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修定与参禅证道(第一部)(第二版)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修定法门 更新时间: 2025-09-17 15:24:59 阅读: 310

第二节  不能入定的原因

一、修不好禅定的原因

禅定修不好,有很多原因,自己细心找一找,然后把不该有的贪习都要除一除、改一改。想修好禅定每天心都清净,就要少吃,不要贪吃;饮食的营养也不要过剩,口味也不要太浓,清淡一些心就清净一些。人中的衣穿住行,吃喝拉撒,尽量都不要贪着,适可而止是最好的。这样就容易脱离人类的生活,与天界生活相应,禅定就容易出现了。

适当的断食,对身体有很多好处,能延长寿命。不要怕饿,饿有饿的好处,少吃点肠胃的工作量减少,磨损就少,内脏器官寿命当然就长了。少享受少消耗福报,福报留存着滋养色身,就能延长寿命。喝水要适量,身体够用就行,喝多总是要新陈代谢排泄出去,也耽误时间,同时也增加内脏器官的工作量,磨损内脏。在断固体饮食的情况下,只吃一些流质的饮食和水果,身体轻松,心也很清净,修行禅定,不仅定力好,还能去除疾病,让身体更健康。我们学佛人有福不要享尽,恶业尽量忍着都消尽,后半辈子以至于后世就轻松愉快了,多为后世着想,尤其是多为自己的道业着想,这才是一个智者。

几乎所有的人最难舍的是情和欲,修行应该先舍欲,欲在所有的烦恼里是最粗重最容易舍去的。天人有情却没有欲,欲界天人虽然也有欲,但是欲很淡,所以他们才在欲界天上生活。有禅定,身心都舒畅美妙。我们先从最容易舍的开始舍,把生命质量提高上来。

初禅天人不吃饭,也不嗅香闻味,没有男女之事。我们要想有初禅定,就不要贪饮食,不贪饮食的色香味,不贪饮食的营养。同时也不要在意周围生活环境的气味,不追求香味,不厌恶难闻的气味,对气味不挑剔,不在意,一切都随缘,无所谓。对于男女色都不贪着,性别只是一个幻化的假相,四大组合与猪肉一样,没什么好贪爱的。保持这样的心,不愁没有禅定,再降伏睡眠和散乱心,初禅定就容易生起了。

阿含经里佛告诉比丘初夜精进,不贪睡眠,中夜精进不贪睡眠,后夜精进不贪睡眠。少吃少喝,不昏沉,少妄想,睡眠就少了。

我们应该经常观察自己的心,打扫清理自己的心,让心干干净净的,无挂无碍,禅定很快就能生起来。修定并不是很难,现代生活太富裕了,容易让人生起贪心,所以禅定就不太容易修出来了,加上四面八方的信息太发达,都侵入人的心中,每个人的心里都被塞得满满的,心不空,如何能能有禅定?再加上生存环境,不容易持戒,持不了戒,如何能有禅定?

二、不能入定的原因

有些人打坐修定为什么总不能入定,为什么定力很浅?就是因为意根不肯歇息下来,攀缘不断。心里什么都惦念着,放不下来,这就是无明。心里以为真有个外面世界,真有人事物的存在,所以内心就摆不开。那么打坐时意根总是要处处攀缘,弄出一些事情出来,意识心就得要了别这些事情,心就不能安稳,不能定下来,更不能灭掉妄念。如果没有无明,意根不攀缘不执著,不弄些法尘出来,意识就不用去了别,心定下来很容易。

定中所见的一切人事物,也是意根攀缘弄出来的,也是虚妄的,不执著这些人事物,那些境界慢慢就消失,定就深了。要记住世尊曾经告诉过我们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减少攀缘,无明薄了,定就容易修了。

三、定力不足思惟就不清晰

每个人都要好好的训练一下自己的思惟,不要偏离正方向太多。思惟不清晰,一定是缺少禅定,那就要努力修禅定。如果禅定修不好,要检查自己是否是福德欠缺,或者是戒律修持的不够好,或者是烦恼习气太重,或者是身体方面有障碍。很多人都是缺少禅定,定力不足,思惟跟不上,很多法看不懂就无法胜解,修行慢慢就掉队了。

每个人在修行中都要努力找自己的症结,找自己的不足和欠缺之处,找到之后,要想办法改进,回头看自己,查缺补漏,就是一种精进。定力少一点点,观行就不能到位,那所说就没有证据,不一定是事实真相。所以说只要自己观行力不够好,逻辑思惟力不强,就不要肯定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那是不究竟的。

四、修定的禁忌

定就是不动、安静、不躁动。如果想让身心安静,身心不动,就要减少饮食,饮食不要太饱,减少饮食的营养和量,不要吃得太好太多,这样的话身心就能安静下来,不躁动了。如果饮食能量太足太多就会要往外泄露,泄露时身心就躁动,静不下来。身体正常,饮食一般就好,不要贪求营养和能量,这不利于修行。当然缺少营养,阳气不足,身体虚弱也无法修行,要保持身体适当、中和,心才能安静,禅定才能修好。

五、持戒忏悔罪业才能修好禅定 

一切法的证得,真的是要在甚深禅定中,缺少禅定,学到的就是知识,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一定要重视禅定和观行。禅定不足的原因是心散乱,心散乱的原因是攀缘多贪求多,把心收摄起来,必有禅定。收摄身心需要持戒,持戒之前需要受戒,受戒之前要忏悔所有罪业,罪业消除,遮障消失,心清净。

忏悔,第一要改变种子,忏悔造作的新业,抵消旧的罪业,通过忏悔,心行转变,业就转变,后不再造。意识和意根变得清净了,这是真忏悔的结果,有这个结果,一是消业,二是不再造新业。如果没有这个效果,说明忏悔心不诚,是假忏悔。判断忏悔以后罪业是否消除,首先要看是何等罪业,是轻是重。重罪要见好像,之后内心比从前清净了很多,一些障碍消除了,修行速度加快了。轻的罪业忏悔之后,心也是清净的。

六、与妄念搏斗不是正确的修行方法

有多少人在学佛过程中,都在不断的与妄念搏斗,以为把妄念消除了,就能证得佛法,可是即使与妄念斗争一百年,把妄念降伏了,最终仍是不懂佛法,没有智慧的出生,不能解脱。正确的修行方法是,让意根把注意力转移到对佛法的思考观行当中,妄念自然就减少,转换注意力,转换攀缘的对象,修行很快就能成功。

总是在妄念上计较来计较去,对于佛法的修行和获得智慧是没有助益的。最直接的方法是把攀缘的对象转换过来,从攀缘世间法转换到攀缘佛法,把对世间法的执著转移到佛法上,把兴趣转换,把贪的对象转换,把世智辨聪世间法的小聪明,转换成观行佛法的智慧,这样定慧马上就出现,何愁不了道。善于学佛者,应该善于利用妄念,不是压死念头,而是懂得转换念头,转换成思惟佛法的念头,心心念念都在佛法上,心心念念都是佛法,这样定慧就成就了。

如果天天都与妄念搏斗,无异于外道的修行方法,而且根本也赶不上外道的禅定高深。过去外道们修定,四禅八定都修出来了,五神通也修出来了,但因为还没有断除我见,仍然认五蕴十八界中的某个法为我,为真实,邪见颠倒见都没有破除分毫,依此邪见,就不免轮回生死;纵使能入定长达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出定后,仍然要沦堕三恶道,仍然不免生死轮回之苦。众生就是因为执我的邪见而造业,而生死轮回,如果断除了我见,就把捆绑自己的结缚打开了,就能保证不入三恶道。修行破除邪见,获得正知见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修行无量劫,还是走在邪路上,不能回归正路,也不得解脱。

只要福德具足,目标正确,方法得当,要想开悟也不是很难的事。每个人的根基不同,修行方法就不一样,从小就喜欢清静、喜欢独处、兴趣爱好比较少的人,修定就比较快,即使不打坐,心也少于攀缘,精力集中,只要遇见佛法,就能专心思惟佛法,深入于佛法中。当他熏习一段时间佛法的正知见以后,有了正知见,就懂得了参禅的方法,自动自觉的开始参禅。相反有的人打坐十年二十年,还是不能专心思惟佛法,不懂得如何观行佛法,也不能分辨出法的正邪和层次。

目录

下一篇

上一篇

回到顶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