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修定與參禪証道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修定法門 更新時間: 2020-11-29 10:31:07 閱讀: 430

第十一章  觀行答疑

第一節  如何觀行實修

一、問:如何實修,實修就是時時刻刻觀照自己嗎?

答:修行的目的是解脫生死,解決輪回的問題,最終成就佛道。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按照佛所教導的修學方法,努力去實行實踐,然後再証實佛所說法,就能証得解脫,証得不滅的真我如來藏,從而解決生死大事。佛是如何教導我們修行的呢?佛在世時講的法,一個是能讓五隂得解脫的四聖諦法和十二因緣法,一個是般若實相法。

我們把這些理論内容弄明白,然後按照這些道理一一去實際觀行思惟,思惟通達之後,就能証得佛所指向的各種結論:一個是五隂無我,一個是真我實相般若。要達到這樣的結果,就要通過修行滿足相應的條件,才能証得,從而獲得解脫。這些條件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菩薩六度,總體來說就是戒定慧。

八個識的法義必須要學,參禪的方法要掌握會用,禪定必須要修,福德必須要具足,總括起來就是菩薩六度條件都要滿足。當福德夠用,禪定也夠用時,般若正理就能明了到一定程度,這時就可以參禪,參話頭,參公案,就能知道如何尋覔第八識,因緣具足時,就能証得第八識,從而明心開悟。証悟以後,就能獲得大智慧,逐漸心得解脫,具足般若智、別相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最終就能圓滿佛果。

二、問:看話頭時是精神内歛,向内收攝嗎?

答: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話頭上,不要放在其他事情上。話頭如果放在腦中,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腦中,如果頭部發脹,就放在別處。有時候話頭跟著外面聲音跑了,就輕輕拉回來,不要隨聲音而流跑了,這就是精神内歛,向内收攝。

看話頭時只要意識清醒就要不間斷的看,一切時中都要看住話頭,這樣就能念念打成一片,功夫自然就能純熟得力,很容易生起疑情。生起疑情以後,就轉入參話頭階段,起心參究自性如來藏,因緣具足時就能悟道了。

三、問:每天觀照自己,妄念起而不隨,慢慢的有力量了,無觀無照才是真觀照吧?

答:這只是單方面修定的方法,不是參禪的方法。參禪是心裡要有話頭有疑情,心中有話頭的念,不是無念。無念就是死水一潭,沒有生命力,不能証得真心如來藏,因爲裡面沒有尋覔的心,沒有探究的心,就不能發現真理。所以要想明心,不能追求無念的定,心中應該有參禪的念頭,不能落空。

四、問:觀行就是觀行如來藏怎麽生起身體,怎麽隨順七識的嗎?

答:這些都是找到証得如來藏的時候觀察的,或者是悟後很長時間内所作的觀察。悟前因爲還沒找到如來藏,無法現量觀察祂,只能是推測,推測分析的成分多,結果不能如實,往往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推測分析出來的結論,自己往往不敢確認,心裡發虛,心中不踏實,腳跟不點地,不敢確定地証實某種真理,就能阻礙大智慧的生起,不容易出生後續的觀察智。

觀行分爲對虛妄法的思維和對真實法如來藏的參究。對如來藏的參究是要在五隂身的運行上參究如來藏在何處現起,找到之後才能觀察祂究竟起何作用,如何出生五隂身和七識,如何隨順七識出生萬法的。

五、問:有時動中定清清靜靜,心的感覺就像一張大的空白幕布,而見聞覺知就像幕布上出現的影像畫面,雖然空白幕布和畫面影像都是意識境界。打個比方就像有一個人刷刷地在空白幕布上一筆一筆地塗鴉作畫,清靜自在。這種感覺主要在耳根、眼根生起的根識和意識,感覺自己就是虛無的意識流或者肉體,看家人親人有種陌生感,所在的世間也陌生,有種自己不屬於世間的感覺,有想岀離的感覺。心裡雖然清靜但空落落的,有想岀離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怎麽回事?

答:這種感覺是在禪定當中的觀行感悟,在禪定當中能很客觀的觀察五隂世間,能降伏世間的煩惱和情緒,降低了對世間的情執,減輕了對親人的貪愛,心變得清淨了。禪定比較深時,心就會很清淨,,思惟觀行就能很深細,對法的認知就能清晰而深刻,理解的能到位。所以任何法的証得一定是在心無襍念,專心致志的情況下感知和証得的,是意根親自証明了的。當意根親自感知和証明了世事的虛幻無常,才能發起真正的出離心,不再追求虛幻的世事,轉而進求無上的佛道。

六、問:我在平日裡走路時,著意訓練自己的‘受’,對境不起任何罣礙,不讓念頭進入到‘想’的階段。這是著力在内相分還是外相分上?這樣把念控制在‘受’的階段,不讓其進入‘想’,將來是在破我執上受用還是在破法執上受用?

答:這裡的受和想主要是指六識的受想,六識對應了別的都是内六塵,我們需要對治的是自己的内心,不管什麽内外相分。外相分我們接觸不到,很多人又不知道有内外相分的區別,實際上我們接觸到的一切法都是内相分。

把心控制在受的階段,這個受,最初是領受領納塵境的接受,後繼才是苦樂憂喜捨的感受。如果是感受,就在想(了別)的後邊出現,阿羅漢一般是把受停留在最初接受領納階段,不進一步的了別執取,這樣就沒有下一步的感受,也就沒有心的苦受和樂受了,這就是修行,能滅除貪愛,能滅苦。這對破除我執、對自我的貪著有很大的益處,同時也能慢慢的破法執,減少對一切法的執著,這樣修行是很得利的。

這樣的修行同時也是修定的方法,証明有定就能壓伏或者降伏煩惱,沒有定,心要繼續往下分別執取,然後生出苦樂受,進一步就要貪取或者厭棄,業行就要出來了。業行一出來,就有業種,將來就有業報,生死就不能了,不能出離三界。阿羅漢們都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們都盡量不了別六塵境界,盡量減少減輕對六塵的覺受,讓心清淨無染,才能不受三界生死係縛,出離生死輪回苦。而菩薩修行,爲了弘法度衆生,經常要生心動念,修定就困難一些。但是菩薩知道六塵境界都是自心所現,唯識所變,不害怕境界纏縛自己。

有時間時,稍微收攝身心,反觀自心和六塵境界,定力就現前,就能不被一切法所迷惑,臨終也不顛倒,這是大福德大智慧所支撐故。這種修定方法,既利於斷我執,也利於斷法執。所謂的執著,都是指意根對五隂世間的執取,在禪定的狀態下,意根少於攀緣執取,六識不了別或者少於了別,六識無所造作,或者少於造作,這樣才能降伏意根和意識。

七、問:意識慢慢的熏習,意根將來就會認可沒有我及我所,整個一片都是第八識。有七識存在就有萬法生起,沒有七識就是無餘涅槃,意根到哪裡,第八識就在哪裡生起萬法,是否是這樣?

答:意識不斷的學法,不斷熏習意根,意根就會起思量,日夜參究,有一天就知道無我和無我所的道理,就能斷除我見。但沒有禪定就熏不了意根,意根不能很好的思量,意識思惟也膚淺,無法實証。証得世間整個一片片都是第八識,這是地上菩薩唯識種智的智慧境界,剛開悟的人不能有這樣的甚深智慧,觀行不出來這樣的結果,只能想象一下而已。有七識存在就有萬法,沒有七識的存在,就是無餘涅槃境界。意根是生起萬法的動力,意根攀緣什麽,第八識就配合變現什麽法;第八識見什麽,第七識也隨之見什麽。照這樣不斷的觀行下去,意根就能認可十八界的虛妄。

第二節  如何証得第八識

一、問:如果是時時刻刻依止第八識,轉依第八識,時間長了意根就能接受嗎?

答:在証得第八識以後才能依止第八識,轉依第八識,還沒有証得第八識,無法真正依止,靠不上去,更不能真正的轉依,這僅是一種相似法而已。不過這樣也有作用,斷我見能快一些,心能清靜一些。但是要把真正的智慧生出來,必須要在定中自己去作實際的觀行,真正証悟,才能解決問題,畫餅不能充飢。証悟第八識是意根親自去思量參究而証得的,叫作親証。如果沒有禪定,意識的思惟就無法熏染到意根,意識膚淺的念無法讓意根真正接受,必須在禪定中讓意根親自參與參究,才能親証,之後就會逐漸的轉依於第八識的清淨性。轉依是意根指揮出來的身口意行,如果意根不証,就無法轉依,身口意行依然故我,沒有改變。

二、問:我平時就把五蘊和周圍的一切都放在第八識裡,這樣慢慢就能看空五蘊,找到第八識嗎?

答:五蘊和周圍的一切本來就不離第八識而存在著,不出第八識之外,不用特意放在第八識裡,沒有這個必要。再者說,沒有找到第八識的時候,談何放在第八識呢?想象出來的第八識,對於修行益處不大,學佛盡量不要過於解讀佛法,對於實証有很大的障礙。正確的修行方法是應該盡快修定,在定中參究觀行,動用意根,不是只用意識的推理分析和想象。定中意識深細思維觀察這些法都是生滅無常變異的,都不是我和我所有的,帶動意根參究,証得了就能看空五蘊了,再以後通過參禪,找到証得第八識。

証得第八識以後,再現觀第八識是如何出生五蘊的,就知道五蘊確實是空的、生滅的、無我的,就照見了五蘊皆是第八識生起的。這就是《心經》裡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的真理。要想找到第八識,要通過定中參禪參究的方法才能証得第八識。

三、問:要証得第八識,我先把五隂十二處十八界都看空,否定不是我,等我出現,這樣可以嗎?

答:第八識的我不是等出來的,而是參究出來的,修行不是被動的等,而是積極主動的圓滿悟的條件,主動的參禪,才能開悟明心。要通過參禪參話頭參公案的方式找到那個真我第八識,不是把五隂十八界觀透就行了,不是斷我見就行了,斷我見之後還要參禪,參究出來就能明心見性了。其實第八識無時無刻不出現,只是我們沒有定慧去發現祂;在有定慧時,要主動去尋覔祂,等是等不來的。

四、問:確定如來藏和妄念不二,一切一切都離不開如來藏,都是如來藏的妙用,非常肯定而不再疑惑,算是明心見性嗎?

答:這些内容都是悟前的推理、猜測和想象,一點証據也沒有,怎麽能斷疑呢?拿著佛經上或者是別人的理論,自己思惟理解了就當作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這與親証差距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沒有任何的關係和參究,理論終究是理論,知見終究是知見,畢竟不是自己的真實智慧,離明心見性差得還很遠。現在很多人都是自己琢磨琢磨就認爲有多高的証量了,其實連理解都沒有到位。

想要明心見性,具體要証得妄念與如來藏是如何不二的,能夠現前觀察如來藏在運作當中是如何起妙用的,如來藏是如何配合五隂運行的,祂在哪裡起作用,這些都要通過參禪才能知道,知道的時候就是明心。明心以後,就可以知道哪個是如來藏,以後才能現前觀察祂,了解祂更多的體性,才能獲得更多的智慧。知道如來藏在一切法上都有作用,這不屬於明心見性,這是理論知見,書中都寫得很明白,我們是經由熏習以後才能知道的,這並不是証悟。

五、問:當我們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的時候,這些妄想念頭就是七識在起作用,如何才能感覺到第八識如來藏的存在呢?念頭與念頭之間短暫空隙,就是無念,無念之時是八識的。如果沒有經過修定訓練,念頭遷流不息,經過修定練習使念頭慢下來,愈來愈慢一直到無念,第八識才能現出來是嗎?

答:無念之時不僅有第八識,也有七個識,有第六識。因爲一切法都是由第八識出生和顯現出來的,打妄想時是這樣,不打妄想時無念的狀態也是這樣,是第八識出生和顯現出來的,第八識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第七識也是無時無處不在,否則就沒有色隂、受隂、想隂、識隂和行隂,而無念時恰恰五隂都存在,因此意根第七識就存在。同時第六識也存在運行著,在色身上有受覺,有了別性,有知性,知自己無念了,就是第六識的知性作用。如果還能見色、聞聲、嗅香等等功能作用,五識也存在運行著,八個識都存在。

因此說,不是在念頭中間沒有念頭時才有第八識出現,第八識時時處處都在。也不能說修到這種狀態就是第八識,就是開悟了。中間沒有念頭的那個主要是指意識心,是離開念頭的意識心,屬於意識偶爾沒有念頭和妄想的境界。不能說無念了,沒有念頭的那個就是第八識,這裡還是有八個識,至少有三個識。

在理論還不通透、禪定還不夠深、六度還差很多的時候,不要總是琢磨如來藏在哪裡起什麽作用,猜測和推理想象都耽誤真正的修行,阻礙道業,妨礙智慧的出生。應該嚴格按照修行次第把菩薩六度逐漸完善起來,該持戒就持戒,該修定就修定,該完善理論就完善理論,等各方面條件都差不多了,再開始定中參禪,沒有禪定的時候不要琢磨最終的結果。

六、問:通過妄想念頭,只能夠知道第八識在作用,能否明白地知道第八識是如何作用的,並且讓它顯現出來?

答:想要明白的知道第八識的作用,就得把菩薩六度都修好,條件都具足了,用參禪的辦法來明心,証得第八識,才能知道第八識是如何起用的。其實第八識一直都在顯現著,從來沒有間斷過,也沒有隱藏過,只是被無明所遮蓋,不能証得而已。我們現在應該努力完善作菩薩的條件,多積累福德和定慧,就能証得第八識。不要總是猜測和到處打聽第八識,這樣對修行只有害處沒有害處,知道不如証到,知道的越多越難証到,媮心不死,不會出生智慧。

七、問:拖死屍的就是妙明真心如來藏嗎?如來藏只能靠自己悟出証出嗎?

答:拖死屍的就是妙明真心如來藏,這是個結論,需要我們參禪去証明這個結論的正確性,之後知道妙明真心如來藏是如何拖死屍的,如何起作用的,如何出生五隂萬法的,如何配合七識運作的,要符合六祖開悟時所說的五個何期自性。修行就是通過實証來証明這些理論的正確性,我們才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証悟菩薩。

証悟如來藏是自己經過辛苦參禪的結果,不能直接從他人那裡去找現成的答案,因爲知道答案也沒有什麽功德受用,其參究和証明的過程,才是增長智慧的關鍵,才能有身心世界的轉變。因此不能從他人處找結果,一定要經過自己千辛萬苦的參禪和參究,來收獲果實,參出如來藏在何處,在起何作用,這樣才能生起大智慧,有解脫的功德受用。意識越聰明,越能理解,越難証得,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永遠不如智慧。

八、問:我見斷徹底以後如來藏就能主動浮現出來嗎?

答:這是媮心不死的思想,走捷徑不想付出努力和代價的思想萬萬要不得,得便宜處就是失便宜處,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

如來藏本來就明晃晃的存在和運行著,只是因爲無明的遮障,而不能証得。最嚴重的遮障就是把五隂十八界當作真實的我,這個我見就把真實的如來藏隱藏遮蔽起來了。我見斷徹底,容易生起大疑情,就會懷疑:既然五隂我是虛妄的,爲什麽還有五隂的作用呢?通過參究就能找到五隂背後的主宰者真心如來藏,不會再把各種意識境界當作如來藏來悟,不易悟錯。

斷我見要在日常活動當中認清五隂的虛妄,認清六識的虛妄,認清十八界的虛妄;認清五隂十八界虛妄法當中的各種我、各種六識都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我。意識最好能跳出身心之外觀察身心的虛妄,這需要内心有高度的警覺性,反觀自心的能力越強,越容易斷我見。

第三節  對於第八識理體的認知

一、問:第八識一直在見嗎?意根的見就是一個點一個點,這些點就是識,就是第八識流注的種子形成的識嗎?

答:除了在無餘涅槃中第八識無見,在其餘情況下,第八識都是有見性的。意根隨第八識而見,隨六識而見。但三個識所見是有差別的。所謂的點點,就是刹那刹那的生滅變異,識種子就像電子一樣一個一個的不停地流注出來,意根才有識別性。種子流注滅了,識就跟著滅了,這樣就什麽也不知道了,識種子就是第八識流注出來的。

二、問:七轉識不在身體裡面,也不在身體的外面。如來藏無形無相,無處不在,恒常不變,能生萬法。所以哪裡有法出現,識就在哪裡了別,這就是種子的流注吧?

答:七個識本身也是無形無相的,所以也不能說七識在身體的内外,楞嚴經第一卷裡講了這個問題。如來藏在六根處變現内六塵,而不在其它處所,因爲沒有其它處所可以變現内六塵,所以六根觸六塵就是關鍵之處。根塵識三者和合觸,這裡十八界俱全,也有五隂的功能,再沒有其它處所可以變現六塵。哪裡有法出現,哪裡就有如來藏,就有第七識,但不一定有六識。七識在哪裡出現,在哪裡了別,如來藏就在哪裡輸送識種子,以配合七識的運行,讓五隂正常運轉。

三、問:如來藏是體,妄法是用,如來藏遍法界都在,妄法依祂而有一切相,離一切相就顯現不了如來藏的妙用。所以一切妄法也是真空生的妙有,知如來藏是如如不動的,相是如來藏變的,是這樣嗎?

答:這個知見挺好,理論是不錯,但還需要進一步參禪証悟如來藏的體、相和用。如來藏的本體是無形無相的,但如來藏出生的一切法都是如來藏的相和用,如來藏的用還包括七大種子、業種和如來藏的心所法。把定力修好時,再參話頭參拖死屍的是誰,因緣具足以後就能悟明爲什麽是這樣。如來藏並不是遍虛空,因爲如來藏不是色法,不能存在虛空裡,虛空裡如果有如來藏,就不是虛空了;相反,是虛空在如來藏裡,是如來藏裡非常微小的一個色邊的色法。

四、問:每個人都有如來藏,人與人之間的如來藏是相容相互重曡的嗎?

答:衆生之間的如來藏是相容的,但不是互相重曡的,如來藏沒有形和相,不能重曡,有形有相的法才能談得到重曡與否。但是衆生的如來藏之間有相互緊密的配合關係,共同生成、顯現、執持衆生的生存環境,如來藏之間互相有聯繫,聯繫方式獨特,範圍非常廣。有了道種智以後,才能把其中的秘密一點一點的挖掘出來。

五、問:衆生的如來藏,就像很多燈泡在一起,光光相融而不妨礙,是不是兩個人握手的時候如來藏就融合在一起,不握手的時候如來藏就分開了?

答:我們要知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來藏是無形無相的,不像有相有形的五隂身或者物質色法那樣可以重曡在一起,可以碰觸到在一起,可以和合在一起,如來藏和如來藏絕不會融合在一起的。如來藏可以比喻爲燈,其所發出來的燈光,光光相融而不妨礙,互相都有我們暫時不可知的密切配合關係,互相能了知各自所存的業種。手和手可以握,如來藏之間無法融合。

六、問:如來藏無形無相,大到不可知不可窮盡,世間萬法都在其中。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世界,每個人的世界由每個人的如來藏顯現嗎?

答:如來藏無大無小,說祂大就是在說祂小,不管說祂多大都是小,說有大小,那就是有形和相了,多大都是小,多小都是大。無相卻包羅萬相的法哪裡有大小?包羅也不是物質色法的那種包羅。

每個人五蘊世間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如來藏顯現出來的,與他人的如來藏沒有關係。但也不是完全沒關係,雖然每個人接觸到的一切六塵境界,都是自己的如來藏變現出來的内相分,但是這些内相分是依據外相分而來的。外相分是所有共業衆生的如來藏所共同變現的,與每一個共業衆生的如來藏都有關係。如果其他衆生是大善或者是大惡,就能影響到外相分,從而也影響到每一個人的内相分。所以衆生的如來藏之間是有牽連的。

七、問:學如來藏法的用處是什麽?

答:知有如來藏和証得如來藏,才能徹底知五隂無我,才能斷盡無明,了生死,得解脫,出生死輪回苦。不知有如來藏不証如來藏,就認爲萬法爲實有,這樣就不能去除貪愛,不能去除無明,不能徹底了生死,不能究竟得解脫。無明使衆生執著、造業、受苦,學如來藏法能斷盡無明,徹底解決生死。証得如來藏,了知世間和出世間的真實相,能出生大智慧,以此智慧,成就佛道,永無生死。

八、問:親証第八識以後,才能逐漸全部了知第八識的體性,心行才能真正轉變嗎?

答:親証第八識以後可以現前觀察祂的運作和在運作當中表現出的清淨體性,這樣就對第八識的清淨無爲性逐漸清楚了知,有了修學的榜樣;同時也越來越逐漸深入的觀察到自身五隂身和一切法的幻化不實性,内心的煩惱和執著性就慢慢減輕了,心行就會漸漸轉變了。

沒有証得第八識時,觀察不了第八識的運作過程,無法現前觀察祂的清淨無爲性,内心沒有依止,心行就不能轉變。不知道第八識在哪裡,不識得祂,就不能現前觀察了別祂,所以証悟是非常關鍵的。証得真心,依止於真心,妄心才能慢慢清淨下來,慢慢得到降伏,降伏以後才能心得自在。証得真心,知道五隂世間的一切法都是真心所現起的假相,就不再爲了五隂而造作惡業,不再爲了五蘊而造貪嗔癡業。破除了無明就知道了何爲真何爲妄,從此不再認妄爲真,煩惱就能得到降伏。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