,都沉静、稳定、放松下来,那就是得定了,妄想消失不现,心就住在这个寂静的状态中。

第九步,这种方法念佛是暂时而用,不适合长期用,每次时间也不宜过长,最多半个小时,十分钟或几分钟就行,得定非常快,排除烦恼,排除妄想,也非常快。如果身体是凉性的,那么气到丹田就能感觉到身体暖融融的,身体慢慢变得柔软下来,不再僵硬了。随着声流肺腑的冲击和震动,病气也能慢慢地排出去,通道一打开,身体的凉气和病障之气就能排出去了。

第十步,要注意一点:不能用口吸气。否则凉气吸进口里和胃里,胃部容易发胀,身体就不适,身心反而不得清静。吸气时用鼻子吸气,呼气的时候用口把废气呼出去。当念佛的声音已经发不出来时,这是最初步的定;以这个为基础再修定,就能很快,定的时间也能长一些。整个五脏六腑感觉热乎乎的暖融融的时候,不想再说话,不再打妄想。用这种方法排除烦恼特别快,心里也特别的舒畅,心情也很好,不再有嗔恨的念头出来,不再记恨别人,心量也能打开了。

二、 通过念佛获得禅定

我们最初开始念佛时,由于心散乱,定力不够,一定要出声音念佛。因为口出声音时,并不妨碍心里攀缘乱想,即使心识很散乱,也能习惯性的念佛,心念不用专一,不需要有定,也不需要专注,所谓的口念心散乱就是这样的。口念佛时,耳识和意识心一起听,意根也缘着念佛这件事。如果口中虽然在念佛,意根照样到处攀缘,意识心就照样胡乱思惟,这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定可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念佛,稍微有了一点定力时,意根就能被拴住一点,意识的妄念也减少一些。定力再好一些的时候,出声音念佛心里就觉得很累和多余,念佛时就可以不用出声,默念比较舒服得力一些。心里念佛,一开始要心念心听,意识要专注倾听内心的念佛声,就没有多余精力打妄想了,意根也没有精力和心思再攀缘其它的事情,心就稳定下来,不再心猿意马,这样心能专注,定力生起,较深一些的禅定就出现了。

念佛的定力再好一些时,心里就不想念佛了,觉得心里念佛很累,总想舍弃念头,这时就要把心里念佛的声音灭除,改为忆念佛,想念佛,或者入定。时时刻刻都要想佛,做一切事情都要想念佛,心不离佛,佛不离心,这样的定力就相当好,能达到未到地定。以这样的定力来参究寻觅真如第八识,时节因缘具足,就能很快证得第八识,从而明心开悟。  

三、专注念佛降伏妄念

当我们念阿弥陀佛时,阿弥陀佛四个字是四个妄念,可以把四个字分成两部分,变成两个妄念,“阿弥”是一部分,“陀佛”是一部分。“阿弥”两个字要连起来念,算一个音节,“陀佛”两个字也要连起来念,也算一个音节。这两个音节之间,时间可以拉长,可以间隔很长时间,直到妄念出现了再念另一个音节。这样妄念就不容易插进来,当你念第一个音节的时候,整个心都要十分专注,等着听下一个音节;因为心很专注,你就没有精力打妄想,这样降伏妄念就很快,要达到一心念佛的功夫也不难。

其实降伏妄念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学人根据自己的修行方法用心去体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重点,一心在念佛上,一心在念咒上,一心在背经上,那么妄念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有与没有都没关系,妄念不能阻碍我们的修行。只要我们一心专注在正念上,不去理会妄念,它自己没趣就会自动消失。  

四、深入内心念佛而得定

念佛要想得定,就要深入到内心。我们的意识心有时散乱得像一只猿猴,哪个境界都能到;意根更是到处攀缘,不肯停息下来。为了拴住意根意识这两个识心,就要学会慢慢念佛,念得越慢,心动得就越慢,最后才能停止。心念佛时,同时用心听着念佛的心声,意识心就能被拴住,这样意根也没有办法再去攀缘其它的法尘。这样心就专注在一个念佛境界上,就能达到一心,定力自然就好了。

修行若能修到意根,一切问题都能解决。从意根下手修行,最快也最直接。因为从我们修定的原理上也可以知道:定就是心的境界,是妄心七识的境界,以六七识心为主。心的各种专注境界,就是动中定,也包括静中定。心里觉知的法越来越少,越来越轻,甚至于消失,这是静中的定,能进入较深的定境。没有悟道之前,不要用过多的精力修这种无念的深定。  

五、专注听内心的念佛声音容易得定

修定的时候,听外来的声音入定,还不如听自己心内的声音入定要来得快,定得深。因为外面的声音不容易把意根拴住,让意根专注于声音上,那么意根还是要去攀缘其它的六尘,意识心就要在其它六尘上面分心,这样意识就散乱不容易定下来。如果心里能够念楞严咒或者念佛,让心也专注在听,把意根紧紧拴住,只攀缘一个念咒的声音或者念佛的声音,这样就能让心专注一境,慢慢就能定下来。

一天二六时中,心常念咒,不作他想,心识就能改变,不再去攀缘世俗,身心都得轻安。而且念咒念佛不仅仅要靠自力,也要靠佛力的加持,自己的力微弱,只因无始劫以来流浪生死太久,心染世俗法太深,很难一时从世俗当中超拔出来,就得依赖佛力及护法神的力来加持自己。念楞严咒的加持力更大,能让自己的修行精进起来,定力提升的也能很快。

修行过程中,要随时随地想办法对治自己的各种不善心行,不让各种不善心行任随自心随意乱动,最主要的是把意根拴住,不要让祂到处攀缘六尘,这样心识就能集中,思惟才能细密透彻,智慧才能出生。修定一定要从意根下手,这样就能定得深,入定就快。思惟也是如此,通过深深的思惟,就能调动意根的心力,不但道理思惟的通透,而且心行也能得到改变,只要意根认可某个道理,身口意行就能发生改变。所以修行不能只肤浅的修表面的意识,一定要修到意根,只要能熏到意根,就能事半功倍。

下一篇

上一篇

回到顶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