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修定与参禅证道(第一部)(第二版)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修定法门 更新时间: 2025-09-16 23:45:14 阅读: 132

第一节 静坐中身体方面的问题

一、定中为什么面部容易痒?

问:打坐修定观呼吸,心比较定时,感觉呼吸非常微弱,慢慢过段时间,鼻子附近,鼻翼两侧、嘴唇都特别痒,痒得受不了,这是什么原因?

答:心比较定时,由于意识的注意力集中,缘于一境,那么也牵制意根缘于此法尘上,对其他法尘就少缘或者不缘,对身根的控制力就弱了,身体里的气脉就会运行起来,经络不通有阻碍之处,就会出现障碍,显现出一些病状,气脉通过去就没有了。如果观呼吸时,意识的注意力在鼻翼左右,气脉也被牵引到那里,因为那里有毛病,有阻碍,气脉一时通不过去,就觉得痒。当意识定于一处,意根也牵引着,就不再执身,就可获得身心的轻安和舒适,出现各种胜境,心情很愉快。

二、定中后背为什么是笔直的?

问:我们打坐修定的时候,脖子不歪、腰挺直,但是如果不是入定,而是睡着,身体就歪了。入定与睡着时第七识都在,区别的就是入定的时候第六识在,睡着的时候第六识说不定暂停。可见,身体等五根还是第六识控制,第七识不控制,如果第七识还控制的话,睡着了应该还是笔直的。是这样吧?

答:在禅定中气脉运行通畅,运行到后背督脉的时候,就促使后背笔直,把身体拉直,头也会正直不低垂。气脉运行不畅的时候,就没有这些现象,没有禅定的时候更是没有这些现象。所以这禅定中只要禅定功夫好,气脉畅通,身体就是笔直的,全身都是正直的,不管有没有六识持身都是这样,这是意根通过气脉持身的作用。

第八识有持身的功能作用,意根有控制色身的功能作用,六识也有持身的功能作用。如果六识消失,就不能持身,不能保持身体的直立状态,所以身体要东倒西歪。意根控制身体不是全部都能控制,需要六识配合,六识是意根的工具。有六识和无六识,意根对身体的控制程度就不同。有六识时,意根能指挥六识的身行,和六识共同控制身根,就能保持身体的笔直状态。睡着时就不行了,意根肯定要让六识灭失,让色身充分休息,这时意根就不能指挥六识保持色身的笔直状态,身体就会东倒西歪。

无想定里,也没有六识,灭尽定里也没有六识,身体却不会东倒西歪,可见意根是持身的。意根若不持身,第八识就离开,众生就死亡。睡着时东倒西歪,是因为意根想让身体休息,不让六识持身,自己也少于攀缘;入定时有定支撑就不一样了,所以一个人如果长期入定不睡觉的话,身体也受不了。

问:这两天打坐念佛,原先是念着念着,念头就在眼前消失念不出来了,昨天开始感觉这念头从肚脐下面消失,这样下去会不会出偏差?

答:这只是注意力问题,注意力在哪里,就感觉念头在哪里。意守丹田,气到丹田,身体气脉通,心念清净,不容易起念头。所以不会出偏差。

三、静坐中为什么会出现身体高大的现象?

有粗浅的禅定时,身体出现一些膨大的现象,这是意根执身减轻所出现的现象,心跳出人间,稍微与欲界天人相应的反应。只要抛弃人间的境界,淡化人间的五欲执着,必然就有天人的境界出现。

色界初禅定之前的定,都属于未到初禅的定,分为多种层次,心不同,定的粗浅层次就不同,但多多少少都与欲界天人境界相应,越远离人间的五欲,定越深,身体变化越大,身心觉受越舒服。所以我们应该知道,离开人间的欲望,就会更自在一些,一切感受都是美好的。贪着人间的六尘境界五欲生活,该有多么的不智,人间的生活该有多么的下劣和不堪。

无数人都贪着喜爱人间的花花草草、山河大地、人事物理,以拥有人间的权利、地位、财色、家亲眷属而自豪自傲,其实与天人的殊胜境界相较很低劣粗陋,根本没有任何可值得骄傲傲慢的,目光短浅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人才会如此。

四、在禅定中气脉有什么作用?

气脉,是心静下来以后身体的气机发动现象,它在身体中有规律运行,疏通筋骨、脉络、肌肉和内脏。它就像是一个探病器,比医院中的各种检查仪器还要灵敏,还要准确。仪器只能查出已经存有的病状,但有时还不准。而气脉能够检查出身体中隐藏的各种疾病,这些疾病如果不静坐就发现不了,可能要在几年以后,或者要在晚年才能发作或者显现。当气脉运行到隐藏疾病的地方,就因堵塞而过不去,身体就会出现病痛,气脉能慢慢给予调整,稍微疏通一下,气脉就过去了,但病不一定马上就能完全好。

气脉的运行能够探测出疾病来,身体有疾病堵塞的地方气脉就过不去,堵在那里,那个地方就痛,病消了就不痛。或者病没有好,心乱时气机就不能发动,没有气脉的运行,身体也不痛了,但病没有消。严重的疾病,气脉要经过好多次的反复调整,不知要经过多久的时间,疾病才能彻底根除。人的色身因为业障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在衰老,隐藏的疾病就会越来越多,很多时候自己都发现不了,还自以为很健康。

人体有三脉七轮,气脉就按照这些脉络来运行。任脉从头顶,经过五脏六腑内脏器官一直到会阴。督脉从会阴经过后背,到头顶。这样循环一圈就是气功讲的小周天。然后气脉循环到会阴再经过中脉,走身体中间的脉络,到头顶,从头顶出去后,整个经络脉络都打通了,身体百病皆消。身体素质越好,心就越静,气脉运行就越顺畅,身体就越健康。气脉运行的状况,每个人不尽相同,这期间要经历很多病痛的折磨,如果采取相应的对治措施,就能让身体尽快好转起来。

五、修出甚深禅定所出现的状况

问:最近这些天出门时,不能听见动静,有半个月多了,无论在家或者出门要是不小心就会被声音吓一大跳,头两天特别严重,就觉得这个身体要飘似的,掌握不了平衡,身体不受控制了似的,头顶好像有个洞往里钻风似的。一般我都不敢出门,怕受惊吓,女儿说我都不理她们了,还说看着我就好像走了魂没有精神似的,还带我去医院查了一下并没有什么问题。在家房间里打坐观法义就好多了,但有时候心里感觉发慌。以前没有这样过的,我这样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了?

答:你可能不懂身体气脉运行的原理,也不知道气脉是否通过了身体前面的任脉,也通过了后背的督脉,最后在身体前后循环一圈进入了身体的中脉,气要从头顶冲出去了。在头顶百会穴即将打开时,头顶很软,也怕凉,就会感觉有风灌入头顶。身体有轻飘的感觉,那是因为禅定改变了身体粗重的人类的四大,使得四大更微细,接近于欲界天人的色身,修出初禅定以后,身体四大会更微细,身体更轻飘,接近于色界天人的色身,修到四禅定的时候,因为身体四大变得极其微细,感觉特别轻飘,就会飞行上天入地,有了神足通,同时心也极其微细,就会出现他心通。

你现在这样属于内心极静的状态,丝毫不关注外界,心外、身体外的境界都不能关注了,只住在内心世界里,所以外界一有动静就会受惊吓。这个时候尽量不出门,躲避着人,免得受惊吓。头顶开了以后,还有一些事情也需要躲避着人,这时候都要小心保护好自己不被惊吓到,有事尽量让别人去办。

你的禅定三昧已经很深了,以后还会再加深,只要知道这些都是禅定境界,心不着相,就随缘住定,什么也别在意,就没事。因为你对这些事情不清楚,心里没有底,所以才会感觉发慌。

六、如何处理打坐中出现的耳鸣等现象?

问:我最近打坐,出现尖锐的耳鸣,不理不睬,不用管它就能过去吗?

答:这是气脉通到后脑耳胜义根处,通不过去出现的现象,说明耳根那里堵塞不通,可以不理睬它,让它自己通过去,但这样可能比较慢。要想快些就要用相应的方法对治一下,比如敲打按摩后脑头部,有助于气脉早点通过,思惟就能清晰了。

还可以用观想方法,气脉过去能快一些,观想佛光入后脑,黑气从头顶百会穴排出,气脉通过整个头部,头脑清晰,精神愉悦。金黄色的佛光照耀病患处,病气业障气从病处附近排出。如果身体其它地方堵塞,也观想从百会穴排出,定力不足的时候,病气行走在中途走不动了,就会停留下来,造成身体其它部位疼痛。

气脉是物质色法,可以受到识心的驱使,只要心有禅定,就有力量调节气脉的运行,从而达到调身的目的,调身之后就能调心。眼睛的病痛,也是气被阻塞在后脑胜义根那里,通不过去造成的,也是如此对治。也可以调肝,耳也可以调肾来对治。有的人根源是肝肾不好,造成眼耳出现问题。打通内脏气脉还有一个饮食上的辅助方法,就是多煮萝卜汤喝,能让气脉足,运行得有力度。冬天多喝萝卜汤,身体健康。气脉足的时候,气感好,身体舒服,心沉静有定,打坐效果非常好。

七、如何减少魔难?

问:于禅定中已然摆脱了肉体之束缚,静思万法虚妄之性体,舍空与识,离内外二境,而缘无所有处,心内空无所依,诸想不起,安稳寂静,这是典型的四空定之无所有处定,禅定第七层高度,太玄了,有哪位已达这种圣境?

答:这是纯粹的四禅八定境界,不是圣人境界,因为不涉及解脱智慧,既没有断我见的智慧,也没有明心见性的智慧,纯粹的禅定境界还在佛门之外,所以叫作外道定。佛世时的外道们有不少人都有这种定,禅定在那时候根本不稀奇。现在的外道们早已经修不出较深一些的禅定了,所以如今才叫作末法时期,末法时期连外道都不专业了,佛法怎么能昌盛呢?佛之所以在二千年前在印度降临,就是因为众生的善根成熟了,很多人都追求解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解脱,都以为禅定才能使人解脱生死苦,于是纷纷修定,精进不已,成为了佛法之外的外道。佛怜悯世人,才降生世间,洒下甘露,消除众生苦。

如果现在有一个人修出了无色界的四空定,并且有神通显现,众生知道了就得疯狂崇拜。而这个人如果别有用心想统治佛教,搞一些别的,笼络众生,一般人真就抵挡不住,无可奈何,连看破都做不到,哪有能力去破他?后世如果有这种魔来扰乱佛法,只能是具有四禅八定和大神通的菩萨来破他,以保护众生不入魔道。佛在经里说过,一切外道非登地大菩萨能破,八地菩萨能破一切外道,八地以下至初地只能破一部分外道。凡夫只能对外道对魔顶礼膜拜,没有智慧看破。

八、烦恼和禅定的关系

问:是否是修到一定程度,对外界比较敏感了,容易觉察到别人的微妙恶意,就容易发脾气呢?

答:因为你本身身体气机不畅,气血淤堵不通的原因,导致情志不舒,就会产生负面情绪,看别人就会误以为别人有恶意,实际上不一定,这是自己内心情绪的投射和反应。因为情志不舒,遇人遇事忍不住就想宣泄情绪,所以容易发脾气。有些人有些时候性格脾气容易受身体健康情况的影响,身体健康心情舒畅了,什么坏情绪和烦恼都会消失了。

同样的道理,人在快乐中才能心胸豁达,才能断除烦恼,而禅定恰恰能产生快乐,能让身心舒畅愉悦,因此就能让烦恼断除。定的深度层次不同,所产生的快乐程度也不同,断除的烦恼层次就不同。未到地定和初禅定是不同层次的定,一个在欲界中获得,一个在色界中获得,在欲界未到地定中获得的快乐程度低,所断除的烦恼程度就浅,在色界初禅定中获得的快乐程度高,断除的烦恼程度就深。

为什么众生在证果以后修到初禅定,才能断除贪嗔痴根本烦恼呢?这是因为初禅定是一心喜乐定,人处于此定中,内心非常喜悦而快乐,因为那种超越欲界人间贪欲的乐,就把人间的贪欲、嗔恚、愚痴烦恼都抛弃了断除了,这样就证得了三果。

在未到地定中虽然不能断除贪嗔痴根本烦恼,但会断除欲界里一部分见思烦恼惑,能够断除我见,得初果和二果。所以小乘的果位,不仅与无我的智慧有关,也与禅定和断烦恼有关,有定有慧决定了烦恼必能断除,烦恼与有无定慧关系密切,有定有慧则无烦恼,无定无慧则愚痴生烦恼。所以说断我见证果了,那些见思烦恼惑也就消除了,身口意行清净了,就不再去造作比较大的恶业,重大的恶业更不会再造作了。

只要一个人仍然在世间里造作比较大的烦恼恶业,身口意行染污,就可以断定,此人没有断我见,没有大小乘果,更不可能是地上菩萨,不管他嘴里讲法讲得有多么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只要言行有亏,染污稍微重一些,就可以断定此人为凡夫。所以破邪显正,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普罗众生没有能力破邪显正,不成为帮凶已经很不错了。众生只有多增长见识,增加理智,少些情绪,少些无脑式的崇拜,给魔的方便就少些,众生就少一些魔难。

九、如何对待身体气脉问题

气脉在头部,造成头痛、牙痛、眼睛痛,该如何解决呢?

耀灵的解答:如果气实在沉不下来,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心窝,或者放在背后命门中间腰椎上,观想腰椎处的白骨,或者把注意力放在左脚大脚趾上。其实要是真的观白骨观,心自然的放松了,肯定气沉的下来。再后面最好只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正念,其他一切别守,自然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气脉会通得很快。你把这个身体彻底放下的时候,它就会很快自动康复。

如果你存有“我想让身体舒服一点”这样的欲念,就说明你在攀缘身体的感受,在分别、在执取。你所要做的就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身体感受是空不可得的,然后就把身体的感受放下,不要再去攀缘、分别它,心不要粘在身体的感受上。这样子就叫把身体的感受放下。同理,对其他各种境界,例如外界的声音,也是一样的放下,心不要粘在上面。这个时候你自己心里又是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没有粘在这些境界相上起分别。这样子,气很快就会沉下来,身体很快就会水火相济。

当然最好不要跳过不净观和白骨观,不然你执着身边的人是真实有的,那你是不可能放下对他的攀缘的。心归元,气归元,任何一个境界你执以为实,就会成为魔障,令你无法归元。所以要观“诸法无我”,破除颠倒执。

十、精满不思淫的原理

弟子问:有一天早上行禅观行四念处时,忽然起了一念说放松丹田,当放松丹田时,一股暖流充满丹田,暖暖的、热热的,到今天丹田还是暖暖的。随着暖流出现,弟子发现特别的是,看到异性不再起念头了,也不再用对治的方法了,就好像看同性或普通物品一样,丹田处也不晃动。(平常见到异性就会有无法控制的非理作意,生理性的丹田处是有晃动的,需要用第二念来对治)请师父指导一下弟子的情况。

答:你通过打坐和行禅修定,把丹田部位的气血打通了,暖相现前,丹田暖,浑身气血通畅,身心都会柔软,使得丹田处气满、神满、精满,不需要外在能量的补充了,所以生理性需求少了,以至于饮食少、睡眠少,也不需要淫欲了。精气神不足的时候才需要外在的能量补充,生理性需求比较多。

而这些生理性的需要都属于欲界人间的生活所需,当修行到超越人间境界时,饮食睡眠欲望等等五盖渐渐去除掉,就上升到欲界天和色界天的境界,也就是说欲界的未到地定具足了,色界的初禅定也快达到了。人的欲望降伏以后禅定会上升到初禅,在初禅定里会断除贪欲。

色界初禅天以上的天人,由于没有男女欲望,他们就没有性别,不分男女,因为不需要饮食,也就没有鼻识嗅香,没有舌识尝味,只有眼识、耳识、身识、意识和意根。所以识心是为众生的需求设置的,没有了需求,识心也不必存在。如在灭尽定里,只有意根存在,没有六识,而且意根还灭除了受和想两个心所法。

你丹田处不晃动,说明精气满了,自然不需要淫欲,对淫欲不感兴趣了。精气不满时,就像半瓶水总是晃动,需要从外面再注入一些水,水量足够、满了,水就不晃动了。丹田精气满了,也不晃动了,也不需要通过淫欲补充。世尊在楞严经里讲断欲的境界时说,断欲的人在男女行淫时,感觉味同咀嚼蜡烛一样,特别没滋味,是一种不得不忍受的受辱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你目前处于断五盖遮障阶段,未到地定具足,初禅定即将发起。在这种定中,具足了断我见和明心证悟的禅定条件,福德智慧等条件有待完善。若断我见和明心以后,再加上有初禅定的定力基础,可以断除贪嗔痴根本烦恼,成为小乘的三果人。前途一片光明,继续努力吧!

无欲或者欲望少的人,一部分是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一部分与前世修行有关。前世是三果人已经断欲了,今世无论学佛与否,都没有欲,或者欲望极淡,几乎没有,但世俗情会有一些,不多。前世三果之前初果之后的人与,今世欲望也淡薄,修行很容易而快速。

若禅定跟不上,这些都属于意识控制,禅定中降伏的烦恼都会随禅定的退失而再现,何况无禅定的降伏烦恼,更不坚固。唯有断我见以后的断烦恼才是永断不复现。

十一、任督二脉小周天的气脉运行

蓝天在修定观呼吸过程中气脉的运行情况:最近几天打坐观呼吸,气息强烈冲击会阴处,会阴、尾闾、后腰,骨盆发热明显加强。大概去年二月份左右,在通后脑胜义根处时,当时左耳已经耳鸣了五个多月,气脉通完脑部后,左耳耳鸣就好了。去年五月份时,在打坐过程中,由于舌头前端没有完全抵住上牙堂和门牙,气脉通过右上牙和右下牙之间的时候,使整个上牙龈发炎,损害了三颗上牙。

这是气脉进入督脉出现的现象,气脉在后背督脉里运行,也会对前面的五脏六腑和全身有调理作用。气脉从尾闾进入后背,冲到后脖颈处会有一定的阻碍,冲破此处进入后脑胜义根里,这里的阻碍虽然可能会大一些,但是眼耳鼻舌诸根,会得到有效的调理,会变得耳聪目明,眼疾、耳鼻舌病会消除。气脉一旦到达后脑处,一定要加紧打坐,让气脉更足一些,能快速通过顶部百会穴,这样治病效果也会更好。气脉运行到在后脑这里的时候,可以观想业障气从头顶百会穴出去,这样也有助于消除疾病,让气脉尽快通过后脑,进入任脉和督脉交接处,以便打通任督二脉。

牙龈发炎,那是气脉强堵在牙龈处,热量灼烧牙龈就发炎了。如果舌尖的任脉和牙龈的督脉连接好,气脉顺利通过牙龈进入舌头处,从而进入任脉中,完成一个小周天的循环,就没有这样的事了。三脉当中,气脉先通任脉,再通督脉,任督二脉循环通了以后,再进入中脉,中脉最不容易打通,一旦打通,百病皆无。

十二、养气与道的关系

养气即养道,气足心在定,心定慧即生烦恼则降,见道则易。养气一在于补,二在于保护,不轻易耗费。第二防止泄露是最重要的,因为一边补气一边耗气泄气,则补得无意义,也许还会补错,出现病障。

人体里的气都在哪些方面容易泄露?首先是大小便时是泄气的,需要消耗肝气肺气脾气胃气等等,如果这些气不足,则大小便困难。那么大小便的次数多泄露的气也多,身体虚的人,大小便之后会有无力感。所以佛让弟子饮食时要善知止足,日中一食,过午不食,免得一是消耗了福德,二是耽误修行时间,三是助长贪心,四也就是免得频繁的大小便。所以佛的戒律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也是有助于修道的。

第二个最容易泄露气的就是淫欲,也需要消耗很多身体里的气,淫欲频繁的人则身体素质差。过去时的皇帝就需要经常性的吃补药,然而补赶不上泄漏出去的,补药吃多了也伤身体,最终身体亏空导致早亡,有节制的皇帝才有可能长寿,但不多。佛制戒要求断淫,是因为淫欲是生死轮回的根源,无淫无欲则出欲界。楞严经中佛说:以淫心行道犹如蒸沙成饭,终不成就,因为沙非饭本,以淫欲心行道,则为魔行,终不成道,所以佛制戒断淫。一心发愿想成道的人,为了自身的解脱,也应该自觉降伏淫欲烦恼。

第三个容易泄气的就是言语,说话需要消耗丹田气,意根动念想说话时,丹田气发起,气顺着脉轮向上运行,经过喉轮到舌根处,意识身识出生,语言就产生出来了,其中各个脏腑会有很多气随着语言跑出去了。所以气虚的人说话无力,甚至发不出声音。有的人说话多了也会感到无力虚脱,天天都要说很多话的人耗气太多,这样的人一般都没有禅定,即使有禅定也会退去。所以佛弟子修道一般都喜欢静默,无重要事不说话,这样做一是聚气,二是心不散乱。

第四个容易耗气的就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心念太多,精神内耗,气也耗没了,则禅定不容易生起,生起也会消失。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一说话身体里的气就散发消失了,意根一动念,本来身体修炼出来的火就消散了,暖相消失了以后,身体就寒冷。念头也是要消耗能量的,身体特别虚弱的人,没办法集中精力考虑问题,大脑可能会一片空白。思虑过多的人容易疲劳,也容易饿,经常动脑的人脾容易虚,也容易饿,随着能量的消散,禅定也会消失。

以上是身体泄气耗气的最主要渠道,九窍都容易耗气耗血,久视肝气散,导致肝血不足,久听肾气散,导致肾衰,久嗅久尝久触都会造成气血流失,使得禅定不继。身体表面的毛孔也能散发能量,洗澡时间长温度过高,都会造成气血的流失。要想修好道,世俗法都要节制,适可而止。不贪色声香味触法,道则易成。

目录

下一篇

上一篇

回到顶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