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与参禅证道
第三节 用背诵经咒的方法修定
一、用背心经或楞严咒、大悲咒的方法修定,能够让心清净下来,以此能很快的增强定力。每天不管做什么,行走坐卧时心里都要背心经或咒语,有事的时候,就稍微快一点的背诵,因为背慢了就会忘记;没有事比较清闲的时候,就要背得慢一点,心念就能集中,禅定容易出现。心经要按照下面的音节慢慢的背诵,越慢越好: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要抑扬顿挫,一字一停顿,或者一个词语一停顿,要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听背诵的声音上面,听不见声音就在打妄想了,那就再把注意力放在听佛经和咒语上。这样意根就被栓在经文上,不能再去攀缘其它的事情,意识心的杂念就少了,定力慢慢就能增强。
如果是打坐背心经,速度再稍微慢点,定力来得更快。慢慢的,越慢越好,过一段时间,注意力就能非常集中,心无杂念。定力相当好时,心就能进入定中,背诵的《心经》和咒语可能就断了,心里也背不出来,就可以入定一段时间,疏通一下气脉,缓解一下疲劳,清净一下身心,不需要太长时间。因为还没有悟道,长期入定无念头就浪费时间,还可能贪着禅定,从而障碍思惟观行等等的智慧修行。
二、打坐时可以一心持咒,可以定慧等持。但定深一些的时候,持咒就困难了,感觉很累,最后就不持咒了。如果想入定,这时完全可以舍弃咒语,入到定中。出定以后再思惟观行佛法,思路就会很清晰,甚至一天到晚心情都很愉悦,思惟灵敏。所以不是说打坐入定不好,耽误思惟之后的产生,而恰恰能够提升思惟力,还能降伏烦恼,修行进步相当快。
默念楞严咒,需要定力相当好,定力不够好念咒时必须出声念,意识在发声,意根可以轻松缘声尘,就能开小差了。而默念,意根稍微一放松不注意,意识就想不起来了,因此默念能拴住意根。当定力非常好时,意识念时觉得很累,就不愿意出声了,这时就容易断灭,最好能改为让意根念,意识轻轻缘着,这样定力也强。越不容易念,越能引起意根注意,越能有定。太熟悉的意识不费力,意根就可以开小差,那就散乱了。
三、心比较散乱的人,为了摄心,最初开始修定,最好还是从念楞严咒开始,每天念三遍、七遍、二十一遍或者四十九遍楞严咒,能达到背诵的程度最好。这样行走坐卧心都在楞严咒上,六尘境界少攀缘,慢慢就能有定了。而且念楞严咒,有诸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加持力自己的道业进步也会快一些。心散乱的人,打坐时,观想一个极其有趣的境界,过程要长一些,要有一定构思,心思才能专注于观想,禅定就出现了。禅定稳定下来以后,再把这些观想出来的境界舍掉,转换成思考一个法理。如果总是把境界当真,就会容易出偏差。
四、如何念咒效果好
在读诵经咒之前,要调整好呼吸,做几次深呼吸,头脑清醒,心念就能清净下来,然后再读诵就能专心了。定力好,记忆效果就好,定力不好,心念散乱,读诵就不容易记住。为了摄心得定,诵咒的时候音调一定要拉长低沉,音调不要上扬,不要旋律太多,免得引起心里情绪的波动,心念散乱,不容易静止。念佛号也是这样,不要有激昂的情绪,旋律不要高扬,曲调尽量低沉,才能不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从而摄心,得定快,容易感应到佛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