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修定与参禅证道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修定法门 更新时间: 2025-07-01 07:04:26 阅读: 4

第五节  修定的最初入手方法

一、初学修定,可以选择从早到晚专一背诵一部经,或者一个咒语,或者念佛,不作其他的念想,久而久之,心就能定下来,精力集中,心无旁骛,定力就能生起来。修行要止观双运,不能只偏向定,也不能只偏向慧,要定慧等修,才能成就佛法。有定无慧,佛法不能成就,有慧无定,也不能成就佛法;定慧双具,一切佛法必能证得。在学佛人当中,一部分人专门学理论知识,不修定;一部分人专门修定,不学佛法知见也不思惟佛法;这二者都是偏颇的,如果能把修定与修慧结合起来,就能实证佛法,必能成就。

深入思惟观行之时就是定慧双修,定慧等持。如果能够专心思惟,心里无杂念,在明心顿悟之前,就可以不用专门修定。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就要特意去修定。打坐的静中定,能够增强和促进五蕴活动中的定力,有时间尽量修。从另一方面来说,有智慧的人修定也比较容易,内心知道万法虚妄,少于攀缘,修定就非常顺利快速,不知不觉间心念就能集中不散乱,这是前世的根基。没有智慧的人修定就比较困难,心太散,攀缘心太重,把什么都当作是真实的缘故。

二、幻想趣境修定法

修定时也可以幻想一个有趣的境界,把整个注意力全部投入进去,忘记自己和周围的一切,然后再舍弃这个境界,心心念念都要知道境界虚妄,不被它所诱惑,又能专一其心,这样入定也是很快的。比如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图,或者观想佛菩萨细微的相貌,或者观想自己一点点变成佛菩萨的相貌,或者观想自己一点点的飞升到其它地方,或者观想自己一点点的改造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或者观想自己气通整个任脉或者是督脉,或者是气通任督二脉,等等这些只要有益身心的都可以用来观想,心趣一境,必然得定。或者把呼吸调整好以后,什么方法都不用,心就能静下来,直接入定;或者用观呼吸或数呼吸的方法,都能快速地定下心来。修行当中,我们要随时注意总结经验,多多体会,这样就能懂得如何快速修定,找出适合自己的修定方法。

三、解决妄想纷飞的办法

如果我们平时念经念佛念咒很熟练时,口中能非常轻松地念出来,可是心里照样妄想纷飞,这样没有禅定就得不到法益。为什么是这样,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状况就是意识心对于所念诵和背诵的内容已经很熟练,记忆力也非常好,可以不经过意根的深细思量考究就可以流利地诵出来,这样意根闲着无事,就有精力去攀缘其它的法尘,于是妄想就产生了。这样一边诵经一边就会妄想纷飞,禅定无法成就,也就不能静静的深深的思惟明了经中的义理,修行的受用就很小。

解决的办法是:慢慢地念诵和背诵,越慢越好,这样就把意根牢牢拴住,意根就没有精力再去攀缘其它的法,不能再打妄想了。我们无论念经念佛念咒或拜佛,速度都要慢,这样意根攀缘不了其它法,心就能定住,甚至能达到一心不乱。大家不妨试一试,这是非常好的方法,效果好,得定快,气息能够很好地调匀,又不伤气,身体也能得到有效的调理。

修行不是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求质量。质量就是三昧,就是心的境界,就是止和定。有定时,思惟才能深细,才能开智慧,最终就能得到佛法上的最大利益。

四、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世俗法当中有一句话叫作: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试想是一个锥子的椎尖扎入地里深,还是一块板子扎入地里深?答案肯定是锥尖扎入地里深。修定就是此理,心住在一个境界里,心力专一不分散,定心深入,细致思惟一个义理,就能贯通其义,从而生起智慧。没有定时,心就像那块木头板子一样,面积大,力量分散,就不能深入土中。修定,就是要心缘一处,精力集中,这样才能无事不办。

有一个修定的特例,能证明心念专一定力深,就能证得佛法,获得智慧。释迦佛有个弟子叫作周利槃陀伽,由于前世的业缘而感招的果报,头脑非常愚笨,无论学后忘前,学前忘后,学一句话忘一句话。世尊看他这样愚笨,心生怜悯,就教他念两个字:扫帚。周利槃陀伽每天无论做什么事情,心里都念扫帚两字,最后心就清净下来,能在禅定中思惟小乘的理,最后就证得了四果阿罗汉。周利槃陀伽念扫帚,心无杂念,以此定力,思惟世尊所讲的佛法道理,就证果了。所以我们修定也要心住一境,心缘一念,长此以往,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定力就能生起,最后观行思惟就能成功。这一境一念,可以是一句佛号,一个咒,或者一部短经;无论做什么心中都是经咒,都是念佛,心中抛却对人间的贪执,定力一定能够生起。

五、如何让净念纯熟相继

在行走坐卧做事情时可以有净念,但净念却不是一个念,最少有两个念,三个念是正常。如果要有定的话,心中无论干什么,都要有一个主念,就是重点,把这个主念保持住不丢掉,就是禅定,其它的念轻轻带着就行。这确实需要一定的功夫,可以当作一个固定的课程去练习,熟了心里就轻松省力了,没有太多技巧,对世俗法减淡,净念就能保持下去。意根以这个念为主,少分心其他法,意识也就随之定于这个念上,其他的事情用心就少而轻微。平时减少兴趣,不重要的事情抱着应付的心理就好。

下一篇

上一篇

回到顶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