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与参禅证道(第一部)(第二版)
第二节 禅定与烦恼和睡眠的关系
一、压伏烦恼和断除烦恼的区别
压伏烦恼和断除烦恼,是两个概念,是修行的两种层次,二者相差很大,或者说极大。压伏烦恼只要有相应的禅定就行,禅定一旦退失,烦恼就会再次出现。而断除烦恼不仅依靠初禅以上的禅定,还要有断我见的智慧,定慧结合才能断除烦恼。所有的禅定都能降伏意根的执着和烦恼,但不能断除烦恼和灭除执着。因为烦恼的断除,执着的灭尽,不仅需要禅定,更需要具足智慧的认知,如理思惟真理,证得真理,也就是说禅定和智慧二者兼具,才能断除烦恼和执著得解脱,成就佛道。
修出四禅八定的人,禅定都很高,好像都断除了贪欲等等根本烦恼,心很清净,但是禅定消失以后,烦恼就会重新现前,命终以后还是处于生死轮回之中。换一个身体之后,禅定没有出现时贪欲等烦恼继续现行,然后又因为淫欲心而投胎受生,但有可能比没有禅定的人烦恼轻微一些。如果没有断我见证果,所谓断除贪欲烦恼都不是断除和根除,而是压伏降伏,暂时不现起不代表以后不现起。
二、具足初禅定才能断除烦恼
因为在初禅定里身心感受相当的美妙,就会对欲界爱不感兴趣,这样就能降伏或者是断除欲界爱;因为在初禅定里内心有喜悦,就会降伏或者是断除嗔心。所以没有初禅的功德受用,是不能断除贪爱和嗔恚两种根本烦恼的。但是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有断我见这个智慧,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即使修出初禅定,也是不能断除贪爱和嗔恚两种根本烦恼,只能压伏烦恼,不能断烦恼,一旦定力消失,烦恼还会出现。所以断烦恼就是在获得初禅定以后,之前一定要断三缚结。任何法的证得,都是禅定与智慧的结合,缺一不可,前提还要有福德。
三、心正烦恼轻的人才能有正定和正思惟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修行满足,就会脱离八邪道,与圣性相应,才能证果,从而进入圣贤行列。 如果一个人奸诈、险恶、卑鄙、心术不正、不择手段、谎言欺骗,显然是不符合八正道的要求,不是正语,不正思惟,没有正念,不谋正业,心不正定,此人则没有八正道。那么讲起道理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也不能说明此人有真知灼见,不能说明此人断我见,证得初果二果了。
邪念炽盛的人,不可能有禅定。有禅定的人心念清净而正直,妄想少,攀缘少,浮躁的思惟没有了,心意端直,不可能有邪心思。因此一个人心术不正,计谋很多,说明心不在定中,没有禅定。众生愚痴的多,总是喜欢受人笼罩,喜欢夸夸其谈之理,崇拜侃侃而谈之人,真理不是口头禅,道不在口头上,侃侃而谈者未必有道,若有道,过去的文人墨客胡适等人,个个口才朗朗,文章咄咄,佛法著作禅宗著作等身,长篇大论好不让人羡慕,可是他们并没有道。
四、如何让睡眠质量好一些
睡眠不好,是因为意根的攀缘重,心不空净,烦恼重,思虑较多,因此睡不安稳,身体素质不好的除外。如果禅定修得比较好,熏习佛法的力量比较大,心中都是佛法,就不会多想多惦念世俗法,就能让心平静下来、清静下来。如果精进修学佛法,心中都是佛法,睡觉的时候梦里都是佛法,心里其他的事情都装不进去,睡眠就会非常清明。多修禅定,也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不仅打坐是修定,行走坐卧都要修定,训练自己的意根不攀缘世俗事,按照四念住经修行,禅定提高的会很快,内心的攀缘都会减轻。
有个生死迫切的心,就不会在意世间法了,生活太幸福了,出离心就不强。经常观照一切法的无常性,就能有出离心,道心就坚固。因此要常常观察自己是否与世俗法脱离一些了,是否有出离心,道心增强了。多找自己不足的部分,想办法弥补上,争取早日明心和断我见,这个事情太重要了。
五、禅定有益睡眠
有禅定时,睡眠就少,身体不需要太多的睡眠。因为禅定本身,能让六识少于活动,少消耗四大营养。禅定也能让意根少攀缘,减少色身的活动,减少对全身神经系统的牵动和控制,大脑神经系统和五脏六腑以及全身都能少活动少消耗四大,身体也就不疲劳,意根也就不会贪睡眠了。
禅定越深,所需要的睡眠越少,以至于完全可以不再睡眠。因为这时意根很安静,不再想有什么造作,也就不再过多的调动大脑神经系统,很少有身根活动和识心活动。意根越定,攀缘越少,调控活动越少,消耗四大越少,越不需要睡眠和吃饭。
有的人在日常工作中,工作虽然不少做,心念却很少,他消耗的就少,不需要吃那么多的饭,不需要有那么多的睡眠,仍然精力充沛。这说明最能消耗四大能量的还是意根的心思活动,六识本身消耗的并不很多。所以六识的工作量一点也不少,意根的心念少了,活动量就减少,工作就不觉得累。
可见意根对色身的情况随时随地都能掌握了解,随时随地都能调控和指挥,祂了别得非常伶俐,意识都不知道身体的各种状况,还需要意根暗示和警觉。
六、为什么说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建造恒河沙一样多的七宝塔,这仅仅是财布施,虽然能得福无量,不可述说,但是只是施者个人得福,不涉其他众生,而且福终有享尽的时候。况且这只是单纯的福德,在其中没有智慧功德,不能断除无明烦恼,从而得解脱得大解脱。功德是智慧成就,能断除无明烦恼,得解脱得大解脱。福慧二者都圆满成就,才能成就一切种智,缺一都不能成佛。
禅定是修身修心的最有效途径,静坐本身不仅能生定福,同时也有功德受用,不仅静坐者本人有功德受用,还能影响周遭的其他人,所接触的有关联的人都会有功德受用。因为众生之间身和心是有一定的磁场效应的,能互相渗透和影响,好比冷水和热水的关系,最后结果是冷热水互相综合,热水的热量渗透进冷水中,使冷水变暖,也能融化坚冰。有禅定有修持的人相当于热水,没有禅定没有修持的人,或者是修持非常浅的人相当于冷水和坚冰,结果有禅定的人的功德无形当中就传导给了没有禅定的人,让那些没有禅定、没有修持的人也能感觉到身心愉悦,烦恼减轻,心地柔软,甚至能消除业障和苦恼。
当然热水的热量传导给了冷水和坚冰,热量就会有所消失,会变冷,有禅定修持者身心会感觉很累,烦恼会有所增加,病苦也有可能会增加,这样使得修行功力减弱,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保持原来的身心状态,或者再加深禅定和修持。所以修行人要选择好修行场所,选择好所处的人群,远离业障很重之处,如果能避免人群是最好的了。谁都需要善友,如果没有善友,只好一个人独处。
但不是说离开人群,众生就不受其功德影响了,还是有影响的,只不过原来把功德传递给了身边的极少数人,等到周围没有这些人的遮障了,其磁场和能量就会传递得更远,受益人会更多,没必要让几个人遮挡了众多人所需要的阳光和温暖。修持功力非常大的人可以影响周围百里、千里、万里,可以影响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能影响全球,和整个佛教界,关系着佛教的兴衰和存亡。一个团体无论大小,有这个人在,团体就会祥和、兴盛,团体里一旦没有了这个人,业障就压不住了,于是是非纷争频频出现,就会逐渐衰落。
静坐一须臾,止息了是非纷争和杂念,身心都静下来了,净化了自身和周围的磁场,人畜、飞鸟和鬼神都会感觉瞬间的祥和和安乐,瞬间止息了热恼。这样的福德和功德不可述说,建造恒河沙一样多的七宝塔也不可与之相比。尤其是在如今的末法时期,众生普遍贪嗔痴烦恼炽盛,业障恒流,灾难四起,苦难交加,如果能止息一须臾的烦恼,其功德不可述说。当然这是指正定,邪定只会有负面的影响力,因为心邪,心的影响力在无形当中也很大。
七、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
打坐时或者静下来时,非常慢地背诵心经或者药师咒,一边背诵一边观想,观想佛光照在头部,尤其是后脑部位,佛光是金色的,一直流入头部或者是后脑里;再观想黑色或者是灰色的业障气,屡屡从头顶排出去,修到睡眠好转,再也观想不到有黑气时,就不用再观想了。定力越好越有效果,定力比较好的用这种方法是很管用的,同时也能加强定力,得定很快。观想金色的佛光从头顶四面八方进入都可以,直射和倾斜角度都可以,定力越强,观想的范围越广,这样也能快速地增强定力。自己可以想象,怎么方便就怎么观想,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都可以照此方法观想。也可以给别人观想,但是要替人背负业债。